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吗?铁道飞虎战日寇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吗?铁道飞虎战日寇《铁道游击队》剧照说干就干,刘景松找到了自己的两个结拜兄弟:王志胜和洪振海。这两个人原本是山东一带煤矿上的矿工,刘景松经常从他们那里买煤炭,供药铺烧水、做饭、取暖,一来二去三人结下深厚情谊。刘景松叫来两个朋友,向他们坦白自己共产党的身份,并且告诉他们自己打算出城去,先找大部队汇合,然后看能不能拉起一支武装部队来抗击日寇。大名鼎鼎的铁道游击队最主要的活跃地区就是山东鲁南,正式名字叫做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人们对于这支队伍的认识和了解大都是来源于影视剧作品,虽然略有些添油加醋,但基本上还算八九不离十。自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以后,早就对中国的广阔土地和富饶物产垂涎不已的日本侵略者正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将屠刀挥向千千万万无辜的中国百姓,在神州大地上燃起战火。日军占领东三省之后胃口也变大了,沿着东北的铁路线一步步向中国的内陆腹地挺进,在1938年的时候将目光投向山东,开始入侵齐鲁南部地区,还将山东的
相信每一个对抗战题材影视剧作品感兴趣的人都看过《铁道游击队》,那里边的微山湖、土琵琶、风驰电掣的火车,还有利用铁路线和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的游击队战士,都给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影视剧作品中的铁道游击队顽强不屈、英姿勃发,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以一种灵活且出其不意的作战方式同狡猾的日军斗智斗勇,既保护了当地的老百姓,也为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战斗提供有效支援,他们展现出来的智慧谋略和爱国热情,激起了当时群众和后代今人满满的敬佩和爱戴之情。故事至今仍被口耳传颂,电视剧插曲那朗朗上口的旋律一提起就会回荡在人们脑海中,但你知道吗,这些故事在抗战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的,威名赫赫的铁道飞虎,在日军的战时档案中都有记载,日寇一看见他们就头痛不已,但又想不出好的对付办法。历史上的铁道游击队到底是什么样子?和电视剧中有什么不一样?抗战胜利以后他们去了哪里?
《铁道游击队》剧照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铁道飞虎战日寇,琵琶声声英魂传!抗战胜利后铁道游击队去哪了。
铁道飞虎初现世大名鼎鼎的铁道游击队最主要的活跃地区就是山东鲁南,正式名字叫做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人们对于这支队伍的认识和了解大都是来源于影视剧作品,虽然略有些添油加醋,但基本上还算八九不离十。自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以后,早就对中国的广阔土地和富饶物产垂涎不已的日本侵略者正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将屠刀挥向千千万万无辜的中国百姓,在神州大地上燃起战火。日军占领东三省之后胃口也变大了,沿着东北的铁路线一步步向中国的内陆腹地挺进,在1938年的时候将目光投向山东,开始入侵齐鲁南部地区,还将山东的重镇要地枣庄掌握到手中,以这里为大本营疯狂向四周扩张,肆意烧杀抢掠。
侵华日军
日军的残暴行径引起了中华儿女的愤怒和不满,山东的爱国志士纷纷挺身而出,接二连三地加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以自己的方式抗击这些狼子野心的侵略者,铁道游击队也在这一阶段应运而生。不过这支飞虎队之所以能够成立,都是因为一位名叫刘景松的我党地下成员在背后鼎力相助。刘景松是山东枣庄人,家里开着一家老字号的药铺,在当地也是个小有名声的仁心医者,他对于那些在家乡耀武扬威的日本侵略者愤恨不已,早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一名地下情报人员的身份对其进行反抗。因为日军不间断的扫荡和围剿,我党在枣庄的地下组织遭受到严重打击,刘景松也和同志们失去联系。山东的形势十分紧张,刘景松也不敢贸然去寻找自己的战友和上级领导,害怕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他不想就这样看着日军在中国大地上作威作福却什么也不做,于是就变卖了家中的产业,打算自己拉起一支队伍来开展抗日活动。
