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更稀奇的是,他们年龄相差五十多岁,在一起时却丝毫没有沟通障碍,甚至就像那些相濡以沫了若干年的老夫老妻一样。从古至今,风流倜傥的才子都用优美的诗词向某个心仪的女性求爱,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是一位六十多岁,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老人。而他所心仪的女子,则是位十多岁的青春美少女。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是首以女性口吻所写的相思之词,作者却并非女性,而是一个大男人。这首词,是他写给一个相好的歌妓的求爱词。

李之仪:只愿君心似我心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是首以女性口吻所写的相思之词,作者却并非女性,而是一个大男人。这首词,是他写给一个相好的歌妓的求爱词。

从古至今,风流倜傥的才子都用优美的诗词向某个心仪的女性求爱,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是一位六十多岁,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老人。而他所心仪的女子,则是位十多岁的青春美少女。

更稀奇的是,他们年龄相差五十多岁,在一起时却丝毫没有沟通障碍,甚至就像那些相濡以沫了若干年的老夫老妻一样。

他们创造了一个爱情神话。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1)

他认识她时,正好处在丢官、失妻儿的时候,是个无权无势、多病多灾,像根枯枝般的老人。而她认识他时,正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年轻美貌,追求者络绎不绝。

他曾是苏轼的幕僚,而她则是青楼的歌妓。

缘分是不可思议的。他们是那么的名不当、户不对。但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两个人,最终却成为了宋代一段感人的爱情佳话。

他是李之仪,她叫杨姝。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2)

李子仪就是在他对人生失去信心时,被爱神之箭射中的。他是北宋沧州无棣人,早年曾师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之后又任枢密院的编修官,最后又做了苏轼的幕僚,与秦观、黄庭坚关系很好。

李子仪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婚姻,他的妻子胡文柔出身名门,通经史熟诗词,文才丝毫不逊于他。

他们夫唱妇随,琴瑟和鸣,是最令人羡慕的一对好夫妻。可这样美好的婚姻,却未能到白头。胡文柔,那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在她58岁的那年,生病去世了。

李子仪悲伤不已,在《姑溪居士妻胡氏文柔墓志铭》中写道:“与余伉俪四十年,胡氏上自六经,司马氏史,及诸篡修,多所综织。于修学则终一大藏。作小歌词禅讼,皆有师法,而尤精于算数。”

文才武略,样样精通。可见,胡文柔的才华多么了得。

可惜,她早早走了,留下年老体衰的李子仪成了孤家寡人。因为就在胡文柔去世的一年前,他们的儿子和女儿也相继去世了。

一两年之内,一下子失去三个至亲,任谁都难以承受。

原本已经祸不单行,可命运像是要将他置于死地,将他什么都剥夺。就在那时,他因为得罪了当朝宰相蔡京,被罢了官。

“倦卧终朝不卷帘,独展《离骚》吊逐臣”,这,就是他当时的现状。

从享受天伦之乐到孤家寡人,李子仪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体会到了人世间所有的痛苦和悲伤。原本就虚弱的身体,在遭受了这一连串的打击后,更糟了。

他回到了老家,整天与田间的农夫、山间的樵夫聊天,度过那难熬的岁月。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3)

那时的他,已经对一切都不抱希望了,他听天由命,自生自灭。

是老天可怜他吗?在将他所有的东西都抢走后,又送给他一段爱情、十个爱妻。或者,老天是想将他的人生清空,然后给他一段新的人生。

总之,因为遇到她,他的人生开始反转。

李子仪遇到歌妓杨姝时,正好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而那年,杨姝不过才十三四岁。

杨姝是安徽人,长相清秀美丽,虽然年龄小,但生活的磨砺,却让她过早地成熟了。她的弹奏技艺很高,凡是听过她弹琴的,都会被她的琴声打动。曾经,黄庭坚听她弹过琴后,赞不绝口,特意写下了一首词:

好事近·太平州小妓杨姝弹琴送酒

一弄醒心弦,情在两山斜叠。

弹到古人愁处,有真珠承睫。

使君来去本无心,休泪界红颊。

自恨老来憎酒,负十分金叶。

这首词除了赞美杨姝的琴声感人肺腑外,还说她亲自为他斟酒,无奈他不能喝,辜负了她的一番美意。

这还不够,他又写了一首《赠弹琴妓杨姝》的词,送给她:

千古人心指下传,杨姝烟月过年年。

不知心向谁边切,弹尽松风欲断弦。

“弹尽松风欲断弦”,能将琴弹得这么出神入化的,想必那时,也只有杨姝了吧。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4)

能让“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欣赏,足可见杨姝绝不是那种以色示人之人;而如此青春美貌的女子,能喜欢上年老体弱、无权无势的李之仪,可见,她也不是那种攀龙附凤之人。

