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唐顺宗正式登基后,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得到重用,刘禹锡很快被调入京师,同柳宗元一起组成政治集团,准备推动革新。一封密信交到了他的手中,他的命运也将随这封信而长久起伏。空气中,还残留着元宵节烟花的余味,一场血雨腥风却即将袭来。农历正月二十三,唐德宗李适驾崩,太子李诵继位,会宁殿内白绫萧森,太极宫外刀光剑影。此时,百里之遥的渭南县主簿刘禹锡正在酣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1)

一切,都要从公元805年说起。

那一年的正月,长安城里下了一场很大的雪。

空气中,还残留着元宵节烟花的余味,一场血雨腥风却即将袭来。

农历正月二十三,唐德宗李适驾崩,太子李诵继位,会宁殿内白绫萧森,太极宫外刀光剑影。

此时,百里之遥的渭南县主簿刘禹锡正在酣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

一封密信交到了他的手中,他的命运也将随这封信而长久起伏。

唐顺宗正式登基后,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得到重用,刘禹锡很快被调入京师,同柳宗元一起组成政治集团,准备推动革新。

初衷是好的。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2)

但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此前柳宗元、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与刘禹锡相交甚密,为什么王叔文没有去拉拢韩愈呢?

或者是拉拢了,韩愈没有站到王叔文这一边呢?

很简单,因为王叔文曾试图拉拢过武元衡,却被武元衡直接拒绝,所以此后便成了死敌。

而裴度与武元衡政见相同,关系甚笃,同时韩愈与裴度一起参加过(博学宏词科)考试,有同窗之谊,这也是裴度后来栽培韩愈的主要原因。

所以,无形中刘禹锡与柳宗元,就站在了武元衡、裴度的对立面。

在朝为官,与两任宰相为敌,日子总归是不好过的。

说严重点,官场比江湖险恶,掉脑袋是分分钟的事,甚至可能被株连族亲。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3)

幸运的是,武元衡与裴度心中有自己的道义,不至于落井下石。尤其是裴度,后面对刘禹锡、柳宗元多有关照。

所以,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推动的“永贞革新”只维持了不到180天,便以失败而告终。

王叔文被罢相后,赐死,刘禹锡、柳宗元被流放为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在这件事里,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白居易,他与武元衡交好,算是有师生之谊,同时裴度特别欣赏白居易。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我们都知道,刘禹锡与白居易后来成为了“终老”之友,也站到了裴度这边。

可是柳宗元却立场鲜明,始终没有附势于裴度?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4)

因为在柳宗元心中,对顺宗禅位太子李纯的事,是怀有戒心的。当时顺宗生病,宦官俱文珍发动政变,逼顺宗内禅,在柳宗元看来这就是谋权篡位。

而这背后,少不了武元衡在推波助澜,因为宪宗李纯登基后,武元衡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并开始削藩平乱,这是集权制的一种手段。

反过来我们再看,“永贞革新”虽然失败了,但初衷也是为了抑制藩镇和宦官的专权。而武元衡没有被王叔文拉拢,

是他早就想好了有一天会拥太子李纯登基的,毕竟顺宗继位时已经患病失语,不能理朝政,这样的皇帝只会让朝局更复杂,甚至天下大乱。

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说,柳宗元忠贞,但是略有愚忠,看不清大局。

相对而言,刘禹锡则看得更长远,这不是倒戈,当初狄仁杰也在尽力辅佐武则天,培养了张柬之,最后让唐王朝回到正轨,这是一盘大棋。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5)

被贬司马后,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去10年,直到公元815年才回朝。

这一年,同样是唐王朝天翻地覆的一年。

首先,被贬官在外10年的元稹回朝,遇到刘禹锡、柳宗元后颇为感慨,于是作诗相赠。在唐朝为官,每一首诗都有政治立场。

被贬前,元稹曾摇旗呐喊支持裴度,算是刘、柳的政敌(至少不是同党),此番示好自然被认为是别有深意。

而刘、柳回京后,依然没有被启用,因为武元衡正当权,所以裴度更具眼光,想拉拢、保护他们。这其中少不了韩愈的关系,因为这一年,他已经升为中书舍人,获赐绯鱼袋。

不巧的是,刘禹锡刚回京时游玄都观,写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来讽刺当政的新贵: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6)

