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中最有深度的歌手,被低估的小众歌手
华语乐坛中最有深度的歌手,被低估的小众歌手很多人知道袁娅维,因为她是“神仙打架”式的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中刘欢战队的参赛选手。想必只有一直以来都关注袁娅维的歌迷才能够理解的感受。而Tia袁娅维这个歌手,也是流行乐坛比较有资格说出这句话的人之一。“我希望现在的观众,应该能接受了!”这是一句闲聊式的表达,以至于很少有人会在意这个小小的瞬间。可是“现在的观众”能接受什么了?为什么以前就不能接受呢?
现在的华语音乐是一个什么水平呢?这个话题恐怕需要讨论个三天三夜也不一定能讨论明白了。但是有这样一个论断,很多人应该都会同意:
现在的华语歌坛主要是被流量市场掌控,但整体的发展,可以算得上是良性和向上的。
《歌手·当打之年》第四期节目中,袁娅维的一句话,让人感慨万千。
在演唱完一首原创的《Love Can Fly》之后,袁娅维在和其他歌手的交谈中,如是阐述自己选择这首歌曲演唱的原因——
“我希望现在的观众,应该能接受了!”
这是一句闲聊式的表达,以至于很少有人会在意这个小小的瞬间。
可是“现在的观众”能接受什么了?为什么以前就不能接受呢?
想必只有一直以来都关注袁娅维的歌迷才能够理解的感受。而Tia袁娅维这个歌手,也是流行乐坛比较有资格说出这句话的人之一。
很多人知道袁娅维,因为她是“神仙打架”式的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中刘欢战队的参赛选手。
因为在当年的比赛中,她输给了同样演唱水平顶尖的吉克隽逸,没能在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比赛中名声大噪。
以至于比赛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袁娅维的名头一直都没有同届参赛歌手梁博、平安、金志文、关喆、吴莫愁、李代沫等人的名头更加响亮。
但很大程度上,她通过节目走上了一个更大的平台。
其实在参加《中国好声音》之前,袁娅维已经在音乐圈当中混迹了很久。
2007年,袁娅维组建了原创乐队“Soul Side”;
2008年她和常石磊合作演唱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R&B版本;
同年,作为演出嘉宾参加“特别好”张亚东的作品音乐会。
相比这些懵懂的尝试,袁娅维在2010年的亮相已经具备了自己最擅长的风格。在那一年,她组建了Tha KnutZ乐队。
按照官方的资料来说,是国内“第一支建立在Jazz基础上融合了R&B、Soul、Hip-Hop和Funk音乐风格的乐队”。
结合一下时代背景,恐怕大多数人只会觉得这是很多听起来很高级,但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显得很厉害的感觉。
这支乐队的作品现在还能在网上找到的录音版本并不多,倒是在2011年参加过一档综艺节目,和陈楚生、Mr. Miss还有逃跑计划一起出了一张合辑。
很奇妙的一个组合对不对?
