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的雕塑艺术成就,祖先们师夷长技
古代著名的雕塑艺术成就,祖先们师夷长技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了——“犍陀罗艺术”,又称为希腊式佛教艺术。 佛教在公元前6世纪末兴起后的数百年间是没有佛像塑像的,而仅以脚印、宝座、菩提树、佛塔等作为象征。到了公元1世纪,正是大乘佛教的流行之时,也就是佛教传入我国的时候,信徒崇拜佛像渐成风气,遂有佛像的创作。 最初佛像从印度民间的鬼神雕像转化而来,而在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佛像的制作又较多地吸收了希腊式雕像和浮雕的风格。一般说法有两种:一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事件为“伊存授经”;另一个即源于“白马驮经”故事:东汉永平年间(58年~75年),汉明帝夜梦有神人全身金色,顶上有光,在殿前绕梁飞行。翌日问询群臣,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告知为佛。于是汉明帝派遣使者蔡愔等西行求法,永平十年(67年)在大月氏遇见西域僧人
藏于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佛祖头像雕塑,作于1—5世纪的中亚的犍陀罗艺术时期。
藏于梵蒂冈美术馆的一件古希腊时期雕塑的头部照片。
~~是否觉得两件雕塑有相似之处?~~
- 信仰的开端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但是具体的佛教传入我国的确切年代,已很难考定。
一般说法有两种:一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事件为“伊存授经”;另一个即源于“白马驮经”故事:东汉永平年间(58年~75年),汉明帝夜梦有神人全身金色,顶上有光,在殿前绕梁飞行。翌日问询群臣,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告知为佛。于是汉明帝派遣使者蔡愔等西行求法,永平十年(67年)在大月氏遇见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邀请他们来汉地传授佛教。他们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回到洛阳。明帝为了表示欢迎,在洛阳建起了我国首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青龙寺大雄宝殿拱眼壁画第三幅《唐僧取经图》
总之,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在公元1世纪前后。
- 佛教造像的从无到有
佛教在公元前6世纪末兴起后的数百年间是没有佛像塑像的,而仅以脚印、宝座、菩提树、佛塔等作为象征。到了公元1世纪,正是大乘佛教的流行之时,也就是佛教传入我国的时候,信徒崇拜佛像渐成风气,遂有佛像的创作。 最初佛像从印度民间的鬼神雕像转化而来,而在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佛像的制作又较多地吸收了希腊式雕像和浮雕的风格。
- 犍陀罗艺术
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了——“犍陀罗艺术”,又称为希腊式佛教艺术。
也就是在这时,我国不仅继承了当时的佛教文化,也继承了犍陀罗的造像样式。新疆的壁画佛像以及敦煌的壁画佛像,大同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佛像都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但实际上,犍陀罗佛教跟东亚佛教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汉传佛教的很多文化基因就是从犍陀罗传入中国的......”
——孙英刚《犍陀罗文明史》后记
- 犍陀罗地区的往事800年
公元前6世纪,犍陀罗地区曾为印度次大陆古代十六列国之一。公元前 4世纪,犍陀罗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印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僧人来这里传布佛教。其后,它又归属于希腊人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巴克特里亚诸王全面推行希腊化政策,影响了这一地区文化艺术的面貌。犍陀罗艺术萌发于公元前 2世纪。
公元 1世纪上半叶,丘就却在大夏故地建贵霜帝国。至迦腻色伽(贵霜帝国影响最大的君主,可能即位于公元140年。)在位期间,其国都亦迁至犍陀罗地区的富楼沙城(今白沙瓦)。他重视文化艺术事业,提倡佛教。犍陀罗遂成为西北印度的佛教中心,佛教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
迦腻色伽