说干就干,刘景松找到了自己的两个结拜兄弟:王志胜和洪振海。这两个人原本是山东一带煤矿上的矿工,刘景松经常从他们那里买煤炭,供药铺烧水、做饭、取暖,一来二去三人结下深厚情谊。刘景松叫来两个朋友,向他们坦白自己共产党的身份,并且告诉他们自己打算出城去,先找大部队汇合,然后看能不能拉起一支武装部队来抗击日寇。
《铁道游击队》剧照
王志胜和洪振海两人同样是满腔赤诚的血性男儿,早就对当下的战乱时局感到不满,对打破他们宁静生活、残害百姓的日本侵略者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当即就向刘景松表示,他们也想跟着一起去,最好是能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和日本人真真切切地打上几回,让这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也不是好惹的。刘景松也知道这两个兄弟都是靠得住的人,于是就带着王志胜和洪振海一起出城寻找部队。刚出城外没多久,他们就碰上了和刘景松一起工作的同志,经他带路来到鲁南抗日义勇军的根据地墓山。王洪二人被组织吸纳,开始学着怎么潜伏和打枪。两个人都是劳力出身,身体条件相当不错,为人也果敢机警,很快就从新兵蛋子蜕变成为合格的义勇军将士,在组织上崭露头角。
1938年10月,王志胜和洪振海的住处迎来了几位大人物,正是苏鲁军区抗日组织的上级领导,这些领导交代他们二人一个回枣庄的新任务:在原来情报组织的基础上组建一个情报站,方便部队探查日军的动向。虽然洪振海和王志胜一心想要在正面战场上和日本侵略者交手,但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件对大局有利的重要事情,于是欣然领命。两人先是以搬运工的身份回到家乡,利用各种渠道为部队搜集情报,然后就在敌占区峄县招揽人手,拉起一支抗日部队为组织服务。
埋伏在铁路两边的游击队士兵
大队根据地确实是在影视剧中说的微山湖一带,这里东面紧邻枣庄的煤矿,南部是有全国性交通枢纽之称的徐州,距离山东的历史名城曲阜也不远,人口密集,煤炭资源丰富,有多条铁路线经过。当时中国并没有现在这样贯通全国的公路线,包括日军在内的所有军队最主要的后勤供应方式就是走铁路,考虑到这一点,洪振海和王志胜从大队里挑选出六名身手矫健的战士,另外组建了一支秘密小队,专门负责以铁路线为突破口,扒日军的火车运输专线,截获侵略者的武器弹药等后勤物资,然后运送给苏鲁地区的抗日部队,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的苗头已经出现。为了能更快更全地掌握日军情报,峄县第四抗日大队还在1939年专门开设了一座煤矿,为暗地里展开的抗日活动进行掩护。
前期队伍人手不足,想开设煤矿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还是他们的好兄弟刘景松听说了两人的难处,亲自送来银钱,才让这个在后世威名远播的铁道游击队有了诞生的机会。王洪二人带领着麾下的战士在枣庄一带活动,今天伏击几个日本兵,明天摸到日军的后勤专列上,虽然没有给侵略者带来什么毁灭性的打击,但日积月累之下也让驻扎在当地的日军部队苦不堪言。部队领导见峄县第四抗日大队的作战行动很有成效,在1940年2月的时候对其进行扩充,鲁南军区铁道大队就此问世,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铁道游击队,洪王二人分别担任部队的正副指挥人员。
铁道游击队
痛击日寇威名扬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的队伍一天天壮大起来,最鼎盛时期达到过300人,这些人都是被游击队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所吸引,渴望像他们一样在战场上抗击外来侵略者,保家卫国。队伍中大多数都是像洪振海和王志胜一样的铁路工人或者矿工,被日军炸毁枣庄火车站和当地中兴煤矿的行为逼得走投无路,也有附近做生意的小摊贩甚至流浪者,虽然从结构组成上看五花八门,但也算是各有所长,在策划阻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活动时经常各显神通,使得铁道游击队的作战效果更加突出,名声也愈发响亮。而且因为游击队的成员大多数就是当地的原住民,对于周围的地形条件十分了解,也有明面上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因此潜伏起来十分方便,打听情报也更有效率,对苏鲁地区的整体抗战战局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游击战本身就是一种相当灵活的作战方式,可以发起主动进攻速战速决,也可以利用地形快速撤退,铁道游击队正是坚持贯彻了这些行为准则,从人民群众中挑选优秀士兵,最后也和人民群密切协作,利用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和有利地形,打出了一场场令人拍案叫绝的伏击战。
