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发愿文高清图:黄庭坚赤壁怀古高清附释文
黄庭坚发愿文高清图:黄庭坚赤壁怀古高清附释文一、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千古传颂,世界闻名。《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为其重要代表作,脍炙人口。黄庭坚亦乃诗词书法大名家。故此刻石当是珠联璧合的“苏黄”双绝,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皆珍贵异常。黄庭坚刻石的意义不凡,此刻石有以下四点值得称道:::赤壁(chì bì)==隶属湖北省,是由咸宁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的南岸,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怀古(huái gǔ)==思忆古代的事情;::武氏墓群石刻==武梁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城南15公里纸坊镇武翟山村,原是东汉末年嘉祥仕宦世家武氏的一处祠堂,祠堂始建于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祠内石刻包括石 、石狮、墓碑、画像等。有石阙、石狮各1对,汉碑2块和武氏祠汉画像石44块;
黄庭坚书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草书,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藏。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收藏着大量东汉时代武氏墓群的石刻文物而闻名于世。《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的四块石刻,每块刻石均长方形,按石刻拓片每块约高35cm、宽101cm。
::黄庭坚(huáng tíng jiān)==(1045年—1105年)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
::苏轼(sū shì)==(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
::念奴娇(niàn nú jiāo)==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代表作品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等;
::赤壁(chì bì)==隶属湖北省,是由咸宁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的南岸,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怀古(huái gǔ)==思忆古代的事情;
::武氏墓群石刻==武梁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城南15公里纸坊镇武翟山村,原是东汉末年嘉祥仕宦世家武氏的一处祠堂,祠堂始建于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祠内石刻包括石 、石狮、墓碑、画像等。有石阙、石狮各1对,汉碑2块和武氏祠汉画像石44块;
黄庭坚刻石的意义不凡,此刻石有以下四点值得称道:
一、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千古传颂,世界闻名。《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为其重要代表作,脍炙人口。黄庭坚亦乃诗词书法大名家。故此刻石当是珠联璧合的“苏黄”双绝,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皆珍贵异常。
二、黄庭坚书写东坡此词,说明两人不同一般的师生情谊,也折射出黄庭坚对苏词之推崇。
三、刻石完整保留了至今已难得一见的黄庭坚墨宝真迹,而且是一幅长达百字的巨作,笔力遒劲,跌宕起伏,晋风唐韵,龙飞凤舞,一如行云流水,恰似东坡豪迈词意,酣畅淋漓,气象磅礴,雄浑壮美。《三希堂法帖》有黄庭坚20件墨宝,却缺此件。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三希堂法帖(sān xī táng fǎ tiě)==清代乾隆帝命众大臣择选内府收藏的历代名家书法作品,聚集精工,模勒上石,镌刻成帖。因帖中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王旬)《伯远帖》三件希世之宝,故以“三希”得名。全部法帖共收集历代名家135人的340余件楷体、行体、草体书法名品,并各家题跋200余条,印章1600多方,共9万多字,刻石500块,分为32册。由于全部系墨迹上石,刻工精细。被后人所推崇。《三希堂法帖》是一部空前的大型书法从帖,因保留了历代珍贵的书法名家真迹而名闻遐迩。其千余年的书法艺术陶醉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其拓本成为后世儒雅之士的必藏之物;
