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反复读一本书:当孩子在读一本书的时候
如何给孩子反复读一本书:当孩子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开心是因为大家即将认识一位儿童文学名家,听得一个她创作的经典故事,由此,你们也会将之分享给自己的孩子。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讲座分享人陈红杰。现在正是开学季,大家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这里了解一本书,我很开心,但我也很局促。勇敢守护心中挚爱即使历经千辛万苦文章来源|陈红杰老师的线上讲座内容
Magic Elephant Story Forest
《城堡里的怪兽》讲述了一个轻松、幽默的故事。伊娃•伊博森对节奏的把控和对悬念的处理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她的作品文通字顺,朗朗上口,却又总是令人捧腹。《城堡里的怪兽》这本小说也是如此。它既让人开心得无忧无虑,又叫人沉迷得没有脾气。
本周四,我们邀请到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编辑陈红杰老师,为我们在线上做了一次故事分享,分享过程读者积极踊跃地参与互动,听说一个读初中的小女孩和爸爸一块听了这次的分享,对伊娃·伊博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魔法象倡导的就是亲子共读,父亲和孩子一块读书,那样的画面该多美啊!
小象君不经会问,当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读的到底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世界的多样和一段难忘的回忆吧!以下是本周四陈红杰老师的分享文字实录,全文4700左右,阅读全文约8分钟。
勇敢守护心中挚爱
即使历经千辛万苦
文章来源|陈红杰老师的线上讲座内容
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讲座分享人陈红杰。现在正是开学季,大家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这里了解一本书,我很开心,但我也很局促。
开心是因为大家即将认识一位儿童文学名家,听得一个她创作的经典故事,由此,你们也会将之分享给自己的孩子。
局促则是因为,我不是今晚这本书的译者;在我看来,精心完成的译本,译者对它的情感,仅次于作者对原著的钟爱。
好在,我和陆巧玲老师翻译的这本书《城堡里的怪兽》还是有一些机缘的。这本书的作者,英国作家伊娃·伊博森(Eva Ibbotson),也是两年前我翻译的《蜻蜓池塘》一书的作者。这两本书是伊博森生命后期的重要作品。
(2005年) (2008年)
今晚,我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转达一些陆巧玲老师的心意给大家,以及大家的孩子们。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就像我们每个人的饮食喜好不尽相同,我们选书、读书、有感……也都各有特点。
一部令孩子们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人们也会很喜欢吗?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人和孩子会一起去欣赏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个人并不完全肯定。因为,总有一些成人会认为孩子们读的书太“浅”;而孩子们又忙于课内课外班,他们有限的阅读时间常常会被成人安排,阅读内容常常会被成人先过筛。
英国作家伊娃·伊博森(EvaIbbotson,1925.01.21-2010.10.20)
这不是我的主观臆测,这是过去十几年,我在陪伴自己孩子成长、了解其他孩子阅读情况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我从事编辑工作十八年,编辑过文字、声音和图像,做过成人教材和儿童读物。
这些经历让我愈加发现编辑工作像建造桥梁,在作者、译者、读者之间,搭起一个个交流和理解的通道。我也因喜爱编辑工作而让自己成为了这个通道中的读者、译者和作者。
我十分乐意将自己在这些通道中的所见所闻分享给身边的成人和孩子们。当我们在一本书中读到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当我们在作品人生中看到了世界的多样,那么,不管成人还是孩子,这本书都是一生中有意义的记忆了。
《城堡里的怪兽》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离我们不太远,主人公姐弟俩玛德琳和罗洛可以用电脑给父母发电子邮件;不过,他们当时还没有手机。故事里的城堡离我们有点远,大约在苏格兰的乡下(不免脑补了一下画面,此刻,估计有爸爸妈妈指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给孩子看苏格兰在哪儿)。
(内文插画,插画者:刘黎炜。女孩是姐姐玛德琳,后面的男孩是弟弟罗洛。)
原本姐弟俩和父母住在伦敦,因为父母工作的临时安排,姐弟俩要被送到苏格兰一座名叫科洛岩的城堡,和那里的乔治爵士、艾米丽姨婆生活两个月。乔治爵士是艾米丽的哥哥,他们分别是玛德琳和罗洛的妈妈的叔叔和姑姑,也就是玛德琳和罗洛的舅公和姨婆……
简单一点说:玛德琳和罗洛小姐弟俩要去乔治和艾米丽大兄妹俩的城堡家里做客。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平静的生活在某一天突然发生了变化——故事总是这样开始的。小姐姐玛德琳活泼聪颖,乐于助人;弟弟罗洛小两岁,喜欢昆虫小动物,他还在伦敦动物园认领了一只小蜥蜴。