- 面包加咖喱的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是由来自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地区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东征中亚、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时所带来的古典希腊文化与东方(中亚和印度次大陆)文化融合的结果。以希腊、罗马式装饰手法表现中亚和印度次大陆地区的题材,1世纪的工匠们打破了过去艺术作品不能直接表现佛陀的禁例,仿希腊神像创作大量具有希腊、罗马艺术特色的佛像作品。这也就成就了这种建立在当地民族艺术传统基础上,汲取希腊、罗马以至波斯的营养的,以古典手法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艺术形式。
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中叶是犍陀罗佛像制作的成熟期,这时已成功地融汇印度、希腊、波斯、罗马、中亚草原地区风格於一炉,形成独具一格的犍陀罗风格。其特色是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浪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佛及菩萨像有时且带胡须等。
- 巨人都有倒下的时候
犍陀罗佛像雕刻材料采用当地出产的青灰色云母片岩,间有泥塑。以佛塔为主的建筑,基座多方形,列柱常采用希腊柱式,座侧浮雕佛传故事。绘画遗品很少,有的学者把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内的壁画作为它的代表。后期又受到萨珊王朝和笈多王朝艺术的影响。其衰落与嚈哒人(亦称白匈奴)入侵有关。嚈哒人(Hephthalite)的行为像野蛮人,他们屠杀居民,特别是迫害佛教社团,洗劫寺院和艺术品, 摧毁了直至当时已有5个世纪之久的灿烂的希腊-佛教文明。中国与波斯文献一致描述了这支游牧部落的暴虐和破坏行径。
被嚈达人(Hephthalite)入侵后的中亚
3世纪后,犍陀罗艺术逐渐向贵霜统治下的阿富汗东部发展,公元5世纪时,犍陀罗本部因贵霜帝国的瓦解而衰微,但阿富汗的佛教艺术却一直繁荣到公元7世纪,此即後期犍陀罗艺术或“印度-阿富汗流派”,亦称巴米扬艺术。
巴米扬大佛,已经在2001年3月被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摧毁
主要代表有巴米扬佛教遗迹、哈达佛寺遗址、丰杜基斯坦佛寺遗址等。这个艺术流派除继承犍陀罗艺术固有风格外,还较多地吸收了印度本土的传统,佛像脸形趋圆,衣衫变薄,以灰泥表现衣褶,并将印度的石窟建筑和巨型造像结合起来创立石窟佛像综合体,对中国新疆、敦煌、云冈的佛教艺术有重大影响。另外犍陀罗式佛塔也经中亚传入中国,和中国固有的楼阁形式结合,形成常见的多层宝塔。
登封嵩山嵩岳寺塔
- “曹仲达”,一个被写入中国美术史外国人
在犍陀罗文化莫落后的几十年里,中土大地出现了一位对后世佛像绘画及雕塑艺术极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曹仲达。
曹仲达是现在可查的中国最早的雕塑家。
生<540年—589年>卒,他的具体生卒年不详 但是根据其生平可确定其基本存在时间段。确切来说他也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中亚粟特的曹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粟特位于犍陀罗地区北部,其宗教文化与犍陀罗一脉相承。公元4世纪六七十年代嚈达人占领粟特,推测其祖上于此前后迁居中土。魏晋以来居住在中土的西域各国人被冠以不同的国姓,即所谓的“昭武九姓”。这也就是曹仲达的“曹”姓由来。
他在东魏(南北朝时期)时已开始服务于朝廷 但其作画声名最盛之时当在北齐 官至北齐朝散大夫,属于地位较高的士大夫画家。因善于画佛像和塑佛像,所创的画风也影响到当时的雕塑和绘画,成为北齐时的一种典型的风格。这种艺术风格被后来的学者概括为“曹家样”或“曹衣出水”。此种风格的造型效果在衣纹表现上可能是较为稠密。
宋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曹吴体法”条:“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古后背称之曰:……曹衣出水……雕塑铸像,亦本曹吴。” “ 衣服紧窄”正说明衣服是紧身贴体式 状若出水。
曹仲达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上个世纪90年代在青州出土了大量佛像,学者们将其中的北齐造像样式与曹仲达或“曹家样”联系了起来。其紧身内收、薄衣贴体的特征明显区别于南朝前期和北魏后期形成和普遍流行的汉式佛像。根据郭若虚对曹仲达艺术手法的描述及其存在年代,我们不得不形成他与犍陀罗造像文化相关的联想。
犍陀罗头像
犍陀罗头像
犍陀罗头像
犍陀罗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