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代表临沂的方言:临沂民俗及其土话方言
能代表临沂的方言:临沂民俗及其土话方言五月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各家门上插艾蒿和松柏枝,吃粽子和煮鸡蛋。而在蒙阴,这一天还有缝香荷包的习俗。临沂的民间剪纸比较普遍,很多地方都有剪纸的传统和习惯,这些剪纸设计美观,工艺精湛。节日之时,喜庆之日,都用五颜六色的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用来装饰环境,烘托气氛。费县的剪纸品种多、花样全,主要有:喜花,多是结婚时用,大红纸剪成的喜、福等图案;饼花,姑娘出嫁时带往婆家饼上盖的花;灯花,新娘带往婆家灯罩上盖的花;窗花,新房或节日期间装饰窗户的花,这个最为流行;鞋花,鞋面上的绣花底样;枕头绣花,成对的两头的花样不重复;还有荷包花、帽花、肚兜花、手帕花等,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增添了喜庆,带来了乐趣。鲁南五大调又称郯马调、郯马五大调,是流行于山东省南部的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地的传统民歌套曲。因集中流行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马头一带而得名的郯马五大调。2008年,临沂市郯马五大调与
沂蒙山小调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唱了60年,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
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二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沂蒙山人用勤劳勇敢写下过辉煌的篇章.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
鲁南五大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南五大调又称郯马调、郯马五大调,是流行于山东省南部的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地的传统民歌套曲。因集中流行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马头一带而得名的郯马五大调。2008年,临沂市郯马五大调与日照市同类项目合并为鲁南五大调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鲁南五大调(郯马五大调)集中流行于郯城县的郯城镇、马头镇,尤以马头镇的和平街、胜利街等村街传唱的人最多。郯马五大调这一传统民间音乐历史悠久,其中有些曲牌如满江红、淮调、大寄生草等远在13-17世纪(元明两代)就有了,但关于其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在明朝时从云南、贵州等地传来的,又有人说是在17-19世纪(明清时期)从江苏的扬州、灌县一带传入的。从其题材、曲调、演唱形式分析,它和清代流行于扬州一带的扬州清曲十分相似。因此,有专家认为五大调从江苏一带传入的可能性较大。
