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华家庭条件怎么样?杜小华的十年救赎
杜小华家庭条件怎么样?杜小华的十年救赎可是这样的希望,一次次地升起,又一次次地破灭。儿子突然一天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爸爸,我回来了!”那天,几乎全网都是孙卓的消息,杜小华把自己闷在店铺上,整个人魂不守舍,他不敢看认亲的现场直播。他也在心里埋怨老天的不公,为什么找到的孩子是孙卓,而不是自己的孩子杜后琪。是的,这种想法很自私,可是十年如一日的寻子经历,使得他早已身心俱惫,唯一能支撑他走到今天的就是希冀:
孙卓找回来了!
可是就在孙卓与家人认亲仪式的当天,一个与孙海洋家有着深厚友谊的男人,却无法真正开心起来。
他就是杜小华。
一个同样丢失了孩子、与孙海洋在寻子路上,曾“并肩作战”的难友。
那天,几乎全网都是孙卓的消息,杜小华把自己闷在店铺上,整个人魂不守舍,他不敢看认亲的现场直播。
他也在心里埋怨老天的不公,为什么找到的孩子是孙卓,而不是自己的孩子杜后琪。
是的,这种想法很自私,可是十年如一日的寻子经历,使得他早已身心俱惫,唯一能支撑他走到今天的就是希冀:
儿子突然一天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爸爸,我回来了!”
可是这样的希望,一次次地升起,又一次次地破灭。
那天稍晚些,杜小华还是鼓足勇气,给孙海洋通了视频,祝福他14年的寻子路,终于圆满了。
可是,就在与孙海洋接通视频的那一刻,他却直接泪崩了。
而孙海洋,找不到合适的话安慰他,因为那种痛和绝望,孙海洋他太懂了。
挂了电话,那晚杜小华都在辗转反侧。
第二天一早,杜小华还是决定去见见孙海洋,更重要的是他要借助孙卓回来的热度找儿子。
因为像他这样的寻亲家长,只有在路上的时候,他们才是活着的。
01、
如果不是因为丢失孩子,杜小华这一生,可以说用“还算完美”来形容。
1975年,杜小华出生在江西玉山县的一个普通农家。
那时候家里穷,从小吃惯苦的他,虽然书没读多少,但好在人肯学多干,十几岁就跟着村里的木匠学习木工,没多久就出师了。
杜小华先是在周围做工,后来也出去打工。2000年左右他来到新疆,认识了同样来新疆打工的山东妹子金娜娜。
金娜娜比杜小华小好几岁,但年龄的差距无法阻止两人的感情升温,很快他俩谈起了恋爱,没多久就组建了家庭。
2005年杜小华和金娜娜,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儿子杜后琪出生了。
儿子的出生为这个小家平添了更多欢乐,而这对小夫妻也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人家。
杜小华上进爱家,金娜娜美丽大方,村里人还常常看见夫妻俩秀恩爱的画面。用村民话来说,小两口简直就是现实里的“神仙眷侣”。
然而,这对“神仙眷侣”的美好生活,却在某天被打破了。
2008年,因为杜小华的木工工艺好,他带着妻子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包头,承包了一家位于包头郊区的木器橱柜厂的木板喷漆生产线。
承包下来,一年有20来万收入,这对于10多年前的务工家庭来说,算是高薪了。
2011年过完年,杜小华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包头的厂里,回来的第八天刚好是3月6日,农历龙抬头。
那晚吃完晚饭,杜小华准备出门找隔壁工友一起去市区搓澡。
前脚他刚出门,6岁的儿子听到消息,也跟了出去。
当儿子来找到他时,杜小华告诉儿子今晚不去包头了,儿子失望地转身出了工友家。
当时的杜小华不知,儿子的那次转身,接下来他的人生里再也没见过儿子。
发现儿子不见了,是20分钟后妻子赶到隔壁工友家。妻子问,儿子去哪里了?杜小华才知,儿子没回家。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杜后琪在附近玩,于是夫妻俩和工友们,赶紧到附近搜寻。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搜寻范围的扩大,夫妻俩越找越心慌,当晚他们甚至跑到包头火车站去找。
可是孩子就是没有消息。
接下来的一周,夫妻俩发了疯地找儿子,山里、河里、土洞,他们几乎是掘地三尺地搜寻,可是杜后琪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一周后,杜小华不得不接受儿子丢了的事实,可是妻子不能接受啊。
妻子不敢想象没了儿子她该怎么活,她把所有的气都撒在杜小华身上,怪他为什么大晚上要出去玩?儿子转身他为什么不跟着回去?
