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的感情观,亲子关系的鸿沟
囧妈的感情观,亲子关系的鸿沟至此,一直在闹不和的母子两关系才出现了“拐点”:赌气的卢小花踉踉跄跄地走入了雪白的丛林,意识到错误的徐伊万担心母亲遇险,选择在后边“尾随”;最终,闹僵的两人在一棵倒下的大树上休息,开始倾心的交谈;这一次,徐伊万没有不耐烦地听,母亲也没有自顾自的讲,两人的“沟通频率”在这冰天雪地达到了一致。不停喂食意外踏上俄罗斯之旅母亲卢小花对徐伊万来说是折磨般的存在:在儿子打电话的时候不停的往他嘴里塞吃的;总想把自己所想强加到徐伊万的身上,也不管他是否乐意。两人在火车上的相处,如同台词所描绘的一般:见面=争吵。在多次的大吵小吵后,母亲被徐伊万的过激言语伤害,扔下行李在漫天飞雪中独自离开了火车站。
01:剧情概述“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电影《囧妈》中,张璐对徐伊万这么说,徐伊万也对自己的母亲卢小花这么说。
张璐
徐峥扮演的小老板徐伊万,面临着两重困难:一是与感情不复存在的妻子存在商业纠纷,二是和“一见面就争吵”的母亲积攒已久的矛盾。在爱情的泡影即将破灭与长期闹僵的母亲之间,徐伊万选择维护自己的“尊严”——以工作为重,放弃陪母亲去莫斯科参加“圆梦”表演。
在徐伊万出国做打官司准备时,他发现护照忘在母亲那里,于是他意外的上了这趟俄罗斯的车,要和母亲一起度过漫长的六天。刚开始,徐伊万还想着中途换乘时,买机票“逃离”母亲,但现实并没有让他如愿;部分原因是因为这趟车经过的站点没有机场,但最主要原因也许是徐伊万在“亲情”和“事业”中的犹豫与踌躇。
意外踏上俄罗斯之旅
母亲卢小花对徐伊万来说是折磨般的存在:在儿子打电话的时候不停的往他嘴里塞吃的;总想把自己所想强加到徐伊万的身上,也不管他是否乐意。两人在火车上的相处,如同台词所描绘的一般:见面=争吵。
在多次的大吵小吵后,母亲被徐伊万的过激言语伤害,扔下行李在漫天飞雪中独自离开了火车站。
不停喂食
至此,一直在闹不和的母子两关系才出现了“拐点”:赌气的卢小花踉踉跄跄地走入了雪白的丛林,意识到错误的徐伊万担心母亲遇险,选择在后边“尾随”;最终,闹僵的两人在一棵倒下的大树上休息,开始倾心的交谈;这一次,徐伊万没有不耐烦地听,母亲也没有自顾自的讲,两人的“沟通频率”在这冰天雪地达到了一致。
谈心
“我知道了,虽然你是我的儿子,但你也有自己的人生啊,我管你管多了,对不起......”
徐伊万到现在,虽然已进一步意识到了些什么,也似乎开始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但两人的关系仍悬在某种程度上,未能真正的“破冰”。
一头黑熊的出现,打破了这刚刚回暖的“亲子关系”:母子两被小熊追赶,徐伊万带着母亲巧妙脱身,没想到“小熊”的“母亲”也怒气冲冲地来为自己的孩子报仇。逃亡过程中,徐伊万摔伤无法继续移动,只能坐以待毙,没想到在“安全区”的母亲主动为他引开母熊:你要吃就来吃我,别吃他!并在黑熊扑向的瞬间,紧紧抱在受伤的儿子身上。千钧一发之际,黑熊被一艘游轮上的猎人用麻醉枪击倒,母子两也被成功救起。
邂逅黑熊
电影最后,母子两戏剧性的参加了“猎人”一家的婚礼,并乘坐热气球到了大剧院,为卢小花圆了演艺梦;此后,两人开始互相包容,理解,释怀,徐伊万和卢小花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两人关系间的“万年寒冰”也逐渐融化。
但电影终究是活在荧屏里的故事,现实中的戏码,未必能如此理想化。当下的家庭,亲子关系的矛盾如同电影未转折之前的桥段,在五湖四海的不同家庭里上演。但最后并不是都能相互释怀,有的案例则演变成惨痛悲剧:有母亲选择服药告别,有孩子从高楼纵身一跃,有孩子则拿起尖刀刺向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
02:《囧妈》反映了当下家庭(亲子关系)中哪些尴尬?尴尬一:单亲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乏力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所谓幸运与不幸,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拥有一个和谐、温暖、被关爱、包容、良好教育的原生家庭;当你的家庭让你感到完整、享受到它带给你的积极影响时,那么你是幸运的;反之你就是不幸的。
