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灵ua1pro和艾巴索dc05 选哪个?简评山灵千元级旗舰小尾巴UA5
山灵ua1pro和艾巴索dc05 选哪个?简评山灵千元级旗舰小尾巴UA5在我看来,UA5 虽然不是一款 AKM 芯片加持的产品,但就并非“唯芯论”的角度而言 UA5 有山灵调音上一贯的润泽感表现,而且是国砖级别的润泽和密度,没有入门小尾巴的干冷和毛糙表现,在山灵对独特调声风格的坚持下,UA5 算是保持了一脉相承的温润路线,尤其值得再次提起的,显然是 UA5“混电模式”下的声音表现。对于山灵来说,UA5 这样价格产品不像入门级小尾巴那么面向大众,似乎更有着面向烧友高度选择倾向,但是从声音角度,UA5 做好素质更高的同时也确实保持了山灵以往的调音风格,朴实略暖但也保证了平衡方正和透明,密度足够满足 ME800 这类旗舰耳机的整体框架和素质需求,驱动 SUNDARA 也有及稳定的声场和低频发挥,UA5 的更高驱动力在配搭众多后端耳机问题不大。而谈到具体配置的话,UA5 和自家 UA2 相比算是配置翻倍了,DAC 采用的双 9038Q2M,耳机放大部分则采用双 RT6
今年开年的时候写了一篇关于山灵旗舰国砖 M9 的文,作为随身音源类产品而言 M9 应该算是到顶的选择之一了。不过如今随身发烧厂家音源类产品的竞争赛道显然并非只有播放器,在烧友烧播放器的同时其实也有一些非烧友用户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尾巴身上,对于发烧厂家而言无疑是越来越热门的一个产品支线,并有向着更顶级方向发展的趋势。所作为发烧产品杂货铺的山灵,并无意外地在年后开售了自家第 4 款也是最顶级的一款“小尾巴”——UA5。
小尾巴类产品主要解决无耳机口手机的音频输出问题,但近年发烧厂家似乎也热衷于国砖产品军备竞赛的套路,推出越来越顶级的小尾巴产品,在我看来 UA5 就属颇具竞争力的小尾巴顶级款,尤其是内置电池独立给双 9038Q2M 芯片和 AMP 部分供电的玩法是略夸张的。毕竟从使用需求来看,如今随身音频类产品已经被真无线产品分了一大杯羹,有线耳机用家的随身玩法不外乎追求极致的国砖用家、配搭蓝牙耳放的便携用户或者直怼手机耳机口,而小尾巴的优势在于音质少妥协和使用便利度中作出了整合。但以往山灵 UA1 之类的入门产品从发烧角度来看可音质替代性太强,所以在尽量进行体积控制下,像 UA5 这类指标更强、卖点明显并且音质明显超越一般手机和蓝牙耳放的产品则无疑有其明显受众。
下面简单开个箱吧。
UA5 价格已经突破一千元,但配件并不多,有 Type-C 口的原配线和 USB-A 的转接头,如果需要苹果口转接线得加钱,不过我作为安卓用户倒是没所谓。而从产品角度来看,UA5 颜值上明显有档次的提升,并且有魔性的“打火机”卖点梗回归。毕竟曾经山灵 M3、M5 等产品都因独特流畅的滚轮被烧友戏称为“打火机”,在这个卖点潜藏多年后,个人是万万没想到 UA5 会同样以类似“打火机”的方式作为设计方向,并且在小尾巴上通过整合独特的滚轮实现各种功能操作可能性。因此整体看来,UA5 既有类似自家同类产品设计的继承,屏幕、质感和产品外观细腻度都是山灵风格,但也有自身个性化的设计 ID,红金色的配搭色彩感很好,颜值很棒。
