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孔子的30个问题:孔子的缺点有哪些

关于孔子的30个问题:孔子的缺点有哪些  如上文所讲,孔子不讲科学、不讲军事;以前也曾述及,孔子不讲经济、不讲法制。那么孔子讲什么呢?只讲两类内容:一类是《诗》、《书》、《春秋》等“文”类;一类是礼仪、道德、伦理等“礼”类。因为孔子认为有这两类东西来维护君主统治、防止犯上作乱就已经够了,这就是他的那句名言:“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这句话在《雍也》和《颜渊》中重复出现,可见这是孔子本人所注重的观念。  3、缺乏务实精神  四、孔子教育思想的缺点:  1、忽视科学:忽视科学这点是中外不少人对孔子的批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孔子那个时代,中国自然科学已经有了惊人的发展和积累。  2、 缺乏尚武精神:如果说忽视科学是先秦多数士人之通病的话,那缺乏尚武精神恐怕只有孔孟、杨朱等少数学派了。以军事见长的孙子和主张耕战强国的商韩吴起等人也不必说了,就是《墨子》、《管子》中也有相当篇幅、很高明的军事理论和技术,连主张虚静无为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圣人也是一样。

一、他鄙视农民,看不起劳动者。他认为都都者都是不思进取的顽愚之徒,也不许他的弟子从事农业或与之相关的产业。

关于孔子的30个问题:孔子的缺点有哪些(1)

二、他认为皇帝是上天选定的不可推翻。孔子支持并维护封建制度,他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还好符合当权者的利益。

三、爱说粗话。孔子有一学生叫做宰予,宰予是一个能说善辫之人,说起话来非常动听。孔子对他很重视,经常给予很多的见意,但是宰予并不喜欢听,还经常与孔子抬杠。有一次他问孔子:一个有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井里头有仁在那里,他应不应该跳到井里?这让孔子很无奈。还有一次他问孔子,三年的守孝时间太长,一个君子三年不参加礼仪活动,不练习音乐,不工作会影响他的学识与经验,认为守孝一年就可以了。大家都知道孔子是非常注重礼节的人,不会认同宰予的说,便问他:你没有守孝三年就吃新的粮食,穿新的衣服安心吗?没想到宰予竟然说:安心。这下可把孔子气坏了,就说如果你安心的话,你就这样做吧,宰予走后,孔子还说宰予没有仁爱之心。除此之外,宰予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那就是懒,据说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宰予睡着了,孔子很生气,你不好好学习,大白天还睡觉,浪费这短暂保贵的时间,实在是太懒惰了,一气之下他便说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的千古名句。

关于孔子的30个问题:孔子的缺点有哪些(2)

  四、孔子教育思想的缺点:

  1、忽视科学:忽视科学这点是中外不少人对孔子的批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孔子那个时代,中国自然科学已经有了惊人的发展和积累。

  2、 缺乏尚武精神:如果说忽视科学是先秦多数士人之通病的话,那缺乏尚武精神恐怕只有孔孟、杨朱等少数学派了。以军事见长的孙子和主张耕战强国的商韩吴起等人也不必说了,就是《墨子》、《管子》中也有相当篇幅、很高明的军事理论和技术,连主张虚静无为的《老子》中,虽然多有反战言论,但也讲独特的用兵之道,如:“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3、缺乏务实精神

  如上文所讲,孔子不讲科学、不讲军事;以前也曾述及,孔子不讲经济、不讲法制。那么孔子讲什么呢?只讲两类内容:一类是《诗》、《书》、《春秋》等“文”类;一类是礼仪、道德、伦理等“礼”类。因为孔子认为有这两类东西来维护君主统治、防止犯上作乱就已经够了,这就是他的那句名言:“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这句话在《雍也》和《颜渊》中重复出现,可见这是孔子本人所注重的观念。

  孔子还有另一句名言:“君子不器。”“器”是器具,孔子这句话是说:理想的君子是不像器具那样,具有某方面用途。

  那么,孔子是不是说“君子”应该有多方面用途、有多方面能力呢?不是。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坐而论道、不做任何具体事。孔子并不欣赏有多方面实际才能的人。

  孔子诸弟子中最有才能的要说是子贡了:政治上“常相鲁、卫”,外交上出使一次使“五国各有变”,学术上被孔子称为“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并且经商能力突出,是位商业巨子,因此当时有“子贡贤于仲尼”(《论语•子张》)的说法。而且子贡对孔子的贡献也可以说最大,孔子厄于陈蔡时,是子贡使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史记•孔子世家》);由于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因此“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但孔子并不很欣赏子贡。他曾当面对子贡说:“汝器也”(《论语•公冶长》),联系他所讲的“君子不器”,“汝器也”并不是一句好话。(不过当子贡进一步问“何器也?”他答曰:“琏瑚也。”还是肯定子贡是庙堂之器。)另一次他还故意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子贡自然回答:“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进一步肯定:“你的确不如颜回。我和你都不如他。”

  孔子自己只注重“文”和“礼”,不喜欢实用学问,因此也最欣赏颜回这种没表现过实际能力,但好学、在为人上温顺谦恭的人。

  4、二分法思维,缺乏包容度

  二分法思维是指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我即敌、否认或忽视中间状态存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必然导致缺乏包容度。孔子二分法思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的“君子”、“小人”之辨。《论语》中提及“君子”的有一百零几处,提及“小人”的有24处,其中将“小人”和“君子”作鲜明对照的据我数为19次。也就是说,孔子在提到“小人”时,几乎都是用来与“君子”作对照的。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等等。

关于孔子的30个问题:孔子的缺点有哪些(3)

那么,除了“君子”和“小人”外,还有没有第三类人、第四类人呢?在孔子的言论中没有发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