过年 除夕,立春除夕
过年 除夕,立春除夕专家称,100年里只有3次!这巧合多罕见呢?“百年难遇岁朝春”2019年除夕和立春是同一天当立春遇到除夕
欢
度
佳
节
“百年难遇岁朝春”
2019年除夕和立春是同一天
当立春遇到除夕
这巧合多罕见呢?
专家称,100年里只有3次!
快来看看!
立,始建也。
立春,又叫“打春”
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
此时天气开始回暖
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
因此,民间有
“立春一日, 百草回芽”
“立春一日, 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饭, 一天暖一天”等说法。
凑巧的是
今年除夕遇立春
专家称这种情况很少见
100年里只有3次,分别是
2019年2月4日
2057年2月3日
2076年2月4日
换句话说,过了今天
下一次得等到2057年……
今年的除夕时间为2019年2月4日,农历戊戌年腊月三十,星期一。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立春和除夕在同一天,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吉利的日子。立春时,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立春
立春为正月节,
立为建之意,春木之气始至。
春立于冰雪莺难至之时,
所谓“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地培育。
不待冰消雪释,
便柳色早黄浅,水纹新绿微了。
立春三候
东风解冻: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才“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
蛰虫始振: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
鱼陟负冰:再五日“鱼陟负冰”,陟(zhì)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
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立春说“春”,岁之始也
“春”字古作“萅”,象征草木之初生。《公羊传》中写道“春者何,岁之始也”,《尔雅》也有记载“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古人将春天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即“三春”。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古代,每逢“立春”,皇帝和地方官员都要通过一系列“迎春”礼仪向老百姓“劝耕”,平民百姓也通过“迎春”礼仪祈愿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顺遂。立春,意味着每年农事的开始。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释名·释天》中记载:“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因此与“春”相关的词语也常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和现象,如“春风得意”“春意盎然”“阳春白雪”“枯树逢春”等。
春天是恋爱的季节。经过一冬的蛰伏 春天万物生长、生命勃发,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愉悦、快乐。《周礼》中就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上巳节”和西方的情人节“圣瓦伦汀节”都是在春季来到。
立春习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来。
祭祀祖先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用葱、蒜、椒、姜、芥五种辛辣食物调和而成)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鞭春牛
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了。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立春诗句
杨花似雪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
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
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
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
卷起杨花似雪花。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
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
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
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
应见五神来。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
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怀深,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立春养生
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是由冬寒向春暖过渡的时节。此时阴寒未尽,天气仍变化较大。
所以,立春养生还得做好“春捂”,千万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此时,也不建议进行室外的高强度锻炼,特别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寒冷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立春后,阳气上升,人体的五脏六腑蓄积的内热之毒也开始出现春燥,导致肝火旺盛、身体炎症,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色斑等症状。加上春季天气转暖,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天气又阴晴不定,通过饮食养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便从此开始了。
立春亦如立人生,美好的春天行将而至,静待阖家团圆,一树花开。
除 夕
对于除夕之夜,中国人一整年都在准备着,
因为美好需要更喜庆的东西来填满。
即便现在的人们觉得年并没有那么重要,
可总有一些仪式,
会让“年”过得更饱满,
让日子过得更红火,
让团圆变得更珍贵。
那些
你不该忘记的年味
...
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
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年夜饭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贴春联
春联,又称“门对”。除夕前家家户户都得贴春联。购置春联,得穿街走巷货比三家,一条巷子里写字的师傅往往会有三、四个,红纸一铺,毛笔点过墨水,写字前得扶正一下厚厚的眼镜,一口气写两三个字,力道三分,精气神再添七分,一幅好的对联意味着一年好的兆头,而挑字的时间考量着这一年一家人所求。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贴门神
门神是贴在宅子外面的门上的,门神,是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所以为了过好一个新年,需要一对门神镇守在门口,可卫家宅,保得平安。
燃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不过因环境原因有些地方这一项被禁止喽!)
祭祖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除夕守岁
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今夜,对于无数人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夜晚,也是一个属于人间喜乐的夜晚,这一夜的幸福可以照亮一整年的路。
新年钟声响起的那一瞬间
闭上眼睛许下新年心愿
...
愿家人安康生活甜甜
愿朋友幸福悠悠闲闲
愿自己快乐梦想实现
愿世界和平没有灾难
愿祖国昌盛锦锈灿烂
愿人民富强平平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