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天京后的重大战事,为何北王韦昌辉很少带兵打仗
定都天京后的重大战事,为何北王韦昌辉很少带兵打仗忙于政务、确保天京安全,使得韦昌辉没时间、没精力外出。然而,这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政务很快就被东殿垄断,自己很难插手;天京卫戍重任,也由北殿转到翼殿,由石达开负责。那么,真正北王让韦昌辉无法外出带兵作战之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杨秀清权力欲望强烈,处处压制韦昌辉,不想他有超越或者威胁自己地位之机会。定都天京后,由于西征战事吃紧,韦昌辉两次挂帅出征,可还没成行,就被杨秀清给换了,第一次是弟弟韦俊,第二次是秦日纲,搞得北王相当憋屈与无奈。萧、冯相继阵亡,仅剩下杨、韦两位军师,而杨权力欲望强,彼此之间的矛盾是可想而知。要知道,韦昌辉可是经常无故被“杖责”,有时被打得好几天都下不了床,受尽了屈辱。试想,若是北王外出作战,立下战功,对杨秀清能不是威胁吗?东王怎会容忍别人挑战自己权威呢。其三、杨秀清权力欲望强烈,压制韦昌辉,不想让其有超越自己之机会南王冯云山给太平天国设计出一套特殊政体,名为“军师负责制”
1852年9月,天地会出身的悍将罗大刚率2000精兵杀进永安,夺取军兴以来攻占之第一座城市,其意义非同凡响。同年12月,天王洪秀全在永安进行分封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封五王诏》曰:“封杨秀清东王九千岁,辖东方各国;封萧朝贵西王八千岁,辖西方各国;封冯云山南王千岁,辖南方各国;封韦昌辉北王六千岁,辖北方各国;封石达开翼王五千岁,羽翼天朝。以上所封之王,俱受东王节制。”此为首义五大王。永安册封之王,含金量没得说,远非日后滥封之诸侯可比,是真正的“王”。不知大伙有发现不,西王、南王早逝,翼王石达开战功赫赫,而北王韦昌辉定都天京后就很少外出打仗,貌似被边缘化,是他不行吗?
永安首义五大王之含金量高,这点毫无疑问,北王韦昌辉之能力应该也不差,否则岂能混得这么好。韦昌辉,广西桂平人,与杨秀清同饮寻江水,同砍十万大山之柴火,是铁杆老乡,如假包换。金田起义时,韦昌辉带来2000兵马,再加上之前他投入之巨额资金,这奠定了他在太平天国中之地位。起义后,韦昌辉便独立领军作战,在广西转战期间,屡立战功,蔡村江之战、中平之战、独鳌山之战、官村之战、永安突围战等,都是奋力拼杀在第一线,与萧朝贵、罗大刚并称早期军事“三驾马车”。李秀成在《自述书》评价:“见机灵变之急才足有”可知,韦昌辉还是很厉害的。要知道,李秀成评价诸王都是不留情面,若是不行,就直接说,毫不遮掩。例如,李秀成评价秦日纲:“并没什么才情”;评价洪仁发、洪仁达两位草包,“既无算计,又无才情”,丝毫不给面子。
从今天起义后韦昌辉所参与之军事行动以及李秀成对他的评价来看,北王确实很有料,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王爷”,册封“首义五王”当之无愧。太平天国早期,虽说缺点不少,但在赏罚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从而调动团队成员之积极性,将蛋糕做大做强。王朝创业之初,若想提高地位,树立威望,最好的方式就是上战场,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道理简单,创业之初,军事斗争是第一位,其他杂事、琐事,统统要让路。韦昌辉,北王六千岁,地位显赫,军事水平也高,在太平天国急需军事人才之时,理应披挂上阵,统帅千军万马。然而,定都天京后,韦昌辉基本一直呆在首都,很少外出领兵作战(后来去江西,因为杨秀清已经找不出其他人去了)。这是为何呢?
其一、韦昌辉是“军师”,主要负责政务,执掌天国核心机密
南王冯云山给太平天国设计出一套特殊政体,名为“军师负责制”,将国家权力分散到“军师”之手,军师相当于秦汉时期的丞相,位高权重;天王则是国家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没实权,也没直属部队,只是象征性存在。那么,谁才是军师呢?本来只是冯云山一人,可杨秀清、萧朝贵这两家伙半路出家,玩起“跳大神”,分别取得“天父传言”、“天兄传言”之资格,也位列军师,且杨秀清还是左辅正军师,是老大。为了制衡杨秀清、萧朝贵,洪、冯又将韦昌辉拉进军师行列,从而形成杨、萧、封、韦四大军师并列之局面。萧、冯半路被清军炮击而亡,仅剩下杨、韦两位军师。定都天京后,政务繁忙,韦昌辉理应留下来协助杨秀清处理,谁让他也是军师呢。当然,韦昌辉不是正军师,而是副军师,地位还是低于杨一等。可以说,韦昌辉忙于政务,没时间带兵。
其二、“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围攻天京,而北殿则承担京师卫戍重任
1853年3月,太平军杀进南京,改名天京,将其作为首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之农民革命政权。不久,向荣、张国梁率1.7万八旗、绿营赶到南京城东,在孝陵卫、紫金山一带扎下大营,是为“江南大营”。钦差大臣琦善、陈金绶、胜保率万余清军抵达扬州,组建“江北大营”。两座大营从东、北两面同时威胁天京安全,并阻止太平军东征苏常、北伐中原。八旗、绿营虽然不行,但向荣、张国梁彪悍无敌,麾下直属部队也能征惯战,在广西就让太平军吃了不少苦头;大营“红单船”往来江面,经常截断粮道,给天京造成不小压力。北伐、西征后,天京卫戍重任由北殿负责,韦昌辉总理军务,防备两大营,确保核心地带安全。所以,韦昌辉无法抽身,不能外出,只能镇守天京,确保大本营安全。
其三、杨秀清权力欲望强烈,压制韦昌辉,不想让其有超越自己之机会
忙于政务、确保天京安全,使得韦昌辉没时间、没精力外出。然而,这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政务很快就被东殿垄断,自己很难插手;天京卫戍重任,也由北殿转到翼殿,由石达开负责。那么,真正北王让韦昌辉无法外出带兵作战之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杨秀清权力欲望强烈,处处压制韦昌辉,不想他有超越或者威胁自己地位之机会。定都天京后,由于西征战事吃紧,韦昌辉两次挂帅出征,可还没成行,就被杨秀清给换了,第一次是弟弟韦俊,第二次是秦日纲,搞得北王相当憋屈与无奈。萧、冯相继阵亡,仅剩下杨、韦两位军师,而杨权力欲望强,彼此之间的矛盾是可想而知。要知道,韦昌辉可是经常无故被“杖责”,有时被打得好几天都下不了床,受尽了屈辱。试想,若是北王外出作战,立下战功,对杨秀清能不是威胁吗?东王怎会容忍别人挑战自己权威呢。
综上所述,北王韦昌辉军事能力强,思维敏捷,“见机灵变之急才足有”,是货真价实的王爷。然而,由于萧、冯过早阵亡,韦昌辉一跃而成仅次于杨秀清之实力派二号人物,这注定了他少有外出领兵作战之机会。杨秀清压制韦昌辉,也不难理解“天京事变”时,北王为何会下狠手了。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