【释文】黄鲁直书《大江东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庭坚书。
::黄鲁直(huáng lǔ zhí)==黄庭坚==字鲁直,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
::小乔初嫁(xiǎo qiáo chū jià)==《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
::初嫁(chū jià)==是说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xióng zī yīng fā)==形容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yīng fā)==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yǔ shàn)==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guān ) ==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纶巾(guān jīn)==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 lǔ )==强虏==樯虏==狂虏==樯与船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酹(lèi )==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赤壁怀古》
黄庭坚 / 原刻拓本
▼
【1】黄鲁直书《大江东词》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3】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4】人道是,三国周郎
【5】赤壁。乱石穿空,
【6】惊涛拍岸,卷
【7】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8】一时多少豪杰。
【9】遥想公瑾当年,
【10】小乔初嫁了,雄姿
【11】英发。羽扇纶(guān)巾,
【12】谈笑间,樯橹灰飞
【13】烟灭。故国神
【14】游,多情应笑我,
【15】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16】樽还酹江月。
【17】庭坚书。
【18】情豪笔放,气炼神永,是谓鲁直之长。其诗法工部,在骨相。豪放处或过之{删:不必然}。章蔡辈忌之,又何伤焉?庐陵李询谓其诗“异日当雄四海”,可谓明识。丁丑二月廿七日,梦生识。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进士及第,历任叶县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泰和县知县、德平镇监、秘书省校书郎、《神宗实录》编修官、集贤校理、国史局编修官、起居舍人、宣州知州、鄂州知州、涪州别驾、宣议郎监鄂州、奉议郎兼宁国军判官、朝奉郎兼舒州知州、吏部员外郎、太平州知州等职。1105年,黄庭坚病逝于宜州南楼,享年61岁。而后,宋高宗追赠黄庭坚为“龙图阁大学士”。1265年,宋度宗追赠黄庭坚谥号:文节。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 [1]
家世背景黄庭坚像
黄庭坚的远祖是西汉循吏丞相黄霸,他的十世祖黄翰是唐朝中期的进士,九世伯祖父黄保仁是大唐进士,八世祖黄荣为大唐副相右仆射,七世祖黄浩为晚唐进士,六世祖黄玘为晚唐举人,六世叔祖黄璞为南唐进士。五世祖黄赡为南唐进士,历著作郎,知分宁县。四世伯祖黄元绩为南唐进士,是分宁黄氏自浙江金华迁居江西修水后的第一位黄氏进士。四世祖黄元吉为举人,藏书万卷;三世祖黄中理为大宋举人,在修水创办了芝台书院、樱桃书院,是当时驰名豫章的一位大教育家。祖父黄湜为大宋进士,黄湜十三兄弟,十人进士及第,时称十龙。父亲黄庶,为大宋进士,著名的诗人,康州太守。修水黄氏,诗书世家,书香越过十代,传至黄庭坚,以致鼎盛。 [2]
在黄庭坚(双井七世)这一辈之前,修水双井黄氏在宋朝,就已经有了18位进士;在黄庭坚中进士之前,修水双井黄氏有22位进士。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在生前为双井黄氏立下了《双井黄氏家规》,其后裔称为“黄金家规”,其中第八条,就是读书家规。读书乃诚身之本,而显扬宗祖之要务也。吾家自今修谱之后,必岁延名宿,教育后生,务期典籍精通,文章晓畅,更且敦励行谊,以成大器,斯真读书矣。其供应俸仪,俱不可苟,若以供俸非轻为便,浪延村学,仅图识字,致兹鄙陋,反坠先声,为父兄者尚其念之。 [3]
