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芽奇兰属于绿茶还是红茶:只有30几岁的闽南乌龙新贵
白芽奇兰属于绿茶还是红茶:只有30几岁的闽南乌龙新贵福联名撰写的《白芽奇兰选育初报》(《福建茶叶》1996年第3期),5位作者分别来自平和县农业局和崎岭彭溪茶场。文章开篇说:“白芽奇兰,系平和县农业局茶叶指导站温天海和崎岭乡彭溪茶场何锦能,也就是平和县阳山茶厂厂长等科技人员从茶树地方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其实白芽奇兰的发源地在县西部的崎岭乡彭溪村。不在大峰山,两地相距挺远,中间还隔着海拔1545米的大芹山。传说在清乾隆年间平和大芹山下的崎岭乡彭溪村“水井”边长出一株茶树,新芽呈白绿色,采其鲜叶制乌龙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称“白芽奇兰”。但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十三年编修的《平和县志》,章节“物产志”“茶”条目,只有简单的一句:“出大峰山者良。”大峰山就是灵通山,在平和县西南的大溪镇附近。并不是现代白芽奇兰主产地-崎岭乡彭溪村。
吃茶第6日
福建.厦门
2019年9月26日
白芽奇兰,闽南乌龙的新贵。
传说在清乾隆年间平和大芹山下的崎岭乡彭溪村“水井”边长出一株茶树,新芽呈白绿色,采其鲜叶制乌龙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称“白芽奇兰”。
但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十三年编修的《平和县志》,章节“物产志”“茶”条目,只有简单的一句:“出大峰山者良。”
大峰山就是灵通山,在平和县西南的大溪镇附近。并不是现代白芽奇兰主产地-崎岭乡彭溪村。
白芽奇兰-发源地其实白芽奇兰的发源地在县西部的崎岭乡彭溪村。不在大峰山,两地相距挺远,中间还隔着海拔1545米的大芹山。
白芽奇兰-发现福联名撰写的《白芽奇兰选育初报》(《福建茶叶》1996年第3期),5位作者分别来自平和县农业局和崎岭彭溪茶场。文章开篇说:“白芽奇兰,系平和县农业局茶叶指导站温天海和崎岭乡彭溪茶场何锦能,也就是平和县阳山茶厂厂长等科技人员从茶树地方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
1981年秋,彭溪村民何锦能在其祖地彭溪坑岸边菜园,发现13株有性后代茶丛中,有一株老树特别强健(树高1.7-1.8米,树围约2.5-3米),新梢芽尖有明显的白毫,小量试制后觉得品质优良。
因为芽尖有白毫,叶张与“竹叶奇兰”(一种原产安溪的乌龙茶)相似,茶香如兰,遂取名“白芽奇兰”。
何锦能于是留穗扦插育苗,自己种一些,也分送或卖给其他村民种植。
白芽奇兰-母茶树图 | 白芽奇兰 母茶树
图 | 白芽奇兰母茶树 茶园
白芽奇兰-发展1986年8月,县茶叶站派科技人员到彭溪村考察种源,开始有组织地选育和推广。至1995年止,全县共育苗1560多万株,种植5600多亩,初步形成规模。接着,白芽奇兰积极参加各级评选,获得了不少奖项。
白芽奇兰01
白芽奇兰-干茶
颗粒卷曲球状,匀整,色泽呈墨绿色
图 | 白芽奇兰干茶
02
白芽奇兰-汤色
汤色橙黄明亮,香气兰花香高扬且持久
图 | 白芽奇兰汤色
03
白芽奇兰-叶底
叶底水嫩平整,叶脉清晰呈现黄色
图 | 白芽奇兰叶底
白芽奇兰的历史大约30年,是茶中新贵。是否在清朝出现过,还是有待考究的。
图 | 网络 文 | 吃茶
抖音/V脖/V信:搜“学茶米”
勾搭评论别害羞,聊骚要做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