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王菲关系:吃软饭仰慕王菲
王朔王菲关系:吃软饭仰慕王菲王朔不服,“李白就一名利之徒。”“李白的生命,三分是剑气,七分是月光。”因为他觉得凤凰卫视就梁文道靠谱。窦文涛前后忙碌几个月,才攒下这个局。过去于丹高度赞扬李白。
“武侠和部分中药、巫术是一回事。”
“你拿武侠吹什么牛逼啊?”
那年,王朔做客《锵锵三人行》,毫不留情地对盛行的武侠文化一顿批。
在这之前,他指明要梁文道坐他旁边。
因为他觉得凤凰卫视就梁文道靠谱。
窦文涛前后忙碌几个月,才攒下这个局。
过去于丹高度赞扬李白。
“李白的生命,三分是剑气,七分是月光。”
王朔不服,“李白就一名利之徒。”
他在节目上喊话于丹:
“于丹,你拿40倍望远镜看看月亮,就一板砖。”
什么“剑气”“月光”都是胡扯。
明明是三人谈话,却成为王朔的solo——
不顾尺度地斥乱象,侃历史。
其他两人看着王朔的豪放,目瞪口呆。
梁文道本就温和,善倾听。
而窦文涛不是不说,是说了老被抢。
只有插入广告时,他才有底气地打断王朔。
“咱们先去一下广告,王老师。锵锵3人行,广告之后见。”
后来,许子东在节目上感慨:“王朔做过以后,我们节目就很难做了。”
窦文涛问,为什么。
许子东一改以往严肃风,举了一个很“王朔”的例子。
“像谈朋友一样,你打过野战以后,再坐下来吃个蛋糕、喝喝咖啡,就没意思了。”
王朔是大院子弟,游手好闲之辈。
就像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男生那样,无所事事,不爱上学。
老师不喜欢他,他也厌倦学校的生活。
面对老师,王朔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被压倒,要么没你说话的机会。
所以在和老师的博弈中,王朔的口头表达逐渐锻炼出侵略性。
不仅如此。
老师针对他,完了请家长,写检查。
王朔动不动就写个5000字,文学才华也是那时练出来的。
高中一毕业,他就被父亲赶上船,去当海军。
部队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啥的,王朔全干一遍。
没混出什么成绩,越发感受到生命的干渴。
当然他也没白瞎这些经历,最后全写进书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朔看到铁凝写的《没有纽扣的衬衫》。
他拍了一下脑袋,“这我也能写啊。”
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
能在杂志上发表小说的人,都牛逼到不行。
得到父母支持后,王朔蹲在家里噗嗤噗嗤写着。
他不屑于编故事,而是把生活经历改编成小说,“生活比戏牛逼多了。”
当时杂志社审稿都偏爱有名的作家,省事儿。
看到王朔这个名字时,很多编辑都不屑一顾,“呸,雏儿,贴五分钱邮票原稿退回。”
只有《青年文学》的马未都口味独特,喜欢看自由来稿。
有一天,他翻开王朔的《橡皮人》,眼前一亮。
这哥们也是个没上过学的主儿,四年级辍学,学历还没王朔高。
和王朔一样,都是野路子。
同为大院子弟,两人之前并不认识。
这次他们一拍即合,加上郑晓龙、叶京那群人,后来引领了90年代的文化风潮。
图源:网络
王朔和马未都第一次见面是在杂志社。
他穿着大裤衩, 滴哩搭啦就来了,一点都没有新人的拘谨。
马未都的第一感觉就是“吊儿郎当的”。
就这么一个“不像正经人”的人,实实在在火了。
就像王朔所说:“真没想到,后来,一不留神儿,成了腕儿了。”
王朔用北京话来创作,又与老舍不同。
作家林斤澜评价:两位都是地道的京味儿作家,偏偏没有“共同语言”。
王朔的都是短句,口语化,被称为“新京体”。
那些生活中不雅的词汇,什么你丫的、装孙子,都被他放进书里。
还有一个特点很明显,量词没了,我一哥们、给我来一这个……
京片子味儿的表达自带幽默,普世性更强。
王朔在争议声中迅速走红。1988年更是被称为“王朔年”。
那时候作家都会过分修饰自己的生活,说难听点就是装。
在一群京剧脸谱中,王朔光着脸就出来了,把自己的阴暗、懦弱,坦荡地写进书里。
《橡皮人》记录了过去的蒙昧。
《动物凶猛》现在来看也三观不正。
但不可否认,这些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的真实见证。
作协副主席王蒙欣喜若狂,写出《躲避崇高》赞美王朔:“(他)撕破伪崇高的假面。”
1991年,王朔风头正盛,跻身顶流作家。
同时,他的创作也进入瓶颈。
想写点牛掰的东西,但不知道写啥。
他心想,老了还能写,老了就玩不动,那就玩吧。
“谁让我少年得志呢?”