而杜小华又反怪妻子,为什么要让儿子一个人出门?
02、
两人间的相互指责,对找孩子于事无补,反而使得这个家更加雪上加霜。
赶到包头的娘家人,眼看金娜娜情况不对,赶紧把她接回山东娘家照顾。
临行前,金娜娜对杜小华说,如果他不把儿子找回来,就不准回家。
而杜小华,是的,他虽然嘴上没承认是自己把孩子搞丢,可一个不争的事实:孩子的确是在他手上丢的。
心里的负罪感,让杜小华变得急躁、疯狂,他不敢把孩子丢的消息告诉老家的父母。他丢下正蒸蒸日上的事业,背起行囊,就往全国各地跑。
一开始,他信心满满,只要有一点线索就觉得肯定是杜后琪,然而不断地升起希望,又不断地失望而归。
杜小华恐惧了,儿子可能真的找不回来了。
杜后琪失踪半年后,一天杜小华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孙海洋。
彼时的孙海洋,已经找了儿子4年,整个人早已进入走火入魔的状况,他听不见父母的话,妻子的死活也不管了,一心只有找孙卓。
杜小华通过电视上留的电话,找到了孙海洋。
这两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在接通电话那一刻,仿佛生出了心灵感应,彼此的痛、对人贩子的恨、内心的恐惧,甚至是极端的情绪,他们都能相互感应到。
于是,两人从此结为寻亲路上的难友,成为了彼此人生里最好的兄弟。
这对难友,在此后的打拐寻子路上,他们一起面对过凶恶的歹徒、狡猾的骗子、甚至在解救另一个家长孩子时,被当地村民们围攻差点丢掉性命。
03、
2013年,孙海洋带着杜小华去见了陈可辛,彼时的陈可辛正准备拍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
当陈可辛听了他们的寻子经历,就决定把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
听到这个消息,杜小华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是因为能借助电影来找孩子,势必会增加找到孩子的几率;而忐忑则是,如果靠电影影响都不能找到儿子,他不敢想象杜后琪究竟去了那里。
其实,多年的寻子经历也让杜小华看到,被拐儿童所经历的另一面:
如果孩子被卖作他人家当亲生孩子养,某一种程度上说还算幸运;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则会不幸地沦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
2014年下半年,打拐电影《亲爱的》如期上映。
上映后,的确也给杜小华他们增加了寻子线索。杜小华追寻着这些线索,也解救了更多孩子。
然而里面却没有他的孩子。
他甚至倏然发现,这几年的寻子路走来,居然帮别人家找回了20多个孩子。
他还凭借此,成为县里的感动人物。
县里的大力宣传,让杜小华成为热议对象。
可外人不知道,这些热议却成为捅向妻子的刀子。
在寻子最开始的一年,已经让妻子身心俱惫了。
然而人毕竟还活着,就必须往前看,所以失去孩子第二年,妻子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老二的降临,寄托了妻子对老大的情感,她的生活也慢慢回到了正轨上。
而当初也有人告诉她,这么久了都没杜后琪的消息,也算是好消息,那样反而证明孩子还好好活着。
可之后,一年,二年,三年,还是没有杜后琪的消息,妻子已经害怕听到杜后琪的消息了。
因为他们曾经就见到过,当有的家长找到孩子时,孩子已经高度腐烂了。
可如今杜小华不仅没有把儿子给她找回来,反而还带着荣誉回来,“他是在提醒她,儿子再也找不回来,还是想出名想疯了?”
