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僧面看佛面怎样理解,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僧面看佛面怎样理解,不看僧面看佛面无奈之下,悟空只得去南海观世音那里,希望菩萨能帮他一把。观音菩萨听闻此事,非常生气,于是把她的法宝“玉净瓶”借给悟空。原来啊,净瓶中装着的是整整一个海洋,怪不得可以克制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在与悟空等人决斗之后,红孩儿把唐僧抓了起来,又用三昧真火烧伤了猪八戒。一、来自西游记的助攻《西游记》中有一回是这么说的: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来到了一个叫火云洞的地方。火云洞的主人正是我们熟悉的红孩儿。一听说唐僧在附近,红孩儿立刻打起了抢劫的主意。
“不看僧面看佛面”为何佛面比僧面大?出处在哪?做人的大智慧
文/无计读史
与其他种类的语言相比,汉语有着辨识度高、形象自如的优点。老百姓们平时用来交流的口语,正是体现了这些优势。
生活中,口头语的形成过程往往不拘一格:有的来自田间,有的来自神话,有的则来自约定俗成的规矩。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一句流传至今的口语,“不看僧面看佛面”。那么,“僧面”是哪个僧人的面目,佛面又是指哪尊菩萨的法相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来自西游记的助攻
《西游记》中有一回是这么说的: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来到了一个叫火云洞的地方。火云洞的主人正是我们熟悉的红孩儿。
一听说唐僧在附近,红孩儿立刻打起了抢劫的主意。
在与悟空等人决斗之后,红孩儿把唐僧抓了起来,又用三昧真火烧伤了猪八戒。
无奈之下,悟空只得去南海观世音那里,希望菩萨能帮他一把。观音菩萨听闻此事,非常生气,于是把她的法宝“玉净瓶”借给悟空。原来啊,净瓶中装着的是整整一个海洋,怪不得可以克制红孩儿的三昧真火。
悟空以劳累为理由,不肯独自回去,菩萨就觉得他是在偷懒,责怪他不肯好好干活。
于是悟空就说:“菩萨,你怎么这么多疑呢。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您就救救我师傅吧!”随后,观音菩萨便和悟空一起前往火云洞营救唐僧。
这就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的出处。
二、惩恶扬善的韦驮菩萨
在佛门的典籍中,不仅记载了韦驮(tuo)菩萨的事迹,也记载了“不看僧面看佛面”的来由。
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是一位护持正法的大菩萨。传说他是一个嫉恶如仇,重情重义的护法神。
相传,昙花之所以叫做韦驮花,是与韦驮尚未出家之前,在凡间的一场爱情有关。当韦驮还是凡人的时候,曾经用了一生的时间度化了名为昙花的女神,最后两人都有了善终。
韦驮护持佛法,担任着除恶扬善的职责,但是每次下手太重。即便是恶人们心里还有良知,韦驮也不打算放过他们。
佛祖听闻此事,就让韦驮待在自己的身边。从此,韦驮每次惩罚恶人的时候,都会看一眼佛祖,提醒自己放他们一马,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就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真正的由来。
平时啊,咱们经常看到某个人犯了错误,长辈们想要惩罚他们的时候,一旁就会有人用这句口头语来劝阻,认为当事人虽有过错,然而看在其他人的份上,还是选择原谅当事人。但谁能想到,“不看僧面看佛面”竟然还有改过自新的含义。
小结:口头语的灵活多变和丰富含义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只需用几个字就能帮助别人免除惩罚,同时又让其改过自新。这就体现了其他的语种所不具备的优点,也再次证明了民间文化广大的包容性。
参考资料: 《西游记》、《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