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曼斯克最高温度:每年极昼极夜103天
摩尔曼斯克最高温度:每年极昼极夜103天五年内战导致190万苏军和近千万平民伤亡,摩尔曼斯克虽然位置偏僻,但双方争夺战却从头到尾从未中断,新建的海军基地、港口和铁路公路被轰炸的面目全非,直至英法联军全线撤离后才逐步稳定,但苏军直到1922年赶走日本干涉军后,才敢放心的公开宣布摩尔曼斯克已经解放。德国在1918年11月战败签署停战协议,苏俄次日便宣布废除《布列斯特条约》,但此举不被盟军认可,至此进入270万苏军对抗240万白军和70万外国干涉军的俄国内战期。在一战爆发的第二个阶段,俄国原料供给已远远无法保障战时需求,因此在巴伦支海挑了一个不冻港建造铁路,从而使盟国援助的军事物资不受威胁的直达欧亚战场。1916年,俄国在巴伦支海岸的港口、铁路、公路和海军基地全部完工,为避免被德军轰炸将其改名为摩尔曼斯克,也就是俄国民间俗语“挪威人”的意思,将俄国应对德国海军封锁波罗的海的全部辎重武器都囤积在这里,再由数万平民不分昼夜的将援助物资发往
“1989年,在苏联最后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摩尔曼斯克还有46万常住人口,到了2018年再次普查只剩下29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有3个常住居民在逃离这座城市。”
俄罗斯向导略显低沉地继续说:“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帝国建立的最后一座城市,最初以沙皇伊凡雷帝建立的罗曼诺夫王朝为名,先后在一战、内战和二战期间立下卓越功勋,于1985年被授予英雄城市称号。”
摩尔曼斯克位于科拉半岛东北部,是俄罗斯最北端的一级行政州,总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75万人口,其中29万生活在巴伦支海沿岸的首府摩尔曼斯克市,因深入北极圈300多公里,该市又被定义为“北极圈最大城市”,在一战二战和内战期间,颇受各个战争国家的关注。
摩尔曼斯克的原始土著是北欧民族萨米人,属于蒙古人和欧罗巴人联姻的混血后裔,大约在公元10世纪时,被芬兰人多番排挤才北迁巴伦支海沿岸生活,以驯鹿和渔猎为主。
在一战爆发的第二个阶段,俄国原料供给已远远无法保障战时需求,因此在巴伦支海挑了一个不冻港建造铁路,从而使盟国援助的军事物资不受威胁的直达欧亚战场。
1916年,俄国在巴伦支海岸的港口、铁路、公路和海军基地全部完工,为避免被德军轰炸将其改名为摩尔曼斯克,也就是俄国民间俗语“挪威人”的意思,将俄国应对德国海军封锁波罗的海的全部辎重武器都囤积在这里,再由数万平民不分昼夜的将援助物资发往前线,为俄国打赢一战提供了强大的补给。
到了俄国内战时,苏俄为尽快退出一战选择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给盟军带来颠覆性的战略影响,盟军就此转向支持白军。而白军对摩尔曼斯克的战略意义十分清楚,因此联合盟军从占领摩尔曼斯克开始掣肘苏军。此战英国投入士兵1.3万人、美军4000人、法军2000人,另有奥林匹亚号巡洋舰、护卫舰等十多艘战舰参战。
德国在1918年11月战败签署停战协议,苏俄次日便宣布废除《布列斯特条约》,但此举不被盟军认可,至此进入270万苏军对抗240万白军和70万外国干涉军的俄国内战期。
五年内战导致190万苏军和近千万平民伤亡,摩尔曼斯克虽然位置偏僻,但双方争夺战却从头到尾从未中断,新建的海军基地、港口和铁路公路被轰炸的面目全非,直至英法联军全线撤离后才逐步稳定,但苏军直到1922年赶走日本干涉军后,才敢放心的公开宣布摩尔曼斯克已经解放。
为了不重蹈内战覆辙,苏联准备在此设立西北工业中心,历经四年建造于1937年在摩尔曼斯克成立北方舰队总部,并一口气将其扩张成苏联五大舰队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军舰队,巅峰期共拥有15艘潜艇、8艘驱逐舰、7艘巡洋舰及破冰船等辅助舰艇共200多艘,还有400多艘运输舰(总吨位超百万)、1300架歼击机随时待命。
然而,自诩拥有“地表最强海军战力”的摩尔曼斯克,却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空军狂轰滥炸792次,其遭受破坏程度不逊于斯大林格勒。而德军之所以扔下20多万枚炸弹也要打垮摩尔曼斯克,就是因为这座城市是二战苏联与西方世界的主要运输线,80%的西方各国援苏物资都从这里发往苏联各条战线。
在此后40个月里,摩尔曼斯克90%的建筑被炸毁,损失了百余艘战舰、300多艘运输舰,500多架飞机和数万名士兵,战况之惨烈、损失之沉重,令英美不得不派遣上百艘战舰协助护航。而20万摩尔曼斯克平民浴血奋战为前线保障弹药供给的同时,还在密集炮火中偷偷出海捕捞了85万吨鱼,制成360万罐鱼罐头发往苏军前线。
在整个二战期间,摩尔曼斯克的舰艇和兵力都增加了一倍多,二战结束后又补充了9万兵员,从此开始北方舰队核潜艇和导弹艇的常备值班与远洋备战。
1955年弹道导弹发射成功、1958年核潜艇入列、1959年K-3核潜艇形成战力、1966年核潜艇分队环球(航程4万公里不出水面)、1991年部署第三代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等等辉煌,都离不开摩尔曼斯克这座英雄城市的辅助。
既是英雄城市(有政策扶持和特殊福利),又是西北工业中心,为什么摩尔曼斯克的常住人口反而连年减少呢?