铁路线
当然,作为一支活跃在敌后战场上的游击部队,鲁南军区铁道大队最主要的作战任务,一个是开展各种干扰活动,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为正面战场上的八路军争取到更多的战斗优势;另一个就是阻止日军开展扫荡活动,保护当地百姓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在这一点上铁道游击队已经学会举一反三,不仅能竭尽所能地阻止日军劫掠我方老百姓,还能反过来让日军尝到物资不足的苦头,给八路军和群众谋福利。
不过铁道游击队的作战任务也并不轻松,虽然他们离大部队所在的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并不远,但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他们经常深入已经被日军占领的枣庄县城,在鲁南地区四通八达的火车线路上攀爬飞驰,有时候作战地点前后纵横百里,稍一不留神就可能从火车上甩飞出去。而且驻扎在这里的日军部队总兵力也不少,鲁南地区是日军打开我国中原大地的重要关口,内部有津浦铁路穿行而过,这是日军南北沟通的重要通道,是日方领导耳提面命的万不可失之处,相当受重视,所以敌人部署在这里的防守阵线并不弱。但铁道游击队的战士们还是没有产生一丝一毫的畏惧之情,他们依旧活跃在微山湖和铁路线上,以最贴近生活的伪装和最出其不意的作战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有时为了能取得战斗的胜利也会做一些炸桥、截断火车线路以及炸毁火车的危险性军事活动。
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游击队取得的实质性战果也不少,这里挑出几个代表性的来说:1941年6月他们主动出击拦截日军火车,正好是对方押运款项的专列,使得八路军到手八万多法币。同年冬天他们又探听到日军的后勤专列正好途径枣庄,立即就制定作战计划展开突袭,成功缴获大批战略物资,包括我军当时急需的过冬棉衣和毛毯等日用品。
除去这些送去军区总部的物资,游击队的将士们也没有放下自己想要和日军真刀真枪开战的念头,经常趁着日军落单主动出击,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其消灭。铁路线不仅能运东西,也能运送部队兵力,1941年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内地增兵,正好要途径微山湖附近的铁路线,游击队这边收到消息,知道这是举足轻重的大事,当即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战略部署,全队出击埋伏到铁路线两侧,先是破坏了绵延数公里的铁轨,致使日军的火车无法继续通行,紧接着又将周围的电线尽数剪断,不给日军联系上下级寻求增援的机会,最后就趁着日军乱作一团的时候展开猛烈进攻,歼灭了不少敌军的有生力量。因为游击队当机立断的阻击行动,日军的兵力运输计划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得以顺利实施,而八路军早就趁着这段时间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应对,当地群众和机关部门也有了大把的转移时间。
八路军战士
队长更迭魂不断铁道游击队立下赫赫战功,八路军这边喜笑颜开,日军那边愁容满面。人是活的,铁路线却是一时半会儿改不了的,动不了运输线路的日军只能将目标放在铁道游击队身上。为了能对游击队进行有效压制,驻扎鲁南的日军部队成立铁甲列车大队,对己方的后勤运输专列进行改造,增加防守兵力,布置火力网,为火车打造铜墙铁壁,在列车外部涂上辣椒水、胶水或者润滑油,为游击队爬火车增加难度。还成立了专门对付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的巡逻队,任务就是在火车沿线盯梢,时刻注意周围有没有可疑人员出没,警备大队的指挥长官还是日军领导特意调来的情报科资深人员高岗。
高岗上任时志得意满,觉得对付土八路就是小菜一碟,频频主动出击,但因为游击队的战士们都有明面上的身份,他们也没有抓到什么蛛丝马迹。后来日军转变策略,打算从内部攻破我军,先是四处张贴告示,通缉洪振海等露过脸的游击队士兵,以重金悬赏他们,然后又许以当地的日伪军和特务高官厚禄,让他们广撒网寻找鲁南军区铁道大队。
《铁道游击队》剧照
不过老百姓可不买这些不怀好意者的账,丝毫不肯出卖这些抗日英雄,敌军所谓的心理战术也被游击队获知。战士们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后决定以牙还牙,穿上之前从敌军那里缴获来的日军军服,抓来几个像墙头草一样两边倒的地方乡绅,让他们在前边开路,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日军的作战指挥部,将警备大队的负责人高岗一枪毙命,之后还顺藤摸瓜找出了好几个暗地里给日本人传递消息的特务,肃清了当地的风气。