这些“幸运”的孩子,在成长过程遇到坎坷时,儿时的经历总能给予积极帮助;但那些相对“不幸”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鼓舞,所以导致两者在面对同一挫折时,可产生截然不同(积极应对/消极逃避)的两种应对策略。
影片中:徐伊万的家庭,缺少了父亲的角色,在徐伊万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这个词语越发模糊。因而,在缺乏父亲关爱的同时,孤苦伶仃的卢小花,在教育孩子上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迹象。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严父慈母”,其含义便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有人扮演严厉的角色,给予犯错的孩子及时纠偏;也要有人扮演慈祥的大人,给受挫的孩子抚平内心的伤痕,两者结合施教达到的效果才是最佳。
但卢小花一人分饰两角,不太现实,因为每个人的教育理念,决定着她将往严/慈中的单一方向发展。长此以往,卢小花逐渐变成了那个“慈”到了极端的人:对徐伊万,她倾泻了全部的关爱,以至于他感觉到快要“窒息”。
溺爱过度
同样的,在犯罪电影《保持沉默》中,男主吉米·托马斯从小便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父亲的背离、母亲教育的乏力,让他过上了阴郁的童年,并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走上了“弑母”的道路。留心观察的话,同样的案例也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小结:以上都表明了,单亲家庭对孩子施教的不全面,是当下亲子关系的尴尬之一。
尴尬二:家长以自我为中心的施教模式
知乎有一条提问:如何以自我为中心的家人过招?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得到了大家五花八门的回答。透过这个现象可侧面看出,大多数孩子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施教。
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展现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完全以自己思维替孩子考虑事情,他们善于从自己的角度、认知、经验中总结出一套“处世范本”,然后命令孩子要像这“范本”写的这么做。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感受永远比孩子的感受准确,自己的见解永远也比小孩子独到。总之,在施教过程中,不存在“教育的主体”与“被教育的主体”一说,父母自己就是中心。
这种现象,在电影《囧妈》中也有迹可循。卢小花以为徐伊万饿了,不停的给他“喂食”,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在打电话处理事务,母亲投食的手也没有停下。所以,徐伊万不止一次告诉母亲说:我不饿!你没有听见我说什么吗?我说我不饿!
像卢小花这样的父母,在周遭并不少。他们以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孩子的主观感受,以自己的做事方法代替了孩子的思考:孩子必须听大人的、大人比小孩成熟懂得多、我说你就照做,我教训你就照服,在他们的认知里根深蒂固。
小结:父母的自我中心倾向、过度中心化的施教模式,让原本想开辟创新的孩子无所适从,这便是《囧妈》所折射出来的尴尬之二。
尴尬三:不成熟的父母
你也许听过“熊孩子”,但你是否听过“熊爸妈”?
