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跟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什么问题?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
一般跟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什么问题?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从心理学上来说,父母常常争吵,或是对孩子家庭暴力,更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工作以后,在单位的人际交往关系也比较孤僻自闭,我不敢过多与人交往。”一位网友说:“从记事起,爸妈就时常吵架,严重时,感觉家里的盘子在飞。直到长大,都不恋家,想到回家,心里就莫名的恐惧和紧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环境,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好的家庭会培养出乐观向上、谦逊有礼、自信自强的孩子。
相反,糟糕的家庭则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脾气差、没主见,长大后极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一个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质,将来有着怎样的性格,家庭起了决定性因素。
一位班主任说出了大实话: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家庭都有这几个共同点!01父母经常吵架一位网友说:
“从记事起,爸妈就时常吵架,严重时,感觉家里的盘子在飞。
直到长大,都不恋家,想到回家,心里就莫名的恐惧和紧张。
工作以后,在单位的人际交往关系也比较孤僻自闭,我不敢过多与人交往。”
从心理学上来说,父母常常争吵,或是对孩子家庭暴力,更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
孩子童年时期的经历,会成为孩子一生都抹不去的伤痛。
它会形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也有可能让孩子一直活在自卑和不自信当中。
美国精神分析医生埃里克森认为:“在婴儿时期,个体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而这一切都是在孩子与父母之间亲密互动中所实现的。
当孩子对父母有了信任,自信,和爱的基础,才能让孩子更有勇气探索外面的世界。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人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父母恩爱。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如果父母相爱,孩子会充满幸福感。 02喜欢打击孩子的家庭大多数的父母,总是以打击,批评和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不曾想,这样的行为给孩子的才是致命的伤害。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访谈节目中说:“小时候,我爸爸对我非常非常严厉。不要我照镜子,不要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高一到高三,暑假必须去打工。这不是她第一次谈起自己的往事。
每一次谈到童年,就会泪流满面,她说:
“最害怕的就是吃饭,因为吃饭时,爸爸总会说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
她经常是边吃边哭。
她一直在父亲严厉的教育方式中成长,但即使到现在做到央视一姐,也无法扔掉身上自卑的包袱。
她说:
“我要比别人做的都好,才感觉到踏实。”
父母经常给予孩子否定,不仅仅是伤害孩子的自尊,更会让孩子一直生活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
父母的差评,是给孩子最深的伤害。
在无形中让孩子认为:“我,真的不行。”
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孩子能够在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中充满力量,拥有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所以,一定不要做孩子的差评师。03总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曾在《青少年蓝皮书》中整理出一项调查,问题是:
“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几句话。”
在27.5万人参与中,有一半的选择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有一种魔力,会出现在教育孩子的各种场合。
曾看过一条新闻:
一个12岁的小女孩,因为不能忍受父母“贬低式教育”,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民警找到后,与她沟通了很久,小女孩才说了第一句话。
聊天中,民警发现女孩特别不自信,她总说自己很差。
事实上,这个女孩成绩名列前茅,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
但是父母总是用别人来和她作比较,从来看不见她的优秀和努力。
所以,女孩觉得特别伤心。
我们习惯性地对孩子进行敲打,拿他与别人作比较,以此来激励孩子。
但是,长期被拿来作比较,只能让孩子丧失自信,产生自卑感。《中毒父母》中写道: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
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很多极端行为。
父母总是把孩子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潜意识里告诉孩子:
“你不够好,你不优秀,你很差。”
长此以往,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迷失方向。
父母不妨换一个角度,放大孩子的优点,而缩小缺点,让孩子在被接纳和肯定中,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