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辛弃疾留取丹心照汗青,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抗金英雄辛弃疾最后的呐喊

辛弃疾留取丹心照汗青,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抗金英雄辛弃疾最后的呐喊只可惜江山依旧,英雄不在,后继无人,遗迹难觅。在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孙权作为吴国帝王,称霸一方,就连他的对手曹操都英雄相惜的称赞,生子当如此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经千古的江山,却再也找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了,当年的舞榭歌台,当年的英雄人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不复存在了)词人辛弃疾站在北固亭上瞭望江山,脑中闪过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的是东吴大帝孙权,孙权在迁都建安之前,曾把京口作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在这里打垮了来犯者曹操,保卫了家园。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公元1207年,辛弃疾抱憾而死,据说死时口内还喊着“杀贼,杀贼”。

就在其死前的两年,1205年,辛弃疾写下了他词人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把自己满腔的报国之志,内心的悲愤无奈和苍凉都写尽了,可以说是抗金英雄辛弃疾一生最后的呐喊。

辛弃疾留取丹心照汗青,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抗金英雄辛弃疾最后的呐喊(1)

1205年,时任镇江知府的辛弃疾登上了北固亭,看满眼风光,大好河山,家仇国恨都涌入胸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于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呼之欲出。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历经千古的江山,却再也找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了,当年的舞榭歌台,当年的英雄人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不复存在了)

词人辛弃疾站在北固亭上瞭望江山,脑中闪过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的是东吴大帝孙权,孙权在迁都建安之前,曾把京口作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在这里打垮了来犯者曹操,保卫了家园。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孙权作为吴国帝王,称霸一方,就连他的对手曹操都英雄相惜的称赞,生子当如此子。

只可惜江山依旧,英雄不在,后继无人,遗迹难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夕阳西下,普通的草树,寻常的街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住过的地方,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气势如虎,啸傲天下。)

此情此景,此人联想到第二个和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刘裕。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建立了刘宋政权。词人对刘裕的战绩功勋,同样十分钦佩,无限景仰。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元嘉是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想像霍去病封狼居胥一样封天祭地,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我回到南方已经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词人于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赵括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

四十三年,词人半生已过,但是记忆最深处最让他魂牵梦绕的还是当年抗金杀敌的场面。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怎么可能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哪里祭祀。)

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和“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金人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烽烟四起,但是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然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让辛弃疾痛心疾首。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可以说这个典故用得非常贴切,内涵丰富,准确地表达了辛弃疾的内心情感。

首先是表白决心,自己和当年的赵国大将廉颇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随时奔赴战场奋勇杀敌。

其次是彰显能力,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和当年的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猛威武,可以抗金杀敌。

再次是写自己的忧思,廉颇当年为战国立下赫赫战功,但却被奸人所害,背井离乡,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比,担心重蹈覆辙,不被重用或者用而不信,壮志无法实现。果然韩侂胄一伙人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的罪名免去了官职,辛弃疾抗金报国的愿望再一次落空了。

每每读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仿佛看到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无奈苍凉和苦闷无助,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拼劲自己的全力为了国家,但国家却付了这样的老人,着实可怜可恨。

1207年,皇帝的诏书再次起用辛弃疾,只是这一次,他已病卧榻上,无法赴任,无法报国了。

诗人臧克家在济南辛弃疾纪念馆题有一联讴歌了辛弃疾的一生: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真的是词人用生命在写作呐喊,一生的抗金希望和不被重用的悲苦都写在词中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