(弟弟罗洛喜欢小动物)
乔治爵士和艾米丽小姐,他们兄妹俩有些害怕小孩,他们很不希望有小孩打搅他们的生活;尤其乔治爵士害怕孩子们到来后,会惊动城堡公园里的白色野牛。
那些白色野牛可不是普通的牛。据说它们的祖先是原始森林里的欧洲宽角野牛,因为科洛岩的主人一直守护着它们,让它们不受人类碰触,所以,这些白色的牛群至今仍保持着纯正的野性血统,在大自然中自然生存。
为了照顾这些野牛,乔治爵士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甚至还到处为野牛们筹钱。
令乔治爵士惊喜的是,玛德琳和罗洛的到来不但没有打搅城堡的日常生活节奏,而且姐弟俩还认真努力地为乔治爵士和艾米丽姨婆出谋划策,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城堡,可以多挣一些钱。
玛德琳和罗洛甚至还说服了城堡里的神秘人物霍华德来帮助他们。霍华德住在城堡里,他极少与人往来(按家庭关系,玛德琳和罗洛也称霍华德为舅公)。他有一个很特别的能力——和鬼魂打交道。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城堡参观,霍华德按照玛德琳的建议,邀请来了几位各怀绝技的鬼魂:血腥新娘布伦达,骷髅先生史密斯,身体被锯成两截的印度美女苏妮塔,被硕鼠啃咬心肝的雷纳夫,以及没有身体的、会跳舞的大脚丫……
咳咳,我们先休息一下。现在是故事之外时间,稍后回来继续。
这样的故事里,我们通常能看见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超现实的事件或者人物。图书分类的时候,这些青少童书会划分到“幻想小说”(Fantasy)中。举一个几乎人人都知道的例子《哈利·波特》,就是这一类故事。
说到《哈利·波特》,大家可能都记得故事里的国王十字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那是现实生活通向魔法世界的通道。
(照片选自网络,伦敦国王十字车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景点”)
后来,有一些特别喜爱哈利·波特的读者写信指责伊娃·伊博森,也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城堡里的怪兽》的作者,说伊博森借用J.K.罗琳的想象,把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换了一个面孔,写进了(伊博森的)小说《十三号站台的秘密》里。
的确,在伊娃·伊博森的《十三号站台的秘密》里,十三号站台就在国王十字车站里,穿过十三号站台,就能通向一座神秘岛屿。
(照片选自网络,伦敦国王十字车站)
伊娃·伊博森和J.K.罗琳,十三号站台和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到底是谁借用了谁的想象呢?
《十三号站台的秘密》,伊娃·伊博森 著,1994年出版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J.K.罗琳著,1997年出版
其实,谁借用了谁的想象力,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经典的幻想故事,一定得有一个特别的通道,可以让主人公们从现实生活中穿入到那个幻想的世界里。《城堡里的怪事》里的城堡,《十三号站台的秘密》里的十三号站台,《蜻蜓池塘》里的伯根尼亚王国,《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纳尼亚传奇》里的魔衣橱……它们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虚实时空隧道。
(C.S.Lewis和他的纳尼亚传奇。C.S.刘易斯,1898.1129-1963.11.22)
这里将C.S.刘易斯、伊娃·伊博森和J.K.罗琳的作品放在一起向大家介绍,我的想法是——许多孩子都知道哈利·波特,但是,可能有很多孩子不知道:J.K.罗琳小时候读完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系列七本书后,暗自下了决心,长大后她也要写出像“纳尼亚传奇”的故事,而且也要写七本。
命运很眷注J.K.罗琳,她后来真的就写出了七本哈利·波特的故事,而且,读过哈利·波特的孩子甚至比读过纳尼亚传奇的孩子还多。
(2016年出版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严格说来,并不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后续,也不是哈利·波特的第八本。)
而伊娃·伊博森笔下虚构的国王十字车站里的十三号站台,对J.K.罗琳的影响有多少,也许只有罗琳心里最清楚了。当孩子们着迷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神秘时,让他们懂得作家们笔下穿越现实和想象之间的“魔法”,或许,孩子们能创造出更加奇幻的世界和故事。
故事之外时间结束,我们接着来看《城堡里的怪兽》。话说玛德琳和罗洛说服了霍华德,霍华德请来了身怀绝技的鬼魂,吸引了许多游客来城堡参观。大家都非常高兴,他们可以继续照顾公园里的野牛们了。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附近十几公里外的萃贝楼勋爵早已惦记上科洛岩城堡公园那块地,他和他的宝贝女儿“小甜果”奥莉芙正算计着怎样能把科洛岩城堡公园搞到手。
与此同时,受政府委托的兽医企划公司派来兽医,查出科洛岩城堡公园里的白色野牛患上了克拉帕氏病毒,根据该病毒的防控法令,野牛们将会被宰杀、焚烧或掩埋……
(科洛岩城堡公园里的白色野牛正被运走屠杀)
(谁家小孩)——后来呢?
(我)——后来的故事惊心动魄。姐弟俩竟然发现野牛们竟然还还活着,而且被送到一座小岛上。于是,姐弟俩和城堡里的鬼魂们开始了他们的营救计划……
(谁家小孩)——再后来呢?