郯城木版年画郯城木版年画起源于200多年前,一位潍坊年画艺人逃荒至郯城县胜利乡沙沃村。恰值年关将近,饥寒交迫之际,他就解下随身携带的木刻雕版,拓印年画出售,不料这些色泽艳丽抢眼,极具渲染喜庆气氛功能的年画一经面市就获得热烈的欢迎,不仅生意红火,沙沃村更是倾村前来拜师学艺。在原有的基础上,沙沃村人结合本地的地域特征,一代代推陈出新,很快就把沙沃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专业村。在鼎盛时期,沙沃村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是苏北,鲁南的最大集散地。民间年画俗称喜画,门神。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和平安详,曾经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年末,苏北鲁南及中国多数地区都有张贴年画门神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过年时张贴,并且年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沂蒙剪纸临沂的民间剪纸比较普遍,很多地方都有剪纸的传统和习惯,这些剪纸设计美观,工艺精湛。节日之时,喜庆之日,都用五颜六色的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用来装饰环境,烘托气氛。费县的剪纸品种多、花样全,主要有:喜花,多是结婚时用,大红纸剪成的喜、福等图案;饼花,姑娘出嫁时带往婆家饼上盖的花;灯花,新娘带往婆家灯罩上盖的花;窗花,新房或节日期间装饰窗户的花,这个最为流行;鞋花,鞋面上的绣花底样;枕头绣花,成对的两头的花样不重复;还有荷包花、帽花、肚兜花、手帕花等,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增添了喜庆,带来了乐趣。
五月端午缝合包五月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各家门上插艾蒿和松柏枝,吃粽子和煮鸡蛋。而在蒙阴,这一天还有缝香荷包的习俗。
香荷包是我国民间一种喜闻乐见、流传甚广,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工艺品。蒙阴的香荷包,具有极强的沂蒙地方特色。
香荷包,多以五颜六色的下脚不料和五彩丝线缝制而成。颜色以传统的大红、墨黑、粉绿、桃红为主,再以其它色彩来点缀,加以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刺绣技术形成一件件风格迥异的艺术品。在造型上千姿万态,既有动物又有人物,既有不同的祥瑞之物,又有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寓于其中。常见的花色有:龙凤呈祥,五福捧寿,石榴百子,龙凤双喜,狮子滚绣球等等。荷包大者如巴掌,小者如花生米,里面装有叶、艾香、朱砂、荠菜等。
三官庙龙灯扛阁相传三官庙村在1750年就已经有了舞龙艺术,并参加无数次龙灯比赛。2000年10月,三官庙村龙灯扛阁队代表山东省,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社图司、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重庆·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中华龙舞邀请赛。该队以精湛、高超的表演技巧,全力展示了舞龙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获“齐鲁神威奖”和“邀请赛纪念奖”两项大奖,在全国参演的18支龙队中脱颖而出,获综合奖项一等奖。
三官庙龙灯的“龙”,用竹、木、布等物料扎糊后彩绘而成,9节或12节,节内燃烛,后来有的放置电灯炮。龙灯、扛阁是以龙舞与扛阁结合在一起的广场舞蹈表演,粗犷豪放,气势宏大,独具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龙灯、扛阁用打击乐队伴奏,曲牌有[流水]、[急急风]两种,前者节奏平稳,力度与速度视表演气氛而定;后者用在舞龙激昂如“窜龙”“泼龙”时,节奏快而热烈。表演进入热潮时,由专人在场外“打口哨”,以渲染气氛。