其大意是:读书是修养身心的根本,也是光宗耀祖最重要的途径。一定要延请有名望的老师,教育后生晚辈,务必使后生晚辈精通中华典籍,所写文章明白晓畅;更应该陶冶情操,砥砺品行,以成为有用之才,这才是真正读书了。给教师的供应礼仪,都不可以随意。如果仅仅为了图方便,给教师的薪俸低廉,导致贻误村学,家长仅仅希望子女认识几个字罢了,导致子女滋生鄙俗浅陋的习气,反而败坏祖宗的声望。家族的长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双井村的黄庭坚雕像
双井黄氏,在黄中理制定的黄氏家规指导下,读书家风甚美,贤才接踵摩肩,为豫章甲等文化望族。黄庭坚家学渊源有自。南宋袁燮赞道:一门兄弟,共学于修水上芝台书院。道义相磨,才华竞爽。 [4] 黄庭坚中进士后。双井黄氏又有25位宋朝进士,这样一来,仅宋朝,双井黄氏就有四十八位进士。如今修水双井村被誉称为“华夏进士第一村”。
名字由来1045年6月,黄庭坚出生在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双井村。当时修水有婴儿“抓周”的习俗,黄庶遵其俗让自己的次子绳权(黄庭坚的小名,乳名)进行抓周。在弓、矢、纸、笔等物件中,小庭坚一手拿起毛笔就不愿放下。众人齐赞肯定“黄家又出了个读书种”。 [5]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在《伐檀集》记载了这件事情:楚俗,子生周一年,其日,陈食、饮、砚、墨、金帛之具,从儿戏弄,聚家人观以为乐,绳时先弄墨 [6] 。看到次子的抓周结果,黄庶自然很高兴,曾经赋诗《教绳权学书偶成》回忆道:文字有缘曾弄墨,见来官小免咨嗟。喜将笔砚传生计,不失诗书作世家。字识姓名能指点,写因梨栗不倾斜。着鞭莫落时人后,三十尘埃监汝爷。 [7]
黄庶从古书中选择远古时期的贤能之士的字给长子取名,他给长子取名“大临”。大临来自远古时期的“八恺”,八恺出自《山海经》、《左传·文公十八年》和《史记》等。八恺者,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黄大临一岁时,黄庶在1042年进士及第。受此激励,黄庶为次子绳权取名为庭坚,庭坚者,八恺之一。庭坚是远古时期圣贤皋陶的字,皋陶是舜帝的良佐,中华民族的司法鼻祖,为人正直而有智慧。黄庶给予次子以极大的厚望。黄庭坚六兄弟,四兄弟的名来自八恺:大哥大临、二弟叔达、三弟苍舒,还有两位弟弟的名来自“八元”:大弟叔献、四弟仲熊。八元者,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8]
黄庶很仰慕北宋大臣鲁宗道,鲁宗道在天禧元年(1017 年)为右正言。他任职后,对于如何考察官吏、整顿吏治,向宋真宗提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宋真宗对他颇感厌烦。鲁宗道见真宗如此,对真宗说:“陛下你任用我,哪里是仅仅为了收到纳谏的虚名呢。我以身居其位而不实际干事为耻辱,请皇上罢去我的官吧。”真宗为他的敢于直言所感动,在金殿的墙上大书“鲁直”二字,让大家向他学习。为此,黄庶为黄庭坚取字“鲁直”。 [9]
童读春秋黄庭坚牧牛图
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奇,认为他的学业一日千里,进步神速,是千里之才。 [10]
黄庭坚年五岁,已诵《五经》。一日,问其师曰:“人言《六经》,何独读其五。”老师曰:“《春秋》不足读。”黄庭坚曰:“既曰经矣,何得不读。”十日成诵,无一字或遗。其父黄庶喜其警悟,欲令习神科举,黄庭坚闻之,乃笑曰:“是甚做处。”黄庶尤爱重之。 [11]
宋皇祐三年(1051年),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2]
宋皇祐四年(1052年),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游学淮南1058年10月,其父黄庶病逝在康州太守任上。母亲李氏是北宋藏书家龙图阁学士李常的姐姐,是一位大家闺秀,曾是闻名乡里的美女,而且识文断字,能诗善词。她决定送黄庭坚跟随其舅舅李常游学,让其舅舅管教黄庭坚的学习。黄庭坚在1059年,从双井明月湾起航,踏上了淮南游学之路。母子临别时,母亲李氏将自作的一首《浣溪沙》抄下,放入黄庭坚的行囊。这首词写得美极了:“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流水飘香乳燕啼。南浦魂销春不管,东阳衣减镜仙知。小楼今夜月依依。” [13]
在舅舅李常身边的三年时间里,黄庭坚博览群书,不仅精心研读百家经典,也广泛涉猎前人和今人的诗文著述,打下了深厚的学术根基。通过李常引荐,黄庭坚在扬州认识了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孙觉。在孙觉与王平甫的一场诗歌争论中,孙觉发现黄庭坚的才华,十分欣赏这位聪颖少年,并将女儿(孙兰溪)许配给他。在李常、孙觉等人的帮助下,黄庭坚学业大进。黄庭坚后来回忆云:“长我教我,实惟舅氏”。
