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郭松龄反奉成功后果:除了日本人武力干涉外

郭松龄反奉成功后果:除了日本人武力干涉外所以在当时的《东方杂志》中就有评论道:郭松龄倒戈的目的是为了“清除乱源”,而在东三省实行民主政治,从而稳固东三省之根本,发达实业,保卫人民。这些主张看似都很不错,但至于如何清除乱源,发展实业并没有做具体说明,要知道,当时正是“派系不把自己看成派系”,“军阀不把自己看成军阀”的年代,一旦双方动起干戈,总会有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这也就使得人民很难分辨郭松龄究竟是为了所谓的“清除乱源”还是为了一己私利挑起战祸,更何况郭还生活在派系矛盾非常尖锐的奉军之中。从郭冯签订的条约来看,它其实和当时南方革命政府的主张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了,这也反映了当时国民运动对郭松龄的影响,此外这也极大表现了他关心人民疾苦的爱国思想。那么真正施行的时候真是像密约里面所说的如此吗?再者来说,这真的符合当时的环境吗?郭松龄——剧照

我们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大致分析了郭松龄倒戈反奉的原因和日本人武力干涉造成郭失败的原因,但同时我们也说了,造成郭松龄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日本人干涉那么简单,实际上还有他个人犯的诸多错误也是造成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我们本文就来分析一下造成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郭松龄反奉成功后果:除了日本人武力干涉外(1)

郭松龄

一、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我们知道,郭松龄从日本回国后,便立即和冯玉祥签订了联合反张的密约,其密约的主要内容是:“排除军阀专横,永远消灭战祸;实行民主政治,改善劳工生活,开发边境,保存国土……”。此外,郭冯双方还规定了,如果“为篡夺权利,向内地各省战争,为达前项战争目的,订立卖国条约,向外国借款,引用外国兵力,残杀本国同胞,则本条约无效”。

从郭冯签订的条约来看,它其实和当时南方革命政府的主张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了,这也反映了当时国民运动对郭松龄的影响,此外这也极大表现了他关心人民疾苦的爱国思想。

那么真正施行的时候真是像密约里面所说的如此吗?再者来说,这真的符合当时的环境吗?

郭松龄反奉成功后果:除了日本人武力干涉外(2)

郭松龄——剧照

郭松龄倒戈的目的是为了“清除乱源”,而在东三省实行民主政治,从而稳固东三省之根本,发达实业,保卫人民。这些主张看似都很不错,但至于如何清除乱源,发展实业并没有做具体说明,要知道,当时正是“派系不把自己看成派系”,“军阀不把自己看成军阀”的年代,一旦双方动起干戈,总会有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这也就使得人民很难分辨郭松龄究竟是为了所谓的“清除乱源”还是为了一己私利挑起战祸,更何况郭还生活在派系矛盾非常尖锐的奉军之中。

所以在当时的《东方杂志》中就有评论道:

“要之,军阀以满足私欲而扩充军队,以扩充军队而引起战争。战争以后,胜的一方必论功行赏,必扩充地盘。行赏有所不及,地盘不能将功人悉数位置,于是内部怨望起,裂痕见,而倒戈之举遂不能免了。这是历来各军内讧中的最普遍的重大原因。这回郭氏的倒戈,当然不能逃出这个原因。”

只是因为到最后日本出兵干涉此事,出于民族的自尊心,所以舆论才开始越来越同情郭松龄。

郭松龄反奉成功后果:除了日本人武力干涉外(3)

张作霖

此外,我们还能从郭阐述治奉几条方针中看出,他的政治主张也颇落后于时代之步伐,其言曰:

一,实行省自治以提民气,大局定后,由各县推举代表,连同省议会,开一善后会议,公决施政方针及兴举改革各事。

二,保护劳工,节制资本,以消赤患。

三,免除苛税,以苏民困。

四,练民采精兵主义,务求实行淘汰匪兵,以除民患,而轻负担。

五,整理金融,以维民业。

六,增加教育经费,实行强迫教育。

七,用人以人才为本位,不拘党派亲疏之见。

八,开发地利,振兴实业。

九,整理交通,以利商旅。

十,肃清匪患,整理普察。

从他提出的这十条政治方针来看,很明显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具有十分浓重的旧民主主义色彩。当然了,在这些条款中,也有比较开明的一面,例如第一、二、三、六、七等款的一些部分;当然也有落后乃至是反动的一面。此外我们也知道,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据我国人口总数的大头。而在当时的中国,土地集中历来都很严重,绝大多数的良田都掌握在少数地主官僚手中,农民因此常年流浪他乡。以东北为例,在张作霖统治期间,虽然农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田亩大都掌握在一些官僚地主手里,仅通辽一县,张作霖和吴俊生等人就霸占了上千亩的良田土地。

作为奉军领袖的张作霖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他手下的那些下属们了。张作霖担任省长的时候,他的那些委员们就利用他的权威以特别低廉的价格,将那些有前途的土地买进,然后再一点点的吞并其他邻近的土地。

