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刀各部位名称:指甲面片浪山节
腰刀各部位名称:指甲面片浪山节射箭在迁到甘肃积石山大河家以后的一段时期里,保安族仍然保持着在同仁居住时的服饰特点。后来,随着同回族、撒拉族等周边民族的往来密切,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和生产活动的需要,保安族的服饰有了明显的变化。近年来男子多穿对襟的白衫,圆领,有纽扣,外套黑色布或绸缎的坎肩,下着黑色或蓝色的长布裤。衣和裤边绣花或以不同的绸缎加边,面料一般为平绒、灯芯绒或其他棉、毛呢等。逢喜庆节日或走亲访友穿中山装、便服、西装等。在保安族的传统节日中,除伊斯兰教的"圣纪节、古尔邦节和尔德节"三大节日外,还有"五月端阳"和"六月六"浪山节。每逢"五月端阳"和"六月六"到来之际,村里男女老幼都提前筹集面粉,蔬菜和钱,等到节日那天,带上灶具和备好的物品到附近的山上去过浪山节。浪山节也一般按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各自寻找浪山聚地,妇女有时在山上,有时也在某一个家里过浪山节,男性的浪山节有其自己独特的方式,他们背上猎枪,挎上腰刀,骑上高头大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县,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东乡、保安、裕固)少数民族之一,现有1.6万人(2002年统计数据),属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保安族无本民族的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系语族。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保安族主要是由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回、藏、土(青海同仁土族)等民族长期交往,相互联姻,自然融合而成。
饮食
日常生活中保安族多以小麦、玉米、豆类、青稞加工制成的面食为主。如馒头、花卷、包子、面条、散饭或搅团。在开水锅内撒面粉搅成糊状,稠的就是搅团,稀的是散饭,这在 " 花儿 " 中有所反映: 三打麻线一骨朵蒜,辣辣的吃一碗搅团
指甲面片,因为揪出的面片儿如同指甲般大且薄而得名。
节日
在保安族的传统节日中,除伊斯兰教的"圣纪节、古尔邦节和尔德节"三大节日外,还有"五月端阳"和"六月六"浪山节。每逢"五月端阳"和"六月六"到来之际,村里男女老幼都提前筹集面粉,蔬菜和钱,等到节日那天,带上灶具和备好的物品到附近的山上去过浪山节。
浪山节也一般按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各自寻找浪山聚地,妇女有时在山上,有时也在某一个家里过浪山节,男性的浪山节有其自己独特的方式,他们背上猎枪,挎上腰刀,骑上高头大马,拿上灶具,到山上去品尝野味,进行一些小型的庆祝活动,打猎射击比赛,摔跤,拔腰等,还相互对花儿。而少年儿童们一般选择在河边,在炎热的五、六月天,在河水里打上一阵疆水(戏水),捉迷藏,然后起锅造饭,别有一番情趣。
服饰
起初,由于历史原因,保安族先民与蒙古族杂居生活,加之自然环境等因素,服装与蒙古族相似。男女冬季均穿长袍,戴各式皮帽;夏季则穿夹袍,带白羊毛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系各色鲜艳的丝绸腰带。
在迁到甘肃积石山大河家以后的一段时期里,保安族仍然保持着在同仁居住时的服饰特点。后来,随着同回族、撒拉族等周边民族的往来密切,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和生产活动的需要,保安族的服饰有了明显的变化。近年来男子多穿对襟的白衫,圆领,有纽扣,外套黑色布或绸缎的坎肩,下着黑色或蓝色的长布裤。衣和裤边绣花或以不同的绸缎加边,面料一般为平绒、灯芯绒或其他棉、毛呢等。逢喜庆节日或走亲访友穿中山装、便服、西装等。
传统体育
-
射箭
保安族的弓箭有其独特之处。弓用劈开的大竹竿做成,2至3片扎成一股,4尺左右长。为了保持弓的柔韧和弹性,弓的两端套有水牛角。弓绳由几根拧在一起的牛筋绳做成,铁制的箭头呈长三角形,半斤多重。箭绳系有红樱穗,一般射程200米左右。每年冬季农闲时,青壮年男子举行射靶比赛,比赛结束时,宰羊庆祝优胜者。
-
甩抛尕
甩抛尕原来是为打仗和放牧所需而产生的。现在成为一种锻炼体魄的竞技项目。抛尕由绳和装石子的布袋子组成。绳由牛毛线绾织的,大拇指般粗,长5尺,绳中间有布袋子,装鸡蛋大小的石子。甩抛尕时,将绳子一头的小孔套在中指上,另一端折叠上来,夹于食指和拇指之间,开始用力绕环旋转,同时瞅准前方的攻击目标,然后松开拇指和食指,石子飞驰而去,击中目标。比赛方法有三种,一是同时一起比,看谁抛得最远;二是同一距离的目标,看谁击得准;三是成队攻击比赛,一直把对方攻跑为止。但这第三种比赛方法,若没有一定的掩体地形,容易发生事故。因而一般很少采用。
-
抱腰比赛
此项比赛的参加者多为青少年。两人抱住对方的腰部,一声令下,双方凭力气和技巧,力争将对方抱住使其双脚离开地面而取胜。这项竞技不受场地、季节等限制而且不需要任何器械,因此在保安三庄的田间地头、村旁、院内随时可见。
保安腰刀
提到保安族,不得不提的是保安腰刀。关于保安腰刀,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从前,古老的保安山庄居住着一位叫索南尔的老人,为了祖传下来的腰刀不让落到坏人田财主的手中,连夜召集各庄子的保安人商讨把世代耕作的土地、牛羊和家园留给藏、土民族穷兄弟,乘着夜色,举族向积石关方向迁徙。还有人传说,索南尔老人为全族的最终落脚费尽了心血,迁徙途中化成了神。这个神奇地传说当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保安腰刀工艺精巧,款式美观,刀刃锋利。它不仅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也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制作一把上等的腰刀工序繁多,最多达八十多道,最少也需要四十多道,完全手工打制完成,真可谓"千锤百炼"。先打坯成型,加钢淬火,然后刻花刺字,镶嵌磨光而成。如今,腰刀品种达四、五十种,图案异常精美。在阳光下五光十色,犹如彩锦。什么"雅乌其"、"双刀"、"满把"、"扁鞘"、"细螺"、"鱼刀"、"哈萨刀"、"蒙古刀"、"一道线(一把手)",其中最精美的叫"什样锦",名气响亮非凡的还属"波日季"了。腰刀生产遍及保安山庄千家万户。
保安腰刀享誉世界
一首保安族歌谣:你一碗,他一碗,隔壁的大娜(婶婶)送一碗。你一元,他一元,大娜她一年不受寒。彰显保安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一个保安族传说:"五月端阳"和"六月六"的水,是神仙降的药水,男女老幼在这一天洗澡,洗去一年的尘埃,消疾避灾,还给牛羊等动物洗,使牛羊肥壮,还有的老人在这一天带上孙儿,到河边去拔炭丁草,晒干泡茶喝,据说此草是药草可以医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