两次科举黄庭坚小时候读书的书院(高峰书院)
1063年,黄庭坚参加乡试,为乡试第一名(乡元)。
1064年,黄庭坚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放榜没有黄庭坚的名字,第一次科举失败,黄庭坚沉稳坚强面对。
1065年,黄庭坚回到修水双井,继续在芝台书院、樱桃书院读书深造。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乡试,再次荣登榜首获乡元。主考官李询看到黄庭坚的诗文,击节称绝,谓“此人不惟文理冠扬,异日当以诗名擅四海”。
第二年,即1067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科举考试,二战成功,考中进士,为三甲榜首(进士第31名)。 [14]
初官叶县1067-1071年,黄庭坚在叶县任县尉,他的第一任夫人孙氏(孙觉之女,因诰赠兰溪县君被尊为孙兰溪)病逝于叶县。1067年,黄庭坚,被任命为汝州叶县县尉,叶县是黄庭坚仕途生涯的起点。
1068年,黄庭坚到达叶县,便赋诗一首,名为《初至叶县》:白鹤去寻王子晋,真龙得慕沈诸梁。千年往事如飞鸟,一日倾愁对夕阳。遗老能名唐郡邑,断碑犹是晋文章。浮云不作苞桑计,只有荒山意绪长。
黄庭坚在叶县迎来了诗文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据统计,在叶县4年多的时间里,黄庭坚创作了一百多首诗作。黄庭坚上任后不久,遇上河北地震,震后又发生大涝,难民纷纷涌入叶县。黄庭坚积极组织救援,主持赈济工作。怀着“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自责,他赋诗《流民叹》,记录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朔方频年无好雨,五种不入虚春秋。迩来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鳌复戴三山游。倾墙摧栋压老弱,冤声未定随洪流。地文划劙水觱沸,十户八九生鱼头……
教授北都1072-1079年,黄庭坚在北京大名府掌管“北京国子监”教育。黄庭坚在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在北都教授期间,续娶北宋诗人谢景初之女谢氏(因诰赠介休县君被尊为谢介休)为妻,生育了女儿黄睦,家庭幸福美满。八年的学官生涯,黄庭坚勤耕文坛,潜心专研。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1078年,黄庭坚主动和苏轼通信,开始了苏黄神交生涯。文彦博给予黄庭坚八年教授生涯的考评是“卓异”,并推荐他参加吏部参加选官。黄庭坚为官清廉,“但愿官清不爱钱”是他终身实践的信条。
主政泰和泰和县快阁(黄庭坚《登快阁》)
1080-1083年,36岁的黄庭坚为泰和县长。黄庭坚为此写道“又持三十口,去作江南梦”。在泰和期间,续娶石氏(因诰赠宜人被尊为石宜人)为妻。黄县长主政泰和,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15] 他整吏治,抗盐税、察民情,被百姓称为“黄青天”。公事完成之余,登快阁,留下“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著名诗句。泰和百姓感念其德,有很多公路、学校、商店等以黄庭坚的字号“山谷”命名。他坚持平易宽简施政理念,关注民生疾苦,呵护百姓利益,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的从政为官主张,深受百姓爱戴,并亲书《戒石铭》用以自警。
黄庭坚,主政太和,快阁名扬。尽洪荒之力,撸袖实干;因法便民,为政宽简。县内乡村,全部走遍;高僧八十,首次见官。深入基层,询求民谟;穷乡僻壤,也不放过。贴近群众,不避民事;民不为梯,民为国基。不爱污钱,刚正清廉;两袖清风,不拿寸棉。春归泰和,人民心安;无比勤奋,诗满江南。三十九岁,在泰和县,再娶石氏,硕人身心,万里随从;勤俭持家,补台从容。
为官德平黄庭坚在芜湖
1084年1月-1085年5月,在德平镇任职。泰和县县长黄庭坚,莫名其妙地被降为镇监,他的主要任务却是管理集市、监督税收与治安。德州通判赵挺之迎合上级思想,想在德平镇推行“市易法”,身为德平镇监的黄庭坚认为,德平地小民穷,集市太小,若实行“市易法”,集市聚集起来的民众必然星散而去。
仕途受挫,自拓文途。黄庭坚虽然降职在德平镇任公职,时间很短,半年不到,但创作了《送王郎》在内的数篇优秀诗文,最有名的代表作《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16] 黄庭坚在鲁西北也曾留下书法墨宝。据1987版《济阳县志》记载,在济阳县垛石镇挖渠疏河时,还发现黄庭坚所书的刻石一块。黄庭坚在德平书写的《朝奉郎刘公墓志铭》,《续德平县前志》曾予以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