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对汉字的定义:越原始越深刻
不同时期对汉字的定义:越原始越深刻我们拿龟甲一看,便知甲骨文“南”的下部画的是龟甲的前半部或者后半部:古人占卜,将龟甲清理,去掉肉渣皮筋,洗净晾干,然后在龟甲背面钻孔,钻到快要钻透的程度,再用火烤,此时龟甲正面就会在钻孔的周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即称之为“兆”,以此判断吉凶。占卜之后,将得到的结果刻在甲骨之上。这一整套操作都由地位崇高的祭司进行,有很高的难度,因此,“南”与“难”同一音系。甲骨文“南”其实画了一片龟甲,上面有钻孔用的钻凿,表示在龟甲板上打孔钻眼,用以占卜。甲骨文“南”西周的金文紧接着殷商甲骨文,画的是同样的画面,不过更加清晰了:一片龟甲腹面上,有一个钻凿。
汉字“南”,从来解释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这是一种钟形的青铜打击乐器;二,说这是一种悬挂着的瓦状打击乐器;三,《说文》: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白话文就是:草木到了南方,则花繁叶茂,有枝茎可胜任;四,认为这是龟甲腹面的形状,用以代指南方。不过,以上各种说法在早期的文献中都没有用例,孰是孰非,如无深究,难以取舍。
(131)南
字形演变:
本义溯源:
关于汉字“南”的来历,经过搜集资料并多方比较,认为乐器的说法(无论是青铜钟形还是瓦状乐器)不甚合理。说其是钟形乐器的,一者是看金文字形好像青铜钟镛,下似钟体,上为钟钮用以悬挂;二者是根据《诗经·小雅·鼓钟》中的:“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其实这里的“雅”是指周王畿之乐调,即正乐,而“南”是指南方江汉地区的乐调,并不是说“雅”和“南”是两种乐器。 同理,说其是悬挂的瓦状乐器,是看到甲骨文字形中的描画,也难服人。
至于《说文》的解释,依据的是晚得多且产生字形讹变后的小篆,对字形的解析也颇牵强,无法让人信服。
本人认为龟甲腹面之说颇有道理,只是需要更明确的解说,在此试为之。
甲骨文“南”其实画了一片龟甲,上面有钻孔用的钻凿,表示在龟甲板上打孔钻眼,用以占卜。
甲骨文“南”
西周的金文紧接着殷商甲骨文,画的是同样的画面,不过更加清晰了:一片龟甲腹面上,有一个钻凿。
古人占卜,将龟甲清理,去掉肉渣皮筋,洗净晾干,然后在龟甲背面钻孔,钻到快要钻透的程度,再用火烤,此时龟甲正面就会在钻孔的周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即称之为“兆”,以此判断吉凶。占卜之后,将得到的结果刻在甲骨之上。这一整套操作都由地位崇高的祭司进行,有很高的难度,因此,“南”与“难”同一音系。
我们拿龟甲一看,便知甲骨文“南”的下部画的是龟甲的前半部或者后半部:
龟甲前半部
龟甲后半部
古人认为龟类居穴大多朝南,因此用龟形代指南方。同时,钻孔时龟甲会发热,钻完孔后又要用火烤,也代表热,因此也正好用这个意象来指代炎热的南方。
大篆与甲金文基本同形:
大篆“南”
小篆时,上部的钻凿形象讹写成“屮”字头,下部的龟甲形象也有变形:
小篆“南”
隶变时进一步笔画化:
隶书“南”
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成为今日的标准字:
楷书“南”
综上分析,可知“南”字本义:借在龟甲上钻孔的意象来表示较热的南方。
衍生含义:
成语典故:
南柯一梦
话说大唐有个叫淳于棼[fén]的读书人,平时喜欢喝酒,不拘小节。他家院子南边的墙外有一棵古槐,枝繁叶茂。一日,淳于棼和朋友们在槐树下喝酒,喝得大醉,被两个朋友扶到廊下小睡片刻。
迷迷糊糊中来了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了一辆马车,朝着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有世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
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公主结亲,并被委任为“南柯郡太守”。 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从此失去国君宠信。他心中闷闷不乐,国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
扬州市驼岭巷老槐树
扬州市驼岭巷老槐树
其他汉字解释:
夏 、 商 、 周 、 春 、 秋 、 战 、 国 、 齐 、 天 、 唐 、 王 、 先 、 贤 、 远 、 近 、 瑞 、 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