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原著中陈近南有没有被杀:鹿鼎记中的陈近南是否是武林高手
鹿鼎记原著中陈近南有没有被杀:鹿鼎记中的陈近南是否是武林高手但是个人的努力还是挡不住历史的车轮滚滚,永历十七年,清廷靖南王耿继茂攻陷金门、厦门,郑氏在大陆的根据地也丢了,整个政权基本上已经没有机会复克中原了,最多就形成一个割据政权。(3)抑郁而终的晚年(2)意在光复大明的中年陈近南的一大事迹据说是创立了天地会,以“玄天上帝”信仰为掩护,以异姓结拜,拜天为父,拜地为母,从事反清复明,口号是“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对此陈近南也在小说中被封为总舵主。从明末乱世来看,能做总舵主,基本上也要有一身过人的功夫,所以陈近南还是有可能是武林高手的。但是陈近南的最大成就其实不是带着剑到处去打打杀杀,因为武功再高的侠客也没办法匡扶大明,他能做的就是辅助泉州郑氏发展基业。在郑成功号召多路义军围攻南京的时候,陈近南在大本营辅助幼主;在郑成功复克台湾的时候,陈近南入台重振教育事业,台湾首座孔庙就是陈近南主持修的;在郑成功及其子孙跟清廷对抗之中
在金庸先生笔下有个武艺超群,胸怀民族大义但又实际不迂腐的豪杰,那就是韦小宝口中“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这位陈总舵主矢志要报国仇家恨,匡扶大明社稷,但是最后落得被泉州郑氏清算的下场。那么这位豪杰的历史原型是不是跟金庸笔下的形象差不多呢?
(1)国破家亡的少年
陈近南,本命是陈永华,是福建漳州角美人。他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名为陈鼎,1627年中举,在1644年中进士,但是遭遇甲申之变,刚要过上好日子,大明就亡了,陈鼎回到福建,隐居同安。
郑成功部队于永历2年复克同安,陈鼎被郑成功授为学谕。但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清军又攻陷了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尽身亡,陈近南弃城出逃。陈近南也遭遇了国破家亡之悲,于是为了复仇,只身投奔郑成功。郑成功一下子就看出陈近南的英雄气,称其为“吾之卧龙”,对其十分尊重,并授予参军职位,并让他成为郑经的老师。
(2)意在光复大明的中年
陈近南的一大事迹据说是创立了天地会,以“玄天上帝”信仰为掩护,以异姓结拜,拜天为父,拜地为母,从事反清复明,口号是“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对此陈近南也在小说中被封为总舵主。从明末乱世来看,能做总舵主,基本上也要有一身过人的功夫,所以陈近南还是有可能是武林高手的。
但是陈近南的最大成就其实不是带着剑到处去打打杀杀,因为武功再高的侠客也没办法匡扶大明,他能做的就是辅助泉州郑氏发展基业。在郑成功号召多路义军围攻南京的时候,陈近南在大本营辅助幼主;在郑成功复克台湾的时候,陈近南入台重振教育事业,台湾首座孔庙就是陈近南主持修的;在郑成功及其子孙跟清廷对抗之中,陈近南也是扶持郑氏,帮助经营多路生意,来保证郑氏一门能够持续跟清廷对抗。
(3)抑郁而终的晚年
但是个人的努力还是挡不住历史的车轮滚滚,永历十七年,清廷靖南王耿继茂攻陷金门、厦门,郑氏在大陆的根据地也丢了,整个政权基本上已经没有机会复克中原了,最多就形成一个割据政权。
后来清廷削藩,三藩起来闹事,台湾郑氏同三藩会师伐清,陈近南留台湾辅助幼主。但是郑经西征效果极差,从大陆败回。陈近南深感复国无望,再三向郑主请辞,最后郁郁而终,不过46岁。
(4)结语
陈近南的一生其实是晚明爱国文人悲剧的一生,年少经历国破家亡,整个家族因为大明衰亡而陷入痛苦。壮年几度浮沉,为救国不断奔走,致仕也好,谋划组织也好,辅助郑氏也好,都尽心竭力。晚年看见复国无望,心灰意冷,抑郁而终。这倒是跟《鹿鼎记》中的陈近南角色相差无几,也是一番奔波,哪怕才华过人,也没办法光复大明,只是活成了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