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

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我们常用“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这句话来形容两人的关系好,革命时期的战斗队伍里也出现了很多革命情谊颇深的好战友,刘帅和邓公恰巧就是这样的存在,而刘邓大军也造就了我军历史上不朽的丰功伟绩。1927年底,在中共中央的安排下,刘帅被派往苏联进修,这一年在法国留学的邓公也开始了前往莫斯科求学的脚步,两人的轨迹逐渐靠拢,为之后几十年的革命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谁能想到这一对相差12岁的革命同志,竟然会在指挥作战中配合如此默契,也早就两人不同寻常的军旅生涯。之后的革命道路中,刘帅先是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在其带领下,刘帅一步一个脚印在军中增加资历,积累战斗经验,逐渐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事业,屡屡受到上级重用提拔,在军中也是小有名气。1916年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封建制度称帝,引起了全国范围的不满,各地军阀纷纷响应,北上讨袁。孙中山先生任命刘伯承为护国军川东第一支队司令,带领川军赴云南

1976年刘伯承元帅身患重病,身体情况每况愈下,他自感时日无多,便向来看望自己的华国锋同志特意交代了一句话,这是一个关于邓公的遗嘱,华国锋听到后,握住刘帅的手,向他保证自己一定帮他向转达,不久后邓公知道了刘帅的嘱托,心中感慨不已。刘伯承元帅到底和华国锋同志说了什么?刘邓之间又有着怎样深厚的革命情谊呢?

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1)

(刘伯承元帅)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刘帅1892年出生于四川开县,早年是川军将领,有苏联学习经历,是造诣颇深的军事指挥家。说起刘帅的革命经历还比较传奇,作为那个时代有思想的青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身书生气文质彬彬的他便再也坐不住了,说什么都要去投军参加革命,家人们百般劝阻,无奈刘帅吃了秤砣铁了心,毅然剪去辫子,一头扎进了部队,这一年刘帅19岁。

之后的革命道路中,刘帅先是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在其带领下,刘帅一步一个脚印在军中增加资历,积累战斗经验,逐渐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事业,屡屡受到上级重用提拔,在军中也是小有名气。1916年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封建制度称帝,引起了全国范围的不满,各地军阀纷纷响应,北上讨袁。

孙中山先生任命刘伯承为护国军川东第一支队司令,带领川军赴云南支援蔡锷,刘伯承以涪陵为活动中心,策动当地警备队长起义,阻击了北洋军进军川渝的脚步,同时在拦截“大川号”等战役中更是屡建奇功,描下了护国战争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的丰都战役中,刘帅带领川东军再次重创敌人,也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他在指挥作战时头部中弹造成了右眼受伤,从那时候视力就开始下降。

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2)

之后的战斗中,刘帅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并被其思想深深折服,逐渐向我党靠拢,并在192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刘帅跟随起义军一路南下广州,指导当地革命党人,拿起武器反击蒋介石为首国民党的暴行。

1927年底,在中共中央的安排下,刘帅被派往苏联进修,这一年在法国留学的邓公也开始了前往莫斯科求学的脚步,两人的轨迹逐渐靠拢,为之后几十年的革命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谁能想到这一对相差12岁的革命同志,竟然会在指挥作战中配合如此默契,也早就两人不同寻常的军旅生涯。

战斗中的“王牌”搭档,刘邓二人坚不可摧的信任

我们常用“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这句话来形容两人的关系好,革命时期的战斗队伍里也出现了很多革命情谊颇深的好战友,刘帅和邓公恰巧就是这样的存在,而刘邓大军也造就了我军历史上不朽的丰功伟绩。

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3)

(刘帅和邓公)

说来刘邓二人虽然都是出身四川的老乡,可两人早前并没有什么交集,刘帅军中成名的时候,邓公还在法国读书,于邓公等很多革命同志来说,刘帅是军中神话,更是战斗和革命的榜样。1931年是两人的首次见面,他们各听说过对方的事迹,也都很敬佩对方。

刘帅眼中,邓公踏实稳健,虽然年轻但是做事老练很让人信得过,邓公也觉得刘帅一看就是个和气的人,并不像之前听说的那样军中铁血硬汉,反而多出了一丝儒雅之气,两人一见如故,并在之后的战争岁月中,成为了一对坚不可摧的搭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红军队伍改编为第八路军,刘帅担任129师师长,第二年邓公被任命为129师政委,两人正式开始了长达13年的搭档生涯。六等二人都是足智多谋的人,刘帅在指挥战斗上经验丰富,有自己的一套打法,邓公则在队伍建设上颇有办法,不仅可以提出战斗中的意见,还能稳定后方,保证刘帅心无旁骛的指挥作战。

很多时候,两人互相信任程度是难以让人相信的。解放战争时,刘邓大军作为打开战斗局面的先头部队,在中央指示下,带领大部队挺近大别山,这一路危机重重,一个决策不慎,队伍的损失是都巨大的,刘邓大军渡汝河时,恰巧碰到了国民党的追击,前有湍急水流,后有凶猛追兵,解放军进退两难,往哪里走都将是一场恶战。

