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杀母立子,废后
孝武帝杀母立子,废后所以,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暗藏着不少危机。然而,很不幸的是,陈皇后又犯了两个最大的错误:其次,当时的陈皇后能够许配给年已18岁的刘荣,她的年纪即使不大,也不会太小,反而当时的汉武帝,不过年仅4岁而已,可以说是一段女大男幼的姻缘。1、第一任陈皇后陈皇后,堂邑侯陈午与馆陶长公主刘嫖之女。刘嫖是汉景帝刘启同父同母的亲姐姐,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太子妃,她先将其许配给汉景帝宠妃栗姬之子太子刘荣,结果惨遭拒绝,进而转向求亲胶东王刘彻和他的母亲王娡,终于促成了这段婚姻。首先,这是一场成色十足的政治婚姻,目标即是将刘彻推上太子之位,进而由陈氏当皇后;
经常听人说,在汉武帝的身边,有两个最为恐怖的职业,一个是丞相、另一个便是后宫的妃子,为《史记》补记的西汉经学家褚少孙甚至写下了“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这样的文字。既然公孙贺听完汉武帝封自己为相,可以被吓得马上哭着磕头请辞,那么,后宫的妃子们又会有什么别样的表现呢?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汉武帝“恐怖”的后宫。
一、两任皇后的命运
汉武帝的后宫之所以被称为“恐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没有一个皇后能够善终。
1、第一任陈皇后
陈皇后,堂邑侯陈午与馆陶长公主刘嫖之女。刘嫖是汉景帝刘启同父同母的亲姐姐,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太子妃,她先将其许配给汉景帝宠妃栗姬之子太子刘荣,结果惨遭拒绝,进而转向求亲胶东王刘彻和他的母亲王娡,终于促成了这段婚姻。
首先,这是一场成色十足的政治婚姻,目标即是将刘彻推上太子之位,进而由陈氏当皇后;
其次,当时的陈皇后能够许配给年已18岁的刘荣,她的年纪即使不大,也不会太小,反而当时的汉武帝,不过年仅4岁而已,可以说是一段女大男幼的姻缘。
所以,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暗藏着不少危机。然而,很不幸的是,陈皇后又犯了两个最大的错误:
(1)婚后多年没有生育;
(2)擅宠生骄,蛮横善妒。
与此同时,刘嫖也经常向汉武帝要好处,母子俩的行为免不了让汉武帝生厌。久而久之,废后已经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了。最后,在公元前130年,陈皇后命人施以“妇人媚道”,行“巫蛊祠祭祖诅”之后,终于还是被废,退居长门宫,十余年后去世。
事实上,汉武帝废陈皇后和他的父亲汉景帝废薄皇后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不过,汉武帝会背上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可是,作为一国之君的汉武帝,本身就要受到窦太皇太后的管制、王太后的约束,如今又能忍受刘嫖母女多久呢?
第二任皇后卫子夫
上文说陈皇后善妒,而被她妒忌最多的便是卫子夫,巫蛊诅咒的对象自然也是卫子夫。
卫子夫的出身很低,不过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个歌女。在一次去平阳府作客之时汉武帝相中她,并将其带回宫。入宫一年之后,卫子夫才开始得宠,随后接连为汉武帝生下三个女儿。
不过,卫子夫真正成为皇后,还是要“感谢”她的儿子刘据的出生,这一年是公元前128年,卫子夫已经入宫11年,即得宠10年了。即便如此,卫子夫还是做了37年皇后,这个时间跨度即便纵观中国历史,也是名列前茅的,只不过,她碰上了一位同样长寿的皇帝——刘彻,在位时间长达54年之久,几乎跟他之前的几个汉朝的知名皇帝(汉高帝、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加一起时间差不多长。
最后,卫子夫等来的不是儿子刘据登基,而是刘据屡遭陷害。公元前91年,为了能让儿子摆脱巫蛊之祸,除掉江充,她借出了皇后玺绶,用以征调车马、兵器、卫队。可是,虽然刘据顺利除掉了江充,但是却没办法清除所有从案者,当一而再、再而三有人向汉武帝汇报太子谋反之时,汉武帝还是相信了,并亲自下令“捕斩反者,自有赏罚。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太子刘据虽然侥幸逃出城门,但终于还是免不了被逼身死的命运。
此时此刻,宫中的卫子夫又如何自证清白?在汉武帝派人来收取皇后玺绶之时,她唯有以死明志了。
看得出来,虽然汉武帝的两任皇后的结局都不太好,汉武帝本身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完全由他来背锅似乎也是不合适的。不管是与陈阿娇的“政治婚姻”还是与卫子夫的“跨世纪情缘”,汉武帝都没有因为她们失宠而行废后之举,这在一定程度上还算是守夫君之道的。
二、汉武帝后宫妃子的普遍命运对于汉武帝的后宫妃子来说,实际上与其他大部分的后宫妃子区别是不大的。她们中的一部分会得到汉武帝一段时间的宠爱,但不会是一世的宠爱,绝大部分的妃子也只能接受“独守空房”的命运。对于汉武帝这样长时期在位的君主而言,自然得不到宠爱或者失宠的妃子会显得更多一些。
1、不过,相对他的几位前任君主而言,汉武帝时期的妃子待遇倒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后宫沿袭秦制,皇后以下的妃子等级只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几种。汉武帝在皇后与美人之间又增加了三个等级,即婕妤[jié yú] 、娙娥[xíng é]、容华[róng huá],并在八子和七子之间又增加了一个充依的等级。
对比秦汉时期的二十等军功爵待遇,婕妤可以享受相当于列侯的福利,娙娥则相当于关内侯,而容华跟大上造差不多。可见,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至少曾经受宠的妃子,在福利待遇上还是比之前要强上不少的。
2、接下来,就要看妃子们是否能够接受先受宠后失宠的心理落差了。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不管多大年纪的男人都喜欢二十岁的小姑娘,年轻、有活力、充满朝气,对于汉武帝这种君主来说,自然更不例外。不管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也好,还是三千佳丽也罢,谁又能保证一直得宠呢?受宠达十年以上,已属凤毛菱角了,更何况汉武帝在位长达54年呢?
