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邀请的人移出微信群聊:心理分析实战案例
被邀请的人移出微信群聊:心理分析实战案例你可能有点糊涂,让我简单捋一捋。(二)这个案例是我刷朋友圈发现的。先给大家看几张截图。(一)
见大行远,看清边界周期;
见微知著,洞察内在动力。
今天内容非常干,咱们用3分钟的时间,透过一个具体案例,去深入分析一个人,或者说是一类人的性格特征与做事逻辑。
看到文章的最后,你也就拥有了操纵人心的手册。
这个案例是我刷朋友圈发现的。
先给大家看几张截图。
(一)
(二)
你可能有点糊涂,让我简单捋一捋。
事情大体是这样的:
一位女士付了7块钱,加入了一个课程群,在群里转发了自己的一个小视频,并求赞。
该群的管理员,当即要求其撤回消息。
过了些时间后,这位女士因为超时,无法撤回了,就留言说“你把我踢了吧”,随后管理就将其踢出。
到这里事情才刚刚开始。
这位女士在被踢出的群里留言说,客服是naocan,但是已被踢出后就无法显示了呀,这时候呢她将这张截图,发给了该课程群的老板。
接着与这位老板进行了一番争吵,最终拉黑了老板。
这位老板也很生气,发了朋友圈,让大家评评理。
我正好是这位老板的朋友,就看到了以上的一幕。
首先呢,我不站任何一方,我们只是从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的角度,来剖析一下这个案子。因为太有代表性了。
我先问你个问题,这个女生的行为,你如何评价呢?
现实中,你能接受吗?
女生和老板,两个人吵架,背后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呢?
作为这个女生来说,她转发视频到群里,是希望群内成员给她反馈的,初级就是希望自己“被看见”,其次是如果能点赞就更好了。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诉求, 心理生存,或者叫精神生存,是每个人除了生理生存之外的一种刚性需求。
当然,她在转发这个视频的时候,内心是有预设的。(这个预设在这里先不讲了,后面再说。)
当管理员拒绝其行为的时候,她的反应不是认识到这一客观事实,而是主动加戏!
看她的用词:“不好意思撤不回了,你把我踢出去吧”还补充了一句:“打扰了不好意思”。
这实际上是心理保护机制已经启动了。
我们之前讲过,什么时候心理保护会启动?
就是一个人被伤害的时候。
你想想看,如果你是她,你满心欢喜的,带着一些期待,把视频发到群里,希望大家有个良好回应的时候,
“哐”!一盆冷水泼下来,那你是不是很痛苦?当然痛苦!
但是重点来啦!!
重点来了!
人和人的根本不同,就在这个时候:
客服是用文字上很温柔的语气词“先撤回哦”,这个是比较温柔的回应。
一般的人,这时候大脑会接管,理智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发视频行为的不妥,并且有的出于社交礼仪会发个“抱歉,撤不回了,下次注意”。这个事儿就过去了。
但是这位女士,在心理保护机制的怂恿下,像往期视频我们说的那样,沦为了一种心理动物,行为完全被心理驱动。
要知道,心理是要生存的呀,是要逃避痛苦的啊,所以就有了你把我踢出去的“主动申请”。
这个退群的“申请”,底层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是她在维持自己的人设时,与违反群规的行为相左,会带来自我冲突,这个冲突是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也是不愿意被人看见的。
第二个,她有心理路径的依赖,即:通过别人对她的特殊关照,来给自己维持心理生存的能量。
这个常见于小女生和男朋友的吵架模式。
比如女孩说,“哎呀,咱们分手吧!”
她本质上不是要分手,而是要更多的爱与关注。
从19:25到22:20,这段时间的推演,大概她的视频没有被看到,或者是点赞比较少,她又被踢出群后,就又会叠加一种挫败感。
这种复杂的情绪,威胁到了自己的心理生存,所以要通过指责,咒骂别人来获得释放,将其合理化。
22:23分,经过了3分钟的自我消化与调整,这个女生的大脑和人格并没有站出来协调心理和情感,此时,心理这股暗流,推动着其继续寻找出口。
她想到了这个群的老板。
或许认为这个老板会出来主持公道,批评客服,对她进行心理安抚。
但是老板看到她的行为,尤其是对自己员工的莫名咒骂,和对其工作的否定,也硬钢了回去。
女生继续站在道德高地进行指责
这段对话文字较多,
值得说一下的是有三点:
第一,这个女生,无论是说加群要学东西,还是指责对方没有用户思维,天花板低等等。
其目的,都是为了维系自己的心理生存,在情感驱动下,把自己的违规行为,进行一种道德性的指责,去合理化自我的生存空间。
(这套路,你熟悉吧?身边是不是很常见呢?)
第二,这个女生在这里也终于承认了,她说的是气话让把自己踢掉,但是客服真给踢了。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她没有边界感。
你想想看,在群里学习,是一种商业关系。她这种说反话的行为,或许适用于身边可以包容她的关系,但商业关系是价值交换,没有人会承担额外的成本的。
第三,她也是终于承认,自己没有感受到,对她的用心。
这其实很好,这是一种事实的表述,是对真自我的坦诚。(是疗愈的开始)
但是通篇看下来,她的种种求关注,求照顾的行为方式,却选择了一种杀伤自我,来博取同情的模式。
换句话说,像是一种情绪乞丐。
心理语言是:“我需要你,但我不能直说,因为我要维护我的自我形象,我要维护这种感觉,这是我的尊严。你最好要看到我,看到我的特别,恰好来满足我,给我想要的那种安慰!我才能做回我自己!”
那这位老板呢,也是位钢铁直男,对于对方的攻击,也有一定的心理保护行为,也是非常较真儿的在与对方辩论。
最后,这位女士“率先”删除了这位老板,因为她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获得一份心理的支撑,反而得到了更多的打击,她不愿意再承受了,就切断了沟通渠道。
这是一场没有人得逞的吵架,因为大家都在各说各话。
通篇看下来,我们对这位女士,或者说一个人的精神结构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第一、人对自我的判断
缺爱,缺关注,自我无法满足,匮乏,压力,人格没有担当。
这些基本构成了她的自我。
第二、人对自我与外部关系的判断
或许是周边关系的过度包容,导致了她认为自己是与人交往的中心,自己是可以获得特别对待的。
第三、结合以上两点所采取的求存策略。
一个缺爱缺关注,渴望被别人看到并认可的人,
在以往的“自我—世界”关系模型中,由于某种原因吧(这个需要深挖),造成了她通过自哀自怜,能获取到关爱的路径,并且依赖这个路径。
但这个模型,在社会关系上不再生效了,由于自己的能力又没有成长起来,不具备通过社会关系运行法则,去获得爱、关注与认可的一些手段。就仍然沿用着原来的生存策略。
这个老板对其定义为“贵族脾气”其实是不准确的。
这种精神结构的人绝对不是老板所谓的“贵族”,而更多可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或者是非健全家庭环境下,生长起来的,还没有蜕变的普通人。
好了,分析到此,
如果你发现,在这位女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我要恭喜你!
因为...
著名的哲学家,
苏哲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你已经通过这个案例,审视过自身了。
可以通过唤醒大脑,切断与心理保护的认同来进行调整,让人格勇于担当直面痛苦,去尝试建立新的关系模型;
而如果你是对面的这位老板,又想利用她做成这门生意,那就去哄哄她吧,毕竟她也不容易,也根本不可能是坏人,只不过需要你更多的给予,更多的点赞罢了。
好了,本文如果你觉得有学到,欢迎点赞,收藏。
我是你的咨询师,
点关注,狠狠悟。
@苏哲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