“熊孩子”之所以被诟病,是因为他们心智不成熟,缺少父母的管教;而“熊爸妈”则是父母亲自身,在教育时扮演的角色并不够成熟稳重,反而呈现出孩子般的“情感不成熟”现象。
在琳赛·吉布森的《不成熟的父母》一书中就提到了类似的“熊父母”。此书将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分为了这几种类型:
情绪型父母:情绪极度不稳定,像小孩子般依赖他人安抚自己的焦虑,比较善于把沮丧的情绪放大,让孩子一同经历崩溃。
驱动型父母:过度最求完美和极致,总把自己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忽视孩子的真正诉求;在管控孩子的生活上从不感到疲倦,他们也通常会因为孩子的不成功感到羞愧。
消极型父母:遇事先逃避,未足够清晰的意识到为人父母所需承担的责任,遭遇危机的时候视而不见,消极懈怠,抛下孩子,让孩子独自解决面临的难题。
拒绝型父母:回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对于孩子的情感回应置之不理,并有时会因为此类问题暴怒;这类父母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就像是个拖油瓶,如果自己不存在,父母会过的更开心快乐。
在以上的四种类型父母中,《囧妈》卢小花对待徐伊万,更倾向于“驱动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几种类型父母,在生活中就很少见。
我朋友的父亲,便是其中一类,她是典型的“消极型父母”。朋友说在家里碰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找不到父亲的身影,即使把问题放在台面上沟通,父亲也极力推脱和回避;所幸我这位朋友没有往坏的方向发展,从小到大靠自己搞定了很多难题;但这类父母对孩子而言,是种坏的榜样。
小结: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总是会造成这样那样的麻烦,这类亲子关系中,矛盾和摩擦自然少不了,两人的相处“时光”,便是孕育“trouble maker”的最佳时机,这也反映了当下家庭的一种尴尬。
尴尬四:亲子之间的无效沟通
在去往俄罗斯的6天行程中,徐伊万和卢小花因矛盾升级而产生了一次“促膝长谈”机会,那便是母子两在遭遇黑熊之前,在森林树下的那段交谈时光,这次沟通对缓解母子两关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是“有效的沟通”。
但在电影中,这种有效的沟通只占有极少的比例,母子两的日常沟通,都是在升级和加剧矛盾,没有任何成效。在面对卢小花对自己事业、婚姻情感等多方面的盘问,徐伊万选择了隐瞒实情、说谎、欺骗或者拒绝回答。这是《囧妈》中徐伊万和母亲的尴尬,同样也是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尴尬。
父母总是以沟通的名义,不停逼问孩子说出他们想要的答案;孩子也总是以正面乖巧回答的姿态,做着散慌、回避、反叛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总是完美的错拍,生活中的无数次交谈,从未输出过有效的结果。
小结:和家长间的交流,只是走个形式,孩子根本打不算打开心扉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见闻,因为他们也清楚,说实话的“代价”,这就造成了亲子关系总存在“无效沟通”的尴尬局面。
03:以《囧妈》为例分析,当下家庭中,造成亲子关系矛盾的根源有哪些?主要是两种教育、养育方式的极端化:
(1)父母无法浇灭的“控制欲”:过度占有孩子的私人空间、侵犯孩子的精神领域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关于“控制欲”,这是教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之前也针对“控制欲”写过一篇详细的文章;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家长的“控制欲”会造成亲子关系诸多的矛盾?那是因为你未曾亲身经历:过度的控制,比窒息更让人难受。
《囧妈》中,卢小花觉得冷,就逼迫徐伊万穿衣服,但徐伊万并不这么认为,所以两人便又斗嘴了;卢小花认为宝贝儿子饿了,但其实徐伊万根本没有饿的感觉,于是他躲开母亲,把一盒小番茄一个接着一个丢出了窗外;婚姻受挫的徐伊万想和俄罗斯的失恋美女谈心,母亲极力阻止,阻止他这么做!
在母亲身边,徐伊万的一切行动都需要经卢小花之手,只不过徐伊万也比较固执,不是事事都听从母亲罢了。但在很多家庭中,多数孩子并不具备这种“反抗”的能力。只要他们提出异议,就会迎来父母亲劈天盖地的批评,所以他们只能照做。
控制欲,让徐伊万呵斥母亲:保持10米的距离,不要靠近我;也让《小欢喜》的英子,跳海自尽。面对私人空间被侵犯,精神领域被父母亲“闯入”,很多孩子只能选择极端的方式去处置。矛盾从何而起?当父母忽视孩子的诉求,要求他们按照“范本”做的时候,已经在悄悄酝酿了。
《小欢子》英子跳海
(2)“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宠溺与娇惯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后汉书·仇览传》范晔
娇惯和宠溺,是造成亲子关系存在矛盾的原因之一:父母的宠溺,助长了孩子的骄气,最后父母反受其害。
类似的道理,古人也不少警示我们,《种树郭橐驼》中也说到:虽日爱之,其实害之。父母爱孩子到了极端,就会爱护过度,就像种树时人们为了爱护它,早晨去碰碰树干,晚上扣扣叶子,幼苗总有一天会因此死亡。
《囧妈》卢小花,由于失去了丈夫,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切,倾斜完她所有能给予的“资源”,但长大后的徐伊万并不接受,反而觉得母亲的这种行为让人不解,当一方要求停下而另一方继续时,摩擦也就产生了。
在现实中,家长溺爱孩子,孩子便会逐渐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出现心理畸形,开始提出不合理诉求。当这些诉求未能被及时满足时,他们会将怨气撒在父母身上;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养成后,他们也会慢慢失去自立的能力,在与其他同龄人竞争的时候败下阵来。
父母无法填补孩子的欲望“黑洞”,也解决不了孩子因此的“情绪”失控,孩子也只以自我为中心,失去爱心与同情心,双方开始相互疑惑、埋怨,一起困在恶性循环中。
(3)极度稀缺的沟通机会,费力的沟通过程,无效的沟通结果
张璐在电影开头问徐伊万:你有多久没有抱抱你妈妈了?对于这句话,我有不同的理解:张璐并非让徐伊万真去“拥抱”自己的母亲,而是暗示母子两人之间的关系有多久未得到缓解了、到底有多久没有和自己的母亲和平相处,好心交谈过了?
