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徐偃王哪里人,徐驹王其人

徐偃王哪里人,徐驹王其人有人据韩愈“驹王章禹,祖孙相望”这句话,断定驹王就是章禹。其实,这是骈俪文体中的对偶句,驹王对偶后句“祖”,章禹对偶后句“孙”,驹王与章禹是祖、孙关系。驹王应为徐国哪位国君这是徐驹王事迹的唯一书面记载。韩愈所撰《重修偃王庙碑记》中仅有“驹王章禹,祖孙相望”的句子。1984年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中出土的徐缶盖上刻有“䪷君之孙,利之元子”等铭文。邳州市博物馆曾于1993年初清理“九女墩三号墓”出土的钮钟上均刻有“䣄䪷王之孙·····择其吉金,铸其和钟”的铭文。1998-1999年,又在“九女墩”出土的六件编镈的铭文中有“攻王”字样。参与考古的孔令远在其博士论文《徐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分析,金文中“䪷”与“攻”相通,主张䪷王、攻王,即为徐驹王。徐驹王是一位既有《礼记》等史书记载,又有出土的徐国青铜器铭文实物佐证的徐国的一位国君。

徐驹王其人

其事纵观徐族文史,见有“驹王”的尊称。经多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徐驹王的面貌逐步清晰。

驹王确有其人

《礼记·檀弓下第四》记载:“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曰:寡君使容居坐含,进侯玉,其使容居以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容居对曰:“容居闻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无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鲁人也,不敢忘其祖。”这段记载用现代语言就是:邾娄在为考公办丧事时,徐国国君派容居去吊丧,并行饭含之礼。容居致辞说:“敝国的国君派我来坐行含礼,进送侯爵所含的玉璧。现在请让我来行饭含之礼。”邾娄的司礼官说:“劳驾各国诸侯屈尊来到敝国,如果派臣子来的,我们就采用较简单的礼节。如果国君亲自光临,那么我们就采用隆重的礼节。臣礼与君礼不同,把他们混杂在一起,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容居回答说:“我听说过:代表国君办事,就不敢忘掉国君的身份,也不敢忘记他的祖先。想当年,我先祖驹王曾率领大军西征,打到黄河边上呐!”

这是徐驹王事迹的唯一书面记载。韩愈所撰《重修偃王庙碑记》中仅有“驹王章禹,祖孙相望”的句子。

1984年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中出土的徐缶盖上刻有“䪷君之孙,利之元子”等铭文。邳州市博物馆曾于1993年初清理“九女墩三号墓”出土的钮钟上均刻有“䣄䪷王之孙·····择其吉金,铸其和钟”的铭文。1998-1999年,又在“九女墩”出土的六件编镈的铭文中有“攻王”字样。参与考古的孔令远在其博士论文《徐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分析,金文中“䪷”与“攻”相通,主张䪷王、攻王,即为徐驹王。

徐驹王是一位既有《礼记》等史书记载,又有出土的徐国青铜器铭文实物佐证的徐国的一位国君。

驹王应为徐国哪位国君

有人据韩愈“驹王章禹,祖孙相望”这句话,断定驹王就是章禹。其实,这是骈俪文体中的对偶句,驹王对偶后句“祖”,章禹对偶后句“孙”,驹王与章禹是祖、孙关系。

四川徐建维根据邳州“九女墩”春秋古墓等史迹考证,徐国第二十七代国君康即驹王。江西徐长青、刘新宇在《探索徐国逐渐走进视野》一文中说,徐国的三十一代国君驹王,起兵攻打周王朝,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徐国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

据徐国四十四代国君的承袭年代,二十七代国君康在商朝后期。徐驹王攻周,发生在西周初期。其时代背景是,武王为防止殷商残余势力作乱,封其弟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叔处于霍,各负其责,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商纣之子武庚有叛乱之心,就向武王汇报,史称这三人为“三监”。但武王突然病死,继位的成王年仅七岁,由武王四弟周公旦辅政,而武王之弟管叔、蔡叔等人强烈不满,他们联络武庚,纠集殷商旧势力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徐驹王乘机率兵攻周,这是因为周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多次东征,徐国亲属、邦族惨遭摧残,激起徐驹王联合诸夷循济水攻到河上。此“河”指今陕西和山西邻界的黄河地面,过河则达西周腹地。

西周初期,徐国的国君为第二十九代彦、第三十代训和第三十一代绥。第二十九代国君彦参与了周武王讨伐商纣的行动,被武王封为“忠义侯”,他不可能攻周。而第三十一代国君绥,周昭王封他“列国侯”,他拒绝,并隐居泗州徐城东20里的徐理山中,所以攻周不会是他。据此分析,攻周的徐驹王为第三十代国君训比较相符。

徐偃王哪里人,徐驹王其人(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