龙灯、扛阁的舞龙者为青壮年,由两组轮番上场,每组10人或14人。其中1人擎珠,其他分执龙头、龙尾;8付扛阁由16人表演,8个成年人为“下扛”,8个儿童为“上扛”,多扮童男童女或神话故事,如《八仙过海》中的人物形象,不时做出各种戏龙的惊险动作,场面精彩,引人入胜。
龙灯、扛阁的表演由擎珠者指挥,龙紧随珠舞动,基本套路有“站龙翻腾”“卧龙翻腾”“盘龙”“双窜龙”“泼龙”“滚龙”等,套路均以“速场”贯穿连接。动作要求“窜泼”一边倒,“翻腾”要抡圆,跑站记住“活”,时刻都不闲。扛阁则以“走场”为主,龙舞动作激烈时,扛阁在一侧交叉变换队形,舞龙舒缓时,扛阁即插入龙队中穿行回旋。
龙灯、扛阁一般在春节至元宵期间表演,过去都用于祀神和求雨。三官庙村因紧靠沂河,为免受洪水之灾,百姓每逢汛期之前,也都表演龙灯、扛阁,乞求苍天保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龙灯、扛阁参加了欢迎八路军、解放军的活动,成为喜庆节日的娱乐项目。
临沂门笺中国人过春节,有挂“门笺”(mei jiān )的风俗,门笺是剪纸艺术的一种,俗称:“过门笺”、“门吊子”或“花纸”。其形状如小幡,纹饰如人胜。古时有用幡表达人们意愿的风俗。到南宋始把幡胜“元旦(即春节)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清初,“除夕贴挂钱”,已与现在流行的门笺相似。
在山东省临沂市,门笺,亦称"过门钱"或"花纸"。每值新春佳节之际,家家户户不光张贴春联、门画,还在大门、二门、房门之上贴挂五颜六色的门笺,使节日气氛倍增,给人以火红、兴旺之感。
临沂门笺泛指临沂市境内手工艺人制做的各色,各样的门笺。这些门笺从类型和色彩上归类分为:挖补门笺,苍山门笺,郯城门笺,莒县门笺,盛庄套色门笺。
挖补门笺
挖补门笺,即套色门笺,民间叫做“换堂子”。它的工艺制作过程是,把红、绿、黄、桃红、紫等五色纸叠在一起,刻成鸟、兽、虫、鱼、花卉、瓜果等纹样,拆开后重新搭配组合,在纹样的背面,用窄纸条粘贴。在统一的外框内,堂子里面的纹样,可以出现绿的花或红的叶子,紫的花或黄的叶子……这种套色门笺较之五色单色门笺,更为华丽,富有装饰性。1983年,山东民间美术晋京展览,剪纸艺术家申沛农先生称赞临沂挖补门笺:“富丽而不失朴实,鲜艳而不媚俗,统一而富于变化,它为彩色剪纸艺术的创作,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挖补门笺以临沂市境内的兰山区、苍山县、临沭县、郯城县最为精彩。
三弦平调又名“三弦书”,俗称“瞎汉腔”,临沂地区称为“脚打鼓”,系盲人说唱的一种鼓曲形式。主要流行地区为鲁南临沂,以及济宁、菏泽、聊城部分地方。艺人中影响最大的是“阎门”。临沂、兖州一带为“东阎门”,济宁一带是“中阎门”,郓城、巨野至聊城一带为“西阎门”。传说历史悠久,但现无确证。
经常上演的有《古城会》、《唐王探病》、《夫妻争灯》等段儿书,《龙凤镯》、《卷箔记》、《陈三两爬堂》、《王二姐思夫》等中篇节目。
苍山门笺苍山门笺
苍山县过春节贴门笺的风俗已经考证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了。苍山门笺一般是一门五张,每张一色。
苍山门笺的中心花纹内容多以吉祥语或图案组成,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人文和民间习俗,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各式各样的门笺中,以长城镇冯村的套色门笺最为出名。套色门笺作品以花卉、虫鸟为主,用象征、谐音寓意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2008年“苍山门笺”作为民间艺术载入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苍山民歌苍山县民歌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据《苍山县志》记载 在苍山流传较为广泛的传统民歌59首 新民歌17首 儿歌9首。
