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要比我们聪明:古人比你想的坏多了
古人要比我们聪明:古人比你想的坏多了再后来,到了周平王即位。结果,周孝王把秦地赏赐给非子,即为秦部。相传伯益很厉害,他先辅佐大禹治水,后又为舜调训鸟兽。舜念他劳苦功高,赐姓嬴氏。伯益的后代,有个叫非子,继续厉害,给周孝王养马养的特别好。
文/假如
秦穆公
01
秦国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大禹时期的伯益。
相传伯益很厉害,他先辅佐大禹治水,后又为舜调训鸟兽。
舜念他劳苦功高,赐姓嬴氏。
伯益的后代,有个叫非子,继续厉害,给周孝王养马养的特别好。
结果,周孝王把秦地赏赐给非子,即为秦部。
再后来,到了周平王即位。
没想到由于他爹周幽王作死,首都镐京被西戎部落洗劫一空。
卧榻之地不仅被他人酣睡,还留下了生活垃圾和排泄物。
周平王受不了,要搬新家,东迁。
结果,各路诸侯都不鸟他,只有秦国人不离不弃,一路护送加照顾。
周平王也是讲感情的人,正式封秦国为伯爵,位列诸侯。
同时,开出一张支票,岐山以西的土地,全部给了秦襄公。
不过,支票是空头的。
因为岐山以西的土地全部被西戎占领了。
但秦襄公还是接受了这张支票:没关系,抢回来就是了。
打那以后,秦国人专心和西戎部落掐架,一点点的蚕食西面的土地。
02
到了秦穆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已经吞并了多个戎狄国家。
地盘有了,人也不少了,也不用饿肚子了,秦穆公却有点焦虑了。
因为虽然秦国强大了,但中原各国依旧看不起他,不带他玩儿。
秦穆公感觉精神世界很空虚,他渴望向东发展,与其他国家深度交流。
怎么交流呢?
秦穆公想出个好主意:娶老婆。
通过姻亲加强与他国的关系。
而且,秦穆公作为秦国国君,起了良好的带头作用:老婆我先娶!
当即派人前往晋国求亲!
晋国老大晋献公也不废话,立马把女儿嫁给了他。
秦穆公很开心,美滋滋的准备婚礼。
可就在这时,有人来找秦穆公,说送亲队伍中一个老头逃跑了。
跑了一个老头,秦穆公根本没放在心上。
这时,有人提醒说,这不是一般的老头。
老头是虞国公族,学问好,早年在齐国留学,后来辗转宋国,并帮助周王室养牛(那年代牛很宝贵,养牛是高级职业)。
回到虞国后,又忠心耿耿辅佐虞公。
后来,虞国被晋国灭国了。
老头依然不离不弃,跟着虞公来到晋国。
这次晋献公嫁女儿,把老头当成嫁妆之一,送给了秦国。
老头不想去秦国,直接跑路,到楚国去了。
秦穆公听完介绍后,认为这老头是个人才,可遇而不可求,必须找回来。
最后,用五张羊皮,把老头从楚国换了回来。
这老头就是著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
不仅如此,百里奚还推荐了另一个老头,宋国人蹇叔,来秦国辅政。
秦穆公对两个老头礼遇有加,拜蹇叔为右庶长,百里奚为左庶长,合称“二相”,全权负责政务。
不仅如此,两个老头都不是孤寡老人,是拖家带口来秦国的。
里面包含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都是勇猛的战将。
结了一次婚,秦穆公合计得到了一个老婆、二个大夫、三个将军,乐的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03
可还没等秦穆公高兴几天,他老丈人家就出事了。
原来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老丈人(晋献公)去世了,大舅哥(申生)被害死了,二舅哥(重耳)和三舅哥(夷吾)跑路了,相继继位的小舅子(奚齐、卓子)也被晋国大夫里克杀死了。
现在晋国国君空缺,希望秦穆公帮忙选个新君继位。
秦穆公立刻责任心爆棚,感谢晋国人民的信任,一个女婿半个儿啊,责无旁贷啊!
