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秦江湖记:大秦之道苍凉之景

大秦江湖记:大秦之道苍凉之景而陵前这通“大唐睿宗之墓”石碑,笔力遒劲,圆润通融,又是清代巡抚毕沅所立。我想当年毕沅竖碑回望,一定会被曾经的景象所震撼:开元年间,万人祭拜,旌旗林立,祭物满地,那是一个多么动人心魄的场景啊。见过这种场面的人似乎对任何排场都不屑了,以致蒲城人竟形成了一种“风骨”,实在是因了自己的先人见过盛唐的大典,再有什么场面也难动声色了。 终于临近了依山而筑的陵丘,人们的心情会忽然复杂起来。只见一对对文官武将精神抖擞,手持长剑笏板,恭恭敬敬地立于神道两边,向拜谒者展示着自己的风雅和忠诚,也隐约把墓主人期盼临朝的心愿谨慎地表达出来。我想,依附在桥陵的王公贵胄做梦也想把形象竖立在陵前的,那可是一个永不衰竭的荣耀,所以周边大大小小的陪葬墓数不胜数,实在难以让这些石像去一一对应了。 那盛唐气象顷刻间便覆盖了面前的山冈,尤其当你从南门遗址进来,仰望缓缓向上延伸的山坡,会有一种夺人魂魄的力量油然而生,每走一步都会有

大秦江湖记:大秦之道苍凉之景(1)

《文化艺术报》 总第4231期 B03版

走进蒲城帝陵,可阅大唐全景。

——作者题记

我是在一个清凉的日子走进蒲城的,而赶往帝陵的公路却是一条等待开发的大道,斜走不远便有高高阙楼扑入眼帘,躲在那挑檐后边的便是大唐的桥陵了。在这里安息的唐睿宗充满了悬疑,作为武则天的幼子,一生难得两度登基。曾在壮年时让位于母后,二十年后再次登基,却仅仅坐了两年皇榻,又让位于三儿李隆基。五年之后便隆重地葬到这面山坡上了。眼前的桥陵果然威风八面,凝聚着一股凛冽霸气,本来平坦坦的关中沃野,犹如从北面涌来一道屏障,苍龙般卧在茫茫的平原上,翠色覆身,低起高落,一直奔向了薄雾深处,似与南面巍峨的秦岭遥遥相对。

那盛唐气象顷刻间便覆盖了面前的山冈,尤其当你从南门遗址进来,仰望缓缓向上延伸的山坡,会有一种夺人魂魄的力量油然而生,每走一步都会有恢宏迎面游动,惊得你禁不住要环顾四周。眼前这条帝陵神道,实在是辉煌的象征,汇集了盛唐雕刻艺术之大成,高大威武,傲然凛立,略略数去竟有五六十尊之多,却已经忠诚地守护了一千二百多年,依旧在向人们讲述着那个王朝曾经的史实。当然,这桥陵就是想展示开元盛世的杰作,任谁到了这里都会流连感叹的。

这里的蒲城人最是得意桥陵的气魄了,当年这里有殿堂、有楼阁、有城墙,只是被千年风雨冲刷得只剩下累累痕迹了。唯有神道、石雕还在,气场还在!且看那迎面而立的一对石狮,威风凛凛地站在神道始端,浑身肌肉突起,四爪弓地蓄势,仿佛随时都会奋然跃起。但是雄狮的神情并不凶猛,谦和地望着前来的游人,默默地送上遥远大唐的祝福。紧随其后的石马石驼石龟,都是传说中的瑞兽,都在努力释放着祥和与安宁。唯有一对石兽令人恐惧,名为獬豸,头上独角,怒目犀利,俗称独角兽,懂人言通人性,能判定人间善恶忠奸,似乎这样一个道德形象在所有的帝陵中还是唯一的。我想,这可能是修陵人玄宗自信会得到墓主人正面的评判,自信登基前后弑杀韦皇后与太平公主是正义的伸张。的确,正是这位修陵人把一代王朝推向了极致,也使得大唐成了中国历史最为耀眼的一道风景。

大秦江湖记:大秦之道苍凉之景(2)