不过游击队接二连三地开展大动作,终于还是被日军发现了踪迹,日军将搜寻的范围缩小到微山湖一带,在这里展开地毯式的检查。1941年底,日军在黄埠庄村一带对铁道游击队进行围堵,双方激烈交战的过程中,身为游击队队长的洪振海被子弹打中,受伤过重壮烈牺牲。当地的村民趁着混乱将洪振海的遗体藏回家里,等到日军离开后又带回他的老家进行掩埋,虽然当时没有立碑,但他早已在人们心中竖立起不朽丰碑。
山东省枣庄市洪振海墓
战士们因为洪振海牺牲的事情伤心不已,但日军还依旧在齐鲁大地上横行霸道,游击队的斗争行动还得继续,队伍也不能没有主心骨,商议之后将队长一职交给了刘金山。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王志胜,是因为他更适合打配合,在指挥方面略逊一筹。刘金山原来是地方民兵,1940年的时候他所在的部队被日军打散,刘金山和同伴们失去联系,却意外闯到了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的大本营。被铁道大队的英雄风姿吸引,刘金山积极加入其中。他在行军打仗方面有几分天赋,总能想出出人意料的法子来整治对面的日本侵略者,深受洪振海的赏识,没过多久就被提拔为分队的队长,之前打击日军情报组织的作战行动,也是他一手操办的。因为有这些辉煌战绩在,部队战士们也相信他能够继续带领铁道游击队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道路上取得好成绩。
刘金山也确实不负众望,如果说洪振海是铁道游击队的奠基人,那他就是那个让队伍更上一层楼的人。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队长刘洪,正是这两人的结合体。刘金山成为队长之后一直尽心尽责,多次率领麾下队员截获日军的运输专列,为前线战场上的八路军部队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为一线作战的士兵争取到更多斗争时间。不过后期的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业务范围也扩大了,还肩负起护送任务,带着部队的领导干部穿越被日军掌握在手中的津浦铁路,通过敌占区抵达我方根据地。因为每次的作战任务都完成得很成功,鲁南军区铁道大队逐渐成为中原战区敌后武装抗日力量中的中流砥柱。
铁道游击队
战后芳名永流传事实上,铁道游击队之所以能够在战争年代中取得一系列骄人战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部队将士们的果敢无畏,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飞驰的火车上开展行动,既痛击日本侵略者,也为前线战场上的八路军部队提供充足的后勤物资,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做出了不可比拟的巨大贡献。
1945年10月,盘踞在山东枣庄数年之久的日军部队听从上级命令,向鲁南军区铁道大队表示投降,接受他们的统一管理。等到这批日本被陆陆续续遣返回国之后,铁道游击队的作战任务也彻底结束了,鲁南军区铁道大队整体改编为“鲁南铁道局”,领导干部还是刘金山和王志胜。不过后续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曾经的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也再度出山,在一线的作战阵地上大显神威,给其他部队的解放军战士留下深刻印象。
铁道游击队
真正的军人从不耽于享乐,也从不惧怕战场,结束了在浙江的剿匪工作后,铁道游击队的将士们也没有想要就这样回归安逸生活,他们觉得祖国的和平稳定仍旧需要有人来守护,于是就向上级领导进行申请,前去另外的有需要的地方继续工作,继续战斗。领导十分感念于这些英雄的主动请缨,将他们派出护卫国家领海,为祖国的海洋领土保驾护航。从铁路线跨越到海防线,游击队战士们需要克服的困难并不少,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重担,辗转浙江的洞头岛和大鹿山等多个地方,兢兢业业地坚守祖国海防线。
几十年的时光过去,萦绕在微山湖上的琵琶声早就消散,当年意气风发的游击队将士接连逝去,只剩下最后一个“独苗苗”——老英雄李洪杰,他曾经是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差一点儿就因为年龄太小被拒收,如今也已经是92岁高龄的老前辈了。因为年事已高,老英雄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谈起当年在游击队中的故事,他还是能记得战友之间朝夕相处的珍贵情谊,能够自豪地说:“我们打日本人,是想要国家更好,虽然现在我老了,不能继续上阵冲锋,但我的心没有变,我从不后悔跟着党组织这样走过一生。”
老英雄李洪杰