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学习古人提升自身修养:古人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人提升自身修养:古人的学习方法《中庸》讲到:“有弗学 学之弗能 弗措也;有弗问 问之弗知 弗措也;有弗思 思之弗得 弗措也;有弗辨 辨之弗明 弗措也;有弗行 行之弗笃 弗措也。人一能之 已百之;人十能之 己千之;果能此道矣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这里明确地指出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在不断地学思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个人顽强和努力而不是他的天资。《礼记·中庸》把孔子学思并重的思想发展为“博学之、审问之、慎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学习步骤 其中肯定了学思并重 又强调思维的重要地位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都是思维活动的具体化。“温故知新”反映了一个教学规律: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反复地学习实践 才能牢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只有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 才可以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告诸往而知来者 由已知探求未知。这种既重视时习温故 又不强调探索新知的思想 在今天对学习和教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贯穿我们的一生,为何有人能金榜题名,有人又名落深山;有人学富五车,德才兼备,又有人井底之蛙,德薄才疏…说到底就是一个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问题。那么怎样才是正确有效的学习的方法呢?而先贤们早已为我们阐释清楚了。

《论语》的开头就讲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学习古人提升自身修养:古人的学习方法(1)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故者 旧所闻;新者 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 而每有新得。”他对孔子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思想进一步阐释道:“人而不学 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 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而不习 则虽知其理 能其事 然亦生涩危殆 而不能以自安。习而不时 虽曰习之而其功夫间断 一暴十寒 终不足以成其习之功矣。”还说:“时时温习 觉滋味深长 自有新得。”“须是温故方能知新 若不温故便要求知新 则新不可得而知 亦不可得而求矣。”

朱熹认为“故”是“新”的基础 “新”是“故”的发展;而“时习”集中体现了二者相互之间的联系 并含有转化的意思。“时习”能使其所学融会贯通 转化为技能并应用无穷。他认为如果是机械地重复旧闻面不能触类旁通的人 是没有资格当教师的。所以说要温故而知新,惟温故而知新 故足以为师矣。

学习古人提升自身修养:古人的学习方法(2)

“温故知新”反映了一个教学规律: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反复地学习实践 才能牢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只有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 才可以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告诸往而知来者 由已知探求未知。这种既重视时习温故 又不强调探索新知的思想 在今天对学习和教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在处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问题上 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大多主张学思结合、学思并重。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他主张学思并重 但应以学习为基础:“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孔子强调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荀子推崇孔子的这一思想。曰:“吾尝终且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并要求在学习的基础上“思索以通之” 即通过思维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学习古人提升自身修养:古人的学习方法(3)

《礼记·中庸》把孔子学思并重的思想发展为“博学之、审问之、慎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学习步骤 其中肯定了学思并重 又强调思维的重要地位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都是思维活动的具体化。

《中庸》讲到:“有弗学 学之弗能 弗措也;有弗问 问之弗知 弗措也;有弗思 思之弗得 弗措也;有弗辨 辨之弗明 弗措也;有弗行 行之弗笃 弗措也。人一能之 已百之;人十能之 己千之;果能此道矣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这里明确地指出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在不断地学思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个人顽强和努力而不是他的天资。

朱熹说:“学便是读 读了又思 思了又读息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必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这才是学习的方法和境界。

王夫之也认为:“学非有碍于思 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 而思之困则学必勤。”所以“学”和“思”的过程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学习古人提升自身修养:古人的学习方法(4)

名师大家,德才圣贤们在他们的教育和治学实践中对学思关系辩证法做了深切体验和精辟总结。对我们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