妻子希望杜小华别再出去找了,回归正常的生活。
杜小华理解妻子的苦衷,她只是在逃避问题。可他不能放弃寻找啊,不管儿子是生是死,他都得去找。
心里的负罪感,早已让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他只有不断地出去找,才会感觉自己是活着。他最怕,有一天杜后琪回来后质问他:
“爸爸你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不来找我?”
04、
时光匆匆,一年又一年,转眼就到了杜小华寻子的第十个年头。
十年时间,杜小华走南闯北,几乎踏遍了整个中国,可他依然没有杜后琪的消息。
而他也由一名青年,变成了脸上布满沧桑的中年大叔。
那是十年寻子路,在他脸上刻下的痕迹。
其实这么多年来,杜小华也在心里复盘思考过:儿子当年丢失时已6岁了,他记得父母是谁,父母电话是多少,家在哪里,他为什么不主动来找父母?
2021年,是个好年头啊,这一年7月郭刚堂找回了丢失24年的郭振;12月,他的好兄弟孙海洋,也找回了丢失14年的孙卓。
杜小华突然觉得,如果自己的杜后琪还能找回来,那么2021年,这最后一个月,将会是最好的机会。
于是12月7日一大早,杜小华开着那辆贴满寻人启事的老破车,向湖北孙海洋老家驶去。
一路上杜小华泪流满面,这次他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蹭孙卓回来的热度,向人贩子和买家发起“大反攻”。
8个多小时后,杜小华见到了孙海洋父子。
他见到孙卓第一面就拉住他手,抑制不住地哭问道:“孩子这些年你跑哪儿了?你不知道我们找你找得好辛苦吗?”
这话是对孙卓说的,更像是对杜后琪说的。
来蹭孙卓热度的不止杜小华,还有更多的难友,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
然而媒体们关注的焦点是孙海洋一家,对于这群蹭热度的寻亲家长,记者们并没多大关注。
孙海洋懂他们,所以他尽量保持着与杜小华他们在一起,想方设法把他们往记者镜头前推。
12月8日,孙海洋送孙卓回山东。杜小华又像“牛皮糖”一样,粘了过去。
终于,杜小华的努力有了收获,媒体开始把焦点放到他这个电影《亲爱的》里四个原型之一,而今唯一一个还没找到孩子的家长身上。
之后在网上,杜小华受到了比以往十年还要多的关注度,于是他找到杜后琪的信心更大了。
孙卓所带来的热度是积极有效的,受其影响,很多被拐时已有记忆的孩子,今天也主动站出来寻找亲生父母。
一名叫李景伟的男子,就凭被拐时4岁的记忆,绘制出家乡地图,在2022年1月1日那天,与分割了33年的母亲相认。
1月2日,还传来更好消息,一个月前和杜小华去蹭孙卓热度的何顺莲,也找到了她丢失18年的儿子。
听到不断传来的好消息,杜小华几乎就以为,下一刻他儿子就会出现了。
然而,这时候,家里人却开始着急了。
妻子的娘家人打来电话询问,“网络这么发达了,外孙怎么看不到他爸爸找他吗?”
妻子也哭泣地问,“杜后琪都17岁了,他怎么连一个手机都没有吗?”
终于,随着孙卓回到深圳上学,孙海洋一家回归正常生活,这次热度还是过去了。
而杜小华,也不得不接受杜后琪并没出现的事实。
虽然很失望,但这并没打倒杜小华。
杜小华收拾好情绪,继续踏上寻子路。
其实这么多年走来,失望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失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
对杜小华来说,寻找杜后琪就像是在无尽的黑夜里,寻找心里的那束光。
只要心中的光在,寻找的路就在,而他活着的意义也就在!
就如同他对记者说的:哪一天他走不动了,找不动了,他会将寻找杜后琪的交接棒交给小儿子,让小儿子继续去寻找他的哥哥!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每一次点赞、收藏、转发和留言,都是对作者的莫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