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大别山第一人:清凉山人物志李宏如
考察大别山第一人:清凉山人物志李宏如参加这次录音、录像工作的还有电影队张忠厚(负责发电)、识谱懂音乐的杨建国(后出家,法名善意)、县人大办公室的周天尧、杨松树及县政协办公室的刘维善等。一天便录完。只是成立伙房、从县城拉运粮、油、菜、安排食宿,借发电机等一起一落比较费事。玄平,俗名赵五小,1942年生于繁峙县杏园乡山寺村,14岁出家于繁峙县秘魔岩,礼悟学和尚为师,从公主寺仁贵和尚学习佛乐,1958年于五台山广济茅蓬从本焕和尚受沙弥戒,后住五台山茅蓬、繁峙秘魔岩。司笙。云瑞,俗名杨万森,1932年生于繁峙县下木角村(今属代县),9岁出家于代县峨口文殊寺,礼成曜和尚为师,从界宝和尚学习佛乐。1943年于天津大觉兴善寺喜然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住杭州灵隐寺、宁波万寿寺、大同上华岩寺、峨口西寺。司小鼓。成德,俗名杜德德,1932年生于代县峨口, 6岁出家于峨口文殊寺,礼界宝和尚为师,学习佛乐,1944年于天津大觉兴善寺从喜然和尚受具足戒
1989年5月21日,云桂、云枝、云瑞、仁亮、成德、玄平和了充7位乐师在秘魔岩大雄宝殿吹奏他们能演奏的所有曲子。这7位法师都曾赴香港演出。太钢的苏小雄、王晓东录音、录像。7位乐师的情况及所司乐器如下:
云桂,俗名张海生,1928年生于繁峙县杏园乡岗里村,12岁出家于杏园乡石佛寺,礼成怡和尚为师,学习经论、佛乐,1944年于天津大觉兴善寺从喜然老和尚受具戒,后住杭州灵隐寺、上海法藏寺和海会寺、大同上华岩寺、峨口西寺。时任繁峙县政协委员。司梅。
云枝,俗名孟平安,1925年生于繁峙县杏园乡泽萌泉村,10岁出家于杏园乡石佛寺,礼成怡和尚为师,学习佛经、佛乐。1942年于天镇县慈云寺从息智和尚受具足戒,后住大同上华岩寺、代县峨口西寺、繁峙石佛寺,曾任繁峙县政协委员。司小钗。
仁亮,俗名袁拴义,1927年生于繁峙县杏园乡公主村,8岁出家于本村公主寺,礼能莲和尚为师,从师兄仁华学习佛乐。1942年,于天镇县慈云寺息智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住大同上华岩寺、本县公主寺。司管。
云瑞,俗名杨万森,1932年生于繁峙县下木角村(今属代县),9岁出家于代县峨口文殊寺,礼成曜和尚为师,从界宝和尚学习佛乐。1943年于天津大觉兴善寺喜然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住杭州灵隐寺、宁波万寿寺、大同上华岩寺、峨口西寺。司小鼓。
成德,俗名杜德德,1932年生于代县峨口, 6岁出家于峨口文殊寺,礼界宝和尚为师,学习佛乐,1944年于天津大觉兴善寺从喜然和尚受具足戒,后住大同上华岩寺、峨口西寺。司笙。
了充,俗名李智元,1920年生于大同三十里铺,9岁出家于代县新高乡陈家堡清佛寺(繁峙秘魔岩下院),礼愿来和尚为师,学习佛经、佛乐。1933年于崞县三教寺从愿真和尚受具足戒,后住大同上华岩寺、代县清佛寺。司大鼓。
玄平,俗名赵五小,1942年生于繁峙县杏园乡山寺村,14岁出家于繁峙县秘魔岩,礼悟学和尚为师,从公主寺仁贵和尚学习佛乐,1958年于五台山广济茅蓬从本焕和尚受沙弥戒,后住五台山茅蓬、繁峙秘魔岩。司笙。
参加这次录音、录像工作的还有电影队张忠厚(负责发电)、识谱懂音乐的杨建国(后出家,法名善意)、县人大办公室的周天尧、杨松树及县政协办公室的刘维善等。一天便录完。只是成立伙房、从县城拉运粮、油、菜、安排食宿,借发电机等一起一落比较费事。
佛乐录像的编辑工作也颇复杂。前期制作在峨矿电视台搞,主要是编辑佛乐录像顺序,前后用了4天时间。李宏如住峨矿招待所。邓安计具体操作,还请了在峨口居住的云枝和尚和杨建国做顾问。原计划压缩一部分,后来考虑到曲目的完整性,决定暂且不压缩了,总时长大约90分钟。1989年5月29日,他同杨松树乘火车去太原。太原北站下车后,住宿太钢体育招待所。第二天下午5点,在太钢培训部就开始了紧张的后期编辑工作,具体由苏小雄、王晓东、邓安计三位负责。熬了通宵到第二天早上7点,搞完了第一次编辑,大家也顾不上吃早饭,紧接着配解说词(配音解说的是张志钢,他普通话讲的好,曾为《台峰滹源》配过音),又搞到中午12点。下午稍事休息,晚上王晓东原计划去太钢电视台打字幕,因他不熟悉画面,故未打成。
6月1日中午继续打字幕,直到下午2点才完成。晓东还未吃早饭和午饭,室内有两个罐头,手头又没有撬罐头的工具,晓东就将玻璃罐头瓶打碎在桌子上,就桌而餐。年轻人的这种精神,他很感动。第二天上午,苏小雄为录像插编了背景画面,即将五台山外景和秘魔岩录制的镜头穿插在僧人吹奏佛乐的曲目间,一直搞到中午12点半录像基本完成。完成了他将佛乐和演奏的几位乐师,作为历史资料得以保存的心愿。
不过,也许万事万物都讲究“因缘”二字。他想,若细究这个念头的由来,恐怕得追溯到他八九岁时,村子里一位叫石明祥的老人去世后,请了一班和尚吹奏,他当时听到吹奏的佛乐就特别美妙动听,大约在那时,他的脑子里就种下了“佛乐”的种子。有了这个“因”,那么,县里僧人去香港演奏佛乐的消息便成了帮助这粒种子发芽的“缘”。以致引发了他录制佛乐、保存资料的念头,终于结出了现在这样的“果”。
1989年7月25日,他乘坐去五台山的班车到五台山研究中心,将佛乐录音带和录像带送去。(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康所平为清凉山书院名誉院长,山西省作协会员。
清凉书院院歌:
秧歌小调
词:张亚飞
曲:高世忠
滹源流水长
忠义传家邦
憨福有慧的繁峙人
文化强国新气象
五台佛故乡
慈悲放心上
憨福有慧的繁峙人
自觉自信圆梦想
书院名清凉
凝心聚力量
憨福有慧的繁峙人
憨山学派领风尚
双塔滨河靓
百花绽芬芳
憨福有慧的繁峙人
自立自强做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