没想到随便玩玩,还玩出点名堂。
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等人编剧《编辑部的故事》,成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
按照王朔的说法,《编辑部的故事》之前的影视作品都不说人话。
接着《过把瘾就死》改编成电视剧《过把瘾》,捧红了王志文。
《动物凶猛》改编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更是惊艳全球——
王朔成为中国最火的编剧,姜文锋芒毕露,宁静、夏雨、陶虹也因为这部电影被大众熟知。
那时王朔发了张磁带《玩的就是心跳》。
歌曲名是小说的名字,歌词全是他写,让韩磊、那英那些人唱。
甚至《正大综艺》都找上门了,哥们儿愣是没去。
哦对了,王朔还凭一己之力提高了全国作家的稿酬。
当年出版社被王朔的影响力吓到了。
华艺的编辑金丽红找上门,想给王朔出文集。
以前没人这么干,因为只有离世的作家才出文集。
王朔同意了,但有个要求——要求实行版税付酬制。
金丽红没听说过这种说法,过去作家都是拿固定稿费。
但还是答应了,并给出10%的价码。
最后《王朔文集》全国热销,中国的出版业才开始市场化。
学者萧乾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80年代中期,巴金发表《随想录》忏悔过去,号召讲真话。
只有王朔是为数不多敢讲真话的作家。
他一边高喊“我是流氓我怕谁”,一边撕掉别人伪装,就像他的作品一样。
郭敬明抄袭败诉且拒绝道歉,王朔骂其:完全一小偷,怎么那么不要脸?
当然,郭敬明这个孰是孰非太明显,并不能说明什么。
奠定王朔江湖地位的,还是那一次次对艺术大家的抨击。
2002年张艺谋拍《英雄》大获成功,拉开中国商业大片的帷幕。
那时所有的投资人都在聊古装武侠,组豪华阵容赚大钱。
而可现实是,这些受欢迎武侠剧本逐渐变得模式化,失去原创性。
王朔看不惯这些急功近利的商业大片。
然后嘲笑罪魁祸首张艺谋:“他现在就是个搞装修的。”
贾樟柯也被讥讽,“他的访谈已经超过他的电影。”
对余秋雨更是不留情面,“谁也别冒充宗师,不允许,板砖伺候!”
大众将王朔和台湾的李敖放到一块比较。
李敖一生骂过3000多人,也是文坛著名狠人。
知道这件事后,李敖说:他能和我比吗?他骂的都是什么人,我骂的都是能让我坐牢的人!
王朔当然不服气:我敢骂能让他坐牢的人,他敢骂能让我坐牢的人吗?
两人互不对眼。
但有个共同点——都瞧不起金庸。
李敖说金庸书里都是“下流的侠义”。
王朔也在1999年发表《我看金庸》,吐槽金庸道德伪善,不靠谱。
后来这篇文章引起金庸读者围攻。
接着,王朔又发表《我看鲁迅》,更是遭到很多人抵制。
就在这时,一篇《我看王朔》横空出世:
“王朔这个人经常标榜自己‘跟谁都玩真的’,假装性情中人。”
完全写到心坎里去,很多讨厌王朔的人拍案叫绝。
但最后看完,他们也不得不接受现实,这篇文的作者就是王朔自己。
王朔称自己的行为不是“骂”,叫“批评”。
批评别人,也批评自己。
把自己批评得体无完肤,让那些想骂他的人哑火了,像吃了死老鼠。
大众对这种流氓真的无可奈何。
早在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王晓明等人拿王朔开刀。
发起人文精神大讨论。
因为这次正统文学的围剿,王朔的事业大受打击,逃往美国避风头。
不过没几年他又回来了,依然是一条好汉。
2007年,王朔发布小说《我的千岁寒》。
被问到“为什么写完《看上去很美》后隐退,现在出来?”
王朔说:因为那些小人在叫嚣,别光骂人,拿东西出来啊。
然后他稿子没写完就发了,“没写完也写得比你好。”
因为“论文字美而言,就《道德经》能跟我比,《诗经》都未必。”
王朔狂妄、不可一世,让人闻风丧胆。
韩寒一直抗拒和王朔见面。
那次他被主持人陈辰骗到家里和王朔一起吃饭。
桀骜不驯的韩寒就像小弟见到大哥一样,蔫了。
王朔的作品里,男主多为登徒浪子,爱拍婆子。
就像他的小说名字一样,“一点正经没有”。
传言有位女编辑都不敢找王朔约稿,“我去了他要是qj我怎么办?”
王朔在镜头前翘着二郎腿回应:“我说你怎么那么瞧得起自己啊。”
关于女人,王朔有一句经典名言:
“初次见面无从识别时,我一般倾向相信女的。女的里倾向相信年轻女子,年轻女子中又倾向相信那些漂亮姑娘,漂亮姑娘中又倾向相信生活无忧的。
因为这类人群社会压力比其他人群要小,人性得以保存相对完好,环境允许她们善良,她们也没理由不善良。再说如果被人欺骗是注定的,与其让别人骗,不如让漂亮姑娘骗!”
