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每一集的解析:把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放在一起看
雍正王朝每一集的解析:把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放在一起看随后他迈出了更大的一步,八年磨一剑,在2007年推出了《大明王朝》系列小说。《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见此情形同样很高兴,而且顶级的收视、口碑也给了他动力。央视认准品质,果断出手买下版权,与此同时也做好了“打水漂”的准备。幸运的是,这部剧最终获准播出,且最高收视率高达16.7%,豆瓣评分高达9.2。这部剧引发了历史剧的拍摄热潮,后来的《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贞观长歌》等剧都是它的追随者。
提到中国历史剧,《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是两座绕不过去的高峰。
但奇怪的是,这两部高分历史剧在问世后,命运却完全相反。
《雍正王朝》的播出本身就是一场“赌博”。
1999年,央视买入了《雍正王朝》版权,但因为剧情“超前”原因,很多人对其能否顺利播出,是有不同看法的,为此很多家地方台不敢接手。
央视认准品质,果断出手买下版权,与此同时也做好了“打水漂”的准备。
幸运的是,这部剧最终获准播出,且最高收视率高达16.7%,豆瓣评分高达9.2。
这部剧引发了历史剧的拍摄热潮,后来的《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贞观长歌》等剧都是它的追随者。
《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见此情形同样很高兴,而且顶级的收视、口碑也给了他动力。
随后他迈出了更大的一步,八年磨一剑,在2007年推出了《大明王朝》系列小说。
这部作品野心极大。
刘和平在创作时参考了《万历十五年》等优秀的历史作品,还得到了刘泽华和冯尔康两位历史大家的指导,写作过程中他根据篇幅酝酿了两套剧本,分为《大明王朝1566》和《大明王朝1587》,第一部用来铺垫,第二部则导向真正的高潮。
在《大明王朝1566》的评审会上,参评专家一致认为这本书会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中北大的历史学家王天有更是说“对历史的诠释已经达到了历史学界研究的前沿”。
有了专家背书,这部剧被业内普遍看好,很快导演张黎召集演员将它影像化,2007年,这部剧正式出炉,剧名仍是《大明王朝1566》。
原本它是为央视量身打造的,没想到半路被湖南卫视截胡,芒果台花高价买下了这部剧的5年转播权,并作为2007年的开年大剧播出。
万万没想到,开播后《大明王朝1566》的收视惨不忍睹,最高收视率只有0.41%。
这直接产生了三个后果。
第一,刘和平梦想破碎。
《大明王朝1566》首播失败后没在电视上重播过,他苦心勾勒的第二部《大明王朝1587》项目也直接受到打击,小说创作陷入停滞。
第二,芒果台“死心了”。
因为这部年度大剧的扑街,芒果台高层对观众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于是改变了战略计划,次年转向了娱乐偶像剧,推出了《一起来看流星雨》,从此在娱乐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第三,10年无人问津。
芒果台购买的独家版权是5年,但是2012年到期后,并没有第二家电视台敢冲上去接手,买了就等于直接亏损,这一冷又是5年,这也是为何后来网上传言“禁播10年”,当然禁播这个词并不符合事实。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
2017年2月,优酷在买下《大明王朝1566》的网络版权后正式重播,小众范围内的口碑迅速传播到更广层面,观众都期待着一睹“神剧”的风采。
果然,《大明王朝1566》上线24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400万,演员王劲松自豪地表示“告诉你什么是古装剧的标准”。
后来这部剧调整了会员模式,许多剧迷为了这部剧专门充了会员,这部剧也赢得了它该有的地位,豆瓣评分冲上了9.7分,获得了“中国第一历史剧”的美誉。
虽然《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命运完全相反,但好歹都落了个殊途同归的结局。
问题来了,同样出自一个编剧之手,为何这两部剧却命运迥异,两部剧评分0.5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是有明确答案的。
2007年,刘和平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就给出了明确的结论。
他说:“在思想深度、历史厚度和文学性上,《大明王朝1566》超过了《雍正王朝》。”
在创作《雍正王朝》时,刘和平尊崇的是托尔斯泰的哲学发问“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
而在写《大明王朝1566》时,他已经认识到“帝王是最大的囚徒”,即使表面上高高在上。
这种改变看似抽象,但看完两部剧的观众应该深有体会。
综合比对来看,皮哥觉得两部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创作背景的差别很大。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雍正大帝》,是他“落霞三部曲”中的一部,二月河写这部小说时使用的是古典小说章回体的形式,其思想也是传统的拥君思想。
小说写得精彩纷呈,通俗易懂,但也驳杂纷繁泥沙俱下,刘和平在改编成剧本时删繁就简,提炼了小说的精髓,但终究无法撼动小说的思想内核。
而与此同时,这部剧播出时间是1999年,中国正经历下岗潮,改革开放正经历攻坚阶段,而剧中雍正被塑造成了一位改革的英雄,全剧有不少情节让人感同身受。