向导明显被我这个问题给呛到了,想了一下才回答:摩尔曼斯克的逐渐凋零,首先是军事地位决定的,北方舰队目前仍然是独立的军事行政单位(俄罗斯第五军区),也是俄罗斯最主要、最绝密的核战略威慑力量,自苏联成立至今只对中国某家媒体开放过一次独家采访,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自然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生活便利。
最少要通过三个部门的同意
以旅游业为例,外国游客想前往摩尔曼斯克的部分地区旅行,需提前3个月向俄联邦边境局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后会发来一张登记表格,填写个人资料、酒店、向导、路线、时间和航班等等信息,再寄到摩尔曼斯克旅游局进行第二步审核,通过后还得征询北方舰队总部同意,以避开重要活动和敏感时间段。
如果有自驾或出海的行程,得额外再征求安全委员会和北方舰队的双层同意,录入车辆或船舶识别码后才能出发,行程中有北莫尔斯克等军事城镇,还需另行申请人员许可证和车辆/船舶通行证。
北极饭店
艺术博物馆
看起来没什么复杂,但真正实施起来却相当困难,俄罗斯朋友推荐的当地向导在过去十年内共协助1500多人提出申请,只有75人通过,成功率低于5%。据其声称,摩尔曼斯克2001年就对外开放旅游,到了2017年统计却只有800多个外国人能完整走遍这座城市的敏感地区。
简单来说,这套严苛的审核程序确实阻断了旅游业和经商渠道,但为了摩尔曼斯克乃至整个俄罗斯的安全,这么做又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号称“北极圈最高建筑”的北极饭店门可罗雀几近倒闭,专为外国游客修建的摩尔曼斯克艺术博物馆,至今只卖出了不到500张门票(俄罗斯人免费)。
极夜初期的最亮天空
冬季积雪持续7个月
“除此之外,恶劣的自然气候也是人们逃离摩尔曼斯克的主要原因”,向导指着导航仪上的北极纬度说:“摩尔曼斯克每年有103天极昼极夜(63天极昼、40天极夜),冬季从10月持续到来年4月,只有5-9月的白天才有零上温度,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仅为17℃,1月份最低温度可达-39.4℃。”
在如此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时间原本就很局促,更可悲的是,温度最高的5-7月虽然是极昼,但昼夜温差太大就算勉强种了也没有收成。
没有农业基础的常住居民,就算收入再高也很难获得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所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都得翻番,就算俄罗斯盛产的粮食与肉类,也要额外增加高昂的长途运输成本,直接导致摩尔曼斯克的物价消费堪比北欧(离挪威只有108公里、离芬兰182公里)。
虽然摩尔曼斯克矿石储量丰富,出口全球130多座城市换回大量外汇;渔业捕捞也收益颇丰,尤其是超高利润的鲟鱼子养殖业(1克均价4美元),但架不住寡头瓜分与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得越来越多低收入平民不得不被迫逃离,而高收入群体也在赚够钱后直接移民欧洲,其中又以挪威为最,据说每年移民挪威的摩尔曼斯克高收入者都在千人以上。
那么,摩尔曼斯克的现实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尝试过用“压抑和封闭”来形容这座北极城市,因为天寒地冻,也因为十分不便(游客去很多地方都得报备或申请),但摩尔曼斯克的风景却又无可比拟,尤其是躺在床上就能看到的极光,也被摩尔曼斯克各种匪夷所思的建筑和行事风格所折服(下一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