他们之间的相遇,很浪漫,也很凑巧,全都缘于杨妹的琴声。

那天,李之仪和往常一样,在孤寂无聊中,去姑溪河畔徘徊,突然,他被河中画舫里传来的琴声所吸引,弹奏的正是他所熟悉的《履霜操》。

那是一首忠良诉说遭小人谗害后被贬的词,被杨姝弹唱得凄凄楚楚,呜咽哀鸣。

一个在河中的画舫弹,一个在岸上听,李之仪听得泪水涟涟,瞬间想起了自己被贬之事。

这种感同身受,他已经很久没有过了,曾经麻木的心,被一首曲子叫醒。而能将一首曲子弹得这么催人泪下的,除了杨姝还会有谁?

李之仪虽然没有见过杨姝,但听黄庭坚说起过,而且还知道黄庭坚曾为她写过词。

他决定上画舫会会杨姝,而当杨姝知道他是李之仪后,也热情地接待了

他,并为他弹了一首曲子。

琴声悠扬,如潺潺流水,又如风吹花落,林中莺语

李之仪何曾听过这么美的琴声?那不堪重负的心,瞬间就轻松了许多。忍不住,他以黄庭坚赠给杨姝的那首《好事近》的韵脚,和了一首:

相见两无言,愁恨又还千叠。别有恼人深处,在懵腾双睫。

七弦虽妙不须弹,惟愿醉香颊。只愁近来情绪,似风前秋叶。

就一句“惟愿醉香颊”,已经让李之仪和杨姝全都绯红了脸,两个忘年之交的人,竟然越聊越投机,聊得李之仪忘了回家。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5)

也许,在那时,李之仪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年轻貌美、才艺双绝的女子。于是,他又赠了一首《清平乐》给她:

殷勤仙友,劝我千杯酒。一曲《履霜》谁与奏?邂逅麻姑妙手。

坐来休叹尘劳,相逢难似今朝。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仙女一样的杨姝,一个劲地劝他喝酒,《履霜》这么好的曲子,谁来弹奏好呢?幸好遇到了杨姝这仙手。

从这首词就能看出,李之仪赞美女人还是很有一手的。在他的眼里,杨姝那纤纤玉手,犹如那医治百病的神药。在她柔情抚慰下,他瞬间走出了罢官、丧子丧妻的阴影。

什么才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当然是“爱”。只有“爱”,才能让疲累和痛苦消散。

这次的相逢,竟然让他们分开时,都有些依依不舍,眼神里也有着说不出的情愫。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6)

李之仪欣赏杨姝的琴艺,更羡慕她的青春活力。与她在一起,所有的悲伤都慢慢淡化了,曾经只想尽早随妻儿而去,现在他有了莫名的求生欲望。

自此后,杨姝那里,也成了李之仪常去的地方。他们不仅“以诗文自娱”,而且一起爬山玩水。李之仪身上的顽疾、疼痛在慢慢减轻,甚至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很多岁。

李之仪喜欢钓鱼,一有时间,杨姝就陪他去小溪边垂钓,他们过起了“一编一壶,放怀诗酒,觞咏终日”的日子。

相处久子,心也越靠越近。也许是杨姝过早进入青楼,比同龄女孩成熟很多的原因,他们虽然有着五十多岁的年龄差距,内心和精神却很靠近。

真应了那句话,真正的爱情,是超越年龄、超越条件的。而也正是因为李之仪比杨姝大很多,经历了更多的世间冷暖,所以才会珍惜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宠她、疼她。让她感受到了从别人那里得不到的温暖和尊重。而年轻的她,也给了他贴心的照顾,激情的生活。

他爱她,她也爱他。也许各方面差距太大,让他们都不敢去想结果,所以谁都没有点破。

不过,她的爱情,成了他的一剂药。一剂能治愈他身体和精神伤痛的药。他又恢复了读书写词、吟诗作画的生活。

他,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她了。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7)

那首有名的《卜算子。相思》就是在他和好友贺铸去采石矶游玩途中,突然思念起杨姝来,有了让她嫁给他的想法。

这种想法,对于一个快七十的老人来说,有些可笑、荒唐,可对于沉浸在爱情里的人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于是,那首被后人反复吟诵的词就有了: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她住在长江上游,他住在长江下游。虽然他们见不到,但喝着同一长江的水。长江的水在不眠不休、不停歇地流着,,他们之间的相思之情,离别之恨,也如那长江之水,永不停止。她希望他能和她一样,钟情于对方,这样也就不会辜负他们之间的相思之情了。