总的来看:徐伊万和卢小花缺乏沟通的机会,一方是企业的老板,总有不停的事务要处理;两人的沟通过程也极端费力,总是一见面就要开始拌嘴、争吵;每次相处都会以不愉快收场,沟通经常无果。
《囧妈》中极少的沟通
亲子关系若出现了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溯源到双方的“沟通”问题。长期生活在乡村的我,观察到城市孩子和乡下孩子与父母亲相处存在的一些差异:根据我身边的案例,城里的孩子更乐意和爸妈沟通交流,而乡下的孩子与父母亲仿佛存在着一种无形的隔阂,很难敞开心扉去攀谈。
类似差异,只是个人观察到的个例,也许不具备普遍性,但也可从一定程度看出,沟通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和谐关系的“桥梁”。
家长说——孩子听,家长教——孩子受教,这中间需要“沟通”来衔接,当沟通总是不能顺利进行时,多数的亲子关系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想法不同频而引发矛盾。
恰如《小欢喜》中,老师安排英子、英子父母的背对背沟通,被宋倩的暴怒打破,最后家庭关系并未因此得到缓解,反而是加深了英子对父母的无解。这是他们一家沟通的收场方式,也是当下很多父母和孩子交流时结束的方式。
04:每一段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是否也会存在一只丛林黑熊,来促进双方的共同“觉醒”?《囧妈》中,那只出现的十分不“合适”,却又十分“正确”的黑熊,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其含义真的只有一只无端冒出的“丛林生物”那么简单吗?并非如此。
黑熊的暗示
因为熊,母亲舍命保护儿子,致使徐伊万和卢小花的积攒多年的“寒冰”被融化,卢小花意识到自己的管控太过度,徐伊万也清晰地认知到母亲是多关爱他,他是有多疏于去触碰母亲那些细腻的内心感受,是头棕熊,让双方共同“觉醒”。
因此,这头熊,意味着一场化解亲子关系的“甘露”,也意味着一次千载难逢的“破冰”时机。诚然,并非所有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中,都能等来这么一头“棕熊”的出现,要想破解双方存在的矛盾、误解,则需要双方共同的“觉醒”。
首先,家长需要尝试着:
1. 寻找并建立与孩子的边界感,使亲子关系保持在合适的距离
在寒冬里,两只刺猬相互依偎着取暖,但是它们发现:靠的太近,会被彼此的刺刺伤;但离得太远,就感受不到相互的体温,有被冻死的危险。于是它们百般探索、尝试不同的相处距离,终于发现了一个临界点,这个位置可以让它们既不互相伤害,同时也能感受到温暖,这就是著名的“刺猬定律”。
家长和孩子的相处中,刺猬定则十分有借鉴意义:若是相处太近,就会无意间侵犯到他们的世界,造成不舒适,为此埋下隐患;但若是家离得太远,就会让孩子疏于管教,在成为“熊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远。
因而,家长要寻找到和孩子相处的临界点,既不过分热络,也不过度疏远,让孩子在一个舒适的距离内成长。
2. 意识到教育方式存在的不妥,适度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施教方式,将重心向孩子转移
《囧妈》片尾,母亲卢小花意味深长的说:“电影里的一万是个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是个大人了。”这暗示着,母亲已经意识到自己施教理念、模式一成不变带来的消极结果。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明确一点: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要多遵从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而非一切从父母自身出发。但要想父母改变长久以来的施教理念,也许会有些艰难,因为它和父母的成长经历、见闻、感悟有关,并非一朝一夕能轻易改变。
因此,父母自身先要意识和承认“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并从根源上极力避免,改变这种思维模式,更多的以孩子的感受为主,避免以自身经验代替了思考,逐渐将教育中心从“自我”向“孩子”身上转移。
3. 用“接纳与尊重”代替“控制和宠溺”
影片结局,徐伊万面对妻子张璐也发出了内心的感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应该都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这个道理也是从他与母亲的相处中悟到的。
