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诚信奶奶10年还债2千万:90岁诚信奶奶陈金英
90岁诚信奶奶10年还债2千万:90岁诚信奶奶陈金英她为什么会欠下这天价债务?又是如何用10年的时间赚到2077万?没人能理解一位耄耋老人,行动都不利索。而是她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80岁时,她欠下2077万的巨额债务,10年后她全部还清了。罗永浩都视她为“偶像”,说要向陈金英学习。
文|懵懂述史
编辑|懵懂述史
2021年2月春节前夕,90岁的陈金英老人发出一句感慨:“今年过年真高兴啊!”
她这么高兴和过年其实没多大关系。
而是她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
80岁时,她欠下2077万的巨额债务,10年后她全部还清了。
罗永浩都视她为“偶像”,说要向陈金英学习。
没人能理解一位耄耋老人,行动都不利索。
她为什么会欠下这天价债务?又是如何用10年的时间赚到2077万?
想要了解这一切,时间还得回到37年前。
陈金英的致富路1931年,浙江金华的一个中医世家有个小女孩出生了。
她就是陈金英,因为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非常有名的老中医。
受家庭影响,陈金英小时候也很喜欢中医,所以她立志要继承家族的衣钵。
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好中医。
她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后来真的成了一名中医。
在浙江丽水一家中医院内,一待就是28年。
1984年,54岁的陈金英顺利退休。
可能一辈子都在医院忙忙碌,一下子闲下来,陈金英反倒不习惯。
她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或许创业也不是不行。
这个想法,自然会遭到儿女的强烈反对。
退休之后儿孙满堂,本就到了享清福的时候。
在常人眼中,陈金英的想法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但陈金英却觉得自己不能在碌碌无为中结束这一生。
总得做点什么让后半生更加精彩一点。
再坚固的笼子也关不住向往蓝天的雄鹰。
深思熟虑后,陈金英决定设计生产一种装有药包的便携式护具。
护具是用羽绒填充,保护中老年人受伤的腰腿还有肩部的。
她退休后还总是不断地有老年人找她,看胳膊看腿。
她觉得这种东西应该很受老年人欢迎。
然后她就一个人跑到上海,想要看看有没有什么门路。
但可惜的是,一般药品类的出售都是需要一定的资质审批的。
所以陈金英的初步创业计划泡汤了,她多少还是有点失望的。
护具是做不成了,但当时商贸业很是繁荣。
她转而便把目光放在了服装业上,老年羽绒服应该不错。
在心里盘算一番后,她迫不及待地坐车返回了金水。
她并不是头脑一热就开始干的,她先是将这一大块市场进行了领域细分。
结合自己的优势和一些创新想法,规划了自己的创业版图。
定好目标后,那就要立马采取行动,说干就干。
回到家后她把攒了一辈子的积蓄拿出来,招了10名工人和一个裁缝。
然后在城郊租了一间厂房,注册了一家公司:丽水市兴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她想要对中老奶羽绒服进行标准化和批量生产。
十几个人在厂子里干得热火朝天。
自此陈金英开启了另一段传奇的人生。
一开始,陈金英的厂子确实很火热,出售效果也非常理想。
因为当时的市场空缺比较大,没有人和她抢市场。
不得不说她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另外陈金英的羽绒服还物美价廉。
十分贴合中老年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所以生意很快就做起来了,而且还是风生水起。
之前那些瞧不起她,觉得她是在瞎闹的邻居也都对她刮目相看。
陈金英回忆道,当时她最厉害的时候,在很多城市都开了分店。
营业额断崖式的上涨,千万流水百万利润,都是真的。
兴华羽绒在鼎盛时期,年销售额高达1000多万,年利润200万。
但创业哪有那么容易,购买原材料、生产、销售等等
厂里大大小小的事,每件她都得亲力亲为。
每天回到家一挨床就睡着了,可以说非常累,但她说每天都很充实。
成功两个字,对当时的陈金英来说不是异想天开,而是触手可及。
没几年,陈金英就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千万富翁。
可是天不遂人愿,一时的成功算不上是成功。
因为很快,兴华羽绒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其中最显要的就是产能不够。
本就不大的产房,怎么能够承受日益庞大的产品订单呢?
兴华的小厂房,根本就吃不下国外上万件羽绒服的订单。
陈金英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她到处找朋友帮忙联系厂房和工人团队。
但当时国内的加工厂基本都是小规模生产。
再加上距离比较远,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
但钱摆在面前,谁不想赚?
于是陈金英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买地,自己扩建厂房!
