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图你是认真的吗?修图师你睡了吗
修图你是认真的吗?修图师你睡了吗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说脸型不要一刀切,结果修图师先给我P成锥子脸,又在上面扯出了两个下颌角。”只要你在某书上搜过一次“写真”之类的关键词,紧接着就会被铺天盖地的吐槽修图的帖子淹没。“轮廓一点没修还给我P成大白脸,纸人儿都没这么白。”“好好的照片非要加特效,几千块的写真变成非主流海报。”
每次遇到那种喜欢在朋友圈发写真照的人,我都十分羡慕她们对粉饰人生的热情。
可以忽略写真馆里布满灰尘和汗味的衣服、一百块一对的假睫毛,以及跟选片师的斗智斗勇。
但她们却常常会被一个人“击垮”——
那就是修图师。
只要你在某书上搜过一次“写真”之类的关键词,紧接着就会被铺天盖地的吐槽修图的帖子淹没。
“轮廓一点没修还给我P成大白脸,纸人儿都没这么白。”
“好好的照片非要加特效,几千块的写真变成非主流海报。”
“我说脸型不要一刀切,结果修图师先给我P成锥子脸,又在上面扯出了两个下颌角。”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修图师你睡了吗?我被你P的照片丑到睡不着。”
01
给修图师提意见,
比做工作总结还用心
写真女孩,天生要强。
而这要强的劲头,有一大半都给了修图师傅。
国产都市剧里塑造女强人角色时,常常会用“熬夜做方案”体现她们的雷厉风行。
这算啥啊?就连如今还是个底层社畜的小夏,都能通宵做出一份给修图师的照片精修意见清单。
@哎呦喂小朋友
我曾经有幸阅读过她的这份Excel表格,乍一看仿佛是整容医院的面诊笔记。
包括但不限于“左眼的双眼皮再往后拉3毫米”“两边嘴角保持在同一高度”“头的倾斜角度向上推20度”……
不过在刷了几百条相关帖子后,才发现以女孩们对修图师的操心程度,小夏根本排不上名号。
无数女生正在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身为顾客的高贵,成为全世界最乙里乙气的甲方。
所谓“乙里乙气”,首先体现为需求的精细程度。
“这里有点奇怪但说不上来为什么”之类的模糊意见,绝对不会出现在写真女孩与修图师的沟通中。
比如下面这位网友,极其有耐心地把修图意见整理成了几百兆的PPT。
其图文并茂的程度,让小夏的纯文字版文档瞬间显得极为寒碜。
每一页都有原图示意,还在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了详尽的修改建议。
细致到去掉哪根头发、抚平哪块褶皱、修细哪根手指……
@高冷.琳蠢蠢
堪称手把手教学,看完人人都想说一句“这活儿我可以”。
我甚至觉得这不是在指导后期P照片,而是在制作以自己为模板的人工智能。
熟知人体解剖学原理是必须的。
经过这几年“高级美”的熏陶,几乎已经没有谁会满足于修白修瘦的基本操作。
要磨皮,但要保留皮肤质感;要瘦脸,但不能是锥子;要直角肩,但又不能太直。
@四木的生活日志
所谓“分寸”二字就极为重要。
小夏跟修图师傅纠缠最久的一次,就是试图跟对方讲清楚什么叫“保留下颌角”;
结果收到的几版照片一直在“锥子脸”和“国字脸”之间反复横跳。
最后这场拉锯战,以小夏手绘了一张脸型示意图结尾。
她甚至贴心地给示意图里的每个内角都标好了角度,乍一看仿佛在做中考几何题目。
需要具象化的不只是人物本身,还有照片的构图和风格。
如果你现在还只会指着店里的样片大喊“我要拍这样的”,只会让经验丰富的写真女孩投去同情的目光。
在跟修图师漫长的交手中,女孩们早已经变成行走的色彩辨别仪器。
我毫不怀疑,只要稍加训练,她们甚至能把每个色块的RGB数值都说得一清二楚。
“我要这张图的色调,加上这张图的颗粒感。”
“现在的精修版本高光偏青,应该减少一点绿色。中间调也太粉了,会导致整体就不够明亮。”
照此势头发展下去,我看她们的意见迟早会变成——
“这个背景,对,就这个,直接给我修成#97FFFF。”
02
“没有人比我,更会P我自己”
不想说这是她们“要求太多”。
一个很难反驳的事实是——大到全国连锁的影楼、写真馆,小到“私人定制”的摄影工作室。只要火到你我眼前的,多多少少都难逃流水线的老套路。
流水线的好处在于,能迅速把大多数照片拉到标准化的平均线上。
但坏处是很难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偏好的审美风格进行调整。
比如很多连锁写真馆,都好像有种“看不得碎发”的病。
我在网上看到最多的差评,就是顾客说自己辛辛苦苦拽出来几绺想要显脸小显年轻的头发,一不留神就被通通P掉。
有个太阳穴不够饱满的姑娘,特地嘱咐发型师给她做了个中和脸型的大波浪 八字刘海,细致到了卷发的高度和弧度;
结果修图师大手一挥在她头顶上画了个拱形,超出范围的部分直接抹成背景色……不仅瞬间卷发变直发,还痛失一半发量。
很多所谓有风格的摄影工作室,也没好到哪里去。
“真实感”主要靠套滤镜,人物精修也依然是弱化版的美白瘦身一条龙。
想要保留脸上的雀斑,不想被磨皮成假人一样的大白脸?
