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华小厨神:把盖浇饭叫丼饭
日语中华小厨神:把盖浇饭叫丼饭一大早被中国的日语污染给恶心醒了。微博ID为@日本傻事 的网友在微博愤愤道:我们中国人离了日语,就不会说话了吗?1最近W姐心血来潮,想在微博上搜索一下炸鸡的几种做法,结果却看见了微博上的一则吐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说话时爱夹杂着“中日双语”。
不管是热门产品的包装袋,朋友圈的文案,还是设计师素材库里的常用素材……
一个句子里非要放几个日文字,才叫“高级”。
W姐想问问:
我们中国人离了日语,就不会说话了吗?
1
最近W姐心血来潮,想在微博上搜索一下炸鸡的几种做法,结果却看见了微博上的一则吐槽。
微博ID为@日本傻事 的网友在微博愤愤道:
一大早被中国的日语污染给恶心醒了。
现在中国人缺了日语都不会说话了,商品包装上不加点日语进去都不够高级了。
日式炸鸡块非要叫唐扬鸡块,鸡翅TM非要叫手羽先,盖浇饭改叫丼饭了,自助餐改叫放题了,出轨改叫浮气了,色狼改叫痴汉了,烧鸟了,豚肉了,花火了,锅物了,ののののの了,中国人是病了吗???
即使我人在日本都不这么说话啊,我在日本跟我周边的人说的话转述给大家,“好好说人话,说日语就说日语,说中文就说中文,别给我两个夹杂在一起,XX一样。”
▲来自该网友的微博配图
这条微博短短几天就获得了过万的点赞,看见博主的吐槽,我也深有感触。
这里先解释一下,图片上所谓的“唐扬鸡块”,这里的“唐扬”是指一种风味,翻译过来应该是:日式风味炸鸡。(翻译来自评论区科普,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在很多烹饪科普的微博里,就连很多官博都在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但最搞笑的是,日语里一般带“唐”的基本十有八九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唐揚げ如果直译大概是“从中国传来的炸的食物”类似这种感觉。
这种表达方式实在让人困惑:炸鸡就是炸鸡,如果说为了区分,直接说“日式炸鸡”不就好了?
用日语中的“唐扬”来代替就会变成另一种食物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现在越来越多的烹饪视频中开始用日语词汇代替中文,好像这样就能更加“高级”一些。
这条微博下方有网友留言吐槽:
“把日本的单词直接用汉语读音读出来,尬死我了。”
“好多人觉得弄点听不懂的词,显得是进口的高端货。每次看到贴的唐杨鸡块就莫名想笑。”
“在日华人生活中偶尔这样可以理解,纯粹因为懒。
如果直接按汉字发音念更短就念,互相都明白,在国内装这个逼有必要吗?
就算在日华人明明鸡翅字更少非要说手羽先,是嘴巴抽筋吗?”
“这也太土了,会日语的人不会笑死吗?”
“还有各种xx丼饭,尬不尬啊……”
话说这种所谓的“xx丼饭”就是个盖浇饭而已……
“真的烦各种商品包装上动不动就加日语,巨尴尬而且无语。”
评论中有网友直言,这种表达方式:
“仿佛20年前:我这个Team是要做个大case的”
很多网友表示,这样的习惯就跟讲话时中英混杂装X一样低级。
这一点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过精彩的描写: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
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2
近年来,各种食物的包装上、餐厅门头的店名上,标榜着正宗的菜单上……都能看见为了彰显自己高大上而用的日文词汇。
有时候越是高端的场所,看不懂的文字就越多。
甚至很多这样夹杂着日文的表述,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语义。
就连一些来到中国的日本人,在看见类似词不达意的日语后,都表示接受不能。
▲一位来自日本的网友,在看见中国开设的日料店后发表了动态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中国人走在国外,看见街边夹杂着中文和外文的病句店名,你敢进去吗?
一些店铺为了流量和高逼格,起出各种句意不通的名字。
还有更多的商家随之效仿。
▲摄影店铺门口的简介
▲网络出版书籍
▲朋友圈的配文
似乎一切像是一个轮回。
二十年前,我们喜欢用中英夹杂来彰显自己的“高级”;如今,我们开始在生活中使用大量的日语。
说到底,是因为太多暴露在阳光下那些世态炎凉的人性,让有些人对自己的民族基因失去了自信。
说到底,这是因为很多人的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缺乏自信。
好像在某些人的潜意识里: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
我们对所有“国产”嗤之以鼻;哪怕世界炮火连天,也依旧觉得国外要比中国好;我们抨击一切眼前的事物,认为中国的制度存在缺失、一切都太糟了。
所以在网络上,你能很轻易地看见一些言论:
他们认为看美剧看日剧,就是比看国产剧高级;
去西方国家出境旅游,就是要比在国内云贵川高级;
去西餐店打卡拍照,认为刀叉就是比拿筷子高级;
……
我们选择性地看到了国外的好,忽视了自己国家的优。
深耕在中国民族脑海中的,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族记忆,还不够让我们发自内心地骄傲吗?
学习外来文化是件好事,但是这不该以炫耀为目的。
W姐觉得,那些说话夹杂着外语,盲目跟风的国人,真不见得有多么“高级”。
什么时候让中文走出国门,成为一种潮流。
让全世界的外国人都学习说中国话,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做到文化输出的中国人,才是真正的高级。
作者 | W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