且看,神道上还有那么多的骏马,大概都经历过南征北战,栩栩如生,不急不躁,当地人谬传这些骏马夜间会跑去啃食地里庄稼,于是每匹骏马的嘴都被愚昧打掉了。尽管这些骏马枉背了盗食者的贼名,却反衬出这些石雕艺术精湛得让人生畏了。那神道边还有一对高浮雕的鸵鸟未遭厄运,曲颈舒翅,怜望路人,可能农人以为这对大鸟安静温顺不食庄稼吧。其实鸵鸟在唐代还是非洲的物种,居然会依偎到中土大唐的陵前,似乎可以感受到丝绸之路的热络,里面也一定隐藏着令人兴奋的波折。

终于临近了依山而筑的陵丘,人们的心情会忽然复杂起来。只见一对对文官武将精神抖擞,手持长剑笏板,恭恭敬敬地立于神道两边,向拜谒者展示着自己的风雅和忠诚,也隐约把墓主人期盼临朝的心愿谨慎地表达出来。我想,依附在桥陵的王公贵胄做梦也想把形象竖立在陵前的,那可是一个永不衰竭的荣耀,所以周边大大小小的陪葬墓数不胜数,实在难以让这些石像去一一对应了。

而陵前这通“大唐睿宗之墓”石碑,笔力遒劲,圆润通融,又是清代巡抚毕沅所立。我想当年毕沅竖碑回望,一定会被曾经的景象所震撼:开元年间,万人祭拜,旌旗林立,祭物满地,那是一个多么动人心魄的场景啊。见过这种场面的人似乎对任何排场都不屑了,以致蒲城人竟形成了一种“风骨”,实在是因了自己的先人见过盛唐的大典,再有什么场面也难动声色了。

是的,这桥陵的壮观终究要归功于唐玄宗的,当年这位盛世皇帝为父亲修造陵寝,绝对是要倾其所有以示虔诚的,更何况那唐玄宗的皇位还是父亲“禅让”的,他自然要使出浑身解数来表现孝心了。所以,这桥陵上俨然造就了一座长安城,四周分别对应着朱雀门、玄武门、青龙门、白虎门,里边的建筑也极尽奢华,献殿、阙楼、下宫、陵署极具规模,直让后代君王叹为观止。尤其在陵前还立起了象征王权的华表,其状为八棱形,通体缠枝莲花,意为“举贤纳谏”。似乎很多人都想在华表前倾诉心声,岂知地下的主人是绝对不愿听到后人苦涩的述说的。只是没人能想到,那唐玄宗失去父亲佑护之后,安史之乱便轰然爆发了,大唐王朝转而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个事件的主角不但眼睁睁地看着爱妃死于非命,自己也难逃悲凉的晚景,从此凝结在桥陵上的豪迈便开始在人们脑海稀疏了。

而这些遗憾最终都体现到旁边的泰陵上了,所有的尴尬也都一一展露开来,让开元圣皇颜面尽失。这泰陵是唐玄宗为自己选定的安息地,与父亲的桥陵同处一脉,风过树响,遥相呼应。谁曾料想,父子两陵,会成为一个尴尬的对比,会让很多人陷入苦涩的沉思。的确,站到泰陵上那苦涩便会扑面而来,会折磨得你久久喘不过气来。历史真真残酷啊,且看那泰陵的山势依旧宏伟,但那神道的气象已失去了威猛,两侧石雕尽管还有马有鸟有人,数量却少了许多,形体更是一缩再缩。尤为关键的是那些石雕的气韵尽失,唯唯诺诺地窝在神道两边,试图躲避岁月风尘的摧残。但这只能是善良的愿望了,所有的石雕不是缺了胳膊,就是失了眉目、少了冠珠,仅存的艺术魅力已被蹂躏得七零八落,明显与那盛世工艺不可相提并论。而且这片浩大的陵区,竟然只有两座陪葬墓,一位是皇后,一位是老臣高力士,当与那太宗高宗睿宗不能相比了,直让人的心境格外悲怆起来,禁不住会有泪水涌进喉咙。这难道真的是大唐的故事吗?

是的,这个陵区是唐玄宗的后代打造的,那时大唐王朝已经走了下坡路,盛唐气象只能在此留下蛛丝马迹了。所以,当人们心绪浩然地站到唐玄宗的石碑前,尽管面对的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尽管回望岭下依然是寥廓的田园,却让人感到悲凉难耐,风低咽,水难语,最终还是有位诗人五十年后写了《长恨歌》,才为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呼号……

责任编辑 惠茹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