苍山民歌和其他地方的民歌相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苍山“土话”歌里唱 苍山人问对方吃饭没有 不说“吃饭了吗” 而是说“吃饭了呢” 这个“呢(读音为ni)”在苍山话里什么都能指代 歌里也这样唱 如《绣荷包》里唱道“显显你的手艺呢。”
“绿豆绿来红豆红 谷子小麦正桩粮 俺家民歌是颗兰花豆 嚼着喷香嘎嘣响 含铁含钙还润胸腔。山东民歌出临沂 临沂民歌出苍山。”
苍山县古时属鄫国 春秋战国时群雄并起 列国纷争 苍山曾属鲁 尔后又属吴、越、楚。正是这样的地域国界的格局 使苍山文化既有鲁文化儒家的正统性 也有楚地遗风 同时受吴越文化的影响 形成的苍山民歌既有齐、鲁的粗犷 也有吴、越的委婉多样性。
苍山民歌从不同的方面表达出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 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它与神话、传说、故事、戏曲、说唱、平话、谚语、歌谣等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民间文学体系 在委婉、细腻、深切、优美、抒情之中 尽显百姓真情。苍山是名副其实的民歌之乡
彩印花布,也称为“花包袱”、“包袱皮”。彩印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它以奇异的艺术形式,独特的面貌,古朴而浓艳的风格见长。过去,彩印花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辈人穿的衣服、日常用的门帘、闺女的嫁妆及用于订亲、结婚、走亲访友用到的包袱,都是用彩印及花布来做,它在农村使用最为广泛。彩印花布主要以大红、翠绿、桃红、紫、黄等色套印,图案富丽堂皇,民间通常以“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来形容彩印花布的绚丽多彩,彩印花布题材多以牡丹、凤凰、荷花、富贵、福寿,大多选材于吉祥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传说,诸如“鱼穿莲”“四喜石榴”“凤穿牡丹”,“吉庆有余”,“富寿图”,“五毒肚兜”等等,选题独特,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质朴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农村姑娘出嫁时的必备之物。
由于时代的发展及时间的变动,现在基本上不大使用彩印花布了,会彩印老艺人也都相继做古,彩印艺术濒临衰亡。彩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我们国家的重点保护的项目。
源出花鼓,清末产生于临沂、枣庄一带。早期为坐唱“盘凳子”演出形式,后发展演变为山东柳琴戏,长期以来,两种形式并存。曲调流畅活泼,节奏明快,并有多种花腔,尤以尾音翻高八度的“冒调”深受群众喜爱,谓之“拉魂腔”。又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柳琴戏”。
土话方言
宅(zhei 二声)子——住宅
当门、就地、屋当门——室内地面
覆棚——顶棚
锅屋——厨房
当天井——天井,院子
门欠子——门槛
粪茅子、茅子、灰栏子——厕所
风先——风箱
筲——水桶
调羹——小勺
气棒——打气筒
手灯、电棒——手电筒
奶咂子——奶嘴
抽(四声)匣子——抽屉;抽桌子——三屉桌子
小巴棍——小木棍儿
马杌子——长方凳
尺棒子、白布尺——旧市尺
笤帚疙瘩——笤帚
案子——面板
箅不子——箅子
下湖、上地——去田地
家什——工具
胶车子——独轮车
大皮——轮胎;
车决子——车轮;
鼓喽、鼓喽子——(车)轮子
勾担——扁担
压薯——栽地瓜;擦薯——把地瓜切成片
洋油——煤油
洋灰——水泥
迷墙——粉刷墙壁
打坚脚(脚,音决)——建地基
茅草荒——荒地
一挑子——一担
