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博士临终遗书(北大女博士遗嘱自白)
北大女博士临终遗书(北大女博士遗嘱自白)在本科就读阶段,她成绩一直位于全系前三名。2007年高考的时候,她没有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预科班。娄滔翻开娄滔的人生履历,她每一步都是顺风顺水,也称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学习成绩就极为优异,从2004年开始就读于恩施高中,是全校出名的尖子生。
“一个人活下来的意义,不能以生命的长短作为标准,而是应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
这句话并不是什么名人名言,而是一位北大女博士的遗嘱。
这位姑娘从2016年被查出了渐冻症,随后病情便不断恶化,最终以口述的形式写下了这份遗嘱,经过媒体的报道,引发了无数人的感慨。
她的名字叫做娄滔,如今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娄滔
短暂而又璀璨的人生翻开娄滔的人生履历,她每一步都是顺风顺水,也称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学习成绩就极为优异,从2004年开始就读于恩施高中,是全校出名的尖子生。
2007年高考的时候,她没有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预科班。
在本科就读阶段,她成绩一直位于全系前三名。
并且,她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死读书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她便前往媒体新闻中心担任志愿者的职务,为全世界运动员担任翻译,获得过大量好评。
这样的人生,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2012年,大学的同学们毕业,而娄滔则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古代史专业。
这门专业,似乎只有学历高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大展拳脚。
所以,硕士期间的娄滔则更加努力,她需要用汗水换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这段时间里,她以世界史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还在相关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译作,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基础。
从那以后,她更是没有气馁,用尽全力想要跻身于国内最好的大学继续深造。
到了2015年,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且以笔试、面试全部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北大历史系,开始攻读古埃及专业的博士学位。
或许,这次毕业,她终于可以喘上一口气,将自己多年所学运用到工作当中,多年以后,她也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知名专家。
可是,命运总是在最为关键的时候选择开着玩笑。
2016年初,刚刚开始读博不久的娄滔被诊断为渐冻症,此时的她,还对生活抱有很大的希望,以乐观的心态和病魔对抗。
可是,她内心深处,还是知道渐冻症的可怕之处。
国内了解渐冻症这种疾病的历史并不长,被大众广泛熟知,大概也只能追溯到2014年。
当时,一项“冰桶挑战接龙活动”才将渐冻症带到了普通大众面前,很多人才开始了解到这种不治之症,患病的人几乎没有任何好转的可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也会渐渐失去活力,这种情况无法被根治,只有拖延。
待到病情恶化到一定程度,全身的肌肉都不能够继续运动了,那对于患病者来说,就是生命的尽头。
而且,最为恐怖的是,这种病不仅会要人的命,还会不断折磨患者。
在患病一段时间后,病人则不能活动,甚至连基本的进食都会成为大问题,那种痛苦也只能由病人默默承受。
很多医生都知道患上这种疾病会有多么痛苦,他们接收到这种疾病的患者后,总是会想尽办法关怀,让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尽可能体面。
研究经验表明,若渐冻症被确诊,那么剩下的生命将不足4年,这四年也并不是在平稳之中度过的,医院的所有方式都在想尽办法维持生命。
如果病人不能吞咽,那么就必须辅助以胃肠管维持,有些患者甚至不能呼吸,医生会将他们的气管切开,用呼吸机帮助他们保持体内的氧气。
渐冻症患者之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霍金。