这一下,本来就复官无望的他,又撞到了枪口上,于是连带着柳宗元、元稹一起被贬(元稹这一次是挺冤的)。

同年5月,武元衡、裴度被李师道派刺客暗杀,武元衡身亡,裴度受伤,朝廷内外,风声鹤唳。

白居易越级上书,建议严惩凶手,也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连韩愈也受裴度案牵连,因文章中的“歧义字”被政敌攻击,改授为太子右庶子。

可让人想不通的是,元稹此时却给白居易写了一首题为《酬白乐天杏花园》: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

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诗中的刘郎指的就是刘禹锡,从诗中可见,此时白居易虽然与刘禹锡尚未谋面,却有着不错的关系了,不然元稹就不会劝他不用太担心刘禹锡,还明确指出,贞元旧士没几个好下场的。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7)

难得白居易对元稹那么好,死了还给他写墓志铭,哪有这么坑兄弟的。他自己作诗被贬、刘禹锡因诗被贬、白居易因“赏花”、“新井”诗被贬,韩愈因文章中的“歧义字”被贬。

元稹这是看白居易活得太舒服了。

还有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后来元稹复官,趁裴度在外平乱,勾结皇帝身边的侍卫,伺机充任宰相之位。当初他站队裴度时,可不是这么说的,所以李宗闵上台后,狠狠地治了元稹,不久后元稹就病逝了。

因为,李德裕、李宗闵、韩愈都是裴度提拔起来的。

所以在唐朝为官,不讲裙带关系,是真的混不下去。

幸亏刘禹锡格局比较大,没有左右摇摆,“八司马”事件后,始终与裴度交好,一直到老。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8)

公元826年,被贬官在外23年的刘禹锡终于回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完成了与白居易的第一次聚首。此时,柳宗元已经过世。

彼此仰慕的两个诗人开怀畅饮,白居易赠诗安慰刘禹锡多年的不易,刘禹锡很开心,回赠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禹锡是豪爽之人,不善权谋,为人豁达,不拘小节。因此后人也美誉他为“诗豪”。

他没有柳宗元心中那种愁苦,或者古板,当初参与“永贞革新”是因为意气风发,而且革新的路线是对的。后来与裴度交好,是大势所趋,顺宗没能力治理天下,别说削藩治宦了,大病缠身,连基本的朝政都很难处理。

没有贤主,江山大乱,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更何况,刘禹锡游玄都观敢抨击新贵,说明不趋炎附势。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9)

复官后,刘禹锡回到长安,再次复游玄都观,提笔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简单的解释是“我刘禹锡又回来了,你们能拿我怎样?”,所以这也是刘禹锡最霸气的一首诗了,彰显了“诗豪”的本色。

中唐很复杂、很混乱,刘禹锡、白居易能活到70多岁,晚年同隐洛阳,在裴度府上把酒言欢,这得益于他们对友情的忠贞,更受益与他们的眼界。

尤其是白居易,他始终在保护自己的弟弟白敏中,就是后来的宰相,这也是他和裴度的政治资本。

没有一个王朝,会像诗中描写得那样安逸恬适,背后都是血雨腥风、尔虞我诈,历史没有谁对谁错,每个人都在做选择。

这其中包括元稹。

刘禹锡30首名诗赏析: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10)

但是像刘禹锡这样,能和每个人交朋友,且被每个人都喜欢的人,说明他做得足够好。

柳宗元临终托孤,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刘禹锡,刘禹锡视为己出,一直把他们抚养成人。

王叔文能拉拢一个渭南县主簿,说明刘禹锡的能力很强。

元稹赠诗给刘禹锡,虽然没有得到回应,但也说明很欣赏他。

白居易半路交下刘禹锡,能一直走到晚年,说明刘禹锡珍视友谊。

裴度能视政敌为人才,几度加以保护与周全,说明刘禹锡很有远见。

这样的刘禹锡,当得起“诗豪”的赞誉:莫愁天下无知己,星光不负赶路人。

23年的贬官路,23年的隐忍,最终一切都值得了。

- end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