死疙瘩——死结
起白菜、起萝卜——收白菜、收萝卜
八根系子——做小买卖的
拉三陇沟子——种地的
黄迷油子、黑迷油子——黄色的黏土、黑色的黏土
麦(men一声)——小麦
棒子、玉蜀、麻缨、苞米、玉米棒子——玉米
秫蜀、扶夫——高粱;
秫蜀粒子、扶夫粒子——高粱米
棒处秸、苞米秸、玉秫秸、秫秸、符秸——玉米秸、高粱秸
秫秸莛子、格格穰子——玉米、高梁秸秆
麦余头子——磨面前淘麦时撇出来的麦皮、干瘪的麦粒等
麦炸、豆炸等——植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根部
恶色、恶撒——庄稼茎、叶、皮等碎东西
树疙瘩——树根
拉股杈——树杈
果子——花生
薯、白薯——地瓜;
地蛋、地豆子——马铃薯
酸楂、糖球——山楂
包菜、大头菜——结球甘蓝
蛾子——蘑菇
米(二声)豆——芸豆
洋柿子——番茄
舌唇苗——苦菜
期菜芽——蓟菜
黏抢子——苍耳
马朱菜、马精菜——马齿苋
映劳花、转转葵—向日葵
椿故故子——椿树果实
芋地秧子——地瓜秧
四缨萝卜——小水萝卜
葛针——草、树之刺
家雀子——麻雀
长春(轻声)、长虫——蛇
扁嘴——鸭子
蛐蛐、秋狗子——蟋蟀
蚂蚱——蝗虫。
登楼山、登倒山——蝗虫中较大的一种
乖乖、叫乖子——蝈蝈
当螂——螳螂
蜂子——蜜蜂,黄蜂
虼蚤——跳蚤
布鸽——鸽子
勾勾喽——公鸡;公鸡打鸣的声音
老抱子——抱窝的母鸡
和蟆蝌豆子、各蟆蝌腿子、和蟆蝌子、和蟆蝌星子——蝌蚪
蝎鳝——黄鳝
花喜鹊、咋不拉子——喜鹊
老雕、老老雕——鹰
夜猫子——猫头鹰
出溜船——蚯蚓
屎壳郎——蜣郎
蝎虎子——壁虎
姐溜——蝉
姐溜猴、姐溜龟、姐溜龟子——蝉的幼虫
花大姐——瓢虫
迷了沟、宁了沟、迷溜沟子、迷了沟子——泥鳅
蚂各得、各得——水蛭
毛猴子——狼
湖兔子——野兔
瞎撞子——金龟子
大蚜——蛴螬
小奶光——猪仔
克朗、克喽——半大猪
伢猪、趴蛋——公猪
男猫、儿猫蛋子——公猫
女猫——母猫
伢狗——公狗
河母头、齐格抹子——蛤蟆
外(二声)棒、外子,外不——青蛙
花老母外(二声)——雌青蛙
燕片呼子、棉片呼子——蝙蝠
蛾了蛛子、蛾郎蛛子——蜘蛛;蛾郎网子、蛾了网子——蜘蛛网
蛇唇粒子、蛇分力子——蜥蜴
乌喽牛子、乌了牛子——螺蛳
黄出狼子、黄狼子——黄鼠狼
打鱼郎子——翠鸟
参参木子——啄木鸟
须子——触角
以巴、以不——尾巴
鸡师皮子——鸡内金
鸡不吃——鸡胃
牛(羊)草包——牛(羊)胃
蛤喽、葛劳——蚌
曹鱼、曹鱼坷子——鲫鱼
黄季子靠——黄花鱼
鲤鱼混子——草鱼
憨巴、嘲白、嘲巴、嘲不、少页子肺——缺心眼
板正——做人正直;做事周到细致;作风正派
死目哈耷眼、死目哈撒眼——说话不看人脸色、办事不看火候
窝贴——(吃的或周围环境)令人舒服
迂沫——(说话做事)不利索,不干脆
搅别嘴——不顺嘴、别扭呦口
吱歪(轻声)——说话、嘟嚷
呱说子王堂地——说话声音大,且说得多
数量——批评
不吱(音子,二声)声、不吭气——沉默不语
合咁、合哭拉咁——大哭
裂开——撕开
葬拢人——坑人
搀约——不该自己做的事乱插手;犯搀约——双方不能决定输赢,很棘手
滋洇——液体渗到另一种物体里
撅刚——翘起
翘偏——一边翘起,不平
蔫油——枯萎。这朵花蔫油了。
抹秃——抓不住;落空
委囊、稳囊——懒,不利索
派了、派赖——不干净
辽亮——勤快;早
倒好、险些、眼到好——差点。如,得了场大病眼到好死了。
些户、些户点——差点。如,些户点撞到墙上。
乍哼——膨起;翘起
撒么、撒目——东张西望;来回看
和瑟——(身体)哆嗦,抖(东西);和瑟和瑟、和丝和丝——抖动物件
密木——唠叨起来没完没了;密木头——认准某事,难以摆脱的人
占顾、顾沾——多喻不该用的东西被占用了;沾上东西
怎样、能样、能个样——这样(多带责备语气)
瞎架、瞎样——那个样(喻人品或模样不好)
家走——回家
恶样、膈应、异歪——厌恶
长毛——(东西)发霉
出了、出出了、古(二声)出了——缩水,皱
乏了——困了,想睡觉了
搭腔——搭话;相互交往
嚼誓——发誓;嚼人——骂人
嫌乎、嫌哄——责备
嘎乎、约乎——约
拾叨、归置——收拾
打(四声,重音)整(轻声)——打扮
扎古(轻声)、施为——打扮;修理;医治。如,有病了要抓紧时间扎古(施为),别耽误了。