但是,秦穆公忽略了一个问题,晋国为什么自己不选呢?
其实,这是个阴谋!
太子申生被害死之后,公子重耳虽然流亡,但仍然是晋国国君的最佳人选。
但是,大夫里克想要专权,三公子夷吾想要夺位。
两方势力达成妥协,要借助秦穆公的力量,避免重耳回国。
特别是夷吾,表面上故作清高,因为父亲去世悲痛欲绝,不愿意回国继位。
却在暗地里许给秦国河西之地,换取秦国支持。
秦穆公当即决定,派兵送夷吾回国登基,这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
04
秦穆公自我感觉很不错。
他乐呵呵的等着晋惠公的答谢,并准备接受河西之地。
但很快,秦穆公发现不对劲了。
晋国开始各种拖延,后面干脆爱答不理。
秦穆公明白了,他被晋惠公耍了。
他很生气,同时,他也进行了自我反思:
很长时期内,秦国都是与西戎国家打交道,双方民风淳朴,直来直去。
约好了10点打仗,决不提前偷袭;砍人也是比力气,比人数,没什么花花套路。
但中原国家不一样。
在复杂的成长环境中,他们说一套做一套,誓言纯属放屁。
经过这次教训,秦穆公决定以后不和晋国玩了。
05
可世上的事情就这么怪,你不想来往,偏偏来找你。
晋惠公登基后,晋国发生了旱灾,陷入了全面饥荒。
晋国经研究,决定向秦国借粮赈灾(国际形象太差,其他国家更借不到)。
本着人道主义立场,秦穆公决定借粮。
天道轮回,第二年,秦国发生大旱灾,而同时,晋国大丰收。
秦国自然找晋国借粮。
可没想到晋国居然不借。
秦穆公愤怒了,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当场就想抄家伙上了,奈何饿着肚子,只能忍气吞声。
ps:
秦穆公的这次借粮运动被《左传》称为“泛舟之役”。
既然没有打仗,为什么要称为“役”呢?
其实这次借粮运动是秦穆公的一次军事演习,目的是检验秦国的后勤能力。
同时,“泛舟之役”也悄悄地完成了军事测绘任务。
秦国通过对晋国的地形勘测,寻找进攻晋国最佳的行军路线和作战地点。
“泛舟之役“路线
06
第二年,气候好转,秦国解除旱灾警报。
吃饱了,有力气了,该找晋国算账了。
这时候的秦国同仇敌忾,军队无比团结,士气无比高涨,又了解了晋国的地形,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结果不出意外,晋国完败,晋惠公被活捉。
现在是清蒸?红烧?还是两吃?大家给个意见吧......
关键时刻,秦穆公的媳妇出手了。
她不能眼看着秦国君臣吃了自己的弟弟。
于是,使出了杀手锏,开始抱着太子罂坐在地上哭,不放人不算完。
秦穆公怕老婆,只能放了晋惠公。
但也不能白放:把河西五城交过来,再派太子圉过来当人质。
就这样,秦穆公暂时搞定了晋国。
07
虽然秦国赢了晋国,但要向东发展,秦国必须搞好和晋国的关系。
公元前647年秦晋位置
既然与晋惠公的关系已经稀烂了,那就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于是,秦穆公决定善待太子圉。
不久,秦穆公将女儿怀赢嫁给了太子圉。
怀赢
没想到婚后,太子圉居然抛下老婆逃回晋国了,趁着晋惠公病逝,继位成了晋怀公。
又一个白眼狼!
经过综合分析,目前最好的方案,是扶持新君替换掉晋怀公。
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二舅哥重耳。
但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秦穆公决定认真考察一下重耳。
其中一道重要的题目,就是怀赢。
秦穆公决定把怀赢送给重耳做小老婆,看看他的反应。
此刻的怀赢,非常特殊。
一方面,她代表秦国与重耳联姻,接受她就是接受了秦国的支持,对重耳回晋国非常有帮助。
这么看,重耳应该毫不犹豫的同意。
可另一方面,她还是晋怀公的老婆,是重耳的侄媳妇,如果为了利益毫无伦理顾忌,那重耳的人品也不怎么样,也可能是白眼狼。
这道题,很难解。
但没想到重耳轻而易举的就破解了。
他把怀赢退还给秦穆公,宣称不能现在成亲,要等他回晋国之后,正式迎娶怀赢做夫人。
这个答案堪称完美!