和创业的时候一样,还是说干就干。
她开始向银行,亲朋好友借钱,但资金还是有缺口的。
没办法,陈金英决定向民间“融资”。
她回到自己之前工作的地方,莲都区老竹畲族镇。
凭着她良好的口碑,得到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
2004年,陈金英拿着筹集到的1600万元款项,拿下丽水水阁开发区的一块地。
在这块地皮上,修建属于自己的厂房。
一年后,两栋楼的厂房拔地而起,每栋都有四层楼,总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
2005年,是陈金英最意气风发的一年。
5月份,兴华羽绒的风风光光地搬进了崭新的厂房。
如果说之前是小打小闹,现在就是准备大干一场。
所有人都很兴奋,都奔着发家致富去的。
陈金英更是在这个厂房的门头上下了大功夫。
门口正中央,是一块大落地镜子。
左右两边伫立着两个陶瓷大花瓶,正中央是展翅雄鹰雕塑。
光这几样东西,就让陈金英花了大几万块钱。
厂里的员工也从原来的10名,增长到了100多名。
好像一切都在按照陈金英的计划稳步前行。
背负巨额债款这一年既是兴华羽绒的新起点也是转折点。
搬进新厂房,大家都干劲十足,陈金英也觉得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都是带着一家子在厂房吃的。
在兴华羽绒新厂房的旁边,是羽绒制品行业的翘楚:浙江飞雁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吃饭时,陈金英为大家鼓劲,很坚定的说:“兴华一定可以成为下一个飞雁!”
出乎意料的是,这顿饭竟然成了这只“飞雁”夭折的起点。
2006年,过完年后工厂恢复了正常生产和工作。
但慢慢的陈金英发现,工作有点难以继续,一种难言的无力感紧紧包裹住了她。
虽然自己现在有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但是阻挡不住中老年羽绒服市场的不景气。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老年人的消费欲望不像年轻人那么高。
一件羽绒服可以穿很多年,消费群体不够给力。
另一方面,中老年羽绒服款式老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新潮流。
兴华羽绒成了老气的代名词。
很多年轻人连看都不愿意多看一眼。
给家里老人买的时候也不会考虑这个品牌。
陈金英的经营理念也非常陈旧,没有创新性。
她想追上的飞雁羽绒,早已经转变了运营格局。
他们集羽绒服、家纺、羽绒被一体化经营。
甚至还邀请明星代言,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但陈金英还是死守着中年羽绒服这个一亩三分地。
不管其他商家涨多高的价,她的衣服还是一份不涨,质量也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好。
同行也没少在背后嘲笑她:
“衣服做的质量这么好,也是个缺点,买一件穿好几年都不坏,谁还会再买第二件啊。”
听到这种话,陈金英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不管赚了多少钱,她都保持了自己的初心,要做良心企业。
但这也挡不住市场需求减少,款式老旧竞争力差。
很快兴华羽绒资金链就出现了断裂。
看着难以为继的生意,陈金英不得不承认。
兴华羽绒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到2011年,陈金英的兴华羽绒已经欠了2077万元。
这时候已经不能再生产下去了,但仓库中还有大量的滞销货物。
股东们见到这种情况都撤了资,这是摆在陈金英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种是听别人劝,对外宣告破产,那样她就不用承担巨额债务。
当然这样她就不能在做羽绒服了,也就成了别人口中的老赖。
另一种选择就是,不宣告破产,陈彩英面临2077万巨额债务。
陈彩英丝毫没有犹豫就选择了第二种,她说:
“做人得诚实守信,别人相信我,我不能让他们吃亏。钱不还,我心里过意不去。”
为了还债,她只能关停工厂,工人团队也不得不解散掉。
一开始的日子最难熬,还债的日子对于陈彩英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几乎每天都有十多个人高马大的青年堵在他家门口。
凶声恶煞的嚷嚷着:“不还钱就不走”,好像下一秒就要动手打人。
有时追债的还会半夜三更的闯进家中,对陈金英和她老伴儿进行各种威逼利诱。
有一次债主领着十几个壮汉,直接把陈金英围住,非让她当场还钱。
陈金英不管怎么求他们都不管用,最后她只好说:
“钱我一定会还,但你们要是打我,那一分钟钱都拿不到。”
一年365天,陈金英没有一天安生日子。
有一年除夕夜,债主深夜前来催债,气势汹汹的拍着门。
陈彩英躲在家中不敢出声,她刚在过年前还了一点债。
连过年的钱都没有,手里仅剩的2000块钱还是孙子刚给的。
但看对方的架势,不拿到钱是不会走的,陈金英只好把最后的一点钱全给了他。
两个已经80岁高龄的老人哪能受得住这样的折磨。
陈彩说:“那段时间,谁凶就先还谁!”
