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黄氏家族族谱谱序:黄氏家谱一黄道周与黄氏家庙

黄氏家族族谱谱序:黄氏家谱一黄道周与黄氏家庙黄氏家庙的拜亭、门楼均为穿斗式木架构。斗拱与梁枋举架的卷书、瑞草祥图木雕,精雕细刻,透雕、浅雕、镂空雕等雕刻手法一应俱全,造形优美,栩栩如生。梁架上的两对清代木雕狮子生动传情,象征“四时富贵”,头部上如漩涡般的卷毛清晰,双目圆瞪,张嘴扬颈,牙齿呲露,面颊上的条纹和颈上的红缨随风飘荡,佩戴的铃铛之声仿佛可闻。主厅堂现状原供奉黄道周的家庙主座每逢过年过节南门大埕排起长长的摊位,吃的、玩的、祭祀的,应有尽有。各类民间艺人进行表演营生、各种制作精巧的儿童玩具、鞭炮、小烟火最为热销。攻炮城、劈甘蔗、电影公演、路头剧等文体、群艺活动,丰富多彩,目不暇接。至上世纪“文革”前,南门“黄氏家庙”和南门大埕一直是东山县各界政治、文化活动重要场所。黄氏家庙为宫殿式建筑风格,坐北朝南,歇山顶土木结构的二进明堂,面阔三间,门前有大埕,俗称“南门大埕”。其四至为:东临公巷,西与黄吉成厝共墙,南临路,北临路。现实际占地

南门黄氏家庙,位于铜陵镇顶街下巷南门大埕,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至今已有193年的历史,为东山县唯一独立供奉黄道周先生的家庙。最近在文史界人士的努力下揭开了面纱。

黄道周就义与黄氏家庙兴建

隆武元年(1645年),黄道周在抗击清朝之时被清廷俘虏。面对清廷的招降,黄道周坚决抵抗,曾绝食十四日。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黄道周在南京被害。临刑时他“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裂衿咬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慷慨就义。黄道周坚守仁义忠信,为国殉道,为中华民族增添一位固守清贫、德如天高、大义凛然、崇高圣洁的光辉形象。

讣讯传至福建,明隆武帝“震悼罢朝”,特赐谥“忠烈”,赠文明伯,并令在福州为黄道周立“闵忠”庙,树“中兴大重坊”;在漳浦设“报忠庙”,赐明诚堂为“文明书院”。诰命蔡玉卿为一品夫人,特授黄道周的四个儿子为锦衣卫指挥、锦衣卫正千户、尚宝司丞、中书舍人。铜山乡人在其出生地铜山深井故居设神位祭祀。

黄道周殉国100年后,清皇帝乾隆赞黄道周“不愧一代完人”,为褒扬其忠节,改谥“忠端”。据《儒家文献资料汇编》记载:“京察一等、记名御史陈寿祺奏请黄道周从祀孔庙。”《清史稿》曰:“明儒黄道周孤忠绝学,寿祺搜辑遗文,为之刊行。又具呈大吏,乞疏请从祀孔庙,议上,如所请。”著名的黄道周学术研究学者翟奎凤教授在《“黄道周集”的汇结与刊刻》一文写到:“道光四年(1824年),陈寿祺上书闽浙总督赵慎畛、福建巡抚孙尔准,呼吁以黄道周从祀孔庙,第二年,礼部又把赵慎畛的奏请上报朝廷,得到批准,黄道周得以从祀孔庙东庑,在明臣罗钦顺之次”。 黄道周先生成为闽南地区唯一列入曲阜孔庙从祀的先儒。掩卷静思,无不为这位热心宣扬本省的先贤和良吏,那执着的精神所感动。

原供奉黄道周的家庙主座

每逢过年过节南门大埕排起长长的摊位,吃的、玩的、祭祀的,应有尽有。各类民间艺人进行表演营生、各种制作精巧的儿童玩具、鞭炮、小烟火最为热销。攻炮城、劈甘蔗、电影公演、路头剧等文体、群艺活动,丰富多彩,目不暇接。至上世纪“文革”前,南门“黄氏家庙”和南门大埕一直是东山县各界政治、文化活动重要场所。

黄氏家庙建筑风格

黄氏家庙为宫殿式建筑风格,坐北朝南,歇山顶土木结构的二进明堂,面阔三间,门前有大埕,俗称“南门大埕”。其四至为:东临公巷,西与黄吉成厝共墙,南临路,北临路。现实际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8平方米。据黄道周后人介绍,厅堂原供奉明理学武英殿大学士乡贤黄道周先生之神位,悬挂“先贤遗泽”匾额。左右厢房,西厢房边有一私塾学堂。

黄氏家族族谱谱序:黄氏家谱一黄道周与黄氏家庙(1)

主厅堂现状

黄氏家庙的拜亭、门楼均为穿斗式木架构。斗拱与梁枋举架的卷书、瑞草祥图木雕,精雕细刻,透雕、浅雕、镂空雕等雕刻手法一应俱全,造形优美,栩栩如生。梁架上的两对清代木雕狮子生动传情,象征“四时富贵”,头部上如漩涡般的卷毛清晰,双目圆瞪,张嘴扬颈,牙齿呲露,面颊上的条纹和颈上的红缨随风飘荡,佩戴的铃铛之声仿佛可闻。

黄氏家族族谱谱序:黄氏家谱一黄道周与黄氏家庙(2)

残缺的门楼

黄氏家族族谱谱序:黄氏家谱一黄道周与黄氏家庙(3)

建筑木雕残件

整体木雕图案构思巧妙,层次立体感强,体现了清代“纤细繁密”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与建筑结构科学价值,为清代铜山精美木雕之作。

黄氏家族族谱谱序:黄氏家谱一黄道周与黄氏家庙(4)

清代木雕构件

黄氏家庙的现状

黄氏家庙在上世纪“文革”期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的破坏。家庙前的3 个大埕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至今仍被侵占建为民房和某渔业队。

黄氏家族族谱谱序:黄氏家谱一黄道周与黄氏家庙(5)

黄氏家庙现状

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歇山顶土木架结构“黄氏家庙”,虽已走过193个春夏秋冬,也历经风雨侵蚀,屋面坍塌,石柱倾斜,满目苍夷,一些清代木雕也被破坏,但建制完整,主体尚存,基本保留清代风格的古建筑。建筑面积约208平方米厅。一方“黄氏家庙”匾额石刻、一对抱鼓石及部分清代石构件,静静屹立着;拜亭及回廊的部分木雕尚存,彰显黄氏族人崇文好学的良好遗风。

黄氏家族族谱谱序:黄氏家谱一黄道周与黄氏家庙(6)

清代抱鼓石

实地调查发现,该家庙现已被东山县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铜陵理事会收回管理,并已完成前期的垃圾清理和腾空处理。

黄氏家族族谱谱序:黄氏家谱一黄道周与黄氏家庙(7)

门匾及石构件

黄氏家庙修复的意义及建议

“名人精神是一种永存的、正面的、先进的精神,它作为一种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推动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净化人民的心灵。”黄氏家庙作为黄道周文化的传承地和精神领地,见证了铜山古城的文化历史,是建设铜陵镇这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赋予不可再生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它的保护问题已越发重要与急迫。建议有关部门将其进行列入南门湾改造项目的配套项目进行抢救性的修复并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后的黄氏家庙可与黄道周故居、黄道周纪念馆组成公益性的纪念黄道周文化载体,对提升铜陵的知名度,打造以黄道周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品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必将成为南门湾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亮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