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觉妻子写给孩子的家书(陈觉给妻子的遗书)
陈觉妻子写给孩子的家书(陈觉给妻子的遗书)陈觉和赵云霄两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却有着相同信仰的人在这所学校相遇。没有多浪漫的邂逅与约会,只因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心愿,两个人互相鼓励、一起学习,结为了革命伴侣。这一年冬天,两个刚加入组织的年轻人就被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座以孙中山先生为民、俄国人出资创办的大学,汇聚了一大批中国青年之精英。在这里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能接触到最前沿的革命消息,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陈觉1903年出生于湖南一富豪家庭,7岁入私塾读书,1922年进入醴陵县立中学。在这里他和左权、蔡申熙等人成为同学,并组织了进步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还担任了《前进》周刊主编,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最早一批进步青年,陈觉始终走在前沿。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四年后,1925年春陈觉就加入了组织,成为其优秀成员之一。赵云霄1906年出生于河北一书香家庭,1924年7月进入河北省立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个展柜中,有两封特殊的信——一封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一封妻子写给女儿的遗嘱。信的主人是一对年轻伉俪,他们就是革命烈士陈觉、赵云霄。
遗书是赵云霄牺牲前四个月,陈觉写给她的。遗嘱是赵云霄在狱中写给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写完之后就被敌人残忍杀害,她为女儿取名为“启明”。
启明,开启黎明。这殷切的希望,他们看不到了,但他的后人能、我们能。当我们享受这碧海蓝天、游览这秀丽山河时,他们的故事从未忘记。
图|赵云霄写给陈启明的信
陈觉1903年出生于湖南一富豪家庭,7岁入私塾读书,1922年进入醴陵县立中学。在这里他和左权、蔡申熙等人成为同学,并组织了进步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还担任了《前进》周刊主编,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作为最早一批进步青年,陈觉始终走在前沿。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四年后,1925年春陈觉就加入了组织,成为其优秀成员之一。
赵云霄1906年出生于河北一书香家庭,1924年7月进入河北省立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受到共产党员李培芝的影响,接受革命思想,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革命者。1925年夏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冬天,两个刚加入组织的年轻人就被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座以孙中山先生为民、俄国人出资创办的大学,汇聚了一大批中国青年之精英。在这里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能接触到最前沿的革命消息,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陈觉和赵云霄两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却有着相同信仰的人在这所学校相遇。没有多浪漫的邂逅与约会,只因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心愿,两个人互相鼓励、一起学习,结为了革命伴侣。
在中山大学这一年多,两个人学到了知识、坚定了信念,也确定了彼此。在国外学习只为报效祖国,所以他们在当下最严峻、整个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的时候,选择了回国。
1927年9月,回国后的两个人被党组织派往湖南领导农民武装斗争。他们在醴陵建立游击队、创办小型兵工厂,领导农民打地主、分田地。
这一切的一切都活跃在残暴的敌人眼皮子底下,虽危险,但他们无所畏惧。
1928年夏,赵云霄有了身孕。新生命的到来,既是暗示胜利终将到来,也代表陈觉不仅是人夫、更是父亲。所以既定的两人一起去常德,这次他就只能独自前行。
不久,赵云霄在长沙被捕。盯着他们的不止有敌人,还有叛徒。即便他们如何隐藏行踪、如何隐秘行事,始终逃不过叛徒的出卖。最终,陈觉也被捕入狱。
再相见,已是“阶下囚”。这对为革命奔走的夫妻,再次见面居然是在狱中。陈觉入狱,让陈父焦急万分。
作为一方富豪,陈觉用钱财疏通了关系。敌人同意释放两人,在原有六十亩田产的基础上,两人还必须签一份“悔过书”。
陈父去监狱时,和儿子好说歹说,可陈觉始终不答应。
“你先给他签个‘悔过书’,把云霄和孩子带回去,以后再报效国家。”
陈父劝着陈觉,希望能暂时委曲求全。可人固有一死,若是因苟活而弯了脊梁,陈觉万万做不到。