而谈到具体配置的话,UA5 和自家 UA2 相比算是配置翻倍了,DAC 采用的双 9038Q2M,耳机放大部分则采用双 RT6863,已经是市面上配置最夸张的小尾巴之一,单论官方公布的音频指标 UA5 应该是秒杀 UA2 的,并且配置的 4.4mm 平衡耳机口也是体现该机最强输出能力的接口了。其实可能有人会问,小尾巴类产品应该为了体积控制会在配置上有所折中,双 9038Q2M 用上 UA5 是否太夸张,并且在双 RT6863 加持下实现平衡驱动供电方面是否 hold 得住。因此山灵官方给予的答案就是“混电模式”。在选择该模式后 USB 主控和 FPGA 部分由手机供电,DAC 和耳放部分则是 UA5 内置电池进行电源直供,因此手机的供电压力减弱,也为高指标提供了基础。当然我也相信,在寸土寸金的小尾巴里要完全玩好双 9038Q2M 是略有难度的,但 UA5 类似于以往外置随身解码耳放的混合供电玩法也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案,其代价就是“混电模式”需要提前充电,单端6小时,平衡则 3 小时,好处显然就是 UA5 在此模式下驱动力、纯净度、控制力有较大提升,包括我手头的山灵 ME800、老忠 A4Pro 乃至 HIFIMAN SUNDARA,驱动起来都有板有眼,泛音、密度明显提高。
另外,UA5 的“打火机”设计回归似乎并非单纯“玩梗”,因为这款小尾巴在声音功能上明显要比上代产品多出不少,一些快速功能性设置明显是要用到 UA5 的滚轮按钮。其最有用的估计就是 7 种不同模式的滤波设置,以及供电模式和 DAC 模式的设置,在熟悉滚轮操作后能够得到想要的模式。
不过熟悉山灵的烧友估计都清楚,山灵近年实际上也开发了专门的 APP 用于适配自家产品建立生态自用,在升级到最新版后手机连接 UA5,实际上也可以直接通过 APP 进行功能性设置,比较好用。
对于山灵来说,UA5 这样价格产品不像入门级小尾巴那么面向大众,似乎更有着面向烧友高度选择倾向,但是从声音角度,UA5 做好素质更高的同时也确实保持了山灵以往的调音风格,朴实略暖但也保证了平衡方正和透明,密度足够满足 ME800 这类旗舰耳机的整体框架和素质需求,驱动 SUNDARA 也有及稳定的声场和低频发挥,UA5 的更高驱动力在配搭众多后端耳机问题不大。
在我看来,UA5 虽然不是一款 AKM 芯片加持的产品,但就并非“唯芯论”的角度而言 UA5 有山灵调音上一贯的润泽感表现,而且是国砖级别的润泽和密度,没有入门小尾巴的干冷和毛糙表现,在山灵对独特调声风格的坚持下,UA5 算是保持了一脉相承的温润路线,尤其值得再次提起的,显然是 UA5“混电模式”下的声音表现。
在该模式下,首先 UA5 真正做到了完全黑暗的纯黑背景,双 DAC 高增益 平衡驱动下的 16 欧的 ME800,或者老忠的 A2Pro 和 A4Pro 这些低阻高灵敏多动铁耳机,都没有任何可闻本底噪声,为其透明度、动态表现提供了基础。同时在“混电模式”下,UA5 有上面提到的极强控制力表现,特别和 UA1Pro 以及 iQOO3 的 HIFI 口等这些入门音频前端相比,UA5 塑造出良好的高频泛音表现,在细节打磨上既维持了传统的圆润风格,也有低频的瞬态和层次感,在大动态下保证了整体的透明度,整体素质甚至有和更高价位国砖 PK 的能力。
进一步来说,UA5 的声音和自家国砖相比是还有提升空间的,但是小尾巴除了声音素质还要兼顾便携度的问题,故UA5 在小体积下做好如此充沛的驱动力和润泽度算是有足够竞争力了,至少在该价位该体积下无可挑剔,属于一款综合能力极强的高性价比产品。而作为手机 HIFI 党,在摈弃入门级的产品后,UA5 不失为一个一步到位的升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