后来她还总结出来一个经验:
只要手里有点钱,就打电话让债主来拿,和她关系不好的就先还。
就连借钱的利息也全部都要算给他们。
陈彩英光是还的利息钱就有1300多万。
这些事情发生在一位80岁老人的身上,显得十分悲凉。
为了偿还银行的债务,她只能把当年花费1600万买的地皮以900万超低价格卖出。
当初辉煌时期买的两套房也卖出去还了债。
可即便是这般砸锅卖铁,陈金英身上还有350万的债务。
这么一大笔钱,压得陈金英喘不过气来。
但更让人伤心的是,刚变卖了工厂,陈金英的老伴儿就去世了。
这对于陈金英来说是雪上加霜。
本来老伴生前想和她一起去旅游,陈金英说:
“还债期间出去旅游不好,等你病好了我们就一起去。”
但没想到这句话成了永别,两人相伴几十年。
一次都没有出去过,这也成了陈彩英心中最大的遗憾。
再苦再累都没有哭过的陈彩英,看着老伴儿气息消失的那一刻,忍不住大哭起来。
但她没有放纵自己就这么哭下去,她重新站起来。
拍拍身上的灰尘,立志一定要把债务还清。
这时,身边的人看不下去了,劝她说:
“孩子是干什么用的?这么困难的时候,让他们也帮帮你啊”
但没想到,陈彩英果断的拒绝了。
她说儿女们都已经退休了。
身为母亲她怎么忍心让孩子们一起承担这份痛苦呢?
于是2013年,陈金英开始摆地摊卖她的羽绒服。
街边,老年公园到处是她瘦弱的身影。
即便是寒冬腊月,83岁的她也会在早上5点起床。
在户外一待就是一整天,经常被冻的瑟瑟发抖。
凭着这股尽头,陈彩英硬是赚出55万还给银行。
但一天没有还清债务,陈彩英就一天不敢放松。
因为她言而有信,说好要还的债,一分都不会差。
慢慢的,她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媒体开始对她进行大肆报道,银行还专门给她写了感谢信。
“耄耋之年,艰苦还债”
这样的故事也打动了不少爱心人士和商家。
他们纷纷到陈金英小店里买羽绒服。
当地妇联也组建志愿者小队,一起帮陈金英买羽绒服。
利用公众号、自媒体,给陈金英的小店做宣传。
还帮助她开通支付宝,微信收款,还留下来帮忙整理库存。
丽水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听说了陈金英的故事。
便以慈善总会的名义购买羽绒服。
然后再把这些羽绒服分发给养老机构和敬老院等地。
靠着社会帮助,网络带货。陈彩英小店一年的营业额就突破了100万。
此时的陈金英已经89岁了,手上的债务,只剩下亲朋好友的30万。
她没有精力再去折腾,也不在生产羽绒服。
就靠着库存还有一个20平方米的小店,一分一毛的赚着钱。
2021年春节前夕,陈金英回到老家金华。
亲手将七万块钱给到侄子陈其得手中。
2077万元的债务,彻底还清了。
还债的十年里,陈彩英的日子过得十分拧巴。
她从没有买过新衣服,穿的衣服都是用羽绒服剩下的边角料做的。
平时子女们给她的零花钱,也都被她攒下来用来还债。
为了省钱,八十多岁的她去外地进货的时候,
从来都不住宾馆,而是住在地下室。
2019年,她家老房子拆迁拿到的拆迁款,全都用来还债,
分到的房子,也给了孙子自己什么都没留。
她每天就住在一个70平方米月供800块的破旧房子里。
房子里除了睡觉和做饭的地方,其他都用来堆放羽绒服。
还清债的那一刻,她对着镜头开心的说道:
“债都换掉了,这算是高兴了,要是债都还不掉,被列入黑名单就不好了”
整整十年,这是陈金英第一次这么高兴,也是十年来第一次能安心过年。
虽然历经坎坷,但是陈金英老人家的一起从未消沉过。
现在债务还清了,她觉得自己的人生还得继续“折腾”。
她说:“今年我准备去考一个中医医师资格证,说不定我能活到100多岁哩!”
她的人生就像她自己说的:“日子苦是苦,但是我思想很开朗。
不想苦的地方,只想着要去做的事情,努力做事总会有出头的那天。”
耄耋老人走上漫漫还款之路,不少网友表示。
被陈彩英老人这种精神感动哭了,都把她当做自己的偶像。
但她却说:“大家都说我在电视上出了名。但我自己的看法是,诚信是我做人的底线,做人就得诚信老实,借的钱必须得还给人家,这是责任。”
虽然陈彩英老人因为十年艰苦还债路背越来越弯,但守信的她腰杆却越来越直。
这位老人跌宕起伏的一生,每一步都让人感到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