这是李之仪以“她”的口吻,诉说着自己的相思之情。

想必,他在写这首爱情宣言的时候,还是有所顾虑的,不然怎么会以女性口吻来写呢?不过,对于懂他的杨姝来说,这样一首词,已经足够表达他的诚意了。

李之仪是浪漫的,曾经被岁月沉淀了的激情,在那时被杨姝彻底激活。或许在写完那首爱情宣言词后,他还是有些忐忑的,怕被杨姝拒绝。没想到,杨姝看了《卜算子。相思》后,感动不已,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

也许,她一直在等着这一刻,等着他的表白。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8)

两个人像恋人一样开始相处。这是李之仪爱情的重生,也是他生活的重生。李之仪按捺不住激动,又写了一首词:

谢池春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冬天早已过去,春雨过后,清明很快也要过去了。在那花间的小路上,还有些许的落红存在。微风吹过,池水泛起了涟漪。小燕子在庭前飞来飞去,那飘落的柳絮,落在了衣襟的袖子上。这是最好的时辰,是白天和黑夜不分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生活就像醇酒一样醉人。

他的腰带在不停收缩,看着自己那被岁月折磨得越来越消瘦的脸,很是慌张。见不到她时很想她,见到她时,又会想到即将分离,很是难受。这没完没了的相思,折磨着他。为什么要见了又分,分了又见?为什么不能一直相守?天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还是落得孤孤单单。这样的相思,又有谁能了解?

“罢了,罢了,就让庭前的柳树,为我们的爱情做个见证吧!”

如果说那首《卜算子。相思》是首求爱词的话,那么,这首《谢池春》就是在求婚了。

前面一大堆铺垫,描述了爱情让他幸福得忘记了昼夜的转换,爱情让那一花一叶都生动漂亮。不过,他虽然每天活在醉人的日子里,但看着自己日渐消瘦的脸,还是有些怅惘,那都是因为想她啊!

爱情会让人变得贪得无厌,相爱了,还嫌不够,还要每分每秒在一起。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9)

即使年近七旬的李之仪,也是如此。

她接受了他的求婚,和这个将近七十岁的老人结了婚,住在了一起,一分一秒都不分开。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1107年,李之仪七十岁的时候,杨姝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还有什么比老来得子更让他高心的呢?何况他的儿子和女儿已经过世。

李之仪视这儿子为珍宝,对爱妻杨姝更是疼爱,两个人一个读书填词,个相夫教子,温馨又快乐。

也许,杨姝和儿子的出生,给他带来了好运。也就在那年,朝廷恩典,他的儿子得到了荫封。

任何朝代,都有见不得别人好的人。那个曾嫉妒苏轼的郭功甫,自知奈何不了苏轼,便将仇记在了和苏轼关系甚好的李之仪身上。他教唆李之仪家乡的一个地主,状告李之仪,称李之仪的儿子是他的,还称李之仪是冒领朝廷恩典。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10)

朝廷并没有做任何调查,便将李之仪的官籍削了,就连杨姝也受到了杖刑。郭功甫为此还幸灾乐祸地写了一首打油诗,嘲笑他们:

七十余岁老朝郎,曾向元祜说文章。

如今白首归田后,却与杨姝洗杖疮。

曾经做官著文的七十岁老人,如今却只能回家,给杨姝洗身上的杖疮了。

这种污辱性的话,谁能忍受?能写出这种打油诗的郭功甫,人品真是太差了。

不过,面对如此污辱,经历过人生起伏的李之仪,似乎并不放在心上。

确实,相比他之前的失官、失妻、失儿女,这点点痛苦算得了什么?此时的他有儿子,也有爱妻,他们其乐融融,已经很幸福了,做不做官,又能怎样?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11)

为了表达给以了他这一切的杨姝的感激,他又写了一首词:

浣溪沙·为杨姝作

玉室全堂不动尘,林梢绿遍已无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何妨沉醉到黄昏。

“道骨仙风云外侣”,“何妨沉醉到黄昏”。他和杨姝,过着神仙伴侣般的生活,即使每天从白天睡到黄昏,也没人管得着。

这就是不为官,过闲散平淡生活的幸福。知足才能常乐!

这首词既是对郭功甫嘲笑的回应,也说明他对这种生活的满足。

虽然李之仪不介意削官,但是在若干年后,他的外甥还是为他申了冤,昭了雪。他的官职随即也恢复了。自此,李之仪调去唐州,做了朝议大夫,而杨姝也带着儿子前往,一家人很是幸福。不管是福是祸,来了就坦然接受,这也许正是他们幸福生活的秘诀。

79岁时,李之仪病逝。而他和杨姝之间的忘年之恋,也成了美谈,被后人传诵、敬仰。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只愿君心似我心(12)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