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意难平位卑未敢忘忧国,位卑未敢忘忧国

意难平位卑未敢忘忧国,位卑未敢忘忧国《牵一缕清风拂利剑》这篇文章是这样结束的:还有,在尹武平所在的师,恰逢有二十多名团职干部转业了,在如何填补这些职位时,尹武平坚持“优中选强”,集团军的政委硬要插进自己的两个人,尹武平不同意。在一对一的谈话中,集团军政委“硬中有软逐渐施压”,尹武平是“软中有硬毫不松口”。《牵一缕清风拂利剑》:这篇文章的题目看起来有点“雅”,读起来又有点豪气,意思是,我要用我自己的清廉来磨砺我的宝剑,用我锋利的宝剑来斩断那歪风邪气。面对不正之风,尹武平表现得可真的不“雅”;无论是来自于下边的,还是来自于上方的,只要有损于人民的利益,我们看到的,那就是,尹武平宝剑的出鞘。作为师长,刚刚到任,面对选取士官上的腐败风气,尹武平制订方案,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能少数人说了算。对来自上级的“关系户”怎么办?汽车二连有位战士,与军区首长是一个村子的,平时表现不好,在选取士官时想请尹武平给帮忙,先是军区首长的秘书给打电话

#头条创作挑战赛#

意难平位卑未敢忘忧国,位卑未敢忘忧国(1)

位卑未敢忘忧国

——读尹武平散文《牵一缕清风拂利剑》

文 / 田利祥

《牵一缕清风拂利剑》:这篇文章的题目看起来有点“雅”,读起来又有点豪气,意思是,我要用我自己的清廉来磨砺我的宝剑,用我锋利的宝剑来斩断那歪风邪气。

面对不正之风,尹武平表现得可真的不“雅”;无论是来自于下边的,还是来自于上方的,只要有损于人民的利益,我们看到的,那就是,尹武平宝剑的出鞘。

作为师长,刚刚到任,面对选取士官上的腐败风气,尹武平制订方案,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能少数人说了算。对来自上级的“关系户”怎么办?汽车二连有位战士,与军区首长是一个村子的,平时表现不好,在选取士官时想请尹武平给帮忙,先是军区首长的秘书给打电话,让尹武平给顶了回去;接着,首长夫人又亲自打电话,尹武平依然没有答应。无奈,最后,首长夫人提出把这位战士调走。尹武平同意了。这当然不是结果。

还有,在尹武平所在的师,恰逢有二十多名团职干部转业了,在如何填补这些职位时,尹武平坚持“优中选强”,集团军的政委硬要插进自己的两个人,尹武平不同意。在一对一的谈话中,集团军政委“硬中有软逐渐施压”,尹武平是“软中有硬毫不松口”。

《牵一缕清风拂利剑》这篇文章是这样结束的:

晚饭照样是一桌丰盛的酒菜,推杯换盏中,大家都说着那些言不由衷的官话、套话、奉承话。

席毕,集团军政委一行要返回军部,我和政委及师常委排成一行在小客房门前为首长送行。敬礼、握手、告别,集团军政委喝得微醺,人已经上了小车却又推开车门走到我面前,面带着你猜不透的那种微笑,手指着我说道:尹武平我告诉你,你以后能不能提升,我的意见可是很重要的!我猛地一怔,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么!但我瞬间恢复了平静,缓缓回应道:政委,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干到师长已经是超常发挥了。接着我提高了嗓门,有力地挥动了一下右手,斩钉截铁地说道:只要我把这个师带好,上级要提拔我,你一个人是挡不住的!言毕,只见集团军政委“哐当”一声拉上车门,小车一溜烟似的驶离了营区。

我背起双手,信步往家走去,猛回头一看,几位师领导刚才因为吃惊而张大的嘴巴还没有完全闭上呢!