但这一特殊的主题也要求《雍正王朝》在保持深刻性时必须兼顾通俗性,它在两者之间的尺度平衡上,需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而后来刘和平创作《大明王朝1566》时,情况也完全不一样了。
他摘掉了原版小说的桎梏,也不再背负时代任务,可以放开手脚来写自己心中的历史剧。
他说自己写这部剧时是没有大纲挈领的,写完第一集不知道第二集写啥,就这么信马由缰地写了50集,才写到了一半,只好把剧本分成上下两部了。
第二是创作主题完全相反。
两部剧一个是戴着镣铐跳舞,一个是天马行空创作,这使得两部剧的主题思想完全是相反的。
《雍正王朝》的主题就三个字:“为君难”。
全剧以赈灾引发国库空虚为发端,接着上演了九子夺嫡的戏码,然后四阿哥脱颖而出,成为英明神勇的君主,之后他大刀阔斧上演改革:整治科举舞弊,摊丁入亩、组建军机处等等。
雍正身边的人也是忠奸难辨:飞扬跋扈的年羹尧、临时反水的隆科多、酷吏田文镜、运气爆棚的李卫,还有自带外挂的邬思道。
相比《康熙王朝》这样的爽剧,《雍正王朝》刻画出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可是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拿皇帝开刀。
其他人都在一个人性斗兽场上,只有雍正置身事外,拥有完美人设,看完这部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有明君在,即使我们遇到问题,他也一定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而《大明王朝1566》勇敢迈出了这一步,它的主题也是三个字:“制度烂”。
之前《雍正王朝》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了历史的真相,可是剥到雍正时戛然而止。
《大明王朝1566》则直接撕掉了最后一层遮羞布。
嘉靖皇帝在剧中参与到了这场游戏之中,他将中国帝王的权谋之术玩到了极致,依然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
归根到底,就是封建这套制度不行,一个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好人,而一个烂制度可以把好人变坏人,这就是《大明王朝1566》的主题。
第三是人物塑造差别很大。
从第二条我们就可以看出,《雍正王朝》最大的bug就是雍正,其他角色都可以是棱角分明有血有肉的,只有他必须是光伟正的。
为了填补这个Bug,刘和平在创作时不得不采用两种方式,凡是和雍正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都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塑造,凡是动了雍正皇帝奶酪的,必须脸谱化处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九子夺嫡”。
和雍正夺权的兄弟们全都“降智”处理:历史上的太子多次随康熙出征,这部剧中成了昏聩无能的阿斗;二爷成了被色欲困扰的懦夫,八爷在历史上的才能受到雍正的肯定,剧中成了沽名钓誉的阴谋家,而九爷十爷直接成了奴才。
而四爷胤禛则直接拿到了主角光环:他勤俭爱民,锐意改革,简直是个完人,此外刘和平还给他安排了一个Bug级别的邬思道,邬先生简直就是个哆啦A梦,遇到啥事都能化险为夷。
九子夺嫡、青海平乱、田文镜改革、李卫遇到麻烦,全都有这位虚构的邬先生来解决问题,他就是编剧在故事里的化身。
“主角脸谱化、配角人性化”,《雍正王朝》几乎将历史剧创作的平衡术发挥到了极致,最终引向了一个结局:剧好,观众也爱看。
而《大明王朝1566》则彻底放弃了讨好观众的一丝可能,在曲高和寡的路上走到了极致。
主角海瑞直到第六集才出场,前几集讲述的是改稻为桑的故事,对于大多数观众是失焦状态的,包括嘉靖在内的人物轮番出场,我们根本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比如剧中的清流党,听名字是好人,可是浙江毁堤淹田时,他们最先想到的不是救济百姓,而是让百姓再苦一苦,以此攻击严党,这是哪门子的“清流”。
更可怕的是清流领袖徐阶在老家松江干的是鱼肉百姓的勾当,后来严党是倒了,徐阶入阁了,严世蕃的位子被徐阶的儿子取代,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
再比如严党的头子严嵩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可是剧中有个情节,严嵩把儿子的伞丢掉,动情地说:“我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个人能够遮风挡雨,那就是我,不是你。皇上呼唤的风雨我遮挡了20年。”
很多人被严嵩的这个表述给打动了,而且严嵩干了很多坏事,但也知人善用,和胡宗宪情同父子。
胡宗宪算是个好人吧,他不和贪官同流合污,可是面对自己的恩师严嵩也是手下留情。
而严嵩和徐阶是政治上的死对头,可两人从来没有红过脸,甚至有时候还能说一些交心的话。
对了,嘉靖给人的感觉是个无能的皇帝,可在剧中也是权术大师,他是努力不得才变得神神叨叨的,让人同情。
海瑞是有名的清官,可是在剧中也是言语刻薄,做事极端,让很多观众都讨厌。
主角很讨厌,皇帝很无奈,好人没那么好,坏人没那么坏,而且还没有男女感情戏份做调剂,这电视剧摆出的姿态就是劝退大部分观众的。
正是以上三个方面的差距,使得《大明王朝1566》超过了《雍正王朝》半个档次,但刘和平也为自己的曲高和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刘和平在创作《北平无战事》时收敛了很多,回到了《雍正王朝》那路子上去了。
让我们最遗憾的是,《大明王朝1566》因为收视惨淡,续集一直没有拍出来。
这些年借助互联网这部剧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希望借着这股风潮,刘和平能将尘封14年的《大明王朝1587》重新完成,并交给张黎拍成续集,挑战历史剧的新高峰。
我们相信,这个时代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接纳这样的作品。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