年轻时,王朔就没少靠这嘴皮子到处招惹姑娘。
入夜,王朔经常叫上马未都一起到北京舞蹈学院泡妞。
大晚上的,跑到别人宿舍东扯一句西扯一句。
用马未都的话就是:“每耗一分钟就是一个胜利。”
即使女孩们洗漱完毕,把口盅和面盆摆整齐,端坐床上看着王朔,他都无动于衷。
人家赶人的意思明显,马未都都看不下去,小声说:“赶快走吧。”
王朔还不乐意:“再待会儿,再待会儿。”
前妻沈旭佳就是那会儿认识的。
王朔在女人面前没脾气,才女的话,更是沦为“舔狗”。
他曾公开说:耳朵得背成什么样才觉得王菲唱得不好。
在《和我们的女儿谈话》里,他写下:“人生至乐就是和聪明女人聊天。”
王朔的红颜知己甚多,和池莉、方方她们很熟。
凤凰卫视的曾子墨让他如梦如醉,“林徽因以后范儿最正的。”
作客《锵锵三人行》时,他还向窦文涛得瑟:“我和曾子墨天天短信不断。”
录这个节目的时候,王朔出事了。
他提了一嘴:“之前我觉得杨澜也挺‘正’的,但是她找的老公太不靠谱了。之前她老公还忽悠我们徐静蕾来着,我说你别理他,太不靠谱了!”
这本是私人聊天,最后被登出去了。
杨澜认为涉及到尊严问题,发博客质问王朔。
王朔懵了,杨澜是他女神啊,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样。
他反复看那期节目都没想起什么时候说的,最后才发现录制现场有其他媒体。
他找上那位记者对峙:“再给我乱写,我跑你报社给你主编两个大嘴巴子。”
骂累了,还要现场工作人员给他倒水。
几天后,在东方卫视,王朔公开给杨澜道歉。
事后他腆着脸说:“我乐意给女人道歉,给女人道歉不丢人!”
何止承认对女人服软,王朔还承认被女人包养。
他到处和别人说徐静蕾送他一套别墅。
还反问曹可凡:“你们上海这女的不给男的花钱么?”
北京大妞雷厉风行,就经常给男的花钱。
王朔死不要脸地说:“我是吃软饭出身的,我是软饭硬吃。”
别人嘲笑他,他的理由很充分:我没钱我再找一个没钱的?
重情重义的人,多为淡泊名利之士。
王朔痞性、侠性兼具,以前也经商,但没赚几个钱。
和叶京开川菜馆。
和马未都、海岩等人搞“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和冯小刚经营“好梦”公司。
……
当年王朔写小说有稿费,根本不缺钱。
很多时候他都是陪朋友一起玩,又由于醉心写作,钱都打水漂了,他也没在意。
1997年,王朔被各种力量压迫,仓惶而逃。
离开前和冯小刚告别:“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我来的。你有机会火,不要一起死。”
后来,冯小刚真把这句话践行到极致。
他一声不吭把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成电影《甲方乙方》。
在编剧那栏,只写着“冯小刚”。
王朔从加州回来问这事,冯小刚递给王朔五万块。
王朔不要,两人从此交恶。
这部电影最后票房惊人,确立了“贺岁档”的概念。
铁瓷叶京看不过去,在拍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时,特地安排一个角色叫冯裤子,演员演技不怎么样,单纯长得像冯小刚。
“冯裤子“暗指冯小刚是裤子,爱抱大腿。
多年来,大家都说冯小刚在踩王朔上位。
王朔却坚决维护冯小刚信誉,“咱俩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世人都说王朔是流氓。
只有叶京知道王朔的内心纯粹:
“王朔特么的本来就是一个好孩子。是你们这些人太傻逼,说王朔是流氓。王朔生生被逼成流氓的。”
在马未都眼里,王朔是真正意义的“视金钱如粪土”。
过去王朔家门口有个修自行车的。
王朔看着闹心,影响到他的灵感。
他就跑过去和大爷说:我给你三万块钱,你能换块地呆么?
为什么是三万呢?
因为王朔当时就只有三万块。
大爷走之后,王朔还是有点担心,问马未都:“你说他会不会回来?”
马未都说不会回来。
王朔问为什么。
“他回来怕你跟他要钱啊~”
还有一次王朔听说歌手吴虹飞没钱出专辑。
他也不认识人家,就把人家叫过去。啪,丢给她五万块钱。
他玩的就是这么心跳。
八十年代追求精神满足,九十年代追求物质。
人们挺过世纪末,进入互联网的世界。
时代巨变,世事沧桑。
流行文化和偶像都在变。
只有王朔没变,依然阳光灿烂,一点正经没有,似乎还保留着八十年代人的生猛。
作者:凸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