我回到家中,独坐在客厅暗自思忖,为了两名部属的提升,我竟然这样“不识时务”地得罪了顶头上司,难道自己不想进步了?心中顿生忐忑。

喝了杯水,平静了一下心情,我扪心自问:我没收部属一分钱的礼,在这个节骨眼上,我若不替这些肯实干有本事不会巴结上级的优秀部属说话,我还配做这一师之长吗?

《牵一缕清风拂利剑》我读完了,“几位师领导刚才因为吃惊而张大的嘴巴还没有完全闭上呢!”其实,我比这几位师领导还紧张,我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了。

我之所以把尹武平的结尾全部引用,是我觉得,我怎样去整理重新复述都不能达到他写的那种精彩程度与惊心动魄的效果。

以上这些事例,如果不是尹武平自己写的文章,谁讲出来我都很难相信。

这篇文章不是小说,这是一篇比“小说”还“小说”而不是“小说”的散文。

有首流行歌曲叫《往事如烟》。尹武平已经退休多年了,他仍把这些事情写出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也说明在他那里,“往事”并不“如烟”——“往事”如冰,“往事”如霜,“往事”如刀,“往事”如剑呀!

位卑未敢忘忧国。尹武平当年是师长,最后是少将。在中国的国度里,在官序上,尹武平的上边还有好几个等级呢;在官员的数量上,比他级别高的人还多着呢。尹武平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并不因为自己的“位卑”而随波逐流。

尹武平顶歪风而上,他是否付出了代价呢?我想,他付出了,他一定付出了。

关键是,对需要付出的“代价”尹武平是否想过呢?我想,他一定想过,并为付出“代价”做好了准备。他在文章中说:

“我心里明镜儿似的清楚,在这世风日下的大背景下,要使自己独善其身,要使自己所带的部队保持一方净土,无疑于逆水行舟,搞不好会搭上自己政治上的身家性命。”

在与歪风邪气的搏斗中,他的宝剑可能砍出了豁口;在与邪气的较量中,他的宝剑或许被折断了。

面对社会不正风气的弥漫,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不因为自己力量的渺小就不做自己的努力,这正是尹武平的可贵之处。即使“搭上自己政治上的身家性命”,他也不会后悔的吧。

是否风清气正,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古人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事实上,每当遇到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都会产生慷慨悲歌之士呀!

尹武平知道,一个民族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人要做出一些牺牲吧。仅此而言,如果说尹武平是一位壮士,恐并无不妥吧。

猛一看,尹武平是孤单的,但,他的举措,得到了广大基层官兵的真心拥护,又与最高层的反腐决心是吻合的。因此,尹武平并不是没有底气,他的思维也是合乎逻辑的。

多少年过去了,尹武平能曝光这些内幕,并写进书里,说明他赢得了道义,赢得了历史,笑到了最后。

最让尹武平欣慰的,不是他一个人赢了,而是整个国家层面都在朝着自己理想的方面去转变。

后记:尹武平,无论作为战斗员,还是指挥员;无论握枪杆子,还是拿笔杆子,他都是优秀的。正因为优秀,他提升得很快;正因为优秀,他在某一时,某一点,某一事,某一物,就会“优秀”到某些人。

我在想,社会在塑造人的时候,不能要人都聪明,也不能要人都不聪明;可以要某些人很笨,再笨都没有关系;可以要人很聪明,但不能“过于”聪明。这些社会法则很残酷,但,也只能在黑暗处活动,见不得阳光,所以,总不能长久吧。

历史像长江,像黄河,大方向朝东,汇入大海。在奔流的过程中,有时要拐个弯,甚至要回流一下,绕开障碍,继续前进。

以上我的这几句话,建议读者看完了全文再回过来想一下,或许能咂摸出其中的一点味道。

作者简介:田利祥,男,1957年6月出生。1976年3月高中毕业到农村插队。1977年考入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先是中学教书7年,后就职于医院并退休。有290余篇言论、散文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工人报》《人民铁道报》等报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