所以,如果不触及到土地问题,就不能调动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积极性。所以郭所提出来的“开发地利,振兴实业”的政治方针,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一句空话。再者来说,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就有了平均地权的思想,而现在辛亥革命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见郭此等主张之落后。

郭松龄反奉成功后果:除了日本人武力干涉外(4)

张作霖——剧照

二、没有明确表明反帝立场

我们知道,当时张作霖在东北所实行的军阀统治,对外他勾结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内他实行军事独裁。为了能够做到所谓的定鼎中原,他疯狂的收刮民脂民膏,其苛捐杂税可谓是多如牛毛。关于这一点,也是有明确的数据表明的;

我们就拿1924年来说,当时奉天省各种税率都增加了一到七成不等,全年就收刮了两千两百万元。不仅如此,张作霖还镇压了人民的反帝运动,上海总工会就是他下令封闭的。所以在郭的政治方针中,他提出实行民主政治等还是挺具有进步色彩的,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郭并没有明确反帝立场,这就注定他的这份政治主张,不会受到多数人支持。

郭松龄反奉成功后果:除了日本人武力干涉外(5)

三、起兵前未做好充足准备

郭松龄反奉的决心虽然很坚决,但是他的部下缺乏思想准备,当然也就不可能明白他倒戈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要知道,当时倒戈反奉的决定是在滦州的一列火车上突然宣布的,官兵们都不知道其原因究竟为何,所以在军中还一度流传着:“吃老张家的饭,却又打老张家”的说法。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23日,郭松龄召开旅团长以上的军事会议,宣布倒戈反奉,郭松龄还痛哭流涕对部众说道:“今当与诸君永诀,念诸君相从有年,故不忍不作一言之别”。郭的部下也纷纷响应,声称定会听从军长之命。

但是在郭松龄拿出花名册要大家签名的时候,当场就有三十多人不肯签,随后便都被郭软禁起来。其中邹作华迫于压力,勉强同意了。所以旅团以上的军官都尚感突然,更不用说自营以下的官兵了。更何况,在军中还有不少人对张作霖感恩戴德,所以后来在两军交战的时候才会有像于芷山那样的“叛徒”出现。

郭松龄反奉成功后果:除了日本人武力干涉外(6)

四、李景林中途变卦

原先约定与郭冯共同起事的李景林突然在中途变卦,使得郭军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不过想来也不奇怪,李景林本身反张作霖的决心就不坚决,只是因为在奉军中受到了歧视,对张作霖心怀不满,最后出于自己的私人恩怨才答应与郭松龄结盟而已。所以等到郭松龄举兵之后,他便倒向了张作霖,并将郭松龄扣押的奉军将领全部释放,这也算是给张作霖交了一份“投名状”。

当然了,李景林的中途变卦也跟另外一个盟友,即冯玉祥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当时郭、冯、李三人曾有密约,要建立一个所谓的三角同盟,作为交换条件,直隶、热河归李景林治理,而冯玉祥为了贯彻和平主张对热河绝不攻取。但本身两地在北京政变后就归国民军第二和第三军治理,所以此时要交给李景林,冯玉祥自然是不舒服的,最后还是在郭的代表劝说下,冯玉祥这才答应签字。

但是在11月30日之后,当热河都统阐朝玺退出后,冯却派宋哲元开赴到朝阳,占据热河,而国民军的第二和第三军的邓宝珊和徐永昌则进攻保定,以图“规复河北地盘”。这样一来就使得原本反张态度就不坚决的李景林起了“倒戈”之心,所以最后李一怒之下,将郭所软禁的奉军将领全部释放。

等到12月2日的时候,冯军开赴到落堡,要求借道出关援郭,但李景林担心有诈,于是便宣布与张宗昌组织起直鲁联军,通电讨伐冯玉祥。如此一来,就使得郭松龄大军陷入了孤立无援之境地。

郭松龄反奉成功后果:除了日本人武力干涉外(7)

李景林

五、过于自信

在连山战役之后,郭军并没有乘胜进兵,而这就给了张作霖以喘息之机。在随后的巨流河决战中,郭也没有采纳部下的正确建议,避开奉军主力部队,从两翼迂回包抄,而是兵分三路与奉军正面对抗。

结果,郭军遭到了吴俊生骑兵的突袭,弹药库被炸毁,与后方的联系也被切断,郭松龄虽然身先士卒,奋勇作战,但却始终都没有能挽回失败之局势。当然了,郭松龄所犯的这些军事错误,其实都源于他过于自信,轻敌的缘故。

郭松龄反奉成功后果:除了日本人武力干涉外(8)

冯玉祥

总结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原因的分析。总的来说,郭松龄失败的原因是多元化的,任何一个单一原因是不可能造成他最终的失败的,而是在这诸多的原因结合之下,才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不过话说回来,郭松龄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对奉系军阀却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推动了当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群众运动。

郭松龄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著名的爱国进步将领,在中国人民反对军阀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上做出的贡献,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