所以,如果曾经承汉武帝恩宠的妃子们,失宠以后,仍能安于寂寞的生活,自然可以享受上面所说的福利待遇,在后宫之中安享晚年。如果接受不了,终日怨天尤人,即便不被汉武帝惩罚,也很难有好日子过。比如,曾经给汉武帝生下三子燕王刘旦、四子广陵王刘胥的李姬,原本作为唯一一个为汉武帝生下两个儿子的女子,理应在后宫之中有一席之地。可惜,她始终无法接受无宠的现实,最终忧郁而死,甚至于比陈皇后的命还要短上许多。
3、争宠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汉武帝有段时间特别宠爱两个妃子,尹婕妤和邢娙娥。汉武帝为了后宫安宁 ,曾下诏两人不得相见。可是,这位尹婕妤却越是见不到越想见。于是在她百般央求之下,汉武帝只得便随便找个人假装邢娙娥,结果竟然还被尹婕妤看了出来。
没办法,汉武帝最后还是让两个人见面了,只不过他命令邢娙娥穿得朴素一些罢了。尹婕妤一见之下,当场便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如邢娙娥,李白后来还有句诗“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就是说的这个事。
可是,汉武帝也并没有因为邢娙娥更漂亮,便让她居于尹婕妤之上,他想要的不过是后宫的平静安宁 罢了。
3、最能被汉武帝记住的妃子
在汉武帝一生当中,最念念不忘的两个妃子,一个是二子齐王刘闳的母亲王夫人,另一个是五子昌邑王刘髆的母亲李夫人。这两个妃子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承受汉武帝恩宠之时,便仙去了,以至于留在汉武帝心目当中的永远是她们的美好形象,难以忘怀。
王夫人死了以后,汉武帝悲痛至极,甚至于不顾忌讳,直接将王夫人封为齐王太后,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后来,汉武帝还因难解思念之情,被人以招魂的方式欺骗了一年多,误以为可以招王夫人的魂来相见。
李夫人,协律都尉李延年的妹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说的便是李夫人。汉武帝对这位李夫人也是一见钟情,只可惜,李夫人刚刚生下刘髆后不久,便去世了。汉武帝非常痛惜,所以后来他对刘髆也是寄托了不少的爱,其中自然也不乏对李夫人的感情。
后来,汉武帝去世,由于他的两任皇后都先后因故被废,以至于无后妃陪葬帝陵,最后,得以配祭汉武帝宗庙、同葬茂陵的竟然就是这位李夫人。所以,现如今我们提起孝武皇后,指的就是这位李皇后,而不是陈皇后或者卫皇后。
钩弋夫人赵婕妤,是汉武帝后宫之中最大的例外,汉武帝也因为她被冠以“立子杀母”的恶名,褚少孙所说的“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也仅有她算是靠谱的。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东巡之时发现的,当时钩弋夫人的手中握着一块钩玉,无人能打开,唯有汉武帝这位真命天子才可以。入宫之后的钩弋夫人依然与众不同,十四个月生下钩弋子刘弗陵,其所在宫门都被汉武帝命名为尧母门,再加上她与后宫宦官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于最后她的死在正史之中都有不同的记载。
褚少孙补记的《史记》中间接说明汉武帝”立子杀母“,班固的《汉书》则认为她是因被打入冷宫而忧郁致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则直接说是汉武帝赐死。
水一白认为:
1、相对来说《汉书》的说法更合理一些(详见钩弋夫人的死,“立子杀母”是原罪?汉武帝这个锅背了两千多年了)
2、即便说钩弋夫人真的是因“立子杀母”而死,钩弋夫人也仅仅是汉武帝后宫中的一个特例,并不能当作普遍情况来看待。
水言水语
不知道大家看完全篇,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是认为汉武帝的后宫确实每个后妃的命运都很悲惨,还是类比于其他皇帝的后宫,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更好一些?
至少,从水一白的角度来看,汉武帝对待后宫的妃子完全没有过于严苛的制度,更没有营造”恐怖“的后宫氛围。只能说,由于他长达54年的统治时期,确实存在一些命运悲惨的妃子,或英年早逝,或因犯错而无善终,但是又有几个长时间在位的帝王后宫不是如此呢?我们又何必把汉武帝的后宫”妖魔化“呢?
难道仅仅因为他是汉武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