霍金活了这么久,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护理非常精心,当然,这种“精心”也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患者能够感觉到明显的痛苦,而且还会比正常人更为敏感,护理费用非常高,如果使用到了呼吸机等设施,那么需要的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在确诊疾病的时候,娄滔也仅仅只有28岁。
这样的消息宛若晴天霹雳,深深伤害了娄滔和她的家人们,最初的时间,她还在尽力隐瞒,不想让身边的朋友知道自己患病的事情,这也是她自尊心的驱使。
然而,随着身体的不适症状越来越多,她再想隐瞒也无济于事了。
在患病一个月以后,她主动找了个理由和男朋友分手,也不希望拖累别人,很多老朋友希望能够来医院看看娄滔,全都被她拒绝了。
她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就算要早于大家离去,她也希望自己能保留一个健康美好的形象。
这个病在不同人的身上表现也不太一样,在娄滔身上,就显得来势汹汹。
当年10月,娄滔的病情开始出现恶化,家人也将她转回了恩施老家的医院当中保守治疗,可这种方式依旧无济于事,在恩施,她渐渐失去了吃饭和张嘴的力气。
即便如此,她依然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勇敢面对现实的一切,希望能和病魔抗争到底。
2017年,娄滔已经患病一年多了,在这一年里,她虽然活动不便,脑海中对于人生的想法却越来越多,思考地也越来越透彻。
所以,她找来了护士,用口述的形式留下了这样一份遗嘱。
由于精力实在有限,这份遗嘱的内容并不多,只有一些她自己的看法。
开头第一句,便是“活着的意义,应当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
此外,她也提到了,自己要有尊严的离开,并鼓励父母要微笑面对生活,未来还有很长。
她是一名高学历博士,在遗嘱的第二段,她希望自己的头部能够留给医院做医学研究,为攻克渐冻症尽绵薄之力。
她深知患病后的痛苦,也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人正在遭受这种疾病的折磨。
除此以外,她还提到了,若是自己身上的器官还有用得到的地方,那么将全部捐献出来,用来帮助其他人。
对于自己的后事,她在最后一段也有交代:
火化后骨灰撒进长江,不要坟头,不占用任何地皮,免得给社会带来负担,在走后,不要收取任何人的慰问金,不要留下任何痕迹。
最后一句话便是:就如同我从来没来过。
短短四段话,读过的人总会泪目,也会愤愤不平,感慨上天不公。
爱,会紧紧包围她在写下遗嘱后,娄滔的身体已经渐渐丧失了自主控制力,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不动。
而这份遗嘱,此时已经在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无数人都在牵挂着这位女孩的情况,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的成员们自发组织起来,他们想尽办法为她的病情献计献策。
校友会的会长名叫刘萌,她也联系到了娄滔的父亲。
娄父对她说,自己看到了一个美国南加州教授攻克渐冻症的消息,看看刘萌那边有没有办法联系。
刘萌听说以后更是激动不已,她急忙通过朋友的关系向外界取得联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远在美国的校友,对方表示能够联系到。
只是,可惜的是,这位美国教授表示,自己的研究还在初期阶段,并没有应用于临床。
另外一位校友看到信息后也主动找到了刘萌,表示自己这里有过几年的渐冻症护理经验,可以以花费最低的办法尽量实现“精心护理”,刘萌立即将这位校友的联系方式转交给娄父。
校友会的成员在那段时间里,每天都能收到几十通电话,大家都在想着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包括不少偏方。
2017年10月9日,娄滔被接到武汉汉阳医院,她的父母其实已经默默接受了现实,也决定顺着女儿的意愿,完成她最后的一些事。
他们在人体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名字。
娄父对大家说:“我的女儿不幸得了渐冻症,并且强烈要求在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这是她最后的愿望。”
熟悉娄滔的人,也非常能理解她的这种执着。
他们觉得,这是娄滔本人的强烈愿望,就是因为她自己不甘心,也想为社会做贡献。
她那会还没有毕业走向工作,深知国家培养出一个博士生非常不容易,娄滔目前的状况,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回馈社会了。
那会,一系列全新的救治措施开始实施,娄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过心里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来自五湖四海的探望者来到武汉,娄父都会前去接待,并且搜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
