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会伤人这本书的内容:为何爱会伤人
为何爱会伤人这本书的内容:为何爱会伤人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可靠的凭证。 一个人在追求你的期间越忘我,在关系确立后就越容易“忘你”。
我们常讲,人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但这只是愿望,事实是,具有这种宝贵素质的人总是少数,而多数人的人生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跤,而且摔跤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恋爱的感觉,无非是两句话: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一个人在追求你的期间越忘我,在关系确立后就越容易“忘你”。
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可靠的凭证。
我们都不容易看到并尊重恋人的爱的逻辑,相反我们都执着在自己的爱的方式上,并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这就导致了孤独,并且越相爱越孤独。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我们要永远记住,感受的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
我们常说,相恋容易相处难。相恋时,其实我们没有和对方的真实存在打交道,我们是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与自己的幻想打交道,这自然比较容易。相处时,我们就要看到彼此的真实存在,从而能适当地放下自己,与那个和自己一样拥有独立意志的人打交道。这的确更难。——第29页
每个人的生命是一个轮回,你势必会发现,“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在同一个地方以同一种姿势摔跤的历程。同样的,每个家族的生命也是一个轮回。命运之所以给我们这些轮回,正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通过这个功课。
爱情的正确与否,关键不在于找到“正确”的人,而在于你能否将自己的内心修炼成“正确”的。
百分百地付出,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而只是自顾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恋人的需要。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理解对方,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
一个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越大,就越容易产生迷恋性的痴爱。然而,一个人越迷恋爱人,就越看不见爱人的真实存在,他看见的,其实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
一个内心充满恨的人,他越爱一个人,他就越有可能成为那个人的地狱。
当你看到一个坠入深渊的人时,不要以为,他只是一个受害者,相反,他可能正在享受着这个深渊。甚至,这个深渊,还是他自己制造的。
改造梦想,是恋爱关系痛点的根本所在。你明明和这样一个人在一起,却非要他变成另一个你想象中的人。甚至,你根本就看不到这个人的真实存在,而是无比幸福或无比痛苦地将你心中的“好东西”与“坏东西”投射到对方身上。你是在与一个幻想中的人相爱。
为什么一些人会如此渴望支配恋人呢?美国心理学家谢尔登●卡什丹在《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一书中总结了两个常见的原因:
其一,这样的人童年时,和父母的关系是颠倒的,即他们的父母是脆弱的依赖者,不仅不能照料孩子,反而要孩子来照料自己。因此,孩子很小的时候便成了一个大人,并从照料及支配父母的过程中获得了自己最初的价值感。长大了,他们便渴望重复这种关系模式。
其二,他们曾与妈妈有严重的分离,或者妈妈对他们的照料严重欠缺,这让他们对现实妈妈极端不满,而在心中勾勒了一个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爱人形象…… 而恋人的任何独立意志都会令他们担心分离,所以他们会尽一切努力打压恋人的独立意志。
当内心有浓重的不安全感时,一个人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不爱”的信息上,一旦嗅到“不爱”的信息,就会立即后退,并很容易在后退时做出严重伤害关系的行为。其实呢,这些“不爱”的信息,很多时候只是自己以为的“不爱”,或准确来说是内心的不安全感向外投射的幻象,而不是事实。……
实际上,对于有浓重不安全感的人而言,突然掉入真正的幸福里,也会有巨大的晕眩,而难以相信爱的到来,并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挑战对方,让对方不断给出爱的证明,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确信这是爱。但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是,对方感到越来越疲倦和厌烦,最后真的不再爱了。
一个民主氛围重的公司,人们相对比较积极主动。相反,一个专制的公司,人们势必会发展出许多被动攻击的方式,于是大家经常会犯一些莫名其妙的低级错误,譬如懒散、遗忘、拖沓与失约……这些所谓的马虎其实常常就是被动攻击。
男人普遍习惯于否定女人,也习惯伪装得很行。并且,自己内心越自卑,就越伪装得“我很行”。他越伪装,就越要打压自己所爱的女人的自信。——第42页
直接使用自我伤害的极端方式,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志。这是一种要挟,其中隐含着权力的味道。
很多对夫妻吵来吵去,其实就是在争取这样一个结果——“你什么都不懂,你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你什么都要听我的”。
一个人越渴求这样一个结果,他就越容易把每一个小事都变成一个战场。对他而言,任何一件小事都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他必须让配偶在每一件小事上听从他的意志,他会觉得,自己的确控制住了局面。