理整——整理
取门——摊贩门打开
糊弄、坑——欺骗
点乎——玩弄;点拨
拉巴、拉不——抚养
戳隆、戳弄——怂恿,引诱
管及——在意;小心使用
瞎了、木(二声)了——丢了,没了
打仗、闹仗、闹烂子——吵架、打架
个气——吵架
才析——猜测,猜疑
拐带——影响。如,他把孩子拐带得不想学习了。
餍水——在井、汪塘中使桶倾斜,往桶里灌水
当不、但不、但不住——可能
得(dei 二声)为——故意。如,他得为把东西掉到地上。
瘪鼓——(手指、嘴等)因寒冷而不灵活
管乎、沾贤——喻人有本事,在某件事上能起作用
挺、打腰——喻人有本事,在某地或某领域有影响力
不管——喻人没本事
该到——必然。如,他该到有这一劫。
踢登、糟才——毁坏;欺负
衍着——轮到。如,按年龄数下一个衍着他了。
妨人——迷信说法,说某人由于属相生日等,对别人不好
找主——女子找对象
实诚——心眼实;结构密,结实
心慌、神思、信(二声)思——考虑,思考
应使——照料(老人、病人、孩子等)
铺喽——筹措(钱粮等)
哆罗——唠叨
白嘴——吵架
武道——粗鲁
恶(音务)喽——不讲理
外气——客气;个样——过分客气
揭挑——揭短
不离——(多长辈夸小辈)有礼貌、孝顺、能干
管增——不论怎样
急燎——烧焦;脾气急
宾服——佩服、服气
毁堆——坏了
了了——看看
格燥——急躁
利亮——无牵绊,利索
栽派——叮嘱
崖(yai 二声)乎、死崖乎——坚持;拖延
磕木——商量;思考
插咕——商量
盘道——盘算
各抹——计划、安排
米(二声)量——比量
敢是、敢是地——当然
几回、今回——这一回
漂摇、浮摇——漂浮
下把——下手;下死把——下狠手(多指打人)
下生——出生
问道、说道、说道说道——问、说(有责问的意思)
肥成——花生等长得成;衣服宽大
捋整——(对孩子)管理;教育
捋乎——讨好
捋着——顺着
窝憋——呆在某个地方不动;地方狭小
次(一声)毛——事情做得不好;人的素质不高。如,这人很次毛。
不济——身体不健康;脾气不好;本事不大
拉账——欠外债
见功——(药物等)起作用了
反是——反正。如,再多理由,这事你反是不能不管。
巴望——希望
巴隆、巴问——打听
恶(一声)跑、毛(一声)跑——快跑
偏看——另眼看待
偎跟——接近,靠近
粗死——不得好死
打总——从那以后;一起
解手——上厕所
得劲——合适;舒服
叨念——不停地小声说
得门——善长,懂得门道
毛包——着急;乱七八糟
抓瞎——没办法
便得——想,打算。如,他便得不吃早饭就去上学。
刺挠——用言语讽刺别人;身上发痒
顺脱——顺当,顺利
蛮跟——强起,比得上
白犟、调对——(多指小孩和大人)顶嘴
出上——豁上
撒急——着急
明情——没明说,但大家都明白的事,心照不宣
来局——赌博
出溜——滑下去;转转
享(二声)人——油腻;腻歪人
嫌勤——多管闲事;做无用功
逗嘴——接吻
舔摸——巴结
添木——额外加上的(东西等)
掂对——筹措,筹借
扒扯、扒叉——从大堆东西中边扒拉边寻找
各喽、各了(各了)——搅拌
不拉(了)不拉(了)——搅拌、翻动
二糊——不明白;不相信
离不、二钢——说话办事不合规矩;离巴、离巴头——外行
上套——成为习惯
白搭、白搭一支蜡——白费劲
歪(三声)悠——很慢地前行
谁道——不知道;随它去
臭了——(东西)变质;人际关系恶化
曲吃——哽咽
希瞎——不好意思
胡拉、胡喽、婆劳婆劳——用手掌或其他工具把地上散落的东西(粮食等)堆在一起
哭吃——把物体表面粘着的东西刮下来
乌苏——窝囊。如,因这事,他乌苏得大病了一场。
耳视——注意
瞅候、漏候、漏候个眼——(暗中)注意看;羡慕
步撵——步行
猴吃——在某个地方待着不动。如,他猴吃在墙角晒太阳。
实落——实在
糯乎、糯和——黏;松软,(稀饭)熬到了火候
欺晾(轻声)——让物体表面变干
撕挠——纠缠,打在一起;食物霉变
捂包——食物发霉、有异味
短路——拦路抢劫
蹬歪——挣扎
黵(音展)了——弄脏;染上污点
秃喽、秃溜——从高处滑下来
拿劲——拘束,装出很正式的样子
讹人——(小孩)缠人;故意欺负人;勒索
谝——(小孩)撒娇;炫耀
不晒(轻声)——把某种东西上的水或灰尘甩掉
无味——某件事做得没意思;心里不爽快
腾(一声)干——把东西放在锅或类似的物体上烤干