关键时刻,刘帅当机立断,要求立即战斗,打破当前困局。当时队伍中其他的指挥官对这个决策有些犹豫,不敢冒险,会议后更是纷纷找到邓公,希望他能劝阻刘帅改变主意,谁想邓公在听完大家的意见后,并没有答应大家的请求,反而劝导众人,要相信刘帅的每一个决策,刘帅的作战能力和水平毋庸置疑。

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4)

在邓公坚持不懈的思想工作下,众人达成一致,迎接战斗。而在作战过程中,按照预定计划,两人需要分别带领队伍,刘帅也表达出了对邓公强烈的关心,不停地问邓公的动向,唯恐他陷入危险中。

解放大西南战斗中,刘邓大军在军委的指示下秘密南下,队伍再一次面对重重危机,战斗中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复杂的地形加上敌人的狡猾,更是增加了战斗的困难,但刘邓二人凭借两人多面的默契,屡次在艰难险阻中杀出生机,凭借的就是这种相知多年的信任。

生活中的挚友,刘邓的深厚革命友谊

如果说两人只是配合,默契只能说是黄金搭档,可刘邓二人的友情是超过了简单的默契的,他们的关系更像是一对人生中的挚友,互相关爱,甚至连给孩子取名字都是不同寻常的默契,不仅是个人,家庭方面也是通家之好,延安129师的后院至今还保留着两家经常在一起谈天的石桌,成为他们坚定友情的见证。

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5)

1945年邓公带着儿子来到军部,夫妻也是许久未见,夫人卓琳跟丈夫说起,儿子都两岁了,竟然连个大名都没有,还叫着小名“胖胖”,实在有些不像话,邓公这才反应过来,冥思苦想半天,对妻子说:你看咱们在太行山这么久,也不用费事了,要不就叫太行吧。

谁想到坐在旁边的刘帅直接笑出了声,邓公这才反应过来,刘帅的儿子早在1939年就已经取名叫刘太行了,自己这冲口而出,直接就给忘了,也有点不好意思,随后便对刘帅笑着说:师长你这是抢了我儿子的名字,这样,我家胖胖的名字就你负责改吧。刘帅推脱不过,便在石桌上写下了“朴实方正”四个大字,跟邓公说,要不就叫朴方吧,邓公夫妻听到这个名字也很满意,这个互相取名的故事也在我军历史上传为一段佳话,也见证了两家人深厚的友谊。

刘帅自丰都战役负伤后,身体情况一直都不太好。不论在战斗还是生活中,邓公始终都记挂着刘帅的身体,为了让刘帅减少工作压力多休息,战争时期的邓公为刘帅承担了很多繁杂工作,还经常代替刘帅在半夜值班,为了不打扰到刘帅休息,甚至让战士们把指挥部的电话线加长,一有紧急电话就赶紧拉到院子里接听,自己能处理、能做主的绝不会去打扰刘帅。

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6)

刘帅视力不好,邓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他身边的警卫员,在刘帅需要看文件看地图的时候,早早把灯点上,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太节约。百团大战期间,129师指挥部常常彻夜研究战略,刘帅需要不时地观察军事地图,当时条件有限,地图太小,字也不太清楚,邓公怕刘帅看起来费力,每当刘帅要看地图,邓公更是贴心地帮他举着蜡烛,并承担了“翻译”工作,刘帅指到哪里,邓公就直接跟众人念出来地名,十分贴心。

建国后刘邓二人被分到了不同地区工作,继续为人民服务。当邓公遇到困难时,刘帅也总是不断地向别人打听邓公最近的状况,每天都在为他担心。即便自己身体情况也不好,依旧不忘关心邓公的生活。

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7)

陈毅元帅

陈毅元帅去世后,邓公失去了自己的老朋友,再加上邓公不在身边,刘帅身体情况更差了,人的情绪也很低落,不久后便住进了医院,甚至几度病危,当时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同志代表中央来看望刘帅,病床上的刘帅抓住华老的手,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他希望自己去世后,追悼会由邓公来主持,不然自己宁愿死在荒郊野外。

华国锋同志听到刘帅的请求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老帅病得这么严重依旧不忘记关心老朋友,时时想着照顾他,这种革命情谊是在让人敬佩。华国锋将这段话转告给远在外地的邓公,邓公听后更是感慨万千,忍不住流下眼泪,有这样一个朋友,还有什么遗憾,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刘伯承交代给华国锋一个特殊任务(8)

1986年10月7日刘帅在北京逝世,邓公带着全家人来到追悼会现场,他对着昔日挚友的遗体鞠躬,泪水掉个不停,在场众人无不感怀,就像之前有战士们说过的那样,“刘邓”之间连个顿号都放不下,这样的革命情谊,怎能不让人感叹?他们都是中国的英雄,用自己的一生造就了更美好的中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