他这么渴求控制配偶,进而彻底在这个亲密关系中占据制高点,其原因常常是,以前在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中,他没有占据制高点,相反,他老被其他亲人控制,或曾被严重伤害过。
胡茵梦在其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中写道,她和李敖刚恋爱时,他是天底下最会照顾女人的男人。那时,每天她一醒来,床头都会放着一杯牛奶、她爱吃的食物和一份她必看的报纸。
后来,她才明白,李敖这样做有一个前提——“一切事物在他掌控中”,一旦这个前提被打破了,他就是最不容人的那种人。
所谓“一切事物在他掌控中”,即他感觉自己绝对行,或者说,他的支配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时,他就会展示“我可以为你做一切”。
不过,支配者这样做时,他藏着一个假定的条件——“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他们不仅会收回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还会施展出霹雳手段,以惩罚不听话的恋人或家人。
百分百地付出,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而只是自顾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对方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写道: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因为,看似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其实也在用他的独特方式回击你,而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
我们选择和谁在一起,一定有这样一个意思——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法是,我想拥有他身上的某些品质。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理解对方,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
童年受过的苦,我们长大后一般至少要再重复一次。童年受苦的时候,弱小的我们无处可逃,只能接受。成年再受一次类似的苦,其实是埋着这样一个愿望:这一次,我要做主,我要修正童年的那次错误。
意识上会排斥和自己不同的人,然而,他们的潜意识一定会驱动着他们去接近与自己不同的人。结果,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有一种困境出现,他们非常讨厌某种人,但这种人就是不断地出现在他们身边。
兼职工作令他的生命多了很多激情,而本职工作令他有了安全感。
更多的情况下,契合是不可能的,不管一个人多么爱你,他仍然不能如你所愿——自动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报你的“好”。甚至,即便知道了你的渴望,他仍然不能甚至不愿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报你。
因为,一旦这么做,他作为一个人的独立存在就不存在了,他就沦为一个工具,一个满足你的梦想的工具。
熊关在笼子里,假若挨打,它会尽可能地缩成一团,这样对它的痛苦尽可能的减少,等走出笼子里,再次挨打,它仍然缩成一团,却没有意识到,它可以打滚,逃跑甚至反击。
真正的善良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在相恋的第一个月时就分手。
经营感情其实是一种能力,它需要安全感做基础。安全感高的人自然懂得经营感情,而安全感低的人自然就倾向于逃避问题并幻想正确的人。
我们不仅常常感觉到要命的孤独感,我们也无法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因为真正的亲密,是两个人真我与真我的相遇。
假若我们执着地认为,幸福就在于找对一个人,那么可能我们终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相反,假若我们能明白,幸福在于内心的和谐,而外部世界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展现,那么我们可能会发现,原来答案就在自己身边,就是那个和我们一直厮守着的伴侣。
真爱,需要决心、勇气和真正的责任感。懂得真爱的人,要为对方负责,但同样需要对自己负责。那些一味在恋爱中扮演“永远不会错”的人,其实恰恰是不懂得真爱的人。
不要将你人生的答案、你幸与不幸的原因都归结到对方的正确或错误上,而是要归结到另一点,你的内心
在自由恋爱时代,只要爱人不是你被迫选择的,那么爱情中的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你主动选择的。 所以,只要是自由恋爱,就要试着不谴责对方,试着从自己身上找答案,然后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熟悉感是一见钟情的秘密。
俄狄浦斯期的偏差有许多种类型,容易出现的是妈妈爱儿子胜过爱丈夫和爸爸爱女儿胜过爱妻子。在这种家庭长大的男孩以后会有强烈的恋母情结,女孩则容易有强烈的恋父情结。
实际上,对于有浓重不安全感的人而言,突然掉入到真正的幸福里,也会有巨大的晕眩感,难以相信爱的到来,并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挑战对方,让对方不断给出爱的证明,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确信这是爱。但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对方感到越来越疲倦和厌烦,最后真的不再爱了。
和狂热的迷恋者在一起,被迷恋者只会感觉到孤独。
对于我这个朋友而言,精彩的兼职工作就像玩耍,就像探索世界,而本职工作就像是妈妈。
那个乏味的配偶,就像是妈妈,而一场有感觉的婚外情,就像是玩耍或探索世界,真正驱动它的,也许就是好奇。尽管可以爱得死去活来,但其实质或许就像小时候玩过家家一样,只是一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