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加勒万河谷之战进行了深度报道,洋马河之战与西北战场上的

加勒万河谷之战进行了深度报道,洋马河之战与西北战场上的洋马河之战我军大获全胜,毛主席彻底打消了东渡黄河的想法。觉得以中央机关和不过3万余人的西北野战军,拖住胡宗南的20多万大军于陕北,对全国各地战场有利。敌变我变,根据胡宗南“方形战术”,毛主席针对性提出了“蘑菇”战术,并向各战略区通报了羊马河战斗的经验,称羊马河之战“奠定了彻底粉碎胡军的基础”,进而完整表述了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概括出了“蘑菇战术”的形象称谓。毛主席在4月15日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是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我军主力不急于北上打榆林,也不急于南下打敌后路。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说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集中整编第1、第29军共11个旅的兵力,由安塞、延安、临真等地分3路进

 

青化砭被伏击,对占领延安后志得意满的胡宗南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棍。善于沉思是这位胡司令长官的一大特点,南京的“老头子”的推督,他只能在回电中用“正在对共军主力进行合围”等借口塘塞。他能体谅到这些年来对他赏识有加的蒋校长被政治协裏的难处。南京的记者团来了,他已授意手下把“帐”做足,宣传服务于政治和军事,他深悉老头子要用占领共军首府延安的捷报,为全国各个战场上表现不佳的国军提神打气的苦衷。

加勒万河谷之战进行了深度报道,洋马河之战与西北战场上的(1)

值此关健时刻,为将者切忌急躁,他提醒着自已。青化砭被“伏击”,固然是自已错误判断敌情,轻敌冒进所致,但陕北的地型特点对有着机械化优势的国民党军队来说,优势尽失;陕北是共产党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早在中央红军未来之前,这块黄土地在刘志丹、谢子长、高岗等人的经营下,就已经成了气候,毛泽东率中共首脑机关和中央红军来此又经营多年,对共产党而言有着“人和”的优势,老百姓对国军有着天生的敌意,在此等环境下开展军事活动胡宗南有种不好的预感。但是眼下国军无论数量还是装备上的优势又是明显的。共产党讲辨证法,用辨证法看青化砭战役虽然国军惨败,但共军却暴露了主力位置及转移方向,现在再也不用为找不着共军主力而苦恼了(实际上一厢情愿的想法)。想到这里这位有“西北王”之称的天子门生,马上又信心满满了。“兵贵神速”,胡宗南迅速调集11个旅的兵力向延安东北方向集结。在总结青化砭战役的教训时,胡宗南认为青化砭共军能伏击成功是各部队向前推进时,中间留下间隙过大,彼此不能呼应救援所至。西安绥靖公署则在其“得失检讨”中总结:三十一旅被歼,一因兵力单薄,二因疏于警戒,三因未走山地而专用川道,遇伏击不能立即占领高地作坚强之抵抗而使全军覆没。鉴于这三条教训,胡宗南迅速改变战术,采取“方形战术”。所谓“方形战术”,即采取宽正集团式的“滚筒”前进,队伍开进时,全军轻装,携带干粮,布成横直15至20公里之I方阵;集结几个旅为一路,数路并行,缩小间隔,互相策应;白天走山窜岭,轻易不下山沟,每日前进10至15公里,夜间露宿山头,构筑工事,稳扎稳打。这样既可避免分散孤立而被歼,又可以使西北野战兵团在其宽正面进攻面前无处藏身。

加勒万河谷之战进行了深度报道,洋马河之战与西北战场上的(2)

作战具体部署如下:

集中整编第1、第29军共11个旅的兵力,由安塞、延安、临真等地分3路进至延川、清涧地区。4月3日又折向子长(旧称安定),连连扑空,兵疲粮罄。遂改以整编第76师守备延川、清涧,整编第15师第135旅守备瓦窑堡,主力于5日南返蟠龙、青化砭休整补充。6日,整编第29军途经永坪时遭西北野战兵团部队的攻击.损失600余人。后发现西北野战兵团主力位于蟠龙西北地区,即以8个旅的兵力,于1.2日由蟠龙、青化砭地区向西北方向进攻,并以第135旅由于长南下配合,企图围歼西北野战兵团于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

胡宗南的作此命令被我军委三局的侦听电台成功截获。毛主席拿着电报看了很久,一个“佯动惑敌”之策出现的他的脑海里,他提笔给彭德怀、习仲勋拟电“……注意侦察,并准备乘该敌(指一三五旅)移动途中伏击之”。西北野战兵团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兼兵团副政治委员习仲勋的指挥下,在洋马河布下一个“口袋”。以第1纵队(2个旅)伪装主力,牵制胡宗南集团力,诱其向蟠龙西北地区进攻;集中第2纵队和教导旅、新编第4旅共4个旅的兵力在子长县城西南羊马河地区设伏,求歼孤军南下的第135旅。13日,整编第1、第29军主力赦阻于蟠龙西北李家岔、云山寺一线。14日晨,第135旅沿子长、蟠龙公路两侧高地南下,10时进至羊马河西北高地时,西北野战兵团突然对其发起攻击,迅速分割包围,首先于东山歼灭其1个团,继而围歼位于两山的旅部及另1个团。激战至16时,将第135旅4700余人全部歼灭,生俘代旅长麦宗禹。

加勒万河谷之战进行了深度报道,洋马河之战与西北战场上的(3)

4月18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战局的转折点》的社论,指出解放军此次羊马河战役与青化砭战役一样“足称为模范的战例”。“第一三五旅的被歼,标志着胡宗南从此走下坡路”,“西北人民解放军战斗力的上升,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社论认为,“西北战局的转折点,同时就是全国战局的转折点”,并预计“从四月开始的两三十月内,蒋军将由攻势转变成守势,人民解放军将由守势转变成为攻势”。

加勒万河谷之战进行了深度报道,洋马河之战与西北战场上的(4)

洋马河之战我军大获全胜,毛主席彻底打消了东渡黄河的想法。觉得以中央机关和不过3万余人的西北野战军,拖住胡宗南的20多万大军于陕北,对全国各地战场有利。敌变我变,根据胡宗南“方形战术”,毛主席针对性提出了“蘑菇”战术,并向各战略区通报了羊马河战斗的经验,称羊马河之战“奠定了彻底粉碎胡军的基础”,进而完整表述了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概括出了“蘑菇战术”的形象称谓。毛主席在4月15日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是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我军主力不急于北上打榆林,也不急于南下打敌后路。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说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