“结果人家先是给我一键磨了皮,又徒手点了几个小黑点。”
很多写真女孩在几次失望之后,干脆放弃了跟修图师沟通。
她们的要强进展到了下一个阶段——“我、自、己、修!”
是的,“P图评理”正在形成一门独特的互联网行为艺术。
被照片里的奇形怪状狠狠伤害过的女孩们,正在试图用实际行动挽回自己的形象与审美。
正如每一个装修过的年轻人,都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刷墙、水电、美缝等一系列装修技能;
每个拍过写真的女孩,也都自信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修图师。
最常见的PK,是在帖子里同时发一张照片的三个版本。
分别为原图,修图师版本,和自己修图。
网友们在评论区自由发言,并各自阐明选择理由。
场面之热闹,大家可以脑补一下以前电影里经常演的美食争霸赛。
为了保证PK的公平性,有人甚至还发明了“盲测”。
“我先不说哪张是谁修的,各位评评理,究竟哪一组更符合大众的审美。”
从色调是否高级,到人体结构对不对、情绪传达的是不是准确……
不知道的还以为误入了摄影行业交流群。
在我看来,这种要强其实大可不必。
咱也不靠这门手艺吃饭,非跟专业人士较什么劲。
但根据圈内人小夏分析,她不仅要拥有一张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照片;
更重要的是为了证明——“只有我,才是最会P我自己的人。”
不仅如此,小夏还跟我分享了自己的“经典战役”。
那是一组胶片感写真,她觉得要保留嘴角的阴影体现清苦少女感,修图师却说那根本就是木偶纹。
气得她翻手就是一组对比图发上网,评论区里混战了三百回合,“最后我以压倒性优势大获全胜”。
不过老实说,那组图在我眼里的效果约等于下图:
03
流水线式“造梦滤镜”,唬不了人了
之前各种圣诞照、新年照爆火,很多人都说拍写真是当代年轻人的新型仪式感。
但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
记得我7岁生日时被爸妈带去拍艺术照,兴高采烈穿上公主服站在硕大的打光灯前;
后来拿到两张塑封过、带着印花特效的照片,特别宝贝地收在抽屉里。
作为更隆重、更不日常的拍照场景,写真一直都承担着“造梦机器”的功能。
影楼们大概也乐于维持这种印象。
当普通人穿上盛装在镜头前摆出姿势,仿佛正在经历明星般的待遇——
“我是为照片掏钱吗?我可是为自己的白日梦付款!”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照相馆的各种“诱导选片”套路已经被报道、吐槽过无数次了,却依然有人甘心掏出钱包。
当写真被看作是稀缺品,人很容易陷入“好不容易拍一回”的情绪中。
而写真女孩们看似过于追求完美,倒像是打破了这种光环。
“不就是P图吗,谁还不会啊!”
把到手的照片再重新修一遍——已经成为了很多爱拍写真的女生的基本操作。
大概是看透了千篇一律的流水线操作,发现确实还不如靠自己。
现实中,很多修图师确实都是半路出家。
“娱乐硬糖”曾经采访过某古风连锁影楼的数码师,对方表示他们通过参加内部培训就能掌握调色、抠图的固定的流程。
而在有关写真P图讨论的帖子下面,也经常有修图师抱怨工资太低;
很多人自嘲是“修图机器”——每天一大堆照片过下来,谁有时间精力钻研审美、抠细节?
更别说随着流行审美的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很多写真机构本身在“时髦”这件事上都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高颅顶、纯欲风、御姐风……他们培训员工的速度,可能还比不上P图软件出特效的速度。
即使是那几个被认为“会追流行”的品牌,往往也只是在主题上下功夫;
摆出相同的姿势、P出相同的脸型,又沦为另一个可复制的模板。
我甚至在某宝上闲逛发现过不少“xx品牌热门写真换头”的店铺;
说是写真,其实就是把你的脸P到相应的模板上面,收费几十元。
使用的模板大概率涉及到侵权问题,但评论区里却照样好评不少:
“反正就算真的去拍,那些修图师也会把我的身材和发型都弄成跟样片一个样。”
曾经有那么段时间,无论是修图师、摄影师还是化妆师,在普通人眼中都是不容挑战的“专业人士”。
如今这样的敬畏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说那些事无巨细的修图要求,是源于对拍写真这件事仅有的一点“造梦滤镜”;
到现在,更多人仅仅把它看作再普通不过的生意。
就像小夏上周去给生日写真选片,愣是一点多余的钱都没花;
任凭选片师劝她劝的天花乱坠,她只说了句“没关系,剩下的图我自己P”。
别再说年轻人在找什么仪式感了,她们想要的不过是个模板而已。
而那些自以为还能靠“造梦”的写真馆,才是真正的工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