他回忆道:
“我那会的精神状态特别好,从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上九点,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几乎都在和别人交流,每次进入女儿病房的时候,我也会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让女儿看到自己高兴。”
可惜,上天依旧没有眷顾这对可怜的父女。
从年底开始,娄滔的病情反复得很厉害,对于娄滔而言,那一阵每天都是折磨。
娄滔曾经表达过,自己想要安乐死,有的时候干脆让身边的人拔掉呼吸机管子直接送去火化。
不过,那会娄滔已经没有办法说话了,她只能努力用微弱的唇语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更多的时候,则是沉默不语。
这些情况,也深深刺痛着娄父的心。
他知道,娄滔是一个始终在追求完美的女孩,以前脸上长了一颗痘痘都会让她痛苦不已,现在却瘫在那里,对她来说更是难以接受。
父亲还是在尽力安慰女儿,那个时候,他也回想到了很多娄滔曾经说过的话。
没生病的时候,父女俩就探讨过死亡的话题。
娄滔也说过:“如果一个人活着,就是在给社会和身边的人增添负担,那么还不如不活。”
报考志愿的时候,家里人都反对她前去学习历史,因为她学习成绩优异,完全可以报考各种热门的专业,今后就业也根本不会是问题。
可娄滔决定的事情,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她对于自己的人生,始终有自己的见解。
她对父母说:“掌控不了人生的人,即使勉强活了下来,那么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接近两年的悉心照料,娄滔的父母难免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不过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并不会前去探望女儿,怕这些情绪同样会影响到女儿的心情。
娄滔虽行动不便却也知道,父亲或母亲若是某一天没有到来,那便是情绪不好了。
娄父也只能找一些勉强的理由,比如说“身体不舒服”或者“有事要处理”,可娄滔心里也跟明镜一样,她能读懂这些话背后的含义。
娄滔不太希望自己的朋友或校友前来看她,生命的最后关头,她也没有完全拒绝。
2017年10月16日,刘萌则代表北大校友来到了武汉汉阳医院,并送来一束美丽的鲜花,从那天以后,这束鲜花则一直摆在娄滔的床旁。
娄父回忆说:“女儿每天都会看看这一束鲜花,它也能带给她无形的力量。”
很可惜,娄滔是在2018年1月4日去世的,刘萌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已经是1月5日了。
娄父同样也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还是给不少人发去了消息,字里行间都在感谢校友会一路以来的支持与陪伴。
只不过,他也表示自己很难受,娄滔的病情始终都得到了广大媒体的报道,娄滔去世以后,他连接电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帮助娄滔完成最后的心愿。
很可惜,娄滔的器官不符合捐献条件,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在娄滔逝世一个月以后,是北大湖北校友会举办年会的日子,刘萌也希望邀请娄父前来,他们为娄滔准备了一场追思活动,并且在现场为她准备了一把空荡荡的椅子。
娄滔的那份遗嘱,寥寥数语却感动了万千读者,刘萌很清楚娄滔想要表达的意思。
她说:“娄滔让我们知道了,精神的高度永远与年龄无关,她用自己做了榜样,人类的美好,也是在不断进化的。”
至今,娄滔的房间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父亲仍旧不能释怀,常常叨念“早知道结果是这样,我们就不折腾姑娘了,这个过程她太痛苦了,但当时还总是抱着一线希望的。”
2021年,娄滔的母亲至今还关注着“渐冻症”的患者,她还说:“虽然姑娘走了,但是我们一家在这个过程中都感受了太多的爱,来自于社会各界的爱。也希望通过姑娘的事,我们的政府,能给20万‘渐冻症’患者更多的关心。”
也有很多“渐冻症”患者联系娄妈妈寻求帮助,娄妈妈每次都积极地交流当时女儿用过的有效方法,也不忘关心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希望能尽最大努力帮助到跟女儿有同样经历的人们。
生命总是这样突然,很难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对生命充满敬畏,让生命充满意义。
娄滔走了,可她永远是思想的巨人,在用其他方式陪伴大家砥砺前行。
参考1 北大患绝症女博士娄滔遗嘱全文 娄滔资料照片 山西新闻网
2 北大渐冻症女博士娄滔离世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