如此风格迥异、如今境遇大相径庭的歌手拼盘里面,Tha KnutZ乐队的那首作品《想爱》确实是融合了好几种黑人特别擅长的音乐风格的先锋作品。
其实在袁娅维刚刚走红的时候,身上的标签就和“黑人音乐”密不可分。
有过日本留学经历的袁娅维,为什么会对Jazz和R&B产生浓厚兴趣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打开这扇大门之后,袁娅维确实把自己的歌手命运和国人并不太了解的风格紧紧绑在了一起。
作为一名音乐人,她恐怕就是为“小众音乐”而生的。
像Jazz、Blues或者是Funk这些音乐风格,都是在欧美歌坛里相当根源的音乐品类。与那片音乐世界相比,华语流行歌坛发展的年头比较短,内地歌坛的底子更薄弱,这一点无须讳言。
所以我们对于这些根源音乐的了解与接受程度,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甚至说是“落后”,这也无可厚非。
2019年大红大紫的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捧红了不少摇滚界的“冷饭”,而张亚东的“普世导师”身份也发挥了充分的作用。不少优秀的“小众乐队”所呈现出的“小众风格”也吸引来不少粉丝。
像Mr. Miss、MR.woohoo、海龟先生,包括最后杀进前五席位的Click15,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走上更大的舞台。但他们的出现也在提醒着华语歌坛,乐迷对于这些根源音乐的了解程度,在提升、提升空间也很大。
巧合的是,袁娅维的所长也正在于此。
2020年不是袁娅维第一次来参加《歌手》这档节目。相比于上一次参赛,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的是,她作为一名歌手综合实力演唱功底的成功。
以她的能力,或者说音域的广度、演唱技巧的熟练程度,对于很多种音乐都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并且能出色呈现。
假使说她要唱一首很具备自己风格的歌,那肯定还是爵士布鲁斯R&B或者Funk的究极结合。
对于不熟悉或者不喜欢她的观众来说,我们甚至很难解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往肤浅了说就是很多的小调和弦、很多的变调、很多的转音。
这跟传统音乐文化中宫商角徵羽大相径庭,但它同样也是经历了多年文化积淀孕育出的成熟音乐体系。
所谓“存在即合理”,更何况是已经成熟的一门音乐艺术呢?可这事儿搁在当今的华语音乐领域,只能说是苦了这些小众音乐的从业者。
袁娅维在《歌手》里面演唱的《Love Can Fly》,其实是她在2013年底发行的作品。抛开发行之前的创作与磨合时间,距离现在得有将近7年的时间了。
7年之后再拿出来参加竞演,作品的编曲已经成熟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加上袁娅维本身的技巧呈现,可以说是很完美的一首作品——可到最后,仅仅是拿到第四名的中游排位。
如果说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演出的排名造成的影响还情有可原,可是换个角度来讲,如果是袁娅维的估计出现了错误,现在这个时代,依然不是她那首作品被大众接受的时代,那真的让人感到伤感和惋惜。
但这也恰恰看得出,袁娅维的音乐才华是超前的。
我相信袁娅维肯定会取得更高的音乐成就,无论她能不能突破华语乐坛现状对她的束缚,她已经展现出的超前、她的音乐素养、她的创作能力都注定了她能够做一些独特的事情。
仔细想想,当今内地歌手里,有一个算一个,但凡是能叫得上名字来的,掰着手指头数一圈也没有一个跟她类似的,这件事只有她在做。
2018年年底,享誉世界的伯克利音乐学院授予袁娅维“伯克利音乐学院中国区荣誉大使(Honorary Berklee Ambassador to China)”的称号,并且邀请了她在伯克利中美音乐文化论坛上完成了表演。
我们没办法判断伯克利做出这个选择,是不是百分百的商业行为、自豪骄傲地说她已经受到了欧美歌坛权威机构的认证也不太尽善尽美。
但毫无疑问的是,袁娅维的音乐表达水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站在了内地音乐的顶峰。
她的演艺经历足够曲折。从独立音乐人到选秀歌手,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现在,袁娅维的稳扎稳打也确实为她如今的成就铺好了道路。
文章开头说过,华语乐坛如今算得上是流量市场的工具,但歌坛市场的繁荣注定歌迷们会对曾经的“小众音乐”有更为完备的认知。
这个市场是积极向上的,这个未来也是值得期待的。
如今的歌坛环境,确实不能给袁娅维的存在提供充足的“养料”,既然如此,让自己成为一个时代的领军人如何?
如果真的有一天,那些只能在Live house里玩Jam的爵士乐队能够获得更多音乐厂牌的关注、那些Funk乐队不用再为生计而发愁、那些黑人音乐的专辑也能够进入各大音乐颁奖礼的评选范畴?
那么华语音乐的高度才真的上来了——这样真正健康的歌坛,岂不比眼下流量遍地、鲜肉盛行的“滥觞”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