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明星和粉丝的朋友:他们排队要签名
谁能成为明星和粉丝的朋友:他们排队要签名课前他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调试上课设备给学生们授课据报道近日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雁西湖校区81岁的陈润生院士
“这才是该追的星!”
18日
话题#81岁院士课后被学生排长队要签名#
登上热搜!
据报道
近日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雁西湖校区
81岁的陈润生院士
给学生们授课
课前他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调试上课设备
课后他耐心地给现场学生签名
一位同学表示
陈院士这一堂课每一届只有一千个名额
但每次都会爆满
礼堂总是座无虚席
学生们表示
课后得到陈院士的签名
也是对自己以后科研事业的
一种激励
课后,学生排队找陈润生签名。图源:中国科学报王静姝摄
中国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第一人
陈润生
1941年生,生物信息学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讲台上的陈润生。图源:中国科学报受访者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
如果你想去听陈润生院士的
《生物信息学》
需要提前做一点攻略
8:30开始的课,最好刚过6点就去占座
有人没经验,6:40去了
惊讶地发现前排已经坐满了
当然
前提是你能“抢”到这门课
陈润生是中国第一个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人,在8年里,这门课都是全国独一家。“要问咱们国家第一个做生物信息学的人是谁?绝对是我,不会有第二个人。”这就是陈润生如此讲课的底气。
陈润生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人。而他的老师贝时璋先生,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生物物理学研究的人。
不知算不算某种精神传承,贝时璋先生在巨大的争议和反对声中开辟了中国的生物物理学之路;而他的学生陈润生,也在不被身边人理解的孤独里,筑起一座名叫生物信息学的小岛,一步步开垦出硕果累累的科研沃土。后来,他又在国内率先开启了非编码RNA研究,开辟出一片新的科学蓝海。
一年又一年的《生物信息学》课上,千千万万学生听着这些故事,听出了各自心中的“哈姆雷特”。
“教师”与“导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研究生阶段,“师者”们天然被赋予两重含义:讲台之上的“教师”和课题组里的“导师”。前者重在传授,后者重在栽培。师者陈润生游走在这两种场景间,没有身份切换的障碍,只觉得相得益彰。
课堂上数百名学生,问各种各样的问题,逼着他把自己做过的研究一遍又一遍“反刍”,思考得更加深入、透彻,对学术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再返回来指导自己的研究生,也愈发游刃有余。
“教师”陈润生的学生说:“陈老师就像到我脑子里转过一圈儿,我哪儿明白哪儿不明白,他都知道。”“导师”陈润生的学生说:“做科研遇到低谷了,就去陈老师办公室坐一坐,出来时又精神百倍,充满信心。”
陈润生说,他是真把学生当朋友。他想的不是怎么让学生赶紧出成果,而是怎么让学生成长好,让学生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综合:新闻晨报、闪电新闻、沸点视频、中国科学报
来源: 广东公共DV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