即接受了怀赢,又尊重怀赢。
秦穆公很满意。
后面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秦穆公亲自率军护送重耳回国,即位晋文公。
晋文公
秦晋两国也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荣辱,同进退。
可让秦穆公没想到的是,这晋文公比他的前两任晋国国君难对付多了。
他一上台很快打败了楚国,成为诸侯盟主,彻底堵死了秦国东进之路。
这让秦穆公心里很不满,但碍于两国之间的约定,秦穆公只能忍气吞声。
08
公元前630年,为了阻止楚国北进,晋国发兵讨伐楚国的小弟郑国。
秦国按照伙伴关系协定,共同出兵,很快打到了郑国都城荥阳。
一天,秦穆公接报,有郑国使者求见。
一看,是个干瘦的老头,叫烛之武。
烛之武也不废话,直接让秦穆公退兵。
但秦穆公也不是三岁小孩,哪能这么轻而易举的就退兵?
但烛之武下面的话却给了秦穆公当头一棒。
烛之武说:“你灭了郑国只会壮大晋国,晋国一旦壮大了,你们秦国的东进政策就更加困难了,而且晋国向来就是言而无信的,你难道忘了晋惠公的事了吗?”
烛之武的这番话,直击秦穆公内心,最终秦国退兵,还留下了杞子、逢孙、杨孙三员大将协防郑国。
这招釜底抽薪,直接破坏了晋国的计划。
但由于前期受到秦国的巨大帮助,晋文公并没有怎么样。
可是双方互信合作的基础没有了。
09
过了两年,秦国驻郑国部队给秦穆公上了一封秘密报告:
经仔细研究,晋文公已经去世,国际秩序进入重建时期。
当前,郑文公刚刚去世,郑国局势不稳,请主公秘密发兵,偷袭郑国,我等在内接应,可一举歼灭郑国,建立大秦帝国东进桥头堡,再徐而图之,霸业可成......
这可挠到秦穆公的痒痒肉了,当即指示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约定日期,整军备战,突袭郑国。
可没想到,在途中,秦军遇到了郑国爱国商人——弦高。
弦高一通忽悠,谎称自己是郑国使者,来犒劳秦军。
秦国人心虚了,以为郑国已经得到消息,有了防备,于是只能沿路返回。
晋国人见秦国没经过自己同意就攻打郑国,意见很大。
于是在崤谷设伏。
结果,秦军全军覆没,连尸首都没人掩埋。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全部被活捉。
好在怀赢(重耳言而有信,回国后迎娶了怀赢)和晋国公主一样,照顾娘家人,帮助三人逃回了秦国。
10
对于晋国这次的一箭之仇,秦国一直耿耿于怀。
一年后,晋军主帅先轸战死,秦国人看到了机会。
孟明视领兵复仇。
两军对垒,晋军将领狼潭发奇兵,牺牲自己,搅乱了秦军的队形。
秦军大败。
第二年,秦穆公亲自领军讨伐晋国。
过了黄河,秦穆公下令,把船都烧了。
打不赢就不回去了!
果然,秦国大军势如破竹,攻占郊和王官两地,并进入崤谷,掩埋当年秦军战士的尸骨。
也是在崤谷,秦穆公又自我反思了。
秦穆公明白,秦国还没有实力逐鹿中原。
之前与晋国的交锋,秦军一败再败,此次有所斩获,与晋军采取防守策略,避免正面对抗有很大关系。
说白了,晋国人给自己留面子了。
想明白后,秦穆公引军回国。
此后,秦穆公回归西进战略。
成功策反西戎贤臣由余,并按照由余的计划,并国十二,拓土千里,史称“称霸西戎”。
虽然秦穆公“称霸西戎”,但终其一生,都没在越崤谷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