(我)——再后来就要自己去读了。因为自己读到的故事和别人告诉你的故事,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上面模拟了一下和孩子们的对话,说明我“剧透”的程度。哈哈......
不过,有一点可以告诉大家:姐弟俩经历了城堡历险后,在假期结束时,回到了家。——故事总是这样结束的,离家—成长—回家。
有很多标准评价一部作品是否经典,而我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尺:能让孩子看到希望和美好的作品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了解到了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的一些背景。今天分享给大家,如果孩子们因为喜欢这个故事而对城堡文化产生兴趣,那倒是意外收获。
伊娃·伊博森的《城堡里的怪兽》的灵感启发来自英国著名的幽灵城堡“切宁纳姆城堡”(Chillingham Castle)
(切宁纳姆城堡,ChillinghamCastle)
(切宁纳姆城堡的地理位置)
据说这个城堡里有鬼魂,最广为人知的是蓝衣男孩儿,每到午夜钟声想起的时候,这个男孩儿就会出没在粉红色的房间里……太吓人了,不说了,怕吓着大家。
最有意思的是,切宁纳姆城堡里就有一座公园,公园里生活着一群白色的野牛,它们有着纯正的野性血统……大家不要问我切宁纳姆城堡是不是故事里的科洛岩城堡(这事儿得看您怎么读,哈哈)
来欣赏一下那些有着纯正野性血统的野牛们的照片这些白色的野牛们的确罕见,城堡历代的主人们也的确很好地照顾着它们一直保持着野性血统。
英国著名考古学家、翻译家和考古节目主持人保罗·巴恩(Paul Bahn)与人合著的《切宁纳姆的野牛、城堡和教堂》一书,其前言是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写的。
可见,这些白色的野牛们在英国一定是国宝级的动物。如果大家今天因为伊娃·伊博森的《城堡里的怪兽》而对切宁纳姆的野牛和城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以后有机会带孩子去英国旅游的时候,可以去那里看看。
切宁纳姆城堡的参观服务很不错的: https://chillinghamwildcattle.com 这是城堡的官网,门票价格、一日游地图、野牛观赏、城堡礼品什么的……应有尽有。
最后,分享一段《城堡里的怪兽》(TheBeasts of Clawstone Castle)的原版书朗读。朗读者是英国演员大卫·田纳特(David Tennant),很纯正的英音,喜欢英式英语的大人孩子们应该会很喜欢。
大卫很喜欢朗读,他朗读过许多书,如果有读过《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a Dragon),他读完过整个系列。嗯,我很喜欢他。因为我也很喜欢朗读。
所以,再分享一段朗读,选自伊娃·伊博森的《蜻蜓池塘》。将自己翻译的文字朗读出来,然后精心制作成音频,分享给大家,这个过程很令人愉悦。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吧。
其实还有好多内容没来得及分享,比如作者伊娃·伊博森的成长历程对她创作的影响,她的人生轨迹在她作品中的影射……
那咱们就再另约吧。谢谢大家耐心读完这些文字。
【伊娃·伊博森其他作品】
《城堡里的怪兽》
(英)伊娃·伊博森/著 陆巧玲/译
扫一扫二维码进入购买链接
科洛岩城堡是野生白牛的领地。为了维护科洛岩公园的正常运营,城堡主人将城堡作为博物馆,靠收取门票筹钱。这时,政府的兽医查出白牛携带病毒,下令将它们运走掩埋。为了拯救白牛和科洛岩城堡,姐弟俩玛德琳和罗洛召集鬼魂朋友们开始了保卫之战,他们的计划能成功吗?
《城堡里的怪兽》是一本关于成长和收获的冒险小说,这本书会让孩子们爱上神奇的自然,学会观察和爱护动物。故事中的孩子总有阳光般的力量,他们的热情和执着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海勒姆的困扰》
(英)伊娃·伊博森/著 陈宇飞/译
扫一扫二维码进入购买链接
《海勒姆的困扰》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故事森林推出的作品之一。
位于苏格兰的卡拉堡是十二岁孤儿艾利克斯心爱的家,但因资金问题,不得不将其转让。美国富商海勒姆决定买下城堡,条件是:城堡中决不允许有神奇生物!然而,事实会如他所愿吗?这个跨越大西洋的故事,不仅幽默、刺激、温情,还饱含着伊娃对世事人生的关怀与洞悉。
《蜻蜓池塘》
(英)伊娃·伊博森/著 陈红杰/译
扫一扫二维码进入购买链接
《蜻蜓池塘》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故事森林推出的作品之一。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英格兰。为了让12 岁的塔莉不受战争影响、接受更好的教育,父亲把她送到了伦敦远郊的一所寄宿学校。塔莉打心底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去一所陌生的学校接受沉闷、古板、严苛的管教。然而事情出乎她的预料,这所学校所秉承的教育思想十分先进、开放,教育方式非常灵活、人性化,她很快结交了许多新朋友。
不久,在塔莉的积极争取下,学校派出了一支舞蹈队,去邻国参加国际民间舞蹈节,以表达支持邻国、反对战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