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而为了适应冷战时期全世界迈向现代化作战系统的潮流,该级舰艇也安装了一些可以提高作战能力的电子系统,它们有能力成为“斯大林格勒”级战列巡洋舰在实战中最牢固的“盾”。担任主要对空搜索雷达的“十字鸟(Cross Bird)”雷达是苏军在二战时期英国291雷达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这种雷达对海面目标的最大搜索范围为20km,对空时则可达80km,另一方面,“Rif-A”作为该级舰艇的海面雷达最大搜索距离可达40km;在电子战系统方面,设计人员为该级舰艇安装了包括雷达信号干扰器、“Solentse-1P”红外侦测仪和以“Fakel-MO”天线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敌我识别系统在内的多种电子设备。这些系统虽然性能参差不齐,但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毕竟“斯大林格勒”级开发的那段时间苏联人的电子系统技术与西方阵营相比还处在十分落后的阶段,而且同时期其他使用同一套电子系统的舰艇在测试中故障频频,这说

战列巡洋舰是人类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在上世纪前几十年里十分活跃,这种舰艇的主要设计理念就是用自身较快的速度去围堵敌方速度较慢的巡洋舰,并凭借战列舰级别的火力对敌舰造成毁灭性打击,在实战中一般与己方防护能力较强的战列舰搭配使用。早在一战时期,战列巡洋舰就首次出现在海战中,不过当时仅有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五个国家掌握了其核心技术,而且随着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这些国家在一战结束后也逐渐停止了战巡的建造计划。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1)

在随后的整个三十年代仅有英国海军继续使用这种舰艇,这种平静直到二战爆发以后才被再次打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多个新近崛起的军事大国纷纷掌握了战巡舰的研发技术,一直以来热衷于大型舰艇开发的苏联人更是将这种重巡洋舰作为本国海军最重要的补充力量之一,本文的主角“斯大林格勒级”战列巡洋舰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可惜的是作为斯大林亲自参与设计方案决策并在其监督下进行研发、建造的战后第一批大型舰艇,该级巡洋舰的建造工作没能在领袖溘然长逝后被保留下来,最终还是因为经费等原因被取消,那一代舰艇研发人员的梦想也就此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2)

一、纳粹入侵阴影下的“救命稻草”

1941年5月卫国战争爆发前夕,苏联海军总参谋部正式开展了研发一款新型战列巡洋舰的计划并提出了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新型舰艇还必须有能力胜任击毁敌方轻型舰艇、对己方水面舰艇进行火力支援、截断敌军海洋交通路线以及在登陆活动中压制敌方岸防火力等战略任务。为了实现军方的这些要求,第17中央设计局的技术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攻坚最终给出了三个初步方案,然而只有一个完全符合海军的要求,而随着局势的变化军方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设计团队不得不再次投入到繁重工作当中去。同年6月,德国发起了“巴巴罗萨计划”,为了保证技术人员的安全第17设计局只好全部转移至喀山,该型舰艇的研发被暂时搁置。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3)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43年,苏联红军在战争中获得了巨大胜利,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海军也开始着手重启因战争搁置的一系列舰艇项目。1944年,新型战列巡洋舰(随后被命名为“斯大林格勒”级)的研发工作正式重启,在战争中获取了足够信心的苏联人目光比以往更加长远——他们认为当德国这个“世界公敌”被消灭之后,表面上如胶似漆的同盟国立刻就会出现裂痕。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宣布将会在未来组建一支有能力与美国海军抗衡的强大舰队,“斯大林格勒”级以及当时同样处在研发过程中的几种轻型巡洋舰和航空母舰将会共同成为这支舰队的核心力量。设计团队意识到如果继续按照此前的计划进行研发的话,“斯大林格勒”级的整体性能完全不足以胜任海军对它的定位,于是对其进行了大量改良工作。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4)

不久之后,军方高层正式批准了该级战巡舰的建造工作,其规模初步定为4艘,这即使对于轻型巡洋舰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1951年,首舰“斯大林格勒号”在乌克兰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是黑海沿岸的最主要的造船工业中心)正式动工,这一项目也获得了斯大林本人的密切关注与鼎力支持。然而由于二战后人类在远程导弹领域的突飞猛进,很多军界人士都成为了这种新型武器的狂热“信徒”,他们认为在导弹面前各种舰艇和战机都是活靶子,这种军事思想得到了很多苏联海军将领的支持;可以说,如果不是受到了斯大林的关注,这种重型巡洋舰甚至不可能迎来动工的这一天,而在这位领袖去世之后,首舰“斯大林格勒号”被立即终止,正在建造的二号舰也被迫搁置。在此之后,苏军将完成度较高的首舰当作试验反舰导弹的靶舰,并于六十年代初在使用多次后将其拆解,该级战列巡洋舰的故事也就到此终结。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5)

