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权谋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系列7
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权谋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系列7嘉靖接着问:“外省调来的粮食一定比自己产的贵,不知桑农们是否愿意?”严嵩答道:“从外省调拨。以往每年外省都要给浙江调拨一百多万石粮食,增加了桑田,再增调粮食就是。”严党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亏空,想出了一个“改稻为桑”的法子。“将浙江的农田再拨一半改为桑田,一年便可多产蚕丝一千万两以上,也就是说可以多产丝绸二十万匹。”嘉靖问:“农田都改做了桑田,那浙江百姓吃粮呢?”
作者:曹亮(抓风)
不得不说,这部剧一开篇,大萌朝的局面是真的难,好难。
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可是朝廷的银子不够用。
寅吃卯粮,则卯粮吃完,真不知道我大明朝还有什么可吃!
严党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亏空,想出了一个“改稻为桑”的法子。
“将浙江的农田再拨一半改为桑田,一年便可多产蚕丝一千万两以上,也就是说可以多产丝绸二十万匹。”
嘉靖问:“农田都改做了桑田,那浙江百姓吃粮呢?”
严嵩答道:“从外省调拨。以往每年外省都要给浙江调拨一百多万石粮食,增加了桑田,再增调粮食就是。”
嘉靖接着问:“外省调来的粮食一定比自己产的贵,不知桑农们是否愿意?”
严嵩接着答道:“每亩桑田产的丝比每亩农田产的粮收成要高。”
嘉靖不再问了,说道:“再加一条,改的桑田仍按农田收税,不许增加赋税。”
“圣明天纵无过皇上!”严世蕃接话说道:“这样一来,浙江的百姓定然踊跃种桑。”
浙江方面,四个月过去了,朝廷要改的桑田完成率还不到一成。
杭州知府马宁远带着属下的淳安知县常伯熙、建德知县张知良强行改稻田为桑田,马踏青苗,引起了百姓们的不满。
面对黑压压的老百姓们,马宁远说道:“改稻田为桑田,上利国家,下利你们!这么天大的好事,就是推行不下去!今天居然还聚众对抗!现在明白了,原来是有倭寇在煽动造反!”
看到这里有人会觉得离谱,几个农民护自家地里的稻子怎么就和倭寇搅合到一块了?
抗倭是当朝大事,任何事情只要和倭寇沾上边,性质立马就变了。
只要有一个头等大事做底,slogan摆出来,其他所有事情都必须服从ZZ正确的大局。
几千年来,全世界涉及到公众的权谋都是这么玩过来的。
毕竟,《乌合之众》嘛,这本书写的特别魔性,到现在还看不到一丝丝落伍的痕迹。
啥?码字的时候群里小伙伴问我国家即将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事情,问我啥看法?
我嘞个去,你问的可真是时候,先声明不得和上面写的内容产生联想。
多个省份养老金账户亏空的新闻大家也早就看过了,甚至到了新一辈的钱不交进去,老一辈的养老金就领不出来的程度。
无论是国家养老金制度还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其实都是一种官方背书的长周期理财产品,如何取舍我不做评论,这玩意我要是表态了会被炸号。
教员早就教育过我们:想知道未来怎么样,去历史里找答案。
历史的实践证明,每隔上二十年左右,很多在上一个时代天经地义的东西就会遭到动摇甚至坍塌。
真正能够长远规划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健康,其次是身边的亲情,再次是直接属于自己的财产。
当然我指的是普通人,你要非得说佛祖给孙猴子做了五百年职业规划,驯服后用来护卫唐三藏取经我也没办法,毕竟普通人的长远规划几乎都会落空。
这个周末本来想写的,结果全部时间都拿去整理书了,949本分15个类别全部整理好,等整完头皮都麻了。
哎~先别着急表扬我,这里面一大半都还没看呢,而且会不断有新书加入进来。
今天定个target,4年啃完。
这已经很快了好吧,我每天还得正常工作、保持健身、有3本书同时在写书稿,要思考各种经营和发展的问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应酬,要照顾好我这个单身汉的饮食起居,睡眠时间已经压缩到每天5小时……
毕竟,我这人还有个优点:特别善于加班。
哎,一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就脑袋大。
不想的时候,反而特别清醒特别精神。
我这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得,字码完了,继续进行下一项安排。
最后,嘴碎一下推荐几本最近看过的书,都是那种看完让人沉思很久的类型。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煤老板自述三十年》《地狱里的希望》《暗影中的人》《无人知晓》《若非此时,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