既如此,敌人也不愿多费口舌。不久判决书就下来了,敌人以“策划暴动,图谋不轨”的罪名,判处了两人死刑。陈父见孩子心意已决,知晓国家大义面前,孩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没再劝。
1928年10月10日,陈觉给妻子写下了那封名传千古的诀别书。
“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
我们正是为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子,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此时陈觉有妻子、妻子有身孕、有年事尚高的父亲,敌人给他开出了条件——只要签了“忏悔书”,就能活命。可他活了下来,还有那么多百姓活不下来。
或许不少人会说:“别人死活与我何干?”可华夏传承千年,早已不是一人之国家,而是大家之国家。国家荣辱兴衰已经与己身融为一体,不论承认与否,只要是中国人,身体流淌的血就变不了。
“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
包括他,为了一个共同的志愿,是28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他们的志愿达成了。
图|陈觉与他写的遗书
1928年10月14日,陈觉被敌人迫害,而赵云霄因怀有身孕,延后五个月执行死刑。三个月后,这个新生儿降临这个世界。
一个新生,另一个就得重生。这个孩子才刚出生,父亲没有抱过她、母亲即将面对死亡,赵云霄是舍不得的。而这份舍不得,被她写入了信中。
“小宝宝,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个月又十多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
小宝宝,你是一个不幸者,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样的。
小宝宝,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
小宝宝,希望你好好读书,知道我们是怎样死的。”
这一声声小宝宝,充满了不舍、关爱。算起来,陈觉此时不过25岁、赵云霄此时不过23岁,他们也才成年不久,可实际他们已经是有着好几年党龄、好几年革命斗争经验的共产党员。
数年的斗争经验、坚定不移的革命决心,让赵云霄给孩子取名为“启明”——陈启明。开启黎明,见证这个国家的强盛。在他们心中,始终坚信这个国家能走向光明,赵云霄也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见到那一天。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负青春、不负年华,好好读书。
现在常有人说“不负青春好时光”,可又有几个年轻人真的不负青春?而在那个时代,即便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心中就已经有了一颗强国救国心。而赵云霄对孩子最真切的希望,仅仅是好好读书。读书能涨知识,读书能明智,只有多读书,才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1929年3月26日,给孩子喂了最后一次奶,赵云霄就镇定地走向了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她是如此的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一句句激昂的口号,由内而外地喊出来,赵云霄就这样壮烈牺牲在湖南长沙,年仅23岁。
陈觉、赵云霄为革命壮烈牺牲,陈父已然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他只能想着将他们的孩子抚养长大。
当初陈觉牺牲,陈父强忍悲痛,替儿子收了尸。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陈父硬生生推着独轮车,从长沙推回了醴陵。而为了躲避敌人搜捕,陈父只能寻一处僻静地,将儿子草草掩埋。而赵云霄死后二十多天,陈家人才接到消息,以至于根本没找到赵云霄尸首。
但两位革命烈士伉俪情深,为了表达对两位烈士的敬意,成全了两人的心意。2009年,陈家人将陈觉棺椁从旧址迁出来后,连同赵云霄生前一只皮箱一起合葬。这也算全了“生同衾,死同穴。”
原本以为他们见不到胜利的那天,他们的孩子能。可,世事无常。“启明”从监狱中出来后,并没有如赵云霄所想那般好好长大、好好读书,在其11个月的时候,就染了重病不幸夭折。
陈觉、赵云霄、小启明,都没能见到他们期盼的那个光明未来。但这份炙热的信仰,却照亮了华夏民族的明天。
陈觉和赵云霄除了小启明这个孩子之外,已经没有嫡系后人。所以陈觉的弟弟诞下孩子后,就过继到了这两名烈士名下。
图|赵云霄所写遗书和生前复原照
结语陈觉、赵云霄,这对年轻夫妇本可以过上好日子。凭着陈父的财势,两人又都是高材生,若是不参加革命,他们的生活一定很幸福美满。
可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为百姓谋幸福、建立民主自由的国家,他们舍弃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小家,选择了一条艰难、充满荆棘的路,可他们不后悔。
在这两封遗书中,我们没有感受到对死亡的恐惧,有的只是一个共产党人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以及面对死亡的从容。若说真正让他们牵挂的,或许就是那代表着新生的孩子。可在国家大义面前,这不舍终究化作千言万语汇成一封信,表达在纸上。
如今这两封信,就安详地展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排而列。在那只言片语中,我们依旧能感受到这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