二、基本规格及动力系统设计

作为苏联海军建造的第一款平甲板(一战时期首次出现,主要特点为甲板从头到尾连贯,方便大量生产和增强舰体强度)舰艇,设计人员在其船体核心部分下方采用了“三层船底”设计,并全部以焊接打造节省了不少重量。以完成度最高的首舰来说,这艘战列巡洋舰的船体长274m,宽32m,水线长度则达到了260m;其标准排水量超过36000吨,满载时可达42000吨;除此之外,这艘船的乘员共计1700人左右,在担任指挥舰时人数还会在此基础上增加几十人。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该级舰艇的造价十分昂贵,几乎是同时期“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四倍,最高可达12亿卢布左右,这也是很多海军高层极力反对该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6)

该级战巡舰的主要动力来源是4具TV-4齿轮式蒸汽涡轮发动机,单具输出功率可达70000马力。这种发动机的原理就是将蒸汽的动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相比传统的往复式蒸汽机这种系统效率更高,更加接近热力学中理想的可逆过程,也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大型船舶之上(并非仅限军用)。在TV-4的强大推力以及超过5000吨燃料的支撑下,“斯大林格勒”级在速度为30km/h左右时最大巡航距离可达9000km,在不计燃油损耗时最大时速为66km/h。在电力系统方面,设计人员为它准备了8具涡轮发电机(输出功率1000马力)和4具柴油发电机(输出功率1300马力),共计可输出超过13000匹马力的电力,足够全舰使用。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7)

三、“斯大林格勒”级的矛与盾

对于一款以追击敌方巡洋舰为主要任务的舰艇,“斯大林格勒”级的“矛”必须足够锋利,设计人员抱着这样的想法为其准备了威力强大且种类齐全的武器配置。在主要武器方面,第17设计局在1947年提出的最终版设计案中将其主炮确定为305mm61倍径舰炮,这种火炮可以通过先进的“More-82”控制导仪远端制导,其炮口初速可达950m/s,在使用个别种类装药时最大射程甚至可以超过50000m,射速在同等级战舰中也稳居上游,约为3.3发/分。与此同时,这艘舰艇在自卫火力方面的配置也十分全面,包括BL-109A(130mm口径,备弹量200发)、SM-20-ZIF(45mm口径,备弹量800发)和BL-120(25mm口径,备弹量1200发)在内的三种防空炮为该级舰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足以让它远离敌机侵袭。在研发传统舰炮版本的同时,第17设计局还向海军提交了搭载巡航导弹的创新版本,不过这一版本虽然十分符合部分海军高层对导弹的“执念”。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之下巡洋舰对导弹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发射平台,而且导弹发射的准备时间很长,有这几个小时时间敌军早已无影无踪了。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8)

而为了适应冷战时期全世界迈向现代化作战系统的潮流,该级舰艇也安装了一些可以提高作战能力的电子系统,它们有能力成为“斯大林格勒”级战列巡洋舰在实战中最牢固的“盾”。担任主要对空搜索雷达的“十字鸟(Cross Bird)”雷达是苏军在二战时期英国291雷达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这种雷达对海面目标的最大搜索范围为20km,对空时则可达80km,另一方面,“Rif-A”作为该级舰艇的海面雷达最大搜索距离可达40km;在电子战系统方面,设计人员为该级舰艇安装了包括雷达信号干扰器、“Solentse-1P”红外侦测仪和以“Fakel-MO”天线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敌我识别系统在内的多种电子设备。这些系统虽然性能参差不齐,但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毕竟“斯大林格勒”级开发的那段时间苏联人的电子系统技术与西方阵营相比还处在十分落后的阶段,而且同时期其他使用同一套电子系统的舰艇在测试中故障频频,这说明苏联的电子工业还有待提高,如果该级舰艇成功走到测试阶段的话设计人员恐怕就要下大功夫对其电子系统进行改进了。

苏联第一艘重型巡洋舰:人类火炮巡洋舰的巅峰之作(9)

平心而论,虽然“斯大林格勒”级战列巡洋舰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建造完成,但是它无疑是苏联海军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这种威力巨大的舰艇最终成功服役,将对美军对海洋的强大控制力造成怎样的挑战。在该级战巡舰的研发过程中,设计人员充分吸收了卫国战争时期苏军舰艇在血与火中换来的宝贵战斗经验,它也因此被视为二战之后苏联军事科技的结局,对后来的舰艇研发工作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