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数字0到9启蒙教育(除了会数数还有更重要的)
认识数字0到9启蒙教育(除了会数数还有更重要的)集合概念: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呢?因为核心概念具有内在的可迁移性,它广泛的存在于各个离散的主题中,能将这些主题和技能联系起来。关于数字的核心概念有:集合、数量、比较,由它们引申出的概念和技能有分类、计数、符号、排序等等。婴幼儿对物体的最初探索,就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的,但在陌生人面前,爸爸妈妈又是相同的,能够根据物体的属性进行分类,由此则产生了集合的概念,有集合就有数量的差别,有差别就要去比较。所以这些核心概念是层层递进的,是数字启蒙的主脉络。初始启蒙阶段,如果只关注数数而忽视其他概念的掌握,那就有可能导致后面某些数学概念学习上的困难。不过这些概念其实都很简单,陪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就能慢慢融入,也并不需要特别的课程进行学习。所谓启蒙,就是指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核心技能的掌握。
有次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妈妈独特的晒娃方式,通过扑克牌教儿子认识数字,让人眼前一亮,纸牌上有数字还有对应数量的形状,数形结合确实是认识数字的最佳方式之一。不过后来经过我的观察发现,除了数数认识数字之外,还能有意引导数字启蒙其他方面的父母还是比较少的。
我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要求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从1数到100的拿手好戏,除此之外,学前教育阶段就再也没有关于数学的其它有意学习。直到后来我去研究幼儿发展的相关理念,以及对这么多年数学学习的反思,才明白会数数只是一种表象,那也有可能是在背诵,就像孩子在识字之前都能背诵几首唐诗一样。
会数数是数字启蒙的第一步,可以建立初步的数感,这件事情很多家长都有意识的在做了,经常能看到父母拍手让孩子跟着节奏说出一二三四,但若是想要再进一步,就要涉及到对概念的理解了。
概念的发展始于婴儿时期,利用他们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来探索这个世界。孩子天生都是好奇的,因为他想知道周围环境的一切,这是数万年来人类进化的本能。在婴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他们逐渐有了对形状、数量、重量和空间等概念的模糊感知,随着身体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这种概念感知会越来越强烈。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们如果能够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并积极进行引导,这样就能让孩子更加顺畅的进入概念探索的大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数字的核心概念有:集合、数量、比较,由它们引申出的概念和技能有分类、计数、符号、排序等等。婴幼儿对物体的最初探索,就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的,但在陌生人面前,爸爸妈妈又是相同的,能够根据物体的属性进行分类,由此则产生了集合的概念,有集合就有数量的差别,有差别就要去比较。所以这些核心概念是层层递进的,是数字启蒙的主脉络。
初始启蒙阶段,如果只关注数数而忽视其他概念的掌握,那就有可能导致后面某些数学概念学习上的困难。不过这些概念其实都很简单,陪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就能慢慢融入,也并不需要特别的课程进行学习。
所谓启蒙,就是指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核心技能的掌握。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呢?因为核心概念具有内在的可迁移性,它广泛的存在于各个离散的主题中,能将这些主题和技能联系起来。
集合概念:
在数学中,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集合是以认识物体的属性为前提的,比如水果、交通工具、动物、颜色等等,幼儿常常会在脑海里创造一些集合,比如关于“狗”的集合,就包括他自己家的狗,邻居的狗,路边大叫的狗,他们对“狗“的定义就像成人在他们周围常说的那样,他们必须把这三种相关的动物在头脑种汇合在一起才能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狗”的集合。
集合不仅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更是幼儿思考和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系统的基础。当孩子要数出桌子上有多少苹果时,他就必须首先知道哪些是苹果,哪些不是。一旦形成里关于苹果的集合概念后,就会很自然地把它们和梨、橙子区分开,再数它们有多少个。数数是需要以集合为基础地,对集合属性地认识对幼儿有关数概念系统以及整个数学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
分类技能:
所谓分类是指将一组事物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区分,并进行归类的过程。从定义上看,分类与集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操作活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数学领域的目标“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种明确地提出了“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3-4岁),“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4-5岁),“能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5-6岁)。由此可见,分类是贯穿儿童思维发展进程的核心能力。
一一对应:
一一对应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概念,也是数概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比如给家里人分水果,一人一个最后有可能剩下,也有可能不够。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就能掌握两种事物数量是否相同的直觉概念,人类最早的数量记录就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实现的,不管是结绳纪事还是在岩壁上刻痕,其本质都是一一对应,然后再慢慢演化成数字符号。
数量概念:
幼儿进入三岁以后,就开始逐渐关注到了集合中元素的数量问题,从不精确的感知发展到确切的数数。除了通过点数来正确的数出集合中物体的数量,还能够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实现数字的抽象化认知,比如5个苹果对应涂5个方格,或者伸出5根手指,这是数量由具象化(实际物体)到形象化(形状代表)的过渡,这么做的好处是为了后面的加减概念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数字符号的抽象运算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解释,不然很有可能迟迟摆脱不了对数手指的依赖。
比较概念:
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都涉及量的比较,比如他们能发现有的物体重,有的物体轻,同样在数量这个细分领域,他们也能感知到哪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些。数量比较的基础是一一对应,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相同、不同、多和少的概念。
数位和位值概念:
这可能是幼儿数字启蒙阶段最难以掌握的概念,因为这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数学语言。它的基础是十进制,即十个为一组进行数数,当我们数出一堆物体的数量有2个十还剩1的话,那它的数量就是21,虽然大多数孩子从1数到21完全没有问题,但要真正理解21这个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还是要借助于具象化——形象化——抽象化这个过程来解释,要从实际的材料操作中领悟概念的含义。
只有理解了数位和位值,才能够完全理解十以上数的运算。
数感:
学过英语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词:语感,就是一种对语言的直觉能力,它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前提的。同样,在数学领域也存在数感,涉及到感觉的东西好像都难以把握,但其实不然,举个例子,如果面前摆一堆积木,可以不用点数就能感觉出大致的数量,这就是数感。对数感的掌握是需要通过丰富的现实体验和对材料的操作来实现的。
以上就是幼儿数字启蒙的核心概念和技能,它们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对它们的探索和理解中衍生出其他分支概念,由此生长出数学的参天大树。而这也正是我们所在做的事情,将这些核心概念和技能融入卡牌游戏中,通过每天的游戏就能轻松快乐的理解和掌握,没有死记硬背,也不用每天刷题,即便你是一个数学学渣也没关系,课程就是游戏,去玩就是了,更何况我们还会一直为你提供整个学前教育阶段的指导和定期学习效果评估。
关于数字启蒙的课程产品分成三个单元,分别是:
1、数字1-10,
2、数字11-20
3、数字1-100
并没有严格的年龄区分,随时开始都不会太晚,只要第一单元都掌握了并完成了测试评估,自然就可以开始第二单元的学习。
整个卡牌的原创设计采用了具象化——形象化——抽象化的认知路径,并且形象卡通可爱,大小尺寸合适,方便玩耍。
不过正式上线还要等到6月底,到时会以成本价推出,记得回来购买。或者可以先关注公众号:一点幼儿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