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2022 ASCO大会上,康方生物披露了AK104联合标准化一线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R/M CC)的一项Ⅱ期临床数据(NCT04868708)。纵观上述已上市的双抗药物涉及的靶点,多为以CD3为基础靶点的双抗,或者聚焦血液疾病领域,AK104上市以后,将实现免疫检查点双抗的首次突破,值得期待。——AK104(PD-1/CTLA-4双抗)——首个介绍的PD-(L)1/CTLA-4双抗,是来自康方生物的AK104(PD-1/CTLA-4双抗),也是进度最快的一款基于免疫检查点的双抗,基于II期晚期复发性宫颈癌数据,已经申报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NMPA受理。全球已上市双抗药物

Biotech前瞻

——2022 ASCO——

2022年ASCO年会将于2022年6月3日到7日在芝加哥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ASCO年会是全球肿瘤领域权威的学术交流盛会,将展示当前国际前沿的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肿瘤治疗技术,多家国内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将届时参会,也有更多中国临床专家牵头的试验将在国际大会上陆续展示。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1)

本次大会的摘要已经公布了,很多自媒体近段时间的主题肯定也是ASCO的相关内容了,本文主要聚焦个人关注的PD-(L)1/CTLA-4双抗的进展

——AK104(PD-1/CTLA-4双抗)——

首个介绍的PD-(L)1/CTLA-4双抗,是来自康方生物的AK104(PD-1/CTLA-4双抗),也是进度最快的一款基于免疫检查点的双抗,基于II期晚期复发性宫颈癌数据,已经申报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NMPA受理。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2)

全球已上市双抗药物

纵观上述已上市的双抗药物涉及的靶点,多为以CD3为基础靶点的双抗,或者聚焦血液疾病领域,AK104上市以后,将实现免疫检查点双抗的首次突破,值得期待。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3)

2022 ASCO大会上,康方生物披露了AK104联合标准化一线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R/M CC)的一项Ⅱ期临床数据(NCT04868708)。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4)

AK104结构

研究背景

  • 目前R/M CC(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SOC)是铂类化疗药物 /-贝伐珠单抗(bev)
  • AK104单药疗法在晚期复发宫颈癌(NCT04380805)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

  • 本研究为AK104联合SOC一线治疗R/M CC(NCT04868708)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全国多中心、开放性、II期研究,纳入了既往无全身治疗过的R/M CC患者。
  • 符合条件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或腺鳞状细胞癌。病人被分配到3个队列:
  • A-15/A-10:AK104 15/10 mg/kg PTX 175mg/m2 DDP 50 mg/m2/CBP AUC 5,q3w;
  • B-10:AK104 10 mg/kg PTX 175 mg/m2 DDP 50 mg/m2/CBP AUC 5 bev 15 mg/kg,q3w。
  • 所有pts均接受AK104治疗,直至出现PD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 主要终点是安全性次要终点包括ORR(RECIST1.1)、PFS



研究结果

  • 2021年6月3日至2021年11月5日,共有45名患者在6个中心注册。截至2022年1月10日,所有pts至少经历一次肿瘤评价的安全性和疗效数据。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5)

  • 有效性:
  • A-15的ORR为73.3%(11/15)
  • A-10的ORR为68.8%(11/16)
  • B-10分别为92.3%(12/13)
  • 且无论CPS如何,都能从治疗中获益。截至截止日期,PFS或OS数据尚未成熟。
  • 安全性:最常见的TRAE为贫血(55.6%)、白细胞计数下降(46.7%)、皮疹(24.4%)和感觉减退(24.4%)。

结论

  • AK104联合标准治疗方案,在R/M CC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耐受性良好。
  • 目前,正在进行一项III期试验(NCT04982237),以评估AK104加标准疗法在R/M C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让人期待最终的数据结果。

由此可见,康方生物的AK104(PD-1/CTLA-4双抗)在晚期复发宫颈癌的单药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基础上,将适应症前移到一线R/M CC,并联合一线标准化疗方案±贝伐,实现了宫颈癌系统治疗一线及后线的布局。

衷心期待国产自研新药能够早日获批上市,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

——MEDI5752(PD-1/CTLA-4双抗)——

2022年AACR大会上,阿斯利康公布了在研的MEDI5752(PD-1/CTLA-4单价双特异性抗体)的首次人体1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治疗不适合标准治疗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时表现出可喜的抗癌活性。