刻(kei)吃——慢慢地做
鲜明——言行不庄重
佛了它——把某种东西吃下
上血当——上大当
寨寨嘴——漱口;寨一下——涮一下
不撑黵、不撑脏——不耐脏
我见你——我和你
揳钉子、寨钉子——把钉子钉进去
买谑了——买的东西不合算
呼门门——打屁股
妥不了——可能是;推不掉
知不道——不知道
不啰啰、不二乎——不在乎、不理;不怕
撅得着——将物件拴在短棍一端,另一端放肩上
不牢扣——不结实
行走着——正走着
喜像子——长相甜
打各得(dei)、嘎喽气——打嗝
仰八叉、仰不叉——仰面摔倒
倒栽葱——倒立,头朝下摔倒
撒呓挣——呓语;胡搅蛮缠
咕嘟嘴——噘嘴
扒瞎话、拉瞎话——说谎
情着——自己不选择,等结果
偷木着——暗地里
顾不上、迭不地、捞不着——无暇顾及
拧木人——多指小孩子缠着大人抱
不盹得——不懂
影得晃、影得上——担心
装们着、装北着——假装
咧谷嘴——要哭的样子
不碍地——没关系
溜勾子——拍马屁
扯舌头拉板腾——传闲话
敲偏人——笑话人
咸浅子——讽刺挖苦别人
嚼舌头、嚼舌根子——说人坏话
怎治夫——怎么办;木夫治——没办法
蛮蛮地、蛮不得(dei 二声)——难怪
打滴溜——抓住东西双脚离地吊起来
蹶蹶地——走得快
小嘴巴巴地——能说会道;顶嘴
挤不眼——眨眼睛
看二形——看热闹
讲咕、讲咕到——背后议论
讲(四声)咕事——找事、出事,从中挑拨
秃油地——光光地
没趴儿——事情八字没一撇,拿不准;有趴儿——有门
弄故事——小孩做鬼脸
哼不着、怎不着——拿着没办法
早来是间、早来闪——如果早点来的话
有扯拉——有(暧昧)关系
有过节——彼此有意见
扒吃上——吃完
那不舍、那不闪——那不是
不犯如——不合算、划不来
发毛(四声)张、发忙(四声)张——说梦话,梦游
各子着、各倒外——另外
打通腿——两人睡两头,盖一床被
一脚落儿——转身就走,喻使性子
尖嘴毛长——指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或说了不该说的话
懈懈搭搭——松松垮垮
轮轮刚刚——连续,不断头。如,地头的毛虫轮轮刚刚往前爬。
咂木咂木——尝尝,体味
咪溜、咪溜咪溜、木喽木喽——含在嘴里
搓由搓由、搓不搓不——搓
剁不剁不——剁。擦、撕、眨、砍、捏、洗等同上。
搁老搁老、拌了拌了、插得插得、搅得搅得——用筷子、木棍等连续搅拌翻动
抠吃抠吃——清除藏在缝里的东西;扒吃扒吃——扒;吃;刮吃刮吃——刮
匀乎匀乎——匀一下;掺乎掺乎——掺和一下
撒(二声)木撒木——看看
拔骨搂子、拔骨搂、摔骨搂——摔跤
可怜神腔——以可怜的样子说话
迂摸黏谈——言语冗长乏味
乔靠得上——想吃好东西
别别愣愣——不配合别人做某事
剧剧拉拉——心里有事放不下、不畅快
木了嘎吱——调皮
不担事份——不随意;关系不亲近
胡了马约——敷衍了事
不喜见人——不让人喜欢
死几七了、忘定气了——完全忘记
心眼不济——心眼不好
怪有那回——喻人有本事
酸款咧茄——不庄重严肃,不优美
懒得皮疼——很懒
翻皮调舌、翻皮调缠——不愿意做事;顶嘴
讲对对语——讲条件、学大人话
嚼嚼嗒嗒、嚼嚼呱呱——骂骂咧咧的
不当好草——不珍惜
窝了发觉——很快,迅速
打密(二声)了转、打密(一声)喽转、转密(一声)溜转——转圈
不离黄岗、不离大关木——不太离谱
生出良地——不熟悉,关系不密切
馋不绝地——馋
烦支约地——不耐烦
松不唧地——尴尬;没精神头
鲜不唧地——卖弄
够了巴三——抢抓东西
急事拉脚——匆匆忙忙,急
吆了呵三——大声说话,喊叫
唧了歪塞、吱了歪塞——七嘴八舌
缠他一顿、揳(音些,一声)他一顿、裂他一顿——打他一顿
木神下了——没有办法了
打不开阵——事情多,应付不过来
摸捞摸捞——抚摸
傻了瓜及地——傻
晕三杠四地——糊涂
无冬六夏地——不分季节
擦眼抹泪地——哭
愣头巴唧地、二虎巴唧地——愣
不不愣愣地——(鱼等)跳跃、挣扎
要打要武地——做出想打人的样子
急忙(毛)和促地、急得歪地——急急忙忙
懒懒歪歪地——懒,不勤快
出头露面地——上得去大场面,遇事出头
木好心眼子——坏心眼
倒三不着两——不着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