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陋室铭在哪里写的,刘禹锡在绝望之际写下
刘禹锡陋室铭在哪里写的,刘禹锡在绝望之际写下《华山歌》的最后一句是:“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大丈夫身而为人,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品德,即便是拥有再多的富贵,这一生不过是庸碌之辈而已。我们要记住这句诗,用这句诗便可以知晓很多时候刘禹锡为何会那样选择。公元793年,二十一岁的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考上了进士,被录入了博学鸿词科,也算是有了一份正经工作。在刘禹锡考上进士的时候,曾写了一首《华山歌》,而他的思想在此时就已经定型,并且一生都在坚持这种思想,即使脚下满是荆棘,眼前一片黑暗,刘禹锡也未曾放弃过、改变过自己的思想。刘禹锡出生于官僚世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官吏,虽然官职不高,但刘禹锡从小便接受着长辈的熏陶,使得他在以后的官场生涯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思想。刘禹锡的父亲曾在南方做官,所以刘禹锡自幼在南方长大,在这里他学习了儒家思想和诗词歌赋。刘禹锡自幼在写诗这一方面就颇有天赋,也曾得到过侍僧皎然、灵澈的指点,有着非常大的提升。也正是因为这两
一篇《陋室铭》,无数次的出现在我们的课本和试卷里,短短几十个字,对很多人来说都记忆犹新。这篇铭文其中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永远铭记其中的思想。
安贫乐道,不愿与腌臜之辈同流合污。而写出这篇《陋室铭》的刘禹锡,也一生都在坚持这个思想,三起三落也未曾放弃过自己的初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处境下,他才写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禹锡的《陋室铭》
刘禹锡出生于官僚世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官吏,虽然官职不高,但刘禹锡从小便接受着长辈的熏陶,使得他在以后的官场生涯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思想。
刘禹锡的父亲曾在南方做官,所以刘禹锡自幼在南方长大,在这里他学习了儒家思想和诗词歌赋。刘禹锡自幼在写诗这一方面就颇有天赋,也曾得到过侍僧皎然、灵澈的指点,有着非常大的提升。也正是因为这两位佛家诗人的传授,让刘禹锡的诗词非常洒脱、豪迈,不拘一格的诗风也被人称为诗豪。
图片:写诗剧照
公元793年,二十一岁的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考上了进士,被录入了博学鸿词科,也算是有了一份正经工作。在刘禹锡考上进士的时候,曾写了一首《华山歌》,而他的思想在此时就已经定型,并且一生都在坚持这种思想,即使脚下满是荆棘,眼前一片黑暗,刘禹锡也未曾放弃过、改变过自己的思想。
《华山歌》的最后一句是:“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大丈夫身而为人,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品德,即便是拥有再多的富贵,这一生不过是庸碌之辈而已。我们要记住这句诗,用这句诗便可以知晓很多时候刘禹锡为何会那样选择。
刘禹锡三十三岁之前,仕途虽然不算是平步青云,但也一直在不断地上升,从博学鸿词科到吏部取士科,之后刘禹锡成为淮南节度使的掌书记,再到京兆府渭南县主簿,又任职监察御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禹锡
这近十年的时间,官职上升速度并不快,但胜在稳固,这也能证明刘禹锡的确有足够的才能,能够一步步稳扎稳打的进行升级。等到刘禹锡进入御史台之后,遇到了韩愈和当初一起同中进士的柳宗元,三个人脾气性格相投,便相互结识成了好友,相互之间交往非常密切。
一切的变化从公元805年开始,刘禹锡和王叔文两个人的关系不错,而王叔文也非常器重他,于是便和刘禹锡一同商讨国家改革等事宜,而刘禹锡也非常愿意参加进去。
于是在一群人的组织下,“永贞革新”就这么开始了。因为改革必然会触动其他人的利益,最终这次改革失败,皇帝也被迫让位,王叔文被直接赐死,王丕被贬,包括刘禹锡在内的其他八人也相继被贬成了远州司马,也就是历史上的“八司马”事件。
图片:官职稳步上升剧照
在这之后,刘禹锡便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表达了自己对于某些人的不满和自己永不放弃的决心。而这一段时间,刘禹锡也对自己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不单自己的诗歌有了极大的提升,在哲学方面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心得。
十年之后,公元815年,刘禹锡奉召回京城,虽然十年的时间京城已经物是人非,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永远少不了那些攀炎附势的小人,刘禹锡对这种行为很是厌烦,于是就在游玄都观的时候写下了一首诗,其中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更是对现在的新贵进行了讽刺。
而这首诗也激起了新贵们的怒火,于是刘禹锡第二次被贬。不过刘禹锡尽管落得如此下场,但是自己却并不后悔,反而还非常高兴的前去赴任。
图片:攀炎附势的小人剧照
得罪了新贵的刘禹锡自然没有好果子吃,最终他来到了广东连州,没多久的时间又到了四川夔州,这个地方非常的穷,穷到什么概念呢?
刘禹锡曾在此写过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巴山楚水凄凉地”,正是形容这个地方的。一直到公元824年,刘禹锡才离开这块“凄凉地”,到了相对来说稍好一些的安徽和州担任刺史。
在这里有一个知县,虽然官职还没有刘禹锡大,但是手中却有实权,在面对刘禹锡的时候,这位知县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客气。
按照律例来说,刺史应该住在衙门里的标间中,标间都是统一建造的,有“三间三厦”的规模,但是知县却以没有住处为由,将刘禹锡安置在城南处,这个地方非常的偏僻,距离衙门有一段很远的距离,而且附近几乎是没有什么人烟,唯一有的就是门口的一条江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门口的一条江水
刘禹锡倒也不在意,反而在自己门口写了两句诗:“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在这个地方,能够赏着江水观看来来往往的船只,哪里能找到比这更适合思考的地方?
知县听到之后,心中非常的不高兴,怎么滴,我给你下马威还便宜你了?于是又将刘禹锡从城南安排到了城北,这个地方比之前的城南更差,不仅房间要小了很多,原本的江水也没有了,只剩下了不远处的一条小河。
图片:来来往往的船只剧照
不过刘禹锡也不生气,反而趁着春天到了,河边柳树青翠欲滴的景色,写下了:“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经心在京。”
知县的肺都要气炸了,就这条件你还觉得好呢?于是在知县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找到了一处更差的房子,这个房子小的可怜,只能放下去一张床、一把椅子和一个书桌。
刘禹锡回头看了眼知县气急败坏的样子,然后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不就是我们学过的千古绝唱《陋室铭》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更差的房子
刘禹锡颠沛流离的一生,仕途极其坎坷,虽然一生之中自己的抱负从未真正的施展,但是在万般磨难之下,刘禹锡都没有放弃心中的坚持。
若是刘禹锡稍稍圆滑一些,凭借着刘禹锡的才华和广泛的人脉,足以在朝堂之上占据非常高的地位,但他所坚持的正如那句诗一般:“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