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农业机械化女能手:坐拥1200亩田地开农机

农业机械化女能手:坐拥1200亩田地开农机朱梦黎第一次接触水稻是十多年前,那时候她才上高中,当时爸妈便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年纪轻轻的朱梦黎,现在掌管着1200亩地,大约有112个足球场那么大。而在这一大片地上播种、插秧、收割,这个女孩已经是驾轻就熟,她还是家里唯一会开插秧机的农机手。朱梦黎在操作无人机播种/邱丹晨摄被爸爸“骗去”开农机,从做外贸到回家种田很多人初见朱梦黎都会疑惑,一个姑娘儿怎么会跑来种水稻,整天和脏兮兮的泥巴打交道?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周夏林

立夏时节,是育苗护秧的好时候,这时候要根据苗情根情及时开展田间管理,为接下来的插秧移栽打好基础。

在绍兴越城区皋埠街道新桥村,阡陌纵横的水稻田随处可见,当下田里的秧苗已是绿油油的一片。稻田旁放着一个“大家伙”,这是一台农用无人机,一位姑娘熟练地操作着手柄,控制无人机缓缓飞起,调整高度,在稻田上空来回飞行,水剂药(肥)从飞机下方均匀地洒向田间。

操作无人机的姑娘叫朱梦黎,也是眼前这片水田的“大管家”。1995年出生的她辞掉了外贸公司的工作,回乡跟着爸妈种田。在村里的同行眼里,她是机械化农业的先行者;而在同龄人看来,她是个让人羡慕的“农场主”。

农业机械化女能手:坐拥1200亩田地开农机(1)

朱梦黎在操作无人机播种/邱丹晨摄

被爸爸“骗去”开农机,从做外贸到回家种田

很多人初见朱梦黎都会疑惑,一个姑娘儿怎么会跑来种水稻,整天和脏兮兮的泥巴打交道?

年纪轻轻的朱梦黎,现在掌管着1200亩地,大约有112个足球场那么大。而在这一大片地上播种、插秧、收割,这个女孩已经是驾轻就熟,她还是家里唯一会开插秧机的农机手。

朱梦黎第一次接触水稻是十多年前,那时候她才上高中,当时爸妈便是村里的种粮大户。

每年七八月是庄稼人最忙的时候,水稻在南方一般种两季,早稻三月底四月初播种,七月要收割成熟的早稻,收割完后要立即翻土犁田,必须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不然产量就会大减,这也被称为“双抢”。

每年地里最忙的时候正好赶上朱梦黎放暑假,从上高中开始的每个暑假,朱梦黎都会帮爸妈插秧种水稻。最早插秧都是人工的,凌晨三点天还没亮,她就跟着爸妈来到田里。此时水田里还有些凉意,朱梦黎一手拿着一把秧苗,一边弯腰插秧,不断重复……一直干到天黑,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后来插秧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插秧的工作效率,村里的农户纷纷学起了开插秧机。这时父亲朱兴华也怂恿女儿,“你看插秧机那么好用,你年纪轻也去学学,帮忙的时候用得上。”就这样,朱梦黎被“骗去”学开插秧机,成了家里唯一的“女农机手”。而且她的驾驶技术很不错,不少附近的农户还会找上门来请她开农机。

2016年,朱梦黎大学毕业后去了专业对口的外贸公司工作,干了两年后,父亲喊她回家帮忙。一番思考后,朱梦黎最终选择辞职回乡接过父亲手中的交接棒,回到这片她所熟悉的稻田。

朱兴华觉得女儿身上有着老一辈庄稼人的美好品格,“我的女儿踏实肯干,从小就能跟着我下地干活,也不怕吃苦,适合做我的接班人。”

农业机械化女能手:坐拥1200亩田地开农机(2)

郑超摄

机械化是趋势,我要跟得上时代

2019年,回归稻田的朱梦黎创办了绍兴市沃宝农庄有限公司,走上了和父亲大不相同的种稻之路。创业初期,她就坚持“机器换人”,不仅拓展种植规模,还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全覆盖。

自记事起,农忙时朱梦黎就难以见到父母的身影,那时家里才100亩地,但一到“双抢”的时候,就得到处找人帮忙,有时工人难找,成本也很高,一天400元的价格也找不到几个工人。

小时候的经历让朱梦黎坚定了走“机器换人”的路子,从创办“沃宝农庄”开始,就引进机械育种、育秧以及用无人机播种、施肥,朱梦黎还自学拿到无人机驾驶证,通过机械化操作,每年的人工开支节省了10多万元。

朱梦黎告诉小时新闻记者,一千多亩地,以前播种、施肥全靠人工。以施肥为例,需要一个工人身背60多斤重的机器,走在水田里施肥,非常辛苦。而用上无人机后,只需调试好各项参数,通过手柄和手机就能操作无人机播种、施肥、打药,平均每亩地用时不超过1分钟。

像朱梦黎正在操作的这台无人机,可以携带30公斤的水剂药(肥),5组电池可以更替,相比人工施肥,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除了前期的田间管理可以用机器操作实现,现在收割,晒稻同样能让机器代替人工。朱梦黎还记得以前村里家家户户晒稻谷的场景很是壮观,而现在收割机收割好的稻谷装袋后经过输送带送去烘干,就可以直接装车,送去市场售卖。可以说,现在的沃宝农庄,基本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现在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大趋势,得跟得上时代才能做得更好。”朱梦黎说。

农业机械化女能手:坐拥1200亩田地开农机(3)

朱梦黎和她的水稻田(郑超摄于去年秋收后)

田地里的斜杠青年,不只是会种稻

现在提起朱梦黎,新桥村的村民总是赞不绝口,“小姑娘很厉害,那么大一片地她打理得明明白白。”

而在同龄的朋友眼里,朱梦黎却是他们羡慕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种田,朱梦黎还开辟了很多“小副业”,如今“沃宝农庄”养了1000多只鸡、鸭、鹅;在农场的周围,朱梦黎还种了少许桃树、橘子树、梨树和柿子树等果树,朋友总是打趣说,她是一个“坐拥”1200亩地的农场主,如此悠闲的生活怎能不让人羡慕?

“其实他们只看到我表面的悠闲,农忙的时候有多累,要亲自体验过才知道。”朱梦黎笑笑说。

除了这些,朱梦黎还做了许多新的尝试。种稻几年来,朱梦黎大胆试种老一辈绍兴人比较爱吃的传统粳米品种——南粳46。这是粳米中的优质品种,但由于它属于普通米,所以收成一般,种的人越来越少。2019年,她在自家的650亩水稻田中选取50亩种植香米和南粳,当年15吨大米销售一空,这也让朱梦黎越发有信心,准备扩大试种规模,打响属于自己的大米品牌。

“沃宝农庄”的稻田里,还有一个个小水塘。“现在流行‘稻虾共养’,我打算利用45亩农田试行种养结合模式,在水塘里养殖小龙虾。等到七八月份,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割稻、钓小龙虾之类的教育亲子活动。”朱梦黎说,未来,还希望和周边农户合作,将产业壮大,进而带动起村子的旅游产业,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