  • 综合不同剂量,客观缓解率为19.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7.5个月。
  • 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MEDI5752强力阻断PD-1和CTLA-4信号传导,并且显示出扩展已有或新T细胞克隆的潜力。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6)

MEDI5752的结构

2022ASCO会议上,阿斯利康公布的是MEDI5752单药治疗晚期肾病患(R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NCT03530397)。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7)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8)

试验分为剂量爬坡(ESC)和剂量扩展(EXP)队列,入组患者为中晚期RCC患者,具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见上表。

  • 剂量爬坡组(ESC),ORR为36.8%,DCR为63.2%,≥3级的TRAEs为73.7%;
  • 剂量扩展治疗组(EXP),ORR为38.5%,DCR为73.1%,≥3级的TRAEs为77.8%;
  • 一线剂量扩展组(EXP 1L ccRCC) ORR为58.3%,DCR高达 91.7%,≥3级的TRAEs为53.8%。

结论

  • MEDI5752单药疗法在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中显示出深度和持久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在1L单药治疗时,效果更好。
  • 目前正在1L ccRCC扩展队列中探索剂量<1500 mg的治疗效果。

AZ公司选择适应症,从D T在肝癌一线上的HIMALAYA研究,和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在胆管癌领域TOPAZ-1,无论是癌种的棘手性,以及研究命名的霸气上,都足以睥睨一切。

而对于取自Terme(CTLA-4单抗)结构的MEDI5752(PD-1/CTLA-4双抗),在免疫治疗获益的肾透明癌领域,必须展示出比免疫单药更突出的效果来。

——KN046(PD-L1/CTLA-4双抗)——

第三款双抗,是来自康宁杰瑞的KN046(PD-L1/CTLA-4双抗),靶点选择上是PD-L1,最大的特点还是康宁杰瑞的单域抗体技术,做成IgG型双抗,在2022ASCO大会上披露的数据是肝癌1L的结果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9)

KN046的结构

KN046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HCC)的Ⅱ期临床数据(NCT04542837)。在既往大会上已经公布过小样本的数据,非常期待此次汇报的结果是否保持住了优势。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10)

  • 有效性55位接受评估的病人中,ORR位51.9%,DCR位86.5%,中位PFS为9.3个月
  • 安全性:KN046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TRAEs)为 98.2%,≥3为27.3%。最常见的≥3级TRAE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7.3%)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3.6%)。

结论

  • KN046 Lenvatinib在肝癌1L人群中的ORR和PFS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可控,这些结果支持KN046 Lenvatinib作为这一人群潜在的新治疗选择。

这数据在我印象中,应该是肝癌1L中最好的数据了

——双抗靶点尤为重要——

汇总了上述三款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双抗,采用的靶点是已经有单抗上市的PD-1、CTLA-4、PD-L1三个成熟靶点,两两结合作为双抗,能够大大降低成药的风险。印象中,也有企业布局PD-1/PD-L1的吧。

而随着LAG3靶点单抗联合PD-1单抗组合疗法的上市,LAG3靶点也将迎来双抗的联用探索。那究竟是搭配PD-1还是CTLA-4呢?

2022年5月5日,美国技术公司Xencor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引起我关注的是旗下管线中,有比较关注靶点的双抗公布了进展情况。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11)

国产pd1最新适应症:双康的双抗PD-X(12)

Tidutamab(SSTR2 x CD3)XmAb841(CTLA-4 x LAG-3)

公司将停止Tidutamab和XmAb841项目的内部开发。

在最近的试验中,这两个项目都没有表现出具有竞争力的临床特征,该公司已决定将资源集中在新的临床项目上。该公司将继续支持目前登记和治疗的患者。

Vudalimab(PD-1 x CTLA-4):Xencor正在支持两项新发起的由研究者赞助的Vudalimab研究,分别用于晚期胆管癌患者和晚期罕见癌症患者

XmAb841Vudalimab来看,都是比较成熟的免疫检查点:

PD-1、LAG-3、CTLA-4,为何会选择CTLA-4 x LAG-3,而不是选择已经有双免联合方案适应症批准的PD-1和LAG-3为双抗靶点呢?

也许是布局太早了,靶点的选择自然是像押宝一样。

这也是双抗布局企业绕不过去的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