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奕詝奕訢奕譞是兄弟吗?是个不好惹的茬

奕詝奕訢奕譞是兄弟吗?是个不好惹的茬夏天里,惇亲王只穿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什刹海边上纳凉,熟不熟的人,都能聊几句,只要有他在,保准热闹。虽是高高在上的惇亲王,但他的姿态特别低,非常亲民,经常跻身于普通百姓当中,与他们打成一片。奕誴自小便不是什么好孩子,书不好好读,字不好好写,整日里吊儿郎当,道光极不喜欢这个孩子,觉得他没出息,终于有一天,将他过继给绵恺为养子,后袭爵为惇郡王,咸丰称帝,奕誴乃咸丰胞弟,又升为亲王。奕誴个性粗枝大叶,书读得不好,但这位王爷,质朴中透着可爱,又体恤百姓,是宗室中少见的性情之人。奕誴从不摆王爷的架子。

首任惇亲王是绵恺,绵恺是嘉庆帝的第三子,嘉庆十三年(1808),林清理教起事,攻入紫禁城,绵恺同绵宁(即后来的道光帝)一起杀敌,后得褒奖。

他死后,袭爵者乃其养子奕誴。

奕誴是道光帝的第五子,其母钮祜禄氏,系郎中久福之女,初为贵人,后晋升为嫔,到道光四年,晋升为妃,后又降为贵人。

奕詝奕訢奕譞是兄弟吗?是个不好惹的茬(1)

道光帝,奕誴是其第五子

奕誴自小便不是什么好孩子,书不好好读,字不好好写,整日里吊儿郎当,道光极不喜欢这个孩子,觉得他没出息,终于有一天,将他过继给绵恺为养子,后袭爵为惇郡王,咸丰称帝,奕誴乃咸丰胞弟,又升为亲王。

奕誴个性粗枝大叶,书读得不好,但这位王爷,质朴中透着可爱,又体恤百姓,是宗室中少见的性情之人。

奕誴从不摆王爷的架子。

虽是高高在上的惇亲王,但他的姿态特别低,非常亲民,经常跻身于普通百姓当中,与他们打成一片。

夏天里,惇亲王只穿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什刹海边上纳凉,熟不熟的人,都能聊几句,只要有他在,保准热闹。

冬天里,裹件老羊皮袄,一个人悄悄溜到正阳楼去吃烤羊肉,甚至跑到“大酒缸”,跟脚夫轿班一起喝“二锅头”。

有这些底层生活经验,对老百姓的疾苦了如指掌,因此,惇亲王经常为民请命,请行仁政,甚有慈爱之心。

奕詝奕訢奕譞是兄弟吗?是个不好惹的茬(2)

恭王府。奕誴是恭亲王奕訢之兄

据说,这位浑王爷讨厌宫中繁琐的礼节,也不把礼节放在眼里,他身上有股子浑不吝的劲头,这劲头一上来,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让他几分。《清史稿》载,奕誴“屡以失礼获谴”,说得不明白,但可以想象,奕誴不拘小节,对繁琐的礼节特别不耐烦。

光绪之初,慈禧太后得过一场大病,病情初愈,为替她消闷,内务府传唤“落子馆”的几个姑娘,在长春宫演唱“八角鼓”。别看奕誴不求上进,但人家也是大清宗室,知道以大局为重,认为慈禧光顾看戏,而误了军国大事,为此特别不满。

恰好,某天在内务府朝房喝酒之后,奉懿旨召见,这位亲王便穿一件葛布小褂,将辫子盘顶上,哼着小调,徜徉入殿。李莲英都吓傻了,慈禧见是奕誴,心下不悦,但也没招,只得说一句:“五爷醉了!”命太监将他扶了出去。

又有一次,慈禧与众王爷一起赏戏,戏演到中间,只见这位惇王脱去朝服,光着膀子挥舞着道具乱演一气,看戏的众王爷晃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台上的演员也全愣在那里,慈禧看到这般景象,长叹一声,溜走了之。

几乎人人都知道,惇王是个不好惹的茬,偏偏有太监来招惹。

惇王向太后进献黄花鱼,敬事房太监想要几个钱儿,否则不给送。于是,奕誴某次在召见时,亲自端一盘鱼呈给慈禧。慈禧不免诧异,忙问何故,惇王板着脸说:“敬事房的太监要红包,不给不让送进来。臣没有钱,有钱也不能给他们,只好自己端了来。”

慈禧大怒,将敬事房的太监,交付内务府杖责。这下,太监们可晓得了这位王爷的厉害。

奕詝奕訢奕譞是兄弟吗?是个不好惹的茬(3)

慈禧与太监

更有一件事,值得说道说道。

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曾密谋发动“辛酋政变”时,两人的详细计划被奕誴知晓,在承德的一次晚宴上,肃顺为众王爷备酒席以招待,席间,众人谈笑风生,仿佛没有任何事情一般,奕誴或者因为恭王的计划里没他的份儿,心内的醋坛子一下子给打翻了,他跑到肃顺跟前,一把拽住肃顺的辫子,嚷嚷道:“人家都要杀你的头了,你还有心思喝酒!”

当场把恭亲王奕訢吓出一身冷汗,若不是强装镇静,怕早已露出马脚,好在肃顺自己比较麻痹,以为五爷在跟他开玩笑,还把头伸出来,笑说:“请杀,请杀。”

若肃顺不那么大意,将惇王的话当成重要情报处理,说不定历史真的会改写。


了解大清王朝更多内幕,可阅读《大清十二帝》。

书中讲述自满洲初兴到清朝灭亡间的十二位帝王史,

引用大量历史文献、清宫档案,

以通俗之文字,重现大清二百六十余之秘辛故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