物极必反,过度的控制和过头的宠溺只会让孩子往所期望的发展方向背离,也会无形增加亲子关系之间的摩擦。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不同阶段都会有着自己,不一样的需求:譬如需要得到认可和尊重;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属于第四层。
也就是说,每一个在茁壮成长的孩子也渴望被尊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接纳和尊重的方式,替换掉过度的控制和宠溺,才能让孩子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扎根生长”。
比如:
- 倾听孩子的想法时,不要轻易下结论否定;
- 适当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其适当的自由;
-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努力帮其改正等。
4. 放弃不合理期望
电影中,无论是徐伊万还是卢小花,都想把身边的人改造成自己希望和想象的那个样子,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他们痛苦地发现:对方根本不是这样的人。
比如说要对方完美、要对方完全听从自己的意见、要对方极度的乖巧、要对方不卑不亢得听取自己的命令等,这些要求本质上都不合理。
放弃不合理期望
身为父母,要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清楚,自己对孩子所抱有的期望,是否合理?当有很多期望是称为不合理时,就应该有所舍弃。如果孩子本质上成为不了“那样的人”,那再怎么逼迫也是逼不出成果,反而会给你们的亲子关系笼罩上一层紧张的气氛,因此家长学会判断不合理期望并做出舍弃,对缓和不和谐亲子关系十分重要。
5. 多进行频率在同一层面上的沟通
很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都是不同频的;就好比在听收音机的时候,没有调到正确的频率,就无法收到想要听电台的。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必须要同频;切勿出现像电影里面的情况:母亲卢小花从来没有认真听儿子说过话,两者的沟通信息都是不对称的,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在谈论同一个话题。
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要确保在频率上的统一;而做到这种频率的统一,则需要做一些提前的工作:比如要孩子彻底的信任你、让他们放下防备、做出承诺和约定、营造舒适的沟通环境、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之交谈等。这样的“同频”沟通才会出现效果,也才能称之为良性沟通,对于缓和几类尴尬的亲子关系才有帮助。
其次,身为孩子也需要意识到:理解家长的出发点,给予他们多一些耐心。
影片中,徐伊万知道母亲是深爱自己的,当他走出车厢的时候,摸到口袋里的那三颗“大白兔奶糖”就说明了一切,只不过是迫于种种原因,他们俩的隔阂没有得以磨平。
但很多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徐伊万那么复杂,因此无需考虑太多的影响因素。作为孩子,我们需要了解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好”,只不过所表现的形式有些过激或者不妥;再而给予适当的耐心,不要太轻易就感到烦躁。
当存在相互理解之后,孩子对于家长的所作所为会产生一些包容;在这种包容的前提下,再借助于一些良性的沟通,这样亲子关系的矛盾才能不费力的去解决:因为当双方都心贴心交流时,所有的摩擦、祸源、隔阂,都无处遁形。
05:总结1.透过《囧妈》这部电影,看到了许多东西:一是亲子关系客观存在着误解和隔阂——并非所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都能和平共处,但这些矛盾只要剖析出深层次原因,就有可能被解决;二是,以《囧妈》为原型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很多——很多家庭面临着和孩子相处的尴尬处境,他们一方面渴望着破冰,一方面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也不愿意付出实际的改变行动。
2.并非所有出现问题的亲子关系中,都会有一头“棕熊”来促进双方的和解;很多时候依靠的是双方共同的“觉醒”:也就是双方能互换身份,站在对方角度替对方考虑,作出类似本质上的改变时,这些问题才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电影是虚,生活是实;但实际上,电影反